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乱时空(快穿)——沙柳273
时间:2019-01-31 11:02:25

  这天雨桐带着家人去收获自己那几分地。谁也不知道她种了什么,别的东西种出来能看到果实,她种的光长秧子,现在好了,都枯了,收什么?收那些干枯的秧子?以前还有人问,都知道是孩子们从外面弄回来的。
  时间久了什么也没看出来,最后秧子都干枯了。什么也没看到,于是再也没人注意。加上各家住的远,诸葛家干活居然没一个人上前参观。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开自己的土地。
  “二丫头,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可都来了?”二婶马氏道。
  “就这些”雨桐指着眼前一片。用手拔了一颗秧子,底下带出两块白生生的东西。
  “这是什么?能吃不?”
  “能,卖它的人说就是这个,土豆,有人从山里找来的,在家种过。大家开始吧!用叉啊,别伤了东西”雨桐在前面做示范,一叉下去,往上一挑,一堆土豆出来。一棵秧子七八块。
  “真要能吃可比种什么都实在!”赵氏道。
  “也不知道那边的会出来啥,二丫头怎么就那么能作!”奶奶喜欢得不得了。
  “小满,你去喊大强他们过来帮忙,他们也有种,等咱们的出来再去他家”雨桐吩咐道。
  “我就去”一听说去大强家,小满跑的比兔子快!
  诸葛家的人男人一人一叉,女人忙着拔秧子抠土豆。一分地方出了两大车。另一片出来的是红薯,东西更大,这块地方估计得啦三四车,幸亏家里地窖有地方,不然都不知道放哪。
  最后出来的是花生,怎么都是土里长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味道?在大家的猜测中,雨桐给众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原料就这三样,满满一大桌子。
  “都尝尝吧,据说好吃”雨桐率先大口吃起来,大强等孩子跟着吃。看他们那样子很好吃,赵氏一定给闺女捧场,不好吃也说好吃。没想到一口下去,马上就是第二口。
  大伙一看,还等什么!吃吧!一顿饭后,诸葛茂祥道:“明年咱们每样种几亩。我看或许能卖钱,冬天吃这个比吃干菜强得多。”
  “我也觉得,二丫头,从哪儿去买种?”
  “不用买了,出来的就可以做种,那个红薯更好种,那些藤蔓剪断插在沙土里就出根,明年种就是。”
  “还真简单,明儿把藤蔓都拉回来,咱们明年就种!”诸葛老爷子发了话。这事就提上日程,明天都去大强那边帮忙。
  大强这边雨桐种的更多,叫上了李家、苏家和大山家。出来后被那几家要去不少留作明年的种子。小的和带伤的全部吃掉或者晒成干。这个秋天让所有人受了苦也收获了喜悦、希望和足够吃的粮食。
  地里的事情还没彻底忙完,那四家里正再次登门,修路,再不修路就要上冻了!
  诸葛家依然出两辆车,今年老太太和媳妇们用皮子多做了几件大皮袄。雨桐把自己一包一天两趟拉灰渣。秋粮一下来,四个村子有些卖了粮食也买了马车加入其中,所以外面的车只雇了几辆一起拉。越修路程越近。
  到北风起来的时候,路已经修到了王家河。余下的路加班加点干到上冻,剩下最后一段停工。今年提前烧了荒,男人们去地里照样挖沟渠打豆子,女人相对清闲,留在家做做针线。本来诸葛茂祥夫妻是跟老大家住的。没想到老三家刘氏怀孕了,怀孕是喜事,老太太自然过去帮着做做饭。于是老两口子又搬去了老三家。
  雨桐则带着诸葛家的四个男孩去大强那边。长辈也不问不干啥,总之孩子有人管就行。偶尔带回一些猎物。雨芳慢慢也被雨桐带了出去,赵氏不得不说话了:“雨芳赶年都十一了,在家要学学针线,不然怎么找婆家?”
  雨桐一笑:“我这不就给你招女婿呢吗?娘看大强如何?”
  赵氏一喜:“真是的,现成的我怎么就没想到!行,那你看着办吧!”
  “我带雨芳过去帮着大强他们做做针线和饭菜。让他们慢慢接受,等过几年再给他们成婚就行,那事就不着急了。”
  “你跟大强提了没?这时的两厢情愿,咱们不做那勉强事”
 
 
第346章 346.耕读之家 26
  “提了, 不然我也不会把雨芳带过去”赵氏更加欢喜。三个闺女哪个也没让她操心, 就是大闺女?赵氏想到流失都怀孕了, 怎么自己的大闺女还没消息?还有二闺女过年十五了,董家这份?
