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怎么就这么严重?”这下子秦家人都惊到了,王家村那边的情况他们还是知道的,在往山里头的一个山坳里头,虽说地势确实是略低一些,但这些年也没发生过水淹的问题,去过那里的秦大山和郑氏更是大吃一惊。
王氏更是哭丧着脸说道:“谁能想到这次的雨这么大呢,天上的水往下掉,山上的水也往下淌,池塘里头的水都漫上来了。”
“靠近山边的地方还塌了,有两户住得近的人家全家都给埋了,我们那边会游水的不多,有些人来不及爬到高处,有些人舍不得家里头的东西,这不就......”
淹死的人其实不算多,但因为各种意外死去的王家村人实在是不少,尤其是山体塌方那个地方的两户人家,彻底的成了绝户。
听了这话,郑氏的气愤倒是少了一些,倒不是她原谅了王家人,而是懒得计较了:“罢了,回来都回来了,咱们总不能现在找上门去说理。”
说话的功夫,钱氏也把村里头大夫请过来了,那老大夫其实也就是乡下的赤脚医生,平时能治疗一个头疼脑热,经验还是有的,技术怎么样就不一定了。
他上手一摸,倒是解释道:“还好,骨头应该是没事,但还是得好好养着,伤筋动骨一百天,怕是年前都没办法下地了,这要是养不好的话以后可得当瘸子喽。”
秦小山听了倒是松了口气,原本他还以为自己的腿断了呢,如今知道只是伤筋倒是放松了一些,只要以后能走能干活就行了。
大夫一边开药,一边说道:“咱这边还算好,水不算大,听说再往南边那块都淹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哎,老天爷不留人。”
药方还没开完呢,外头急急忙忙的冲进来一个人,拉着老大夫喊道:“张大夫,你可得救救我娘啊!”
郑氏一看来人,心惊肉跳的问道:“老三,你娘怎么啦?”
来人也是秦家人,算起来还是跟他们关系比较近的一房,当年秦家五个兄弟,最后活下来的有三个,如今当着村长的是当年的小弟,秦家是老二,这个跑进来的却是三房的侄子。
秦家侄子擦了把眼泪,痛哭道:“婶儿,我娘快不行了,我让她好好待在家里头她偏偏不听,说要出门帮忙,谁知道在田里头摔了一跤呛水啦!”
郑氏也没有多问,赶紧让秦大山背着那老大夫过去看看,要知道这位秦家弟妹,跟她也算是许多年的妯娌了,当年虽然有过矛盾,但这些年来感情却是越来越好了。
钱氏王氏也是心慌的不行,郑氏无奈说道:“这都什么事儿啊!”
过了许久,秦大山黑着脸回来了,看见郑氏就摇了摇头,无奈说道:“大夫赶过去的时候,三婶子已经断气了。”
郑氏哀叹了一声,只能打发钱氏和王氏把家里头的白布收拾出来:“他们家怕是也没有准备,如今去县城的路都被淹了,这些你们先送过去应应急。”
秦小山如今腿不好不能出门,秦大山带着郑氏和钱氏,王氏就留下来照顾秦小山和孩子们,后头跟着秦春沛一块儿出门了,他们手里头堆着东西,都是准备借给秦三爷爷家的。
走到秦三爷爷家门口,里头就传出嚎哭的声音来,看见他们一家上门,秦三爷爷抹着眼泪说道:“二嫂子,是我没拦着她啊。”
郑氏心里头也觉得难受,却也只能劝道:“人死不能复生,三弟妹以前都干干净净的,现在就算是死了,也得给她一点体面,我把家里头的布都带过来了,你们看看能不能用。”
三爷爷家的两个媳妇赶紧接了过去,苦着脸说道:“幸亏二婶想的周到,咱娘身前节俭,也没想到去的这么突然,竟是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秦三奶奶还不到五十,自然也就没准备好寿衣,也幸亏棺材是早早准备下来了,不然的话这会儿到处都是水,想打棺材可不容易。
相比起来,青山村还算是幸运了,除了秦三奶奶因为意外去了,其余人家受伤的人,直接去世的倒是没有,相比起隔壁的村子来已经好太多了。
青山村这边的习俗,人去世之后是要在家停灵七天,七天之后再送葬,秦家人一直担心这几天再下雨,若是雨下的太大的话,怕是不好出门。
老天爷这一次总算是照顾了一些,秦三奶奶去世之后,天气眼看着反倒是一天天晴朗了起来,只是温度也一下子降低了许多。
明明这场大雨之前,天气还炎热万分,收割稻子的时候人人汗流浃背,这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天气似乎一下子从夏季穿越到了初冬,送葬的那天他们不得不穿上小棉袄来抵挡寒风,路边的野草上头居然还积了霜。
等从山上回来,秦春沛看了看外头的霜,提醒道:“奶,咱家的棉衣棉被够吗?”
