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图海见此却是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太皇太后,奴才有证据证明太后是死于畏罪自杀,还请皇上明示。”
图海站出来之后太皇太后看向图海的眼神像是刀子一样,阴沉的说道:“图海,谁给你的胆子污蔑当朝太后?”
太皇太后还是十分有威望的,被拉来凑数的遏必隆就有些想要打退堂鼓,可是宗室们却是不见得愿意,特别是眼前有一个机会打击到太皇太后。
别看太皇太后与太后面和心不和,可是天下人看来太后就是太皇太后的附庸,若真的证实太后与先帝的死有关,那么太皇太后也绝对讨不了什么好。所以如今太皇太后才这么着急的撇清太后与先皇驾崩的关系。
然后礼亲王岳托出列说道:“不管太后死因如何,今日既然关系到先皇的死因,即使是太后也不能阻挠奴才等查证这件事,还请太皇太后见谅。”
岳托出面,让太皇太后都无话可说,岳托是代善的嫡长子,而代善又曾经是努尔哈赤的太子,虽说没有继承皇位,但代善一直是宗人府的宗人令,宗室也多半是以他为首,如今代善去世之后,岳托就继承了代善的宗人令之职,而且他还是八大铁帽子亲王,论起来就是太皇太后也不能不在意他的想法。
太皇太后被岳托这么一说,有些哑口无言,不过太皇太后却问起了康熙,“皇帝如何看待此事?”
太皇太后相信康熙对于宗室的防范不会同意他们这样的要求,可是太皇太后想不到,之前她的又一次威逼,让康熙下定决心准备将太后彻底打落深渊,至于太皇太后,康熙的心思已经硬了很多。不准备再对太皇太后有什么优待。
康熙直接开口说道:“为人子,若是连亲父的死因都不能查证,那算什么?朕允许你们查证此事!”
太皇太后被康熙的态度弄得十分惊慌,心下有些害怕道:“皇帝!”
康熙幽幽的开口说道:“先皇乃是皇祖母的儿子,皇祖母不想知道吗?朕一定会查清所有的事实,给皇祖母一个交代。”
太皇太后被康熙深不见底的眼神,吓得后退了一步,太皇太后心底有些发寒,难道她做的那些事情都被她的孙儿知道了?不,她根本没有直接插手,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当年他做过什么!
即使太皇太后这么告诉自己,可是太皇太后心底仍然十分担心。
而这时福全以及常宁对视一眼,然后一同上前,说道:“还请皇兄查证当年皇阿玛死因,不然我等兄弟无颜面对先皇!”
福全常宁都是康熙的亲兄弟,对于顺治的死因他们是这些宗室里最愤怒的,而且因为太皇太后自小就只是关注着康熙,对于福全以及常宁都没费过什么心思,他们自然不会对太皇太后有什么心软的心思,所以也是他们最为迫切。
康熙听了便道:“皇兄,常宁,朕绝对会查清皇父当年死因,你们不必担心。”
福全常宁听了对视一眼才道:“奴才等相信皇上。”
宗室和太皇太后的交锋图海并没有插手,而是等到康熙正式表态之后,他才开始禀报。
图海上前说道:“今日奴才请来各位宗室亲王,实在有苦衷。众所周知,当年奴才起于微末,都是先皇庇佑,奴才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先皇之恩奴才永不敢忘。
先皇驾崩之前重新起复奴才,可是奴才竟是不能再见先皇最后一面,奴才不胜遗憾。
可是先皇驾崩的突然,奴才难免会心生疑惑,,所以奴才就去查证这件事。
先皇死于天花,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可是奴才竟是不知道先皇是怎么染上天花的,这天花来的太过蹊跷。
先皇去世那一年,京城并未爆发过天花,根本不像是前几年天花肆***才记得当年皇上出宫避痘,那一年之所以让皇上染上天花,是因为整个京城里染上天花的都不在少数,尽管如此,先皇当时也没有被感染,可是过了几年,不论京中还是宫中都没有天花的苗头的时候,先皇忽然染上天花了?
众位说一说这可笑不可笑?”