  不操心是假的, 一想这些,赵氏有心理烦闷起来。“你大姐怎么还没消息?不然带着去镇上看看?”
  “我一会儿带着孩子们出去弄几只山鸡去, 回头给大姐送两只炖汤,补补身子, 可能是小产没养好”
  “那你快去吧,不行咱们就去镇上看看郎中”赵氏知道苏家也卖了不少钱, 这好好的日子要是没个孩子可不行。
  雨桐叫上小的们去大强那边,一说去林子,几个小的都是雀跃。男孩子就是喜欢刺激, 喜欢疯狂。最小的小满都配上弹弓,偶尔还能打下一只麻雀。现在只要不进深处, 一般雨桐都会带上孩子们。除非那哪天大家都想吃顿肉了,几家才联合着进老林一趟。只有这时候, 雨桐才会叫上董宝坤, 董宝坤整个冬天都在地里挖渠, 别人家的土地耕种了一年,而他的明年是生地。
  清姐心疼弟弟, 想跟着去帮忙, 却被董宝坤赶了回来。看到如此倔强的弟弟, 清姐只能叹气。孙氏除了惦记镇上上学的儿子, 开始盘算着自己家的现状。他们家太缺劳力了!想到劳力就想起那个很能干的儿媳妇。
  对啊,坤哥过年十七了,那丫头好像十五吧,娶回来不就是自己家的劳力了吗?孙氏坐不住了,收拾一下就去诸葛家串门。修的路很好走,一条白亮整齐的路把他们这一排串联在一起。
  诸葛家与他们家一样的房子,五大间,显得很宽敞。“她婶子来了”赵氏看到孙氏过来便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估计也就那事。他是真看不起孙氏,但人家生了一个好儿子。
  “大嫂忙什么呢?”
  “给孩子们做做鞋和衣服,来尝尝孩子们种的花生,可香了!明年你们家也种一块吧!”赵氏端过炒花生给孙氏。
  “孩子们都没在家?”孙氏一看屋里除了赵氏就没别人了。
  “雨桐带着孩子们套兔子去了,说是给他大姐补补,那孩子路上小产过,到了这里又是忙,身子就没调养过来。这不做妹妹的心疼姐姐了”
  赵氏一说小产,孙氏马上联想到自己的清姐,清姐以后可怎么办?想此不禁神色黯然,赵氏也马上想到清姐的事:“清姐现在怎么样了?身体没受到影响吧?”
  “那孩子就是一个闷葫芦,什么也不说,就知道闷头干活。清姐好可怜”孙氏用手帕擦拭眼角。
  “你没想再给清姐找户人家吗?以后有了孩子就会好了”
  “当初在那样情况下没顾得上她,现在可谁愿意娶一个和离的女人?”
  “大山怎么样?他可是不小了。好像有二十七八了吧,听说孩子媳妇都在那会儿没了。那群爷们家连个女人都没有,像什么样子!你要是愿意,我就去问问”
  孙氏一听,还真是不错,要是有了大山作姑爷,以后坤哥就多了一个帮手不是?再说平时他们关系都不错,真是一个好主意“那就麻烦嫂子了,我看行!”孙氏心情大好,想起此行目的:“嫂子,我来也是想问问您,雨桐是不是赶年就及笄了?”
  赵氏一听,来了!“是啊,那丫头年底是生日,明年这时候差不多就十五了!”
  “嫂子,您也知道明轩没了,家里就坤哥顶门口,我是想着要是你们没意见,明年我就把孩子们的婚事办了”
  “她婶子,雨桐明年年底才及笄,要办也得过了及笄礼。虽然咱们庄户人家没那讲究。但是孩子们身子长开了才更好生儿育女不是?男孩子还是过了十八才好。后年坤哥十八,雨桐也就刚过十五,后年再说吧!你说呢?”
