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姚荣观凑热闹,是过杜锦宁这边一块儿吃的饭。饭罢他就回去自己屋歇息去了。
这里隔音还好,所说的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杜锦宁便低声对齐慕远道:“过一阵等世家的风头过了,你帮我跟你祖父说一声,我想调到工部去做司农官。如果有机会,让他别忘跟皇上提一提。”
齐慕远一愣:“咱们是要在翰林院呆三年的。”
杜锦宁摇摇头:“我不想呆三年,太浪费时间。”
这种思想,杜锦宁以前也流露过。
齐慕远劝道:“就算呆三年也没啥。磨刀不误砍柴功,花三年时间在这里磨砺,以后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不是更容易实现你的抱负么?”
其他方面,他对杜锦宁都十分能理解,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杜锦宁总似乎有种时间不够用的急迫感。
普通的官员,比如梁先宽和方少华他们,就算有些背景,想要往上爬都十分困难。除非有十分出色的政绩,否则在衙门里呆个一二十年,也才能到五六品。想要往上,那就得更加卓越才行。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官员杵在那里,他不致仕不犯错,你想顶替他不可能。
翰林院却不同,作为天子近臣,极容易让皇上看到你的能力。而且跟在皇帝身边,每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几乎能跟皇帝站在同一高度,又岂是梁先宽那些低层官员所能企及的?所以在翰林院呆上三年,比在各衙门做十年官都还要锻炼提升自己。因为这个,皇帝也更重用你。
杜锦宁这么通透的一个人,怎么在这件事上就犯糊涂呢?
第671章 占城稻
杜锦宁摇摇头,不说话。
她十五岁了,已经开始慢慢发育,胸前已由飞机场变成了旺仔小馒头。三年后她十八岁,还不知会发育成什么样。看陈氏与三个姐姐都不是平胸,身材凹凸有致,想来她也差不到哪里去。除此之外还有胡子等等。
她现在皮肤细腻、骨架子小,不长胡子,还能解释为年纪尚小。过几年不管她遮掩得再好,恐怕也容易露出端倪。
所以她没时间在这里耗着,得尽快去做她想做的事。
齐慕远见她不说,眼眸黯了下去。
打小他们都无话不谈,互相之间似乎从来没有秘密。现在杜锦宁心里有话竟然不愿意跟他说了,他有点受伤。
杜锦宁看他这样,张了张嘴,但还是什么都没说。
她不愿意跟齐慕远撒谎,也不能说实话,所以,就这么的吧,误会就误会了。
……
杜锦宁在翰林院的日子过得自在,可外面的庄越就苦不堪言,忙着脚跟打后脑勺。
因为杜锦宁得问过赵晤才决定写不写话本,写到什么程度,所以前两日才动笔写。就算她写话本的速度极快,可交稿的时候还是到了二十八日了。
虽说活字印刷术早已出现,但还不够成熟,印刷的成本也太高;杜锦宁的话本需求量极大,用雕版印刷才划算。而不管活字印刷还是雕版印刷,都得排版或刻版,一两天功夫根本赶不出来。
所以尽管印制坊已把其他业务都停下来,又从别的地方调了熟手过来,仍然在初一早上没能把《种田记》第五册 印刷出来。
眼看着农历二月将尽,三月来临,春耕也要开始了,那些想知道新一册的《种田记》又有什么新招的人急不可耐,早在三十日晚上就叫家里下人来排队了。
早上书铺开门时,伙计们都吓了一跳,长队都从这条街排到那条街上去了,而且看样子似乎还有不少人继续加入队伍。
印制坊虽将书印了一些出来,却还没有装订!
庄越接到伙计的禀报,连忙从印制坊过来,让伙计们劝排队的人先散了,等把书装订好运过来后再来排队。
可排在前面的都排了几个时辰了,又听说话本正在装订中,想来不用等多久,愣是不愿意散去。
于是掌柜伙计们费许多口舌劝了一通,却看到队伍仍然像原先那样长,只得罢休。
庄越只得又回到印制坊去催书。
到了差不多午时,第一批书终于装订好了,庄越让人快速用马车拉着,分发去了几个书铺,开始售卖。可把这批书卖完,队伍不短反长,他只得继续催促印制坊不要停。
郭白作为《种田记》的铁粉,自然是昨晚就派了下人到书铺门口守着;他那群朋友也吸取了教训,跟郭白同一步调。所以他们是最早一批买到话本的。
几人仍然在那家酒楼等着,拿到书就第一时间看了起来。
话本的情节虽然很吸引人,但几人冲着种植技术去的,因此看得很快,一目十行。
还是郭白眼尖,翻到某一页就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
“多少页?”其他人赶紧问。
“十八页。这里说双季稻问题。”
一听是双季稻,大家的精神都振奋起来,赶紧将书翻开,看起上面写的内容来。
郭白已经念了起来:“这里说‘种子不好,丰收难保’,想要种双季稻,就得先把稻种选好。一般的稻谷抗寒性不强,种得太早难有收成。所以要选抗寒性强、且种植期短的稻种。”
“有这种稻种吗?”有人怀疑道,“如果有这种稻种,咱们岂不是早就种上了?要是没有,这书里说了岂不是白说?”
