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伸手抓住赵明月的胳膊,她提醒道:“明月,你别忘了,年底,你就要成亲了。”
  赵明月跟杜锦宁同岁,现在十六岁半,到了年底,就十七岁了。郑太后为她看了日子,打算让她跟萧二公子成亲。
  提起亲事,赵明月的眼眸就黯淡了下去。
  尽管人人都说萧二公子不错。如果没有文韬武略的杜锦宁在前,赵明月也会觉得他不错。
  可跟杜锦宁一比,两人完全就是萤火与皓月,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所以赵明月对萧二公子一直喜欢不起来。
  只是萧二公子对她挺好,杜锦宁那边又无望,母亲整日劝说,她才答应订下婚期。
  现在杜锦宁做出了这样的伟业,光芒万丈,在赵明月心中的份量又加重了几分。想起自己要与这样优秀的男子擦肩而过,从此形同陌路,却要跟萧二公子那样平庸的男子过一辈子,赵明月的心就犹如掉到了冰窟窿里,浑身冰凉。
  “母后,我吃饱了。”看到皇兄饭也顾不上吃,已往前殿去处理政务了,赵明月将自己面前的碗一推,也站了起来。
  郑太后皱眉:“明月……”
  赵明月不待她说完,就打断道:“我明日约了贵女开茶会,晚上要做些准备,我回去了。”说着,匆匆离开了郑太后的寝宫。
  因为茶道是杜锦宁创造的,一经赵昶从润州带回来,赵明月就爱屋及乌迷上了它,将它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京中贵妇、女眷们积极推广。
 
 
第801章 杜锦宁是您孙媳妇
  现在,茶会成为了大宋世家贵族圈里的风尚。赵明月跟一众贵女每隔十日就开一次茶会,轮流做东,谁家的茶席设计得好,谁家就出风头。
  赵明月其实已对杜锦宁死了心,只是以茶道来祭奠这份感情。可今天杜锦宁在润州做出的伟业一经传出,她又乱了心神。
  “过几日,他该回京城了吧?”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里的自己,赵明月喃喃自语。
  ……
  齐慕远作为特务头子,消息自然是最灵通的,更不用说他还特别关注杜锦宁那边的动向,估摸着这几日早稻就能收割了,他特意派了人在城门口守着,十二个时辰不间断。
  当陈允进了城门,直奔皇宫而去时,他就已得到了消息,润州亩产七石,杜锦宁研究的杂交水稻大获成功。
  他立即找到还在吏部忙碌的齐伯昆:“祖父,我有急事找您。”
  平时不光齐伯昆忙,齐慕远也忙,经常十天半个月不着家,祖孙俩难得见一次面。而且孙子的性子齐伯昆也清楚,如果不是事情很重要很急切,齐慕远不可能跑到吏部来找他。
  想一想时间,到了杜锦宁的稻谷收割的日子了,齐伯昆便猜到了齐慕远的来意。
  “大人您去吧,事情我们都知道,照您吩咐去办就是了。”吏部的同僚也十分善解人意。
  齐伯昆叮嘱了几句,便跟齐慕远一起走出了吏部,上了马车,问道:“可是杜锦宁那里来消息了?”
  齐慕远点点头:“刚才润州派人送来捷报,早稻亩产七石,吴尚书带到润州的御卫一路进宫报喜去了。”
  “七石?”齐伯昆很是震惊,“你没听错,真是七石?”
  齐慕远点点头:“真是七石。皇上定然会召您商议此事的,不信一会儿您问问就知道了。”
  齐伯昆倒不是质疑齐慕远,只是对这个数字不敢置信而已。
  “了不起啊,杜锦宁真是了不起。”他拍着扶手叹道,“他当初说去研究稻种,皇上跟我都不抱太大希望的。毕竟工部一直有人在做这个事,却从来没有什么进展。杜锦宁年纪小小,虽过目不忘又博闻强志,那也仅是会读书而已,于农事研究根本无济于事。可没想到,他竟然真把这事给做成了,而且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着齐慕远,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十分遗憾地道:“小远啊,你怎么就不是个女儿家呢?你要是女儿家,我把你嫁给杜锦宁,那该有多好。”
  “……”
  齐慕远被祖父这天大的脑洞雷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马车很快在齐府门口停下,祖孙两人下车进了门,直奔齐慕远的院子。
  齐慕远这院子比较僻静,想要谈话不为人所知,自然还是他这里好。齐慕远宁愿拉着祖父乘马车从吏部回来耽搁些时间,也不愿意在那里说,就是担心他说的话怕人听见。
  进了院子,让观棋和不语等人守在门口,齐伯昆才问道:“说吧,你想让祖父怎么做?”