郑氏有些发愁,这天气太不对劲了,以至于她都没办法以经验来应对:“若是跟去年一样冷,倒是够了,哎,这算算还不到十月份吧。”
这些天水位倒是下去了一些,至少田地都露了出来,大家伙儿一看那千疮百孔的样子,觉得还不如被水淹着呢,至少看着不揪心。
秦春沛拉着郑氏说道:“咱家再买一些棉花回来吧,虽然贵了些,但说不定能用上,就算是用不上,到时候做成被子给阿姐当嫁妆也是可以的。”
秦招娣听见话题落到自己身上,唾了弟弟一口红着脸出去了。
郑氏数了数家里头的银子,不放心的说道:“咱家统共就这么点钱,花了可就没有了。”
倒是秦小山比较坚定的说道:“娘,再买点吧,我躺着都觉得冻死,往年过年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冷呢,这么冻下去可是要出人命的。”
秦小山伤了腿,这些天只能卧床休养,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冷,这些天眼看着脸色都有些发青了,听见大侄子的话就立刻表示支持。
郑氏到底也有些心疼儿子,想了想还是拿出一部分银子来,毕竟之前谁能想到先是地震,后面还下大雨呢,之后也没有人能说天气到底会不会冷。
第十一章大雪
大周朝一百零三年,似乎是一切悲剧的开端,这一年北方大旱,一场横穿南北的大地震让无数人颠沛流离,随后北方大旱继续,南方却浸泡在了大雨之中。
陆续不停的灾难,让这个原本有几分中兴之象的朝廷一下子跌入泥潭,赈灾的事宜已经让朝廷分身乏术,而官场的乱象却才刚刚开始。
这时候的秦春沛并不知道这一场大灾难即将间接的毁掉大周,他所希望的,只有与家人一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生活,但随着灾难的蔓延,这个平凡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起来。
并不受欢迎的大雪一夜之间落了下来,就像是那一次大雨似的突然,鹅毛般大的雪花悄无声息的飘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将绿色的青山村变成了白色。
“啊,下雪啦!”首先发现的是依旧早早起来做早饭的秦招娣,她的眼中带着几分新奇,对于位于南方的青山村而言,这么大的雪实在是少见。
不得不说,青砖红瓦上覆盖着厚厚一层白雪之后,看着确实是有一种静止的美好。
相比起秦招娣还有几分少女的浪漫,钱氏却没有欣赏的心情,没好气的说道:“下雪有啥好看的,哎,这么大的雪,待会儿还不得你爹爬到屋顶上去铲雪。”
秦招娣顿时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讷讷的进屋子做饭去了,秦春沛出来的时候刚好听见这话,忍不住说道:“娘,你别老是说阿姐。”
钱氏没好气的喷了儿子一句:“是是是,知道你们是亲姐弟感情好,我这就是个后娘。”
秦春沛无奈的摸了摸鼻子,有过去敲了敲郑氏的房门,问道:“奶,你起来了吗?”
