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几位皇子,都是走得远远的,应酬什么的都是尽量避免。
邹氏受父亲的影响,也时常劝沈四叔不要多和这些贵族应酬。
反正只要记得效忠皇帝就可以。
至于那些皇子,等将来上位了再说吧。
虽说不会有首功,可至少不会丢脑袋啊。
你以为保驾护功的这种事儿是好掺和的?
功劳太大,也是会被砍头的好么。
邹氏去见秦氏的时候,秦氏其实是自杀过一次了。
只不过,秦氏自杀也没有劝回谨婉的心意,秦氏那时候是哭着求邹氏。
邹氏以前在东府别看不说啥话,可是一向有见地,几个侄女侄子的也爱听她的话。
秦氏也是没有办法了,只能求邹氏帮忙。
邹氏那时候一听,也是反对的。
定国将军全家牵涉夺嫡太深,二房那时候靠皇二子,就算了。
毕竟,二房对皇二子来说,那就是小虾米。
倘若皇二子真的栽了,到时候,也就二房倒些霉,最多罢个官,性命是没问题的。
可是,倘若沈家长房牵涉进去,谨婉还成了定国将军夫人,到时候,陷进去的,就不止是长房了。
虽说分了家,他们的性命是能保得住,可现在的生活肯定会有问题。
邹氏觉得,皇二子能夺嫡成功的机率并不大,没必要把身家压在他身上。
可隔房的事儿,她这个婶婶的干涉太多也不好。
所以,她在劝过几回谨婉,在得到谨婉说死了这份心,愿意另找他人之后,也就不去了。
她哪里知道没多长时间,便会爆出秦氏自杀的事儿。
而据谨瑞两夫妻说,好像秦氏自杀前的一晚,还和谨婉有过争执。
具体他们两夫妻没说,不过,她也看得出来,之前谨婉是敷衍她呢。
现在秦氏死了,谨婉呢则是直挺挺地跪在灵前,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这大伯母过世,大伯总是要回来的吧?”
虽说大伯回来,凭四叔也未必劝得动他,可也总好过大伯待在西北,和那定国将军关系扯得越来越深吧?
“这可未必,有的时候,就算是父母,也会夺情的,更何况是妻子了,大哥他们夫妻的感情……”
邹氏听了摇摇头,表示这可能性不大。
更何况,真的回到京城,指不定老大又和哪家的权贵扯上关系,到时候牵连到他们便不好了。
“四婶,我看这样,你要么和四叔还有二叔家商量商量,还有大堂兄他们,到时候,总要你们长辈拿个章程出来。”
虽说自己的官阶现在是高过大伯。
可是,人家是自己的长辈,自己能干嘛?
她倒是不怕会被大伯干的蠢事牵连,毕竟,靖南王府其实也是个大漩涡呢。
还不知道周泊桐是否知道他才是太祖的嫡系子孙呢。
靖南王是啥想法,自己更加不知道,唉!
说真的,有的时候,知道得越多,真的是越担忧啊!!
相比较邹氏夫妻,二伯他们倒是挺赞成的。
丁氏是觉得定国将军虽说年纪是大了些,但年纪大的男人知道疼女人。
更何况,年纪轻轻人家也当不上将军不是。
她就不明白大嫂干嘛要用死来抵触。
这么一抵触,指不定人家定国将军就不要娶了呢。
谨彦看着东府哪儿一团乱,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陪在谨婉身边给大伯母烧纸钱。
她其实挺想不明白谨婉的。
虽说以前和谨婉相处,她的虚荣心是强了些,但比谨沅要好些。
而且她和大伯母秦氏的感情也很好。
怎么会搞成这样的。
这性情也变得太快了吧?
话说,难道这家伙也被重生了?穿越了?
倘若真发生这种事儿,估计重生的可能性大些。
穿越的话,一般姑娘在没理清一些事之前,肯定都是低调行事的吧?
哎,真是心烦死了,原先不是好好的啊!
之前听大堂嫂李氏说,要好几家不错的贵族少年在打听谨婉吗?