  “杜锦宁什么奖赏都不要,她只想在丹书铁券。”齐慕远道。
  齐伯昆的眉头皱了起来:“小远,你也知道前段时间发生的事。世家的手伸得很长,现在皇上做事都十分小心,尽量不与世家发生冲突。你们要丹书铁券,不是让皇上为难吗?”
  丹书铁券这东西,不是赵晤私下里直接赏给杜锦宁就完事的。它必须在朝堂上经过大臣们商议、取得大多数人的赞同后,方可写下诏书,赏赐于杜锦宁,还要将此事记载在史书及皇帝起居注里。否则即便杜锦宁拿到手里,也不被大臣们所承认,反而会被怀疑她私下里偷窃丹书铁券。
  其实赵晤写的那个手谕的性质也差不多。所以齐慕远才希望趁着杜锦宁立下大功,能把赵晤私下里写的手谕换成丹书铁券,否则效果如何还真不确定,尤其是赵晤不能完全掌权的情况下。
  “再说,什么叫‘杜锦宁什么奖赏都不要’?杜锦宁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做了官,难道不是一切为大宋效力,哪里更需要他就往哪里去吗?”齐伯昆质问道。
  “粮食产量固然重要,这关乎民生大事。但现在一亩稻田已年产十四石稻谷了,足足是以前的七倍,这基本能解决大宋的粮食问题了。只要这几年风调雨顺,让朝堂多备些储备粮,往后只要不是连年灾荒或是战争,大宋的百姓都不怕被饿死了。”
  “而现在朝堂上,皇上跟世家的矛盾尖锐,正是用人的时候。皇上跟我都希望杜锦宁能回到京城来,为皇上出谋划策,一起推进商业的发展。可你告诉我,杜锦宁只要丹书铁券,其他一概不要,那他这书不是白读了吗?他还这么年轻……”
  说到这里,齐伯昆疑惑地盯着齐慕远:“不对啊。杜锦宁这孩子,十分有大局观,他能为百姓的粮食问题从翰林院调往润州,应该是个心怀天下之人。他现在一心只想要丹书铁券而不顾其他,你老实告诉我,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齐慕远知道,不把实情告诉齐伯昆是不成了。他与杜锦宁的资历还不够,想要丹书铁券,需得齐伯昆倾尽全力的帮助。
  他先凝神感受了一下,确认院子里除了他跟齐伯昆,再没有别人,这才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灭门大罪。”
  “什么?”齐伯昆高声叫了起来。
  “嘘,祖父,您小声些。”齐慕远道,“这件事,出我的嘴,入您的耳,不能让第三个人知晓,否则杜锦宁就死定了。”
  齐伯昆也知道自己失态了。只是事情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由不得他不震惊。
  “杜锦宁从小到大的事,我都清清楚楚。他怎么会犯下灭门大罪?什么时候犯下的?莫不是在润州的时候?”齐伯昆压低声音,猜想道,“背叛朝堂,里通外国?”
  齐慕远摇摇头,眼睛盯着齐伯昆,低声道:“祖父,杜锦宁……她是个女子。”
  “什么?”齐伯昆这一次比刚才叫得还要大声。叫完之后,他立刻捂住了嘴,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望向齐慕远,震惊得难以复加。
  “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他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锦宁……她是个女子,是您老的孙媳妇。”齐慕远又缓缓道。
 
 
第802章 有天理吗?
  齐伯昆呆呆地望着齐慕远,半晌反应不过来。
  杜锦宁是女子?这这……这怎么可能?
  杜锦宁怎么会是个女子?
  孙子这是跟他开玩笑吧?
  他可是看着杜锦宁长大的,打十岁起,杜锦宁就生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齐慕远看祖父那样子,特别能理解他的心情。
  想当初,他得知杜锦宁是女子时的反应,比起齐伯昆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是个孝顺孩子,很好心地解释了一句:“真的,她是女子。当初她祖父母说她克父,要把她溺死,她母亲为了让她活命,就宣称她是男孩儿。这件事,当时只有她母亲和替她接生的外祖母知道。后来她就一直女扮男装。”
  “那她怎么想着参加科举考试?”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那时她大病一场,她大姐为一点买药钱,被祖父母逼着嫁给傻子,她三姐也要被二伯父卖到窑子里去。恰好关乐和关山长看中她的资质,要收她为徒,为了一家子不被折磨死,她就顺水推舟,拜了关山长为师。本来她不打算参加科举的,但见多识广后,她不甘心就这样嫁个蠢汉生儿育女。她觉得自己在农事上有天赋,所以总想为大宋做点什么。”
  齐慕远恳切地望着祖父:“她后来的做法您也看到了,她之所以拼命读书,进了翰林院后抛弃大好前程前往润州,就是希望能研制出新稻种,让天下百姓再不要像她小时候那样,过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也不需要靠吃难以下咽的苞谷为生。花了几年的时间,她做到了。”
  齐伯昆听到这话,比刚才听到杜锦宁是女子时还要震撼。
  “花了几年的时间,她做到了”,这句话,完全暴击所有朝堂上的官员,包括他齐伯昆。
  纵观科举出现以来的考生,有几人能以十五岁的稚龄夺得状元?没有,一个都没有。
  有谁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研究出高产稻种?没有,不光没有,想都不敢想。
  自唐以来,朝堂上工部的官员,有谁不想研究高产粮食品种?可谁做到了?几十、上百年以来,谁做到了?
