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摇头:“谢谢胡三哥了,翔叔说帮我看看公社那边有没有空缺,看能不能把我弄到那边去做个临时工什么的。”
公社?公社统共就没多少职位,需要临时工的机会极少,大多都被公社干部们给瓜分了,就是有也很难轮到姜瑜。
胡利民可没姜瑜这么乐观:“行,让翔叔帮你盯着,我这边也帮你看看,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要是进城不方便,你就直接去找我爸吧,他在公社还是说得上几分话的。”
姜瑜甜甜一笑道:“嗯,好的,我知道了,谢谢胡三哥。”
辞别了胡利民,姜瑜拿着包裹,准备回家,刚拐了个弯就看见了大丫。
“姐姐。”大丫兴奋地冲她挥了挥手,亲热地喊道。
姜瑜点头看了一眼大丫手里拎的篮子,笑道:“好巧,你这是去?”
大丫撇嘴:“邹小军想吃鱼,大下午的让我去买鱼,早卖光了好吧,我也就提着篮子出来转转,装装样子,顺便躲个懒,免得回去早了还挨骂。”
大丫这姑娘聪明着呢,姜瑜一点都不担心她吃亏,笑道:“就你鬼主意多。怎么样,你妈妈和妹妹她们还好吧。”
大丫笑嘻嘻地说:“好,好得不得了,我妈还说谢谢你。要不是你,她就铸下大错了。现在她们四个虽然都挤在一间屋里,不过没人骂,没人使唤,怎么着也比以前好。她们租的是一个烈士老奶奶的房子,那老奶奶同情我妈带着三个丫头,答应让她们在院子里种菜,这样又省了一笔菜钱。”
“听着倒是不错。”姜瑜笑道。
“可不是。”大丫话说到一半,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多了几许愁绪。
姜瑜挑眉:“怎么啦?你在你爸家不开心?”
大丫两只手抓住篮子,轻轻摇头:“也不是,我已经偷偷申请了下乡,名额就快出来了,这个月应该就要走了。我……我爸他想跟我妈复婚。”
这才离婚几天啊,邹副局长就顶不住了。姜瑜非常意外,她猜到邹副局长可能会后悔离婚,但没想过,他会这么快就后悔。
“为什么?”她好奇地问了一句。
提起这个,大丫又是好笑又是好气:“还不是钱闹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都是我妈管着钱,我爸每个月发了工资留下几块零用,其余的都给我妈,家里缺什么,要吃什么,穿什么都找我妈要。以前吧,那老……太奶奶、奶奶她们总觉得我爸工资高,一个月七八十块,我妈手里头宽裕着呢,不知藏了多少私房钱。现在好了,离了婚,我爸的工资都给她们拿着了。她们那宝贝孙子,今天要吃鱼,明天要吃鸡,后天要吃进口的糖果,我爸那七八十块发下来,把医院欠的住院费医药费一扣,总共就还有三四十块,这才不到一个星期,就花得只剩几块了。这个月才开头,你说以后怎么过?他们这下想起我妈的不容易来了!”
听完大丫的吐槽,姜瑜在心里说了一句活该,然后挑眉问道:“复了婚,你爸不怕你们母女碍着他的侄子?”
说起这个,大丫就来气:“哼,我听他们的意思是让我们母女还是租房子住在外面。”
想得真美,又想复婚让老婆回去给他当老妈子,又不让老婆孩子回家住,他咋不上天呢?
“那你烦恼什么?怎么,担心你妈跟你爸复婚?”姜瑜觉得应该不至于。
大丫愁眉苦脸地说:“我爸现在天天下了班就去找我妈,表现得可好了,比前十几年都好,我怕我妈会顶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心软。我月底就要走了,家里有个什么事也照应不上。”
姜瑜倒不这么想,过惯了轻松的日子后,谁还愿意再回去过那种苦日子,更何况邹副局长明摆着是要她回去干活。徐落英这个女人身上有股狠劲儿,连杀人的事都差点干出来了,大丫真是低估了她妈。
“你不用担心,你妈是大人,又是你们姐妹的母亲,她不为谁考虑,为了你们几个也不会轻易同意复婚的。”姜瑜安慰她。离婚不易,若非她撒了个谎,邹副局长恐怕还没那么容易同意离婚,姜瑜相信徐落英不会那么想不开,轻易就答应复婚了。
大丫点头:“嗯,你说得对,自从搬出那个家之后,我妈的气色都好了许多,她应该也不会想回去的。哎,其实我心里也有些矛盾,有时候我其实也有点想他们复婚,不然我爸肯定还会再娶,以后他家就再也不是我们的家了!”