谨婉本来就长得不错,才情和谨沅比是差了些,可和自己比,那要出挑很多。
琴棋书画都非常棒。
本来嘛,小的时候和谨沅这个重生的人在一起,互相比较的,她能差得到哪儿去。
所以,那时候李氏也好,苏氏也好,一些应酬的事儿把谨婉带着,还真的是引了好些贵族太太询问过的。
特别是听说这位是沈右使唯一还没有婚配的堂姐,贵族太太们的兴致更加高了。
那时候,谨彦还没有被庆丰帝下旨说嫁周泊桐呢,所以,听到谨婉的喜事,那是真高兴。
还特地去调了些档案文书来看,李氏和苏氏相中的三户人家,无论谨婉嫁哪一家,都很好。
谨婉嫁过去,小日子肯定能过得红红火火的。
后来等庆丰帝下了圣旨,把自己赐婚给周泊桐,谨彦还高兴了老半天,觉得老天爷待自己也不薄。
所有的堂姐妹,都嫁得不错。
谨沅虽说当了侍妾,可是,至少也是想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了。
虽说她不觉得是良配,可谨沅愿意,自己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想不通
“妹妹,四妹妹的事儿,你怎么看?”
谨彦由于第二天要回宫,所以,当晚,是和谨瑞两夫妻一起守灵的。
第二天一早,拜别了二伯四叔一家之后,便起程回宫。
谨行一向有个习惯,只要谨彦回来,回宫的时候,他一定要护送回宫,然后才去衙门。
这次,二人也是如此,中途谨行便问起来。
“哥,这事儿先缓缓吧,怎么着也是大伯母的丧期,想来也不会提起的。
等过个一年半载的,指不定大伯会有更好的选择对像,说不定就把瞄头看向别人了。
对了,谁向你问起,问你意见,你可都得说听从长辈吩咐啊。”
谨彦再三提醒谨行道。
“妹妹你放心,这个我懂,不过,我听二伯和二伯母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这定国将军在京城的风评也是不错的,就是年纪大了些。
妹妹,你是不是也不看好?”
昨天谨行和谨瑞被老二一家洗了一天的脑,所以,脑子有些犯浑。
“哥,无论这个定国将军的风评如何,想来大伯母肯定是希望四姐姐嫁得好的吧?
而大伯母为了不让四姐姐嫁,居然要用自己的命来换。
哥,你觉得,母亲会害自己的女儿吗?”
坦白说,以古代人的想法来说,定国将军是不错,这年头,老夫配少妻的多了去了。
只不过,秦氏和邹氏说不好的,肯定是不好的。
“你说得在理,反正这事儿和咱们西府也没多大的关系,妹妹,你放心,娘回来之前,我会闭紧门户,保护好祖母和弟弟们的。”
谨行向谨彦保证道。
“娘要回来?”
谨彦一听,有些惊讶,这没听说过分了府的“堂”嫂子过世,身为“堂”妯娌的要赶回来奔丧的。
“当然了,你成亲这么大的事,爹没有圣旨不能动,娘肯定要回来给你操办的啊。”
谨行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过了会儿,又道,“咱们家要不要和靖南王府商量商量,推迟个一两年的。
虽说东西两府早分府,可是,这碰上白事,也不吉利不是?”
谨彦听着谨行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自己的婚事杨氏才赶回来的。
“这日子应该是钦天监会选的吧,到时候由皇上定夺,具体啥时候,咱们也做不了主啊,到时候看吧。”
话说那周泊桐还关着禁闭呢,都不知道啥时候会放出来。
“哦,对了,哥,我的陪嫁啊,你别和嫂子说这个也要加进去,那个也要加进去。
真的,我的婚事是皇上亲赐的,嫁妆不用太丰厚。
到时候娘会做准备的。
你就算不为侄儿们考虑,也得想想我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呢。
到时候,弟妹们会怪你这个大伯的。”
谨彦是知道自家兄长是个十足十的爱妹控。
她以前也不介意享受兄长的爱护。
可兄长成亲以后,应该把嫂子和侄儿放首位。
毕竟,嫂子才是陪伴他最长的人。
不能因为自己而离了心,那自己就罪过了。
谨行笑了笑道,“弟弟们的不用发愁,还有漫长十几年做准备呢。
再说了男儿大丈夫靠什么祖荫啊。”
“指不定,弟弟们喜欢靠祖荫呢,呵呵,哥,这事儿,让娘回来做主吧,我还是一句话,别陪嫁太多,真的。
你想啊,万一将来周泊桐欺负我呢?
是吧?
漫漫人生几十年,将来的事,谁说得好,说得准啊。
我陪嫁嫁得多了,到时候,弟弟们和我离心了,谁帮我去教训周泊桐啊?”
谨行一听,立即挺了挺胸膛道,“妹妹,你放心,虽然我打不过周兄,不过,我也会拼了全力去打的。”
“我知道哥哥疼我,开头几年,肯定没啥问题,好歹我也青春年少是吧。
等过个十几年,我也人老色衰了,色衰色爱驰啊!!
