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关乐和一直将杜锦宁送到大门口,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直到远离了关家,这才对杜锦宁道:“刚才并不是关嘉泽的庶兄关嘉兴来唤他父亲,而是关嘉兴之母黄姨娘假借他的名义来唤的。那女人被我那兄长宠得不知天高地厚,为人心胸又狭窄。她近来正因关嘉泽的母亲地位越来越高,心里不平衡,专门找事,想让我兄长为她哥哥在衙门里谋个差事。”
  他长叹了一口气:“这边府里情况复杂,你以后来找关嘉泽的时候注意些,别被人利用了。要是来找我,倒是不用走这边,直接去侧门那里求见即可。”
  杜锦宁跟关乐和师生相得,关乐和为人真诚,对她从不藏着掖着,她说话顾忌便也没有太多。
  她道:“老师,您为何不搬出去住?如果买宅子钱不够,学生这里有,您尽管拿去使便好,别跟学生客气。”
  关乐和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完之后心里又特别感慨。
  这些年他呆在漓水县做山长,虽名下有些产业,但那都是父辈留给他的,他也只是存成,并没有特意去赚钱。所以他虽相对一般人富有一些,但并不是特别有钱。
  而杜锦宁简直是人生赢家,是所有想要发家致富人的典范。
  关乐和犹记得,他第一次见杜锦宁的时候,杜锦宁面黄肌瘦,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省一文钱在大冬天要走好几里路回村里。
  现在不过是短短四年多的时间,杜锦宁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孩童,变成了一个唇红齿白、枝兰玉树的翩翩佳公子,手里的茶馆、茶园、书铺,更是每日为她创造许多利润。她名下的钱财,恐怕比他这个世家子还要多了。他要买宅子的话,没准还真能向杜锦宁借呢。
  想到这里,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既欣慰又自豪。
  这就是他的学生,比任何人都要优秀。
  “老师手里有钱,不必担心。再者,我暂时还不好买宅子。”他道。
  如果是面对别人,这话他就说到这里了。可面对杜锦宁,他没什么话是不能对说的。
  他解释道:“我到京城时,因兄长殷殷挽留,抹不下面子,所以住在了这里。且这宅子本就是我们祖上留下来的,没有具体会给谁,只要是关家嫡支的人,进了京谁都可以住。且宅子大,我们住着也没甚大碍,便一直住着了。现如今我刚从礼部出来,就立刻买宅子搬出去,别人还不定怎么猜测我们兄弟阋墙呢。所以就算我要搬走,也不是现在,起码得等两三年之后。”
  说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要是照我以前的性子,那真是想住就住,想搬就搬,只需任性而为,不用多思多想。现在不同了,人到中年,总不好再跟年少时那般任性,有在乎的人,有在乎的事。有了顾忌,做事就束手束脚起来。”
  这是关家的事,关乐和说给她听,杜锦宁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坦诚。但她是不好对这些事进行评价和指手划脚的。
  她只认真听着,做个聆听者,却不置一辞。
  关乐和也只是跟弟子吐个槽而已,并不指望她安慰自己或指点迷津。
  说完心里的感慨,他便道:“行了,天色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对了,差点忘了跟你说,关嘉泽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城西的孔府。你要找他自去那里寻他。”
  杜锦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她刚还在想,自己来了关家却不去找关嘉泽,不知关嘉泽过后怎样生她的气呢。却没想到关嘉泽竟然没住在关家。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有空闲了再说吧。”关乐和道,挥了挥手,“行了,走吧,别太晚了,让你母亲掂记。”
  “那老师我先走了。”杜锦宁拱拱手,跟关乐和告辞。
  她走到马车旁,准备上马车时,转过头去,看到关乐和仍站在那里。她心里一暖,赶紧挥了挥手:“老师,我走了,您也赶紧回去吧。”
  关乐和点点头,这才转身往关家去了。
  杜锦宁目送他离开,抬脚正要上马车,就见旁边巷口走出来一个人,打量着她问道:“你就是杜锦宁?”
  杜锦宁皱了皱眉,点头道:“正是。兄台有何指教?”
  “哼,不过如此。”那人说着,转身去了。
  青木扶着杜锦宁上了马车,小声道:“少爷,那人是谁?”说话如此没有礼貌。
  “看样子,应该就是关少爷那位庶兄关嘉兴了。”杜锦宁道。
  刚才那人十八九岁年纪,容貌倒跟刚才的关正祥极像,一看就是父子,倒跟关嘉泽不大相像——关嘉泽像母亲孔氏。再听他刚才说话的语气,又是在这里遇见,这人是谁,自然一目了然。
  青木听了,从车窗伸出头去,朝后面张望,却正跟那人的目光撞在一起。
  他吓得赶紧缩回头来,对杜锦宁道:“那人还盯着咱们呢。”
  “别理他。”杜锦宁倒是不惧。
  关嘉泽那样的性子,这两年在京城跟关嘉兴相争仍不落下风,她对这人又何惧?
