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田种良缘——叶染衣
时间:2019-01-09 09:42:06

    心中有愧,杜晓瑜便不好意思再谈论许如月的事,转而说起了别的。
 
    两兄妹在外面坐了很久,杨氏才亲自把杜程松给送了出来。
 
    爹娘说了什么,兄妹俩不知道,不过看着杨氏脸上那温柔而又幸福的笑容,杜晓瑜就知道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会应该是解除得差不多了。
 
    “爹,娘。”
 
    兄妹二人同时站起来。
 
    杜程松看向杜晓瑜,嘱咐道:“外面的铺子再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别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的病。”
 
    “女儿知道。”杜晓瑜点点头,“多谢爹关心。”
 
    “让正院里的丫鬟婆子仔细照顾你娘。”
 
    嘱咐完最后一句,杜程松才大步离开。
 
    杜晓骏马上跟了上去,狗腿地问:“爹,您刚才都跟我娘说了什么?我好久没见她这么开心了。”
 
    杜程松一脚踹过去,“你个臭小子,皮紧了是吧,大人的事儿你也敢管?”
 
    杜晓骏碰了一鼻子灰,哼哼唧唧地回自个院里去了。
 
    ——
 
    晚上的时候,傅凉枭那边得了杜晓骏去许家下聘的细节密报,当看到“终此一生只娶一妻”这八个字时,他目光顿了顿,勾起唇。
 
    不用想,肯定是那丫头的主意,一生一世一双人,也亏她想得出来,不过未来的某一天,他会让她知道,能做到这八个字的,不止是她四哥,她夫君也可以。
 
    “王爷。”芸娘站在一旁,询问道:“准王妃那边,咱们如何下手?”
 
    傅凉枭把刚看完的密报放到烛火上方点燃,火光中映出他俊美无俦的冷冽容颜,“不急,再等等,是狐狸总会有露尾巴的一天,更何况,许如眉只是个蠢货,对付她还不简单么?”
 
    ——
 
    杜晓骏下了聘,婚期便也定好了,冬月十六,刚好在杜晓珍出门子后的一个月。
 
    柳氏这刚松了一口气,又要忙活中秋一家人吃团圆饭的事儿。
 
    这日终于得了空,找了个逛街的借口来到杜晓瑜的铺子。
 
    杜晓瑜一见是大伯母,讶异过后也没声张,让翠镯先招待着来看诊的那几个妇人,自己则是站起身来,客气地说道:“这位夫人,里面请。”
 
    来看诊的妇人们都不认识柳氏,只当跟她们一样是病患今日来复诊的,便也见怪不怪。
 
    柳氏感激地看了杜晓瑜一眼,跟着她来到内堂。
 
    “大伯母怎么突然来找我了?”杜晓瑜亲自给柳氏倒了茶,面纱下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疑惑。
 
    “五丫头,你医术这么好,能不能给我也看看?”
 
    柳氏开门见山,一句话把杜晓瑜给说愣了。
 
    柳氏怕她介怀,压低了声音,“我悄悄来的,隔壁又是你大伯父坐诊,只要他不说,老太爷老太太都不会知道你给我看诊这事儿。”
 
    杜晓瑜完全弄不懂柳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伯母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呢?”
 
    “我就是想来让你看看,我这身子骨还能不能怀上孩子。”柳氏有些难为情,可是一想到自己枉死的长子,又豁出去了。
 
    杜晓瑜撩开面纱喝茶的动作顿了一下,放下茶盏,“怀孕是要看机缘的,大伯母不必强求。”
 
    柳氏是上了年纪的人,比她娘还年长,怀孕的机率自然是很小的,虽然她曾经也帮助薛家伯母怀了双胎,可她所做的一切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说白了,给你摸摸脉开点方子疏通一下管道让小蝌蚪更容易过去,但是谁能保证,吃了药就一定能怀上?
 
    她又不是送子娘娘。
 
    再说,给家里人看诊这种事,有过一次就够了,老太爷能睁只眼闭只眼,全都是看在她乖巧伶俐的份上,要再来一次,老太爷还不得发飙么?
 