图海的疑问确实让在座的各位心生同感,天花是满人入关之后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当年先皇染上天花根本没有人怀疑,可是图海的疑惑一说出来,所有人都发现了当年的疑点。
说实话,在宫廷里,永远是作为皇帝的身边守护着最重要的力量,其他诸如皇子之类的,都比不上皇上。这也是当年康熙身为皇子时,会染上天花,但是顺治却丝毫无恙的原因。
而顺治染上天花之后驾崩,看似顺理成章,实际上再翻出来就会发现当年疑点太多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诽谤先皇
图海继续说道:“说句犯忌讳的话,先皇驾崩那一年,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染上天花的,就是各位府上的下人们都没有得天花的痕迹,反而只有宫中,当年爆发天花的地点是先皇的身边,先皇患上天花之前,先皇身边的吴良辅却是半点事情也没有!
当年太皇太后下令把他处死,这吴良辅才死了,难不成这天花还会自己找人让他患上病吗?先皇就这么倒霉?在先皇身边的奴才们都没有患病的时候,先皇第一个中招。”
图海这话一出,在做所有人都听出了他话里的讽刺,以及他针对太皇太后的意思。
吴良辅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顺治驾崩之后,吴良辅便被太皇太后杀死了,这不是在掩盖什么秘密吧?
众人因为图海的说辞看向太皇太后的眼光都不对了,他们来之前听图海说的可是太后下的手,如今听见图海针对太皇太后都是惊讶万分。
不过除了少数有些怕事的人,例如遏必隆外,其他的人都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想要将太皇太后拉下马,谁让太皇太后限制宗室限制的太过厉害呢!
不过让这些宗室王爷失望的是,图海没有继续说与太皇太后有关的事情,反而说起了一件陈年旧事。
“当年静妃之事,在座的恐怕是都知道吧!”图海这话一出,宗室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岳托见不像样,首先问道:“图海,当年静妃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实话,当年静妃出宫,除了一些年长的宗室们,基本上没人知道,就连裕亲王福全以及恭亲王常宁表情都带着疑惑。
只有大臣们自然就更加不知晓,遏必隆虽然从暗地里的消息里知道一些,可今天他仍然装着一副疑惑的样子。不敢让别人知道。说实话这种丑闻,就是大臣们从哪里知道的,也会装作不知道,要不然皇家颜面何存啊!
而岳托也心知肚明,他有心想要训斥图海一顿,不过这种场合也不好说什么。
图海回道:“奴才当年犯错,被先皇贬官之后赋闲在家,当时静妃母子屡屡遭到刺杀,奴才就将功折罪被先皇排到了蒙古保护静妃母子,因为先皇不虞让人知道,所以奴才一直隐瞒至今。”
岳托有些不耐烦,问道:“当年静妃母子的事和如今事情有何关联?”
图海倒是没有不耐烦,回道:“当年静妃母子回道蒙古之后,不知为何外蒙古的人知道了消息,曾多次刺杀静妃母子,而奴才在保护静妃母子期间,发现并不是只有外蒙古有人刺杀,当年静妃母子去世是死于太后派人刺杀的结果。”
图海放出这个爆炸性的结果,让宗室们都觉得有些骇人听闻,纷纷看向太皇太后,见太皇太后脸色十分难看,却没有反驳图海的意思,各自心里就都有数了!
而常宁福全两人因为年龄尚小,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茬,有心想问,但是见太皇太后以及康熙脸色都不好看,因此只能闭口不言。
图海继续说道:“当年奴才因为保护静妃母子不力,所以先皇将奴才一贬到底,奴才对此毫无怨言,可是奴才对于是谁害的奴才失职,奴才却是查了出来。不过当年奴才已经被贬为一介草民,自然不能在先皇面前进言。
而奴才接着让与奴才一同保护静妃母子的同僚们向皇上进言,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奴才当时的几个同僚都先后家破人亡,奴才就不敢妄动了。”
听了图海的话的人,都已经猜出来了图海要说的话,当年有谁能够控制先皇身边的消息,除了坐在上边的太皇太后还能有谁!