 
 
第573章 孔氏手段
  杜锦宁掂记着关嘉泽的情况,正打算第二日去看宅子的时候,问一问关乐和呢,没想到第二日早上,关嘉泽就上门拜访来了。
  杜锦宁把他接了进去,趁着许成源和鲁小北来之前,问关嘉泽道:“你怎么住到你外祖家了?你是一直住在那里,还是到了京城后搬去的?我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起?”
  “我也是到了京里,直接回了关家,这才听门房说我娘回娘家去了,我大门都没进,直接调转马头去了我外祖家。”关嘉泽道,“我想着你去拜访我四叔的时候会知道,今天是特意过来解释一下的。”
  杜锦宁摆摆手:“这是你家里的事,不说也罢。我只要知道往后有事,要去哪里寻你就是了。”
  “咱们多年好友,我家的事也不瞒你。”关嘉泽叹道,遂把家里的事跟杜锦宁说了。
  原来,关二太太孔氏跟着关乐和夫妻俩到了京城,并没有到关家宅子去住,而是直接带着一双儿女回了京城的孔家。
  住进孔家后,她没有老老实实呆在后宅,而是跟着嫂嫂参加京中官宦夫人们的各种聚会。她特意请了孔府一位擅长交际的嫂子教导,在聚会上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家认识她并与她交好,将关二太太的名声打了出去,夫人外交做得还算成功。
  而孔正祥以前没有正妻在京,人情往来都是黄姨娘打理。黄姨娘作为姨娘,虽没资格参加这种夫人聚会,但每每都会把礼送到,将让婆子将情况说明清楚。
  京中自然不乏像孔正祥这样,正妻留在原籍伺候婆婆,由姨娘打理内宅的官员,所以大家对于孔家的情况也十分谅解,而对于黄姨娘的礼数周到,各家夫人也是颇有好感的。
  可现在孔氏顶着关二太太的名份,出入各种夫人聚会,黄姨娘又以关二老爷姨娘的身份,派婆子送了礼来,这情况自然就诡异起来,大家纷纷私下里打听关家的情况。这一打听,孔正祥宠妾灭妻,当年孔氏一双儿女的性命差点不保,不得不避姨娘的锋芒,带着儿女逃回原籍的事就传了出来。
  又有那跟孔家关系好的御使,得了孔氏的授意,直接就参了孔正祥一本,告孔正祥作为礼部尚书,自己都礼数崩坏,尊卑不分,宠妾灭妻。
  当时还是先皇在位的时候。先位身体欠佳,哪里有精力管这等闲事?他直接把孔正祥传召进宫,叫宫人代他训斥了孔正祥一通,再让皇后处理此事。
  你想呢,皇后作为嫡妻,二皇子的亲生母亲,所痛恨的正是皇贵妃这个妾,以及她所生的大皇子。听到孔氏跟黄姨娘这件事,她岂有不力挺孔氏而打压黄姨娘的?
  当下她就给关正祥下了一道懿旨,先将他的行径狠狠批责了一通,再命关正祥亲自去孔府将孔氏和一双嫡子嫡女迎回府中。
  关正祥因为此事沦为朝中官员之笑柄,尤其御史说他身为礼部尚书却礼数崩坏时,别人瞧他的目光,他当时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会子又被连番被皇帝及皇后训斥,当真是无地自容,不得已,他只得亲自上门去请孔氏回来。
  孔氏搞出这么大个阵仗,自然不肯就这么回去。由孔家对关正祥提出要求,要他把黄姨娘及一双庶子庶女送回老家。
  关正祥这么多年宠妾灭妻,且根本不惧孔家权势,可见他对黄姨娘是真爱,一听孔家的条件,哪里肯依?
  他也知道孔氏为了一双儿女,是不可能和离的。他的态度倒也强硬,便提出各退一步,他将黄姨娘及庶女送到郊外庄子上休养,庶子因年纪大了,需要成亲,遂留在京中读书;孔氏由带一双儿女回关府。如果孔氏不答应这条件,他宁愿降职罢官,也要跟孔氏和离。
  儿女年纪都小,还未成亲。虽订了亲,但还有退亲一说。这种时候,孔氏哪里敢和离,把儿女的亲事、前程、性命交给黄姨娘?现在她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便答应了孔正祥的要求,领着关嘉泽和关嘉玉回了关府。
  黄姨娘则以休养身体为由,被送到了城外庄子上,其女则以伺疾的名义一同前往。
  孔氏想着,年轻时她都得不到孔正祥的心,现如今就更不指望了。她买了两个姿色好的女子来伺候孔正祥,希望能分掉黄姨娘的宠。只要孔正祥宠了别的女子,把黄姨娘渐渐忘之脑后,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也算是稳了。
  可黄姨娘跟她斗了这么多年,还把孔氏压得死死的,哪里是盏省油的灯?更不用说她还有关嘉兴这个内应呢。
  于是两个女人又一来一往地斗了起来。
  好在孔氏有皇后娘娘撑腰,孔正礼又不是真不在乎自己的官职,再加上孔氏买的两个新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孔正祥这两年都没有再做过份的事。只是关嘉兴时不时要闹腾一阵,为黄姨娘刷存在感。
  要是先皇没死,只要时间久些,或许孔氏的计策就成功了。却不想先皇驾崩,大皇子上位,皇贵妃成了太后,而原先的皇后虽然也得了太后封号,但基本上被幽禁了。黄姨娘立刻抓住机会,装作生病,让关嘉兴央求孔正祥将她接回城里来看郎中,成功回了关府。