不过,那时候弟弟们也长大了,还三个呢,倘若没和他们离心,到时候想来周泊桐也会怕弟弟们的拳头的。
对了,哥哥,你记得可以开始物色起好的师傅来了,功夫好,人品也好的师傅难寻啊。
弟弟们可得文武双全才行。”
倘若自己在府里,倒是可以培养起三胞胎来。
只不过,自己不在府里,也培养不了。
最重要的是,这三胞胎也太好脾气了,只要谁手里有奶棒子,他们就张开那爪子要让人抱。
你说这么容易拐骗的孩子,就周泊桐那狐狸的个性,还不是手到擒来啊。
谨彦不由得庆幸,现在是封建社会,三胞胎的院子,加上薛妈妈总共有九个人侍候。
闲来无事,也不给三胞胎出院子。
哪怕出了院子,也就在府里溜达,绝对不出府门。
这倘若换了是现代,这三傻多少容易被拐骗啊!!
谨行想着谨彦的话,觉得挺有道理的。
十几年后,周泊桐也有三十几,近四十了,而弟弟们才十几岁,那是旭日初升的朝阳啊!!
而自己和周泊桐就是那晚霞了,确实……
不过,不对啊,为啥妹妹老认为周泊桐会做对不起她的事?
平时他看周泊桐此人也挺正经的啊!!
但随即想到靖南王的那些别院,他便觉得,那周泊桐将来不也会如此吧?
子肖父好像是很正常的!!
他决定等大伯母的事儿办完了,到时候好好的和周泊桐说道说道。
谨彦回宫之后,继续待在藏书阁里。
不过,在偶尔看的一些通政司的文书中,也得知了大伯要回京城来。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谨彦有些搞不明白。
那天薛公公说的话,她还记得。
听薛公公的意思吧,是觉得大伯母干了件蠢事。
薛公公属于庆丰帝心里的蛔虫,庆丰帝的心事最能猜透了。
可让大伯回来吧,谨彦觉得,倘若没有庆丰帝的授意,别人也不会这么干。
内阁的几位相爷,谁会想到一个远在西北的知府啊!!
可让大伯回来,总不可能是加官,明显是为妻守丧啊!!
那不是和薛公公之前露出来的意思是反道而驰的?
谨彦拿着那文书在藏书阁挖空脑袋想了老半天,还是猜不透那意思。
唉,倘若妙书姐姐在就好了,自己就能问她。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木材
远在西北的杨氏压根不知道秦氏过世的消息,但此刻的她拼命往京城赶。
宝贝女儿要嫁人了,她得赶回来主持大局才行。
自己的姑母是个不问事儿的,儿子和儿媳虽说也能干,但这种事儿,也没经历过。
第一次嫁女,唯一一次嫁女,女儿嫁的又是靖南王府,必须得风风光光的给嫁出去才行。
只靠他们夫妻俩主持大局,明显是不行的。
说真的,一开始的时候,刚收到通政司的消息时,她头一个念头就是,这闺女不会是待在宫里时间久了,所以,有了患觉吧?
她那叫一个忧愁啊,怎么两个女儿没一个省心的呢。
特别是当第二天妙书上门来贺喜,她更是郁闷。
你说女儿这出现患觉也就算了。
怎么连妙书哪儿也写了信呢?
可听妙书的语气,好像是觉得这事儿是真的?
杨氏是知道自己的女儿有的时候不靠谱,不过,自从她和丈夫来西北。
过了些时日,妙书夫妻也来西北之后,两户人家走动便频繁起来了。
对外说杨氏和妙书是好友,但实际两户人家也知道是啥事。
妙书和杨氏交往得越深,越觉得,杨氏虽说称不得有七窍玲珑心,但是,也能称得上长袖善舞。
要不然,就凭沈三那迂腐,不知变通的脑袋,早死在江南任上了。
这样的人教出沈谨沅这样积极向上的女儿不稀奇。
可教出沈谨彦这样的,还真的挺稀奇的。
只不过,后来见识了沈三,倒是觉得,沈谨彦那样倒也挺正常的。
一个肖爹多些,稍微有些娘的优点,一个像娘,但又有爹的缺点。
而杨氏和妙书往来之后则发现,像妙书这样一个有七窍玲珑心的人,愿意抬举女儿,愿意教导女儿,简直是沈家祖坟上冒清烟了。
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
不傻,有的时候还挺机灵的。
可问题是呢,有的时候脑子一犯浑,你真不知道会干出啥事来。
想当年在江南的时候,属于你一不留情,就不知道她会闯出啥样的大祸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