  可杜锦宁呢?一年半的时间……哦不,就算从她在博阅书院庄子上时就开始了稻种研究,也才只有五年而已。
  五年,研究出新稻种啊,而且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里,杜锦宁都是用来读书、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了。她全心全意致力于稻种研究的,仅仅是一年半时间!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轻而易举就能成功,这还是人吗?这简直是妖孽啊!
  可现在,你告诉我这个妖孽她还是个女子,这还有天理吗?
  不是他老齐看不起女子,这时代的女子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便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女性掌权者,她们也只是心机深沉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夺丈夫或儿子的权,自己登上高位。她们跟才学无关。
  在齐伯昆眼里,女子就是囿于内宅,为了一丁点小利益就斗得你死我活的传宗工具。
  可现在,你告诉我像杜锦宁这种几百年来才出现一次的妖孽,不是男儿竟然是女子,这叫齐伯昆怎么不像被雷劈中一般,整个人都处于懵逼状态中。
  “她真是女子?”他犹不相信。
  齐慕远点点头:“真是。”
  他恳切地望着齐伯昆:“所以,您不用期盼我变成女人嫁给杜锦宁了。她是您孙媳妇,把她娶进来做齐家人就成了。”
  齐伯昆的眼睛像点亮了的灯盏一般,瞬间就亮了起来。
  “前提是,您得帮她要一块丹书铁券。”齐慕远旧话重提,打断了齐伯昆的美梦,让他迅速回到了现实。
  “这个……”他皱起眉头,思索起拿到丹书铁券的可能性来。
  现在他对此事的态度,跟原先大不一样。
  原先他不理解杜锦宁为什么一定要个丹书铁券,而不是更好的掌权,以便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免得职位太低被人掣肘。
  现在知道杜锦宁是个女子,而且马上就能成为齐家人,成为他老人家的孙媳妇,这样聪明的人生下的曾孙子没准是个比他娘还要牛逼的天才,不用多言他就完全理解了。此时他跟打了鸡血一般,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非得卯足了劲儿要帮孙媳妇把丹书铁券拿下来。
  笑话,要是没有丹书铁券,就只有赵晤写的手谕,万一世家不认,赵晤被世家一逼就认了怂,非得杀杜锦宁的头,他齐伯昆岂不是没有了孙媳妇?就齐慕远这死小子那认死理的劲儿,非得出家当和尚不可。所以这丹书铁券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哪怕他齐伯昆不做官,也得拿下。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院门外就传来了他那个长随的声音:“老太爷,老太爷,皇上下旨,宣传进宫。”
  来了。
  齐伯昆跟齐慕远对视一眼,都明白赵晤此时传旨是想做什么。估计就是商讨杜锦宁和高产水稻的事。
  “祖父……”齐慕远唤了一声。
  齐伯昆抬起手,止住齐慕远要说的话:“你放心,丹书铁券,我一定帮你拿回来。”
  说着,他站了起来,整了整身上的官朝,一步步朝院门外走去。夜暮下,他的腰板是前所未有的挺直,精神头是前所未有的足,日子似乎充满了奔头。
  皇宫里,赵晤已把官职上所有的空缺都思索一遍了。见了齐伯昆进来,不等他行礼,就朝他招招手:“爱卿,你来,你看看给杜锦宁哪个官职合适?”
  他指着自己列出来的官职道:“工部左侍郎你看如何?从从六品到正三品,那些人肯定会极力反对,但考虑到杜锦宁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咱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
  他又指了纸上的另一处:“如果不行,就吏部考功清吏司,或是东阁大学士。这两个都是正五品,跨度不大,但权力比工部左侍郎大多了。想来那些人宁愿他做工部左侍郎也不愿意他进吏部或成为东阁大学士,这样咱们就达到目的了。”
  他摸着才蓄起不久的胡子,笑得十分得意:“杜锦宁有了正三品的品阶,一旦别处有了空缺,朕直接调任他去补缺就顺理成章了。哈哈,十六岁的三品大员,朕非得让那些世家瞪瞎他们的狗眼不可!”
 
 
第803章 老齐的忽悠之功
  “呃……”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