其他几人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书里说某稻种再好,现实里没有,那也只能把它当话本来看。如果《种田记》仅仅成了一本纯粹的话本,就不值得他们叫下人连夜排队买它了。
“哎,别急啊。这里说那册书里只描述了稻谷的样子,那稻谷叫什么名字,男主并不清楚。他要去寻找。”郭白道,开始快速地往下翻。
他还没找到,另一个就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第三十九页,大家快翻到第三十九页。”
大家哗哗地把书翻到三十九页,果然看到男主在某个行脚商人那里买到了一种叫占城稻的稻种,跟书里描述的十分相像。而这种稻谷因来自占城国而得名。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所以又叫“早占”、“早米”或“早占城”。这种稻谷跟晚稻一起配合着种,江淅这一带也能种植双季稻。
“这种稻谷我们这里有吗?要是没有,那岂不是哄人?”李老爷担心地道。
“书上说,这种稻谷早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就在福建及两广大面积种植了。”
郭白放下书,发愁地道:“可咱们这里现在有这种稻种卖吗?福建和两广倒可以派人去买,我也不嫌远,可书里说了,早稻得三月上旬播种,下旬插秧。等我把种子买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那咋办?”
李老爷将书往手上一拍:“你们发现没有,这位作者虽一月印发一本书,但写的内容都扣着农时。再生稻是咱们不信,所以种的人少;绿肥虽没有多少种子卖,但各样凑一凑好歹也能种下,不过得下手早。现在他写占城稻,写得有鼻子有眼的,男主还是在行脚商人那里买到的。不如咱们派人各种去寻一寻,没准也能买到稻种。而且这个事,得下手快。全城都在找占城稻,稍慢些就没有了。”
大家一听就急了:“有道理,有道理。咱们现在趁着许多人没买到书,没看到这内容,赶紧下手去寻稻种去。”
于是大家派了下人回家,把男仆们都叫上,四处在城里砸摸。
本来这时候庄越派人囤上一批占城稻种子,必能发一笔横财。可他谨记着杜锦宁的话,明知道许多人看了话本后会到处寻找占城稻稻种,他岿然不动,还亲自去了一趟鲁家,把杜锦宁的顾虑告诉了鲁小北。他担心鲁小北眼看着发财的机会白白从手指间流掉,杜锦宁却不提醒他赚这笔钱,两人之间起罅隙。f
第672章 红火的花篮生意
鲁小北听了他的话,激动道:“庄掌柜也太小看我了。我虽不在官场,但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一点也不比官场少。锦宁对我有再生之恩,要不是他,我现在还在漓水县那个破院子里挣扎度日呢。现在赚钱的路子多的是,我怎么可能明知这样做有损锦宁的名声还去赚这钱呢?”
庄越见他明白,轻吁了一口气。
“其实当初我选择从商,一来是想给苓姐儿争口气,不让人看低了她去,说她靠娘家吃饭养丈夫;二来也是想帮一帮锦宁。谁知道他自己那么厉害,不光科举考试一路上来都厉害的不行,不怎么花时间精力去做的生意也做得这么好,搞得我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鲁小北说起这个,就挺郁闷。
他原是想多赚钱资助杜锦宁的,以后杜锦宁要用钱,他直接就包了。可杜锦宁虽没时间赚钱,但他有帮手啊。用人格魅力把庄越、姚书棋这样的人笼络到身边,帮着他赚钱;他那脑子又异于常人,想一想就是个赚钱的好主意,赚钱的速度一点也不比他鲁小北慢。
“前段时间你们那花店,没少赚钱吧?”他问庄越。
“哈哈,不光前段时间啊,现在每天也不少赚钱啊。”一说起这个,庄越就合不拢嘴。
因为都是做买卖的,庄越和鲁小北特别有共同语言。
“虽说春闱已经过了,但京城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哪一天娶妻生子的人不大有人在?只要办喜事,就用得着咱们花店。”庄越笑眯眯地道。
自打杜锦宁出了那个主意,说办喜事可以送花篮,庄越就在城里做了许多推销,又免费给人办了几次喜事后,城里就兴起了客人给办喜事的人家送花篮的习惯。办喜事的时候,门口的花篮越多,就说明这家的人脉越旺,来的客人都是有钱的。因为这花篮并不便宜,每个花篮最小的也起码要二两银子,大的则要十两。
当初给花篮定价的时候,杜锦宁就说要走高端路线,要彰显逼格,而不是烂大街。毕竟他们那个花卉基地供应量有限,自然要往高精尖方向发展。
二两银子,一般老百姓去谁家吃喜酒,包的红封都不到二两银子呢,怎么可能浪费这钱放到门口,就为了看个花?
