负责跟他接洽的,是村里的冯红专,这个老汉向来硬气,马上很不高兴地说:“有什么麻烦?我们找风水先生看过了,那块地方压根就没有暗河,你别想蒙我。”
吕老板眼珠子乱转,又开始说瞎说:“主要我是担心施工难度,风水先生的话哪里敢信,还是要靠我们这些专业的人才行,万一底下有水,那地质就是软的,要把学校建起来,需要花更多钱,这跟咱们之前说的不一样。”
冯红专瞪着一双牛眼说:“哪里不一样,你们签合同之前,不是来看过地质么?怎么那时候不说,临到头了现在才说,你到底想干啥?”
哼,这个鬼心眼子的吕老板,当别人不知道他那点心思呢,以为他是乡下的老农民就想骗他,也不出去打听打听他冯红专是谁。
他老人家当年可是上过报纸的万元户,现在家里还开着小工厂呢,就吕老板这点伎俩,他早就看透了。
他拉着一张脸,冷淡地说:“行不行就一句话,不行就趁早滚蛋,我们找别人来,你还要赔我们违约金。”
吕老板终于发现了,这个村子的人不好糊弄,居然连违约金都出来了,普通的农村人哪里知道这个,他再出去打听,回来之后,就老老实实地按照工作小组的要求去办。
这所大学,从一开始到建起来都非常困难,除了桃源村的村民,外面那些人都不看好它。
但桃源村的人偏不信邪,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呢,别人不是瞧不起么,他们偏要把这所大学建起来,还要建成一流的好大学,让外面那些人长长眼睛。
第238章
要办一个好大学, 老师也很重要,按照目前工程的进度, 差不多两年以后就该建好了, 校董们最近都在商量老师的事情,毕竟好的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招到的。
冯益民下班回到家, 看见堂屋里坐着一圈老人,都是桃源大学的校董,他在旁边听了几句,很好奇地问:“爸,你们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学校里要招哪些老师?”
冯老头看了看凌虚子, 对方并不打算回答, 他就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要面向全球, 招最优秀的老师。”
冯老头放下豪言壮语,他豪迈地说:“外国的,中国的,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好老师, 只要他们肯来,咱们就给安家费,再搞实验室,让他们做研究。”
张老头也喜滋滋地搭腔说:“郝教授跟我说好了,等咱们桃源大学建好了以后,他们学校就准备跟咱们联合起来办实验室, 专门研究咱们村儿的庄稼,那些学生毕业了,还可以分配到咱们村里来上班嘛。”
冯益民嘴角抽搐,他很怀疑地说:“应该没有人想留在咱们村里上班吧?”
冯老头一听就不乐意了,他瞪着眼睛说:“怎么没有?你别小瞧人,咱们村那些个企业,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比如说咱们家的野菜加工厂,不是我吹,日本人都得来咱们这儿买。”
他又指着张老头说:“老石头家里的水厂,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去了,全世界都数得着的有名奢侈品。这样的企业,待遇还那么好,傻子才不想来。”
他高高地抬起头,牛气哄哄地说:“现在我们招的都是大专生,中专以下的都不要了,以后要求还要更高,不是优秀的人才,厂里才不收呢。”
冯益民碰了一鼻子灰,主动认输说:“爸,你们这计划听上去不错,我祝你们早点儿招齐老师,好好把桃源大学给它办起来。”
“这才像话。”冯老头随口夸他一句,就转身和老伙计们商量去了。
冯益民回到房间,看见正在叠衣服的苏婉,忽然脑子里灵光闪现。
他一屁股坐在床沿边上,拉住他媳妇儿的手,不让她叠衣服。
苏婉很紧张地说:“你干什么?爸他们还在外面呢。”
她以为这男人要干嘛,一边说着话,还一边冲着门口看了又看。
“别看了,”冯益民把她的头扭过来,仔细地端详了一会儿,忽然痞痞地笑着说:“我媳妇儿长得真俊,这么好的媳妇儿去教初中,真是可惜了。”
“有啥好可惜的?我不是一直在教初中么?你别忘了,我已经是副校长啦。”
苏婉把手夺了回去,瞪着她家男人说:“你今天发什么神经?一进门就没个正经,有什么事情你说啊。”
“那我真说了啊。”冯益民清了清嗓子,笑眯眯地说:“小婉,我觉得你不应该去教初中,你应该去教大学。”
看到苏婉急慌慌地想要开口,他把手放在她的嘴巴上说:“你听我讲完,你想啊,大学老师多体面,还轻松,也是在咱们村里教书,将来前途光明着呢,我这也是为了你着想。”
苏婉沉默下来,她目光怔怔地望着那堆衣服,好像有泪光从眼里闪过,当她再次把脸对着冯益民,那嘴角就弯出了美好的弧度。
“要去当大学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就只一个函授本科的学历,如果有想法,现在就要去读研究生了,这个副校长,也不知道还当不当得成。”
冯益民摆了摆手,一点儿不在意地说:“这有啥好顾虑的,副校长不当就不当了呗,新大学的老师也是要考试进去的,别说你是我家的媳妇儿,就算你不认识人,凭你的本事也能考进去。”
他说得倍儿骄傲,还忽然凑过去说:“怕啥,你就算一辈子不上班,你男人我也能养得起你。”
苏婉被他哄得十分开心,在那里抿着嘴笑。
“这么说,我还真得去当一当这个大学的老师了。”
她一直有一个梦,很遗憾当年没有去上大学,那时候大娃二娃还小,为了这个家,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没想到兜兜转转,她大学没有念成,说不定却能变成大学里的老师,命运啊,真是想也想不到。
苏婉在冯益民的鼓励下,没几天就去报名了省城大学的研究生,她学校也很重视,非但没有停了她的职,反而还十分支持。
整个初中,都没有一个老师是研究生学历,苏婉要是能够把研究生拿下来,那他们学校的档次,也跟着大大提高了,这年头,学历可值钱得很呐。
苏婉又开始了她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在省城、家、学校之间奔波,好在家里并不需要她帮什么忙,娃娃们都大了,正适合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萌萌在初中,最近也遇到了一件事儿。
星期五刚刚放学,她的班主任曾文杰,就出现在教室的门口,把萌萌给喊了出去。
“老师,找我有什么事儿么?”