说到这里,大丫自己都笑了,是那种淡淡的嘲讽的笑:“我说错了,他家从来都不是我们的家,是邹小军的家才对。姐姐,今天谢谢你听我吐槽,耽误了你这么久,还真是不好意思。”
姜瑜很喜欢大丫,这个姑娘聪明有主见,又果断,有种这个时代偏远地方重男轻女家庭里姑娘少有的活力。看着她,就像看到了太阳一样,让人感觉希望就在面前。
虽说大丫这一次下乡应该待不了多久就会等能返城,可返城之后,许多知识青年没有岗位安排,都在家里待业,由此而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大丫她爸虽然是公安局副局长,但邹家那老太太并不待见女孩子,邹副局长所有的精力也都放到了侄子身上,未必会给她多少帮助。
求人不如求己,对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最好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读书,考大学。姜瑜沉吟片刻,说道:“大丫,你最早也要到月底才走对吧?”
大丫点头:“嗯。”
姜瑜又问:“那你念到了几年级?”
“高一,上了一学期。”提起这个,大丫的神色有些暗淡。她其实蛮喜欢读书的,但高一下学期,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想着上完了高中,也不能上大学,她便自动退学了。
高一,差不多了。姜瑜笑盈盈地说:“好,那你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吧,你走之前我应该还会来县城一趟,到时候我来看你,顺便送你一件礼物。”
姜瑜准备把原主的高中课本送给大丫。她不准备参加高考,那些书对她来说也没什么用,留着最后也是放在角落里生灰,不如送给需要它的人。如果这些书能帮助大丫改变命运,相信原主也会很乐意。
听说要送她礼物,大丫有些不好意思:“不用了姐姐,你已经帮我们很多了。对了,可以把你的地址留给我吗?回头等我安顿好了,我给你写信。”
庄师伯虽然答应了帮忙,但姜瑜也不确定到底能否去公社,所以她说:“我的工作发生了点变动,现在新工作还没定,等我下次去你们家送行再告诉吧。你定下了走的日期,可以告诉庄师伯,他会转告我的。”
听到有途径能跟姜瑜联系,大丫非常高兴:“好,等定了走的日期,我就去告诉他。”
两人走到供销社门口分了手,姜瑜又进了供销社。每次逛县城,供销社已经变成了她最爱逛的地方,遗憾的是,大多数东西都要票,只要极少部分商品不要票。
转了一圈,姜瑜买了两只猪蹄,两斤糕点。
有钱都没处花,姜瑜觉得,她似乎也应该去黑市转转了。不过这种念头只在她脑海里转了一圈,就被她给打消了。这几年黑市查得严,被抓住了,不管是卖东西的还是买东西都得吃牢饭,她没门路,贸然去被人当冤大头宰都还好说,万一被人举报,抓住了得关好几年。太不划算了,她又不是没钱,看庄师伯天天过得那么滋润,他肯定有门路,直接给他点好处,让他帮忙就行了,何必自己费时费力冒风险。
打定了主意,姜瑜又折回了四合院。
见她去而复还,庄师伯很意外:“你还没回去啊,都在县城逗留一整天了。”
“怎么,赶我走啊?”姜瑜笑,“我回来找你帮个忙,给我弄二十斤腊肉,就在那三张符的钱里扣,要是不够,回头我再给你补上,咱们多退少补。”
现在猪肉七八毛一斤,腊肉熏干了,会去掉一部分水分,重量会减轻,所以价格自然也要往上涨一点。
“你还真当我无所不能啊,一上来就要二十斤腊肉。”庄师伯没好气地说。
姜瑜笑看着他:“我给你五块钱的跑腿费,这总行了吧。随便你是买做好的腊肉,还是自己买鲜肉来熏,反正我半个月以后要。”
庄师伯果然是个爱财的,见她加了钱,便不再反对了:“行,我就帮你这一回。”
谈妥了这事,时间已经不早了,姜瑜便对庄师伯说:“让小康送我一程呗,不然我回去得天黑了。”
“这回要小康送了!”庄师伯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还是招来小康,吩咐他去借车子。
因为已经暴露了身份,这一次姜瑜也没再遮遮掩掩,直接让小康把她送到了荷花村隔壁。跳下车,她抓了一把松子给小康:“谢谢了,每次都麻烦你。你有事要找我也不要进村,去牛棚找一个叫王晓的,他会通知我。不过,没什么特别大的事,你也别找我。”
说完,她挥了挥手,绕没人的山路回了村。
松子的分量太多,她的房间里堆着柴,冯三娘经常进出,很容易被她发现。姜瑜索性把东西拎到了王晓家。
正好,王晓和他奶奶在收拾地里的菜,也不知道是姜瑜隔几天就要偷偷给地里布置一层聚灵符的原因,还是王晓他们祖孙伺候得太精心的缘故,移栽过来的萝卜已经有成年男人的拳头那么大了,水灵灵的,看着就诱人。
瞧见姜瑜,王晓从地里站起来,冲她招了招手。
姜瑜放下包裹,走到地里,蹲下身按了一下白白胖胖的萝卜,问王晓:“这个可以吃了吗?”