所以他们这举措一出来,就成了逼格的存在。豪门办喜事,门口的街上从这头到那头都摆满了花篮,全都是客人送的。这种有面子的事,一旦有人做了,那别人也不能被他比下去。于是就成了一股豪门显示人脉显阔的潮流。
前段时间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的,由客栈老板带头送花篮{这自然是庄越跟老板们商量好的},这便又引领了一股潮流,那些交情好的同窗或是想巴结新科进士的人给送的花篮摆在客栈门口,给新科进士们长了许多脸面,客栈老板也笑得合不拢嘴——门口的花篮越多,说明他们客栈的新科进士越多,客栈也就成了祥瑞之地。到下一届科举,人家肯定要到花篮多的客栈来居住,生意自然就红火起来了。
当然,豪门的院子挺大,花木繁多,想自己做几个花篮摆上并不难。但花篮是送给别人的,上面还用红绸写着名字。一旦自己冒充花店做了花篮,花店把这件事传出去,那岂不是掉面子,让人说自己连几两银子都舍不得,还得自制省钱?
勋贵豪门最重脸面,要是为了省几两银子做这种事,那肯定要被人怀疑这家内里是不是已经破落了,连几两银子都要省。
所以即便许多人家里有花,仍然会去花店里买花篮送人。
因为这项生意,杜家不过是一小段时间就赚了许多钱。
庄越为此十分有成就感——跟了个会出好点子的东家,他的买卖简直是溜溜溜的,太出成绩了有没有?
“因为皇上新上位,暗地里的争斗不少,你这里也要注意。”庄越说着,便将沈郎中的那件事跟鲁小北说了。
这件事,因为涉及到世家,所以他们除了少数知情的几个人,都没往外说。
但庄越却觉得,如果真有人要治整杜锦宁,没准就会从他的亲戚下手。许成源和方少华都是当官的,又受杜锦宁的影响颇深,官场上的那些手段他们会小心。
鲁小北就不一样了,要是被人利用,当成攻击杜锦宁的漏洞,那杜锦宁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蚊穴。
所以他便趁机提醒一下鲁小北。
“庄掌柜你放心,我会万般小心的。”鲁小北郑重道。
“不光是你,还有你家的下人。沈郎中他们都是因为长随才被人钻了空子。”庄越又提醒道。
不光是沈郎中,原先杜锦宁也利用下人坑过周东平。
有些下人长年伺候在主人身边,主子对他们十分信任。一旦这些下人起了异心,主子防不胜防。
就比如庄越,比如姚书棋,一个执掌着杜锦宁名下的产业,一个执掌着杜锦宁宅子一切内务。如果他们有了对杜锦宁不利的心思,而杜锦宁不设防又察觉不到,很容易出大乱子。
这也是许多世家只用家生子,不愿意在外面买下人的缘故。
“是,我会注意。”鲁小北态度极好,并没有半点不耐烦。
见状,庄越走的时候,交代了一句杜锦宁托他带来的话:“二姑爷有闲钱的话,多买些山地种茶叶吧。这是我们少爷特意交代的。”
鲁小北愕了一愕,不光没有露出喜色,反而问道:“为什么?”
原先是齐伯昆、袁修竹、杜锦宁三人合伙在京城附近以及安徽那边买茶园,制出来的炒青绿茶卖出来极高的价格。开始鲁小北就是到各地去贩买这些茶叶赚差价,也顺便帮杜锦宁打开销路,好防着齐伯昆和袁修竹一手,免得他们想甩开杜锦宁单独买茶园制茶的时候,杜锦宁的生意受影响。
可后来齐伯昆和袁修竹不光没有私心,反而退出了茶叶生意,让杜锦宁自己买茶园做这门独家生意,鲁小北这步棋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虽还在帮着杜锦宁卖茶叶,但除此之外,还会贩卖绸缎、瓷器等东西到各地去卖。
不过他秉着不与杜锦宁争利的想法,一直没有买茶园种茶叶。有了余钱也只置田地和铺面,或是将货贩渠道铺得更广一些。f
第673章 航海生意
现在杜锦宁也不是没余钱,刚才庄越描述下的花店生意这么红火,赚钱的可不老少;更何况新开的书铺因《种田记》的出现,每日的营业额恐怕要赶上花店了。那些人买了《种田记》后,还会在店里买不少书籍。庄越又按着杜锦宁给的思路,培养了不少的落魄书生来写话本。有了月薪和指导方向,那些书生们写的话本十分受读者的欢迎。
本来只是几个小小的书铺,面积还不如别的书铺的一半大,但每日赚钱的能力,却是十分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