    杜晓瑜可不敢冒这个险。
 
    “五丫头。”柳氏见她不情愿,走到她跟前要给她跪下。
 
    杜晓瑜吓坏了,忙伸手托住她,“大伯母这是做什么呢?”
 
    柳氏泪珠子直滚,哭诉道:“你大堂哥不在了,一儿半女也没留下,我这也是没法子,才会想着找上你的,五丫头,请你一定要看在咱们是一家人的份上帮帮我。”
 
    杜晓瑜抿着唇,她不是不想帮,而是没把握。
 
    当初给薛伯母看的时候是打着“报恩”的名义去的,也就是说,哪怕怀不上,人家两口子也不会埋怨她。
 
    但这一回不同,大伯母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她身上了,就盼着长房能再有个嫡子,可万一要是怀不上,或者怀了个丫头,到时候没准儿人家还回过头来倒打一耙,编排她的不是,怪她没本事。
 
    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杜晓瑜可不想沾惹。
 
    “大伯母,您就别为难我了。”杜晓瑜满脸无奈,“先不说爷爷不允许,就算允许了,我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让您怀上啊!”
 
    柳氏道:“大不了,我去找老太爷说清楚,只要他点了头,你是不是就能帮我了?”
 
    杜晓瑜有些无语,这还来上劲儿了?
 
    柳氏目光越发的殷切,“五丫头,算大伯母求求你了,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只要能让我再怀上,要我做什么都成。”
 
    杜晓瑜心里默默叹了一声,想着这个忙怕是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了,“这样吧,大伯母先回去跟老太爷说,要是他老人家允准了,那我再给你看,但我有言在先,我不是神仙,只是个普通人,看了以后或许能开个方子让你服药助孕,但能不能怀上,是大伯母自己的事儿,我可不负责任的。”
 
    “好,好。”柳氏激动得闪着泪花,“只要你肯帮我,怀不怀得上我都不怨你。”
 
    柳氏很快回去找老太太和老太爷商议。
 
    见老太爷有些不高兴,她忙搬出长子杜晓骥来说事儿,眼泪珠子不要钱地往下掉,“那孩子走得冤,凶手到现在都还逍遥法外,是我这个当娘的无能,对不住他。”
 
    要说杜晓骏他们这一辈里面的孙子,老太爷最喜欢的自然莫过于长孙杜晓骥了,那可是把杜家医术精髓都学到了手的天才,老太爷对他倾注了太多的希望。
 
    只可惜杜晓骥命薄,年纪轻轻人就没了。
 
    天赋最好的孙子没了,老太爷不是不心痛的,老太太见他难过,就给大爷纳了妾,那两个姨娘的肚皮倒也争气,先后给长房生了儿子。
 
    只可惜,怎么生都是庶孙,终究抵不上已经没了的嫡孙。
 
    这件事一直是老太爷的缺憾,也是心病。
 
    可遗憾归遗憾,谁也没想过从柳氏身上下手,只要她再怀上就能解决长房没嫡子的烦恼。
 
    而现如今柳氏主动提出来,还亲自找公婆商议。
 
    老太爷是个爷们儿,能听得这种话吗?所以当即就沉了脸。
 
    柳氏只能求助地望向婆婆。
 
    老太太本来也有些生气,觉得柳氏实在异想天开,但又听柳氏说三房的杨氏这把年纪都能怀上,她也大不了杨氏几岁,只要五丫头肯帮忙,未必没有希望。
 
    老太太犹豫了,转头看向老太爷,小声道:“太爷,要不,真让五丫头试试?”
 
    老太爷仍旧阴着脸,一言不发。
 
    就在柳氏以为老太爷要劈头盖脸骂她一顿的时候,老太爷突然站起身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不高兴,“往后这种妇人家的事儿,不准拿到我跟前来问。”
 
    柳氏哪里不知道在公公跟前说这些不太合规矩,可是没有太爷点头,五丫头也不敢给她看诊啊!
 