王晓嘿嘿笑道:“可以,不过还能再长大一点。今年好奇怪,地里的萝卜长得特别快,又大,我奶奶说,收了还能再种一季。”
王奶奶在一旁道:“这么多萝卜肯定吃不完,我给你做萝卜干。”
“我奶奶做的萝卜干特别下饭,可好吃了。”王晓在一旁补充道。
姜瑜听了,来了兴趣:“那王奶奶最近若是有空,能不能帮我做两瓶,我想送人。”
她正愁没东西送呢,正好她的萝卜成熟了,这可是用灵气滋生出来的好东西,有钱都没地方买,就是不知道做成萝卜干还能保留多少灵气。
王奶奶一口答应了下来,又问姜瑜:“你要送的那个人,口味偏清淡还是比较重,能不能吃辣椒?”
这可难住了姜瑜,她连梁毅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哪知道他爱吃什么口味。不过嘛,三十几岁的大叔,又是兵营里的粗壮汉子,口味应该比较偏重。
姜瑜非常不负责任地说:“重口味,王奶奶你多做点,回头我去找几个罐头瓶子来装上。”
想着收了这批,趁着天气还暖和,能再种一批,王奶奶点头应好:“成,我让王晓明天就把萝卜拔了,洗干净。”
“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吗?”姜瑜自告奋勇地说,“那我明天来切萝卜吧。”
王奶奶没拦着她。
第二天上午,姜瑜就来了王家。
王晓已经割完牛草回来了,两个人一起拔了萝卜,洗干净,然后将萝卜切成小块小块的,晒到太阳下。
下午,姜瑜跟王晓上了山,利用他装牛草的背篓的掩护,打了好几只野兔和野鸡。送了一只给王晓,让他带回去晚上红烧了吃,余下的几只,姜瑜通通背到了胡大山家,分了一只给胡大山,其他的都托林英给腌了起来,熏干。
林英见她一下子拿这么多只野味来熏干送人,明显没经过家里同意,怕她被人给骗了,便问:“小瑜啊,你别怪伯娘多嘴,你弄这么多肉打算送给谁啊?可别被人给骗了。”
三队离一队还有一段距离呢,林英和胡大山两口子也不是多话的,传不到周老三和冯三娘的耳朵里,姜瑜也就没跟她撒谎:“送给我的一个叔叔,他是我爸爸的战友,帮了我不少忙。我运气好,在山里总容易打到野兔野鸡的,就想熏干了给他送几只去,让他也尝尝。”
姜瑜爸爸的战友,那就是军人了,林英的怀疑顿消:“成,我给熏干,过个半个月你过来拿。其实啊,我跟你说,小瑜啊,送他们这些军人,最简单地就送咱们纳的鞋垫,他们训练出任务出汗多,没那么多鞋子换就只能勤快点换鞋垫了。鞋垫用不要的旧衣服就可以做,也不用花钱,这个最实惠。”
她活了三辈子就没拿过针,姜瑜赶紧拒绝:“这个还是算了吧,伯娘,我不会纳鞋垫。”
不过梁毅上回说他还没结婚,估计也没人给他纳鞋垫,姜瑜又加了一句:“伯娘,要不你帮我纳几双吧,回头我给你工钱。”
林英嗔了她一眼:“纳鞋垫是最简单的,你一个姑娘家,连鞋子都不会做,以后穿什么?正好最近比较闲,我教你,明天你就来我家,我先教你做鞋垫,你要不来,我让你胡伯伯去叫你!”
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啊,姜瑜很想拍自己一嘴巴,谁让你多嘴提让林英帮着纳鞋垫!
第48章
乡下纳鞋垫都是用不穿了的旧衣服, 先拆洗干净, 然后把布放到浓稠的面汤里浆过, 铺在平坦的青石板或者水泥地上,擀平, 晒干, 称为骨子。下一步根据人的脚的大小将骨子剪成一个个的鞋垫的模样,最后再用糊糊在上面贴几层布, 最上面一层要用新的白布,最后晒干。鞋垫的雏形就成了。
这还不算完, 接下来要给鞋垫用针缝一层包边, 然后就是最后一道也是最麻烦的工序, 纳鞋垫了。
刚开始姜瑜还觉得有些新鲜, 但没坚持两天,她就不耐烦了, 万万没想到, 做个鞋垫子而已竟这么多道工序。她这时候非常怀念后世的工业化生产了, 有了机器哪还用人手工缝制,花钱买就是, 想要什么花样的就要什么花样。
幸好,庄师伯给力,姜瑜的一双鞋垫还没纳完, 公社那边就传来了消息了,广播站缺个播音员,让姜瑜去, 总算把姜瑜从纳鞋垫的苦活中解放了出来。
公社的广播站主要就是传达一些上面的政策、通知,或者读一些伟人语录,非常清闲。这个年代,因为思想守旧,广播员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所以满打满算,其实每天真正播报的时间顶多不超过半小时。
这可是人人都艳羡的好工作。翔叔接到通知的时候,都还有些纳闷,他上次才问了一遍,这才过了几天,公社就把工作派给了他们村,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儿。不过他也没往姜瑜身上想,毕竟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娃,哪有能力左右公社的决定,最后翔叔只能把一切归结为姜瑜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