虽说这几天感觉太冷,每个屋子都加了被子,但郑氏一个人睡,年纪也大了,秦春沛还是有些担心她扛不住这种突然的降温。
幸好,里头很快传来郑氏的声音:“起来了,放心吧,奶奶没事。”
等从屋子里头出来看见外头的大雪,郑氏也忍不住说道:“得亏家里头多买了棉花,这雪怎么这么大,咱这还是南方呢。”
想到前几天去镇上听说到的消息,秦春沛叹了口气说道:“幸亏不是在北方,据说那边一直在干旱,这都快两年绝收了,一开始朝廷还能救灾,但灾民多了,总有顾不过来的时候。”
他会知道这些,还是因为青石县里头来了一户逃难的人家,据说以前也是大户人家,这才能赶在其他人之前早早的逃走,只是带来的消息却让人心惊。
即使是在屋子里头,呵出一口气也成了雾状,秦招娣做好的稀粥端出来,就从厨房过来短短的几步路,摸着竟然已经不烫手了。
一家人趁着热乎吃了早饭,身体总算是热乎了一些,秦大山就让秦春沛扶着梯子,自己上去把屋顶的雪扫落下来,省的到时候积累的太高不好弄。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秦大山的脸颊手指头都冻得红彤彤的,自己个儿在雪地里头搓热了再进屋,跺了跺脚说道:“这雪也太大了,不知道村里头的屋子能不能顶住。”
能有钱建砖瓦房的,村子里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半,这还是因为靠近县城,他们村是说得上富裕的村子,其余的基本都是茅草屋,泥瓦房子。
之前初夏地震的时候,这些屋子已经经受过一次打击了,不少屋子都是在那之后重建的,平时住着倒是还好,这会儿怕是不好过。
不过他们也顾不得别人家了,这么大的雪,秦大山带着斗笠到村长家走了一圈回来就冻得够呛,哪里还敢往外走,家里人也舍不得。
光冻着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大人受得了,家里头还有孩子呢,春云和来娣才五岁,三丫更是不到两岁,总不能一直在被窝里窝着,躺的久了,也就不那么暖和了。
郑氏找出一个破烂的铁锅,下面用泥巴结结实实的堆了,里头就放着柴火慢慢烧着,用的还是前不久搬回家的树干,这些树不太干燥,烧的就比较慢。
烧的满是优点,但正因为树干比较潮湿,一开始的时候烟气也会比较大,秦家大堂里头烟熏火燎的,不得不开了一片窗户透透气。
一家人都窝在一块儿烤火,也没有其他的娱乐自然无聊的很,秦春沛就往火堆下面塞了几颗不大不小的红薯,又把来娣和春云拉到身边,教他们读书认字。
红薯的香味一点点传出来,来娣向来对读书没啥兴趣,一边漫不经心的跟着念,一边时不时的往火堆里头瞄。
相比起来,一直被王氏宠着哄着长大的春云性格反倒是沉稳些,或者说是老实的有些木讷,秦春沛让他跟着读,他就乖乖跟着读,丝毫没有开小差的意思。
钱氏王氏正带着秦招娣做手工,她们能做的也不是多么精细的刺绣,而是简单的缝缝补补,要么就是打个络子什么的,卖出去的价格都不高。
以前看小说的时候,秦春沛总能看到乡下女人做秀活儿卖钱,但到了古代才知道,刺绣其实是一门手艺,除非是祖传,或者是进了秀坊,不然普通人朕没有那个手艺。
看见兄弟姐妹三人读书的样子,王氏忍不住笑了一下,她对这个侄子也是喜欢的,谁让大侄子有出息,才八岁就考中了童生,说不准明年就能考中秀才。
当然,最重要的是王氏觉得,这个大侄子虽然会读书,但不像是一般读书人那样眼高于顶,对下头的弟弟妹妹也好,看着是个有良心的。
这会儿见儿子跟着念了三字经,王氏心里头也美滋滋的,觉得家里头不只是大侄子,自家儿子说不定也是读书的料,她看了一眼身边的钱氏,笑着说道:“大嫂,你瞧阿沛多会教人,这一会儿功夫,咱家阿云就会读三字经了。”
王氏自己没读过书,自然不会知道读书一句一句跟着念没有什么难的,难的在于念完之后能完全记下来,她只听儿子念得顺利就觉得高兴。
幸好也没有人在意这点,钱氏瞄了一眼儿子,也笑了起来:“阿云也乖,不像来娣坐都坐不住,可见女孩儿都没啥读书的天分。”
王氏不在意的说道:“女人吗,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已经很不错了,以后嫁了人还能算个账,对了大嫂,开了春咱家阿沛是不是就得去考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