  孔氏一气之下又回了娘家。
  所以才有了关嘉泽回京后到了关家门口却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去孔府的行为。
  杜锦宁听了,深深叹了口气,更坚定了不做古代后宅女人的想法。
  “关嘉泽,咱俩是一块儿长大的,有些话虽涉及内帷,但我还得劝你一劝。”杜锦宁道。
  杜锦宁的年纪虽比关嘉泽小,地位也不如他,但关嘉泽对杜锦宁的信服与敬重,却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你说。不管什么话,我都知道,你是为我好。”关嘉泽道。
  “你如今也深受妻妾之争的危害。我想劝你,好好对待你的妻子,别纳妾。你看看你四叔,一辈子只有你四婶一个,是不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你何不以他为榜样呢?我想,你的儿女必定会为了你这个决定感激你,你妻子也会倾其一生对你好的。”
 
 
第574章 主意
  关嘉泽虽痛恨黄姨娘,也憎恨父亲的绝情,但他还真从未想过自己是不是要纳妾。
  毕竟这年代的男子,只要有钱能养得起妾氏和庶子庶女,又不是倒插门或是要依靠岳家生活的,都没有几个是不纳妾的。不光是男子,甚至女子,嫁了人后都会为丈夫纳个妾,或收两个通房,以在孕期或不方便伺候丈夫的时候,有人去服侍丈夫。
  关嘉泽的妻子是个世家女,成了亲后也依然照着母辈的吩咐,为丈夫准备了通房丫鬟的。只不过关嘉泽成了亲后,就忙着参加乡试,关太太孔氏担心儿子初尝女色,被温柔乡迷住了心志,暂时制止了儿媳妇这贤惠的举动。
  关嘉泽的心思不在女色,更多的放在科举、前程、兄弟情,以及与关嘉兴的斗法上。所以对于妻子的这些想法与举动,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如果能有两个漂亮温柔的小妾伺候,他自然也是乐意的,并不推拒。这就是男人的劣根性。
  可现在,杜锦宁的话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让他一下子清醒过来。
  “对对对,你说的对。”他虚抹了一把汗,“我根本就没想到这些,差点做了我爹那样的人。”
  一阵冷汗过来,他细细回味了一下杜锦宁的话,再回想起自己与妻子相处时的情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不会纳妾的。我妻子还不错,我不会负她,更不会纳妾生庶子庶女,把我跟她的孩子置于危险境地。”
  “你明白就好。”杜锦宁道,“但愿你娘别责怪我对你说这些话。毕竟作母亲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子多福。”
  “我娘深受其害,她又怎么会责怪你?”
  杜锦宁苦笑一下,摇了摇头。
  有些女人,自己深受其害,可换了个身份后又用那些观念去危害别人。
  就比如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就忘了自己当年受的苦,跟曾经的婆婆一样,苛刻地虐待儿媳妇;又比如,自己深恨丈夫纳妾,可到了儿子那里,就唯恐儿子跟儿媳妇的感情太好,只恨不得他多纳几个妾。
  人性真是世间最复杂、最搞不懂的一种东西。
  她这番话传到孔氏耳里,还不知会惹出什么麻烦。她到是不怕孔氏,就怕孔氏会去关乐和妻子那里闹,给老师和师娘添麻烦。
  关嘉泽看到杜锦宁的苦笑,想想自己母亲对杜锦宁的那点偏见,当即又郑重地道:“你放心,我不会跟别人说起这个的,我娘我妹妹都不说。我只说是我自己不想纳妾。”
  杜锦宁扬了扬眉,没有说话。
  现在这情况,她说什么都不好。
  关嘉泽也没想让她说什么,自顾自地继续道:“对了,杜锦宁,你这么聪明,你可有什么法子,让我把我那庶兄彻底从我的生活里剥离出去?这人实在是太讨厌了。”
  杜锦宁脑子里浮现出关嘉兴那张脸。
  说实话,世家子的脸,经过代代优化,还真没有丑的。黄姨娘得关正祥十几年如珠似玉的捧在心手里,想来长相也是十分出众的。可关嘉兴那张脸,却让杜锦宁看了第一次就不想看第二次。倒不是他长得丑,大概在关嘉兴眼里杜锦宁是个乡下小子,并不惧怕,所以昨日出现在杜锦宁眼前的,是一张毫不掩饰满满都是恶意的脸。
  不说关嘉泽,便是她,也不想再看到这张脸在自己面前晃荡。
  只是,插手关家的事,真的好吗?不说关嘉泽跟关嘉兴兄弟感情如何,以后会不会冰释前嫌,手足情深;只说关嘉泽跟他爹关正祥的感情,也是不容外人插手的吧?她这个外人竟然出手让关嘉泽与关嘉兴兄弟阋墙,关正祥不伸出手来把她捏死才怪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