萌萌站在走廊上,最近天气还冷着,她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却一点儿不显臃肿,只让人感觉到无比的青春,无比的有气质。
曾文杰暗暗地点头说:“雨萌同学,听说你很会画画,学校最近有个比赛,老师希望你能去参加。”
“是什么比赛?”萌萌好奇地问。
曾文杰把一份报纸交到她的手上,解释说:“是全国青少年书画美术大赛,每个学校都要参加,老师觉得你绘画不错,就向学校推荐了你,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萌萌草草地扫了一眼那份报纸,上面说的正是这个事儿,她抬起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从来没参加过比赛,我能行么?”
曾文杰比她还有信心,鼓励她说:“你的字画是老校长亲自教的,平时学校里出黑板报,都要喊你过去参谋,除了你,我想不出来还有别人比你更适合,雨萌同学,你就试一试吧。”
萌萌想了想,终于答应了:“那好吧,老师,我可不保证能拿奖哦。”
曾文杰非常满意地说:“没事儿,尽力就行,你画好了以后,交到我这里,我替你交上去。”
萌萌领到了这个任务,回到家中,她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琢磨起了绘画。
她小小年纪就很有悟性,现在已经能画得很好了,水墨画和西洋画她都很擅长,毛笔字也写得溜溜的。
她闭上眼睛仔细琢磨,忽然听见屋子外边,传来了她弟弟八娃的声音。
八娃比萌萌小,还是一团孩子气,萌萌听见了他那稚嫩的嚷嚷声,脑子里渐渐有了灵感。
她走到了画架后面,拿起炭笔就刷刷地画开了。
先勾勒出身体的线条,那是八娃小时候的样子,他奔跑在桃源村的田野上,笑得一脸没心没肺。
远处,是云烟缭绕的龙岭,和波涛汹涌的大海,有鲸鱼的水柱隐隐跳跃在上面,海里还有粉红海豚的影子,沙滩上,一群小娃娃围绕着大海龟,正在玩闹地戏耍。
虽然只是一张草稿,却仿佛透出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萌萌自己画着画着,也笑了起来。
这幅画,她并不打算用水墨,而是用西洋风,准备拿油彩把它画出来,她在画纸上细细地标注上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白的、黑的……俨然是一幅调色盘。
接下来的每一天,萌萌都会到书房里作画,她把框架改了又改,每一个小细节都安排得特别好,连画中需要的线条,也都用细笔精心地勾勒出来,就等着填色了。
萌萌对油彩的要求非常高,她把所有的颜料都拿出来,每一样都挤出来一点儿,摆在桌子上仔细地比对,必须是和她脑海中想象的一样,才能留着备用。
光挑颜料,她就挑了整整一天,后面每一次调配颜色,她都要谨慎地试了再试,才能给自己的画用上去。
就这样,那张画经过萌萌一天一天的仔细勾勒,颜色越来越丰富,细节也渐渐清楚了。
画面中,左上角是山,右上角是海,中间是大块大块的稻田,风吹稻浪,顿时激起一阵阵金黄色的波涛。
一个六七八岁的小男孩儿,欢快地奔跑在田垄上,仿佛前面有人在叫他,他跑得很心急,身上的格子衬衫都随风飘起来了,两只脚在快速的奔跑中,也没有落地。
也许是前面的人还在催他,这个小孩儿跑得更加快了,他嘴角带着笑,眼睛睁得大大的,又亮又有神,其中蕴含着惊喜和快乐,把他的眼角都给压弯了,笑成了两个弯弯的月牙儿。
萌萌终于把画画完,她填上最后一笔,在不起眼的地方写下自己的名儿,然后她退后两步,挑剔地打量着自己的画。
嗯,色彩很明艳,她想要的颜色都有了。
画面也很动感,不管是海里的波涛,还是她弟弟头上的呆毛,都画出了应有的动感,仿佛一个不注意,画中的小男孩儿,就要从里头跑出来似的。
这幅画,粗粗看上去并不对称,色彩也用得格外大胆,画的还是孩童啊动物这些,就好像一个刚学画的小娃娃随手的涂鸦。
但萌萌却觉得满意极了,这就是她要的感觉,她给这幅画取名叫做《奔跑的小孩》,就喜滋滋地拿着它,跑去找自己的师父了。
“师父,师父,你看我画得怎么样?”
萌萌跑进了常怀德的家中,献宝似的把自己的画拿给他看。
常怀德戴上了老花眼镜,小心翼翼地接过了萌萌的画,把它放在桌子上,细细地端详起来。
过了好半晌,他终于抬起头了,却还是没有说话,一会儿看着萌萌,一会儿瞧瞧画,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萌萌屏住了呼吸,紧张得连鼻尖都冒汗了,她就好像个小学生似的,等待着老师的批评。
“嗯,很有想法。”常怀德终于开口了,“萌萌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么画?当时你在想什么?”
萌萌吐了吐舌头,很认真地说:“师父你以前教过我,画家要善于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天天待在桃源村里,所以我画的就是桃源村,这上面的人是我弟弟,我想让别人都看见,桃源村是什么样子的,住在这里多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