    不过现在好了,太爷看似生气,却也没阻止,那就是默认了。
 
    柳氏心中狂喜,出了德荣堂以后飞快折回杜晓瑜的铺子,有了老太爷和老太太的首肯,她这回说话都有几分底气了。
 
    杜晓瑜早料到柳氏只要搬出大堂哥杜晓骥来,就一定能说服老太爷老太太,但是没想到这么快。
 
    “五丫头,这回你总能放心地给我看了吧?”柳氏坐下来,一张脸上都爬满了笑容。
 
    杜晓瑜无奈,走过去给她诊脉。
 
    柳氏的身子其实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有些炎症之类的小毛病。
 
    这种症状,大多数生产过的妇人都有,也不算多严重,杜晓瑜给开了两副药,一副是吃这种炎症的,另外一种备孕,嘱咐她错开时间吃,又问了问月事的日子,再告诉她备孕的最佳时间。
 
    柳氏拿了药,说了一番好听的话,终于喜滋滋地回去了。
 
    柳氏走后,翠镯走进来,问道:“奴婢见大太太拿了不少药,该不会也是来找姑娘看诊的吧?”
 
    杜晓瑜颔首,“老太爷都点了头的,不帮不行。”
 
    翠镯大概猜到大太太的目的是什么了,有些担心,“姑娘,要是最后没成,她会不会怨到您的头上来?”
 
    “不知道。”杜晓瑜道:“不过我有言在先,如果怀不上,甚至是怀了丫头,那都与我无关,她要敢怨我,我就去找老太太理论。”
 
    翠镯嘀咕,“也不知道是哪个蹄子传出去的,说咱们太太能怀上,全都是姑娘细心帮着调养的,可那段日子,姑娘分明没给太太摸过脉,也没给她用过药,太太之所以会怀上,靠的都是福分,哪里就跟姑娘扯上关系了,奴婢怀疑,大太太怕是听了那风言风语才会铁了心要来找姑娘,认为姑娘医术好,一准能让她再得一子,奴婢就怕开了这个头,以后不好收场。”
 
    杜晓瑜淡笑,“怕什么,我这个正主儿都不慌,你倒是先自乱阵脚了,不都说了吗,到时候不如她的意,她是怪不到我头上来的。”
 
    “但愿吧!”翠镯轻叹,她跟在三太太身边多年,大院儿里的是是非非看得多了,姑娘在外面生活了这么多年,心思自然不如大院里这些妇人复杂,就怕到时候被人坑了都没地儿哭去。
 
    翠镯没说几句话就出去忙活了。
 
    杜晓瑜也洗了手,出去坐堂。
 
    不多时,外面来了一顶软轿。
 
    在大魏,没有功名在身的普通人家是禁止乘坐轿子的,所以不用想,外头来的肯定是位官家太太。
 
    杜晓瑜忙着给正在排号的妇人看诊,她这铺子里没有多余的丫鬟,翠镯、画眉、雪莺和绿萼她们几个跟来也不是伺候人的,是为了帮忙。
 
    而静娘白天不会跟着她出来,怕遇上熟人暴露了身份。
 
    所以铺子里没有闲人,当下每个人都在忙碌,称药的称药,捣药的捣药,谁也没工夫去招待人。
 
    并非杜晓瑜摆架子,而是她这里的病人实在是太多了,能帮忙的就只有这几个丫鬟,所以平日里,甭管你是官家太太还是平民妇人,但凡来了这里,一律到前台取号,然后去休息区的凳子上坐着等,谁要是坏了规矩,要么留到最后才给她看诊,如果闹得严重的,直接赶出去。
 
    铺子开了这么久,大家也都熟悉了这里的规矩,所以到目前为止还算和谐。
 
    但是今天偏偏就来了几个不和谐的。
 
    眼瞅着轿子停了半天都没人出来迎接,为首的丫鬟气势汹汹走进来,大声嚷道:“你们谁是这儿主事的?”
 
    所有在休息区排号的妇人齐刷刷看向那丫鬟,穿着湖绿对襟袄儿,嫩黄挑线裙子,手腕上套着一只水头极好的翡翠镯子。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