谁料图海压根没有继续说,而是说起静妃母子的死:“静妃母子二人死的凄惨,奴才调查到了不少证据,想要告知先皇,可是奴才见不到先皇,所以此事渐渐作罢,只是没有想到有人竟然在科尔沁宣传,说是先皇派人害死的静妃母子二人。
奴才在皇上与各位王爷面前要为先皇辩明。”
在座的王爷们都是不说话,说实话,当年传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连他们也是相信了这个消息,谁让当年先皇表现出来的性子就是这样,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所以对于静妃母子的死他们知道之后也只是当做没有看见。
不过今天听说竟然是太后做的,甚至太皇太后也可能插手之后,众人心里对太后有些刮目相看。
岳托见众人不说话,只能清了清嗓子,询问图海:“图海,既然你这么信誓旦旦的说,想必是有证据吧,把你的证据交上来我们看看可好?”
图海闻言看了看康熙,见康熙点头之后,就把袖中一道圣旨给拿了出来,说道:“这是当年先皇驾崩前,要皇上复起奴才的圣旨,因为是密旨,所以皇上与众位王爷恐怕不知道其中的具体的内容。请皇上与众位王爷一览。”
图海说完把圣旨交给梁九功,让梁九功呈给康熙。康熙从梁九功接过圣旨看了几眼,就递给了梁九功,让梁九功给各位王爷们传递,互相观看。
岳托首先拿过来看了一眼,然后让安亲王过来,说道:“岳乐,你十分熟悉先帝的字迹,看看是不是真的?”
岳乐恭敬的接过之后,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说道:“这圣旨是真的,只是字迹有些虚浮无力,想必是先皇临终前,手臂没有力气造成的,这份圣旨确信无疑是先皇所述。”
众位王爷互相看了看,然后都道:“这份圣旨是真的!”
这下众人都已经确定了圣旨的真假,只是圣旨里的内容也让在座的宗室王爷们面面相觑,深觉自己错怪了先皇。
图海继续道:“当年太后行事十分缜密,奴才若不是发现有人传此谣言,根本不知道太后竟然做了这样的事。太后诽谤先皇,此乃罪一也!”
众人都点头认同,康熙也道:“太后心思不轨,诽谤先帝,爱卿说的没错。”
而太皇太后这时候却是十分坐立不安,她已经发觉,即使图海没有明说,可是字字句句都在说她在太后的事情上推波助澜,甚至还是主谋。
可是太皇太后知道,这时候自己已经没有的反制的手段,图海将太后陷害静妃母子的事情首先抛出,科尔沁的人就都不会再支持太后,乃至于她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蒙古心思
或许有人疑惑为何科尔沁对静妃母子那么欢迎,实际上静妃母子回科尔沁的时候,受到的欢迎甚至比当初她嫁给顺治做皇后时更加夸张。
这一切都是源于静妃生得儿子。
或许有人觉得夸张,但这件事就要从蒙古与清朝统治者的联姻说起了。
当初努尔哈赤为了对抗明朝,就和蒙古相互联姻,他的儿子皇太极就因为联姻科尔沁得了科尔沁的很大的支持。
只看当初科尔沁将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三人都先后嫁给皇太极就知道,科尔沁时绑到大清这条船上了,所以他们也想借着联姻从大清得到更多的利益。
可惜事与愿违,皇太极的儿子顺治虽不是个雄才霸主,但是也察觉到了蒙古对朝廷的统治有多大的影响,不管顺治性格如何,身为一个皇帝,保护他手里的权力几乎是本能,所以不间断的对蒙古特别是科尔沁给予冷待,而废后差不多也是其中的牺牲品。
时间一长,清朝皇帝的算盘蒙古的人自然也发现了,蒙古人是豪爽,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心眼,这么多年来蒙古送来女儿联姻,可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的收益,心里自然不满。
虽说朝廷对蒙古一直是恩抚的态度,就连公主也不吝下嫁,可是蒙古人被之前朝廷许给他们的诺言给弄花了眼,自然想要更多。
而静妃母子的到来给了他们不小的期望,在封建社会,极为普遍的现象都是重男轻女,因此无论在清朝还是蒙古,都是同样的观念。大家从没有听说过女子继位的传统,当然西藏那边自然是不算的,他们那边女子为尊,属于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