  你都这样说了还让我怎么说?孙氏只好笑道:“行啊,那就后年,你在帮我养两年!我这不都是着急抱孙子吗!清姐的事还是嫂子多操心了”总算邮件高兴事,孙氏走的时候心情还算不错。
  雨桐带着两只山鸡去雨荷家,雨桐正与小姑做被子。苏家兄弟去地里了,秋粮收上来后,雨荷和小姑被圈在家,粮食够吃,偶尔还能吃荤腥,两人养的倒是面色红润。
  “你怎么又出去了!”雨荷看到雨桐手里的鸡问道。
  “带着小满出去练练,男孩子生活在这儿不能弱了。山鸡多,给你们那两只炖汤喝,炖汤的时候加一点参片,别舍不得”
  “加着呢!不加你姐夫不干!”雨荷笑着跟小姑下来准备收拾山鸡。山鸡就那么大,两只也没多少。炉子上就有开水,香秀搬了一个瓷盆鸡放进去,热水一淋就可以拔毛。热水带着腥味散开。
  雨荷一阵干呕跑出去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了出来。“嫂子,你怎么了?”香秀害怕了,大哥很疼嫂子,自己也喜欢,嫂子可不要有病。
  雨桐一看这架势,心里便有了猜测,“香秀,你的嫂子应该没事,去给她倒碗水漱漱口。”
  “真没事?”香秀不信。
  “真没事,有我呢!”
  香秀这才倒水让雨荷漱口,雨荷吐完才算舒服了。回屋一看那两只鸡又想吐 。雨桐把鸡端到外面。“姐,我给你把把脉,你可能怀孕了”
  雨荷猛然抬头看她,有些不敢相信。香秀一阵激动:“雨桐,你说的是真的?我嫂子怀孕了”
  “差不多,大姐你坐好,我练功夫会摸脉”上前把住雨荷手腕,两个手都摸后道:“大姐应该有两个多月了,你想想是不是?”
  雨桐一想,还真差不多,自从上次小产,月事一直不准,自己是两个月没来了。点点头:“是差不多两个月,还以为受凉呢!没想到会是真的,你摸得准不准?”她可不知道雨桐会这个。
  “我去叫大哥”香秀欢快地跑出去。
  “保证准,不然你过一个月去镇上看看,那个时候会更明显”雨桐怕雨荷大冷天现在就折腾去镇上便道:“等会儿我去跟娘说,娘生了我们好几个,一定有经验”
  这边雨桐去叫赵氏,等赵氏过去,苏立更已经回来,满脸都是喜。赵氏问了闺女情况,用手按摩雨荷的腹部道:“应该是有了,月份小还看不出来。不过正因为小,更要当心,这时候啊最容易出事。你还小产过,这次一定养好了”赵氏嘱咐道。
  苏立更忙应承一定会把媳妇照顾好。雨荷的怀孕让两家高兴不已。赵氏又想起清姐的事,便跟雨桐念叨了。雨桐道:“清姐跟高大哥还真不错。清姐性子温和,一定是个好媳妇。我跟娘过去问问吧”
  “你还是个没成婚的闺女,这事别搀和”赵氏暗自埋怨自己对老二疏于管教。
  赵氏去了不久,便高兴回来,雨桐知道事情成了!“成了!原来大山早就看上清姐了,就怕董家嫌弃他,一直没敢开口,这回好了!我这就去跟你婆婆说,要是没什么意见,大山说这就去镇上办彩礼。年前就成亲!”
  还真是着急!雨桐暗忖,不过都这么大了真没什么等头!那边孙氏一点头,清姐没意见,大山赶车拉着赵氏去采办。雨桐也去凑热闹,都是熟人,没那么多讲究。顺便看看县城的粮价,几家不等着花钱,收上来的粮食都没赶着卖。
  而且黄豆刚打出来。他们需要去炸油。冬季的县城显得很萧索,街上行人都不多。大山和赵氏直接去了布庄和首饰店,这次顺便把成婚的东西也置办了。
  雨桐说了声去粮店问问边一个人离开。高粱属于糙米,一斗米只卖五文钱。现在一亩地的产量是诸葛家最高也就四百斤,别人家恐怕也就三百左右。也就是一亩地只能卖出一两银子左右。诸葛家不吃不喝才卖四十两,那也得都种高粱的情况。还不算人工钱和工具损耗。
  小麦一斗八文,产量一般在二三百斤,这是最高的。有的也就一百多斤。不过诸葛家产量都偏高,诸葛雨桐跟诸葛茂祥总结,可能是种的稀疏,这样通风好,不容易倒,产量就高了。
  诸葛茂祥找不到其他原因只得承认了这个说法。而对外宣传也是如此。因为诸葛家的麦子一亩地足有三四百斤。这是不争的事实。
  每家的口粮按人口基本上一个劳力一天平均二斤。说是二斤,去了皮和损耗也就一斤六七两。大家肚子没油水,饭量就大。一年怎么也得六七百斤,这样一个人就吃了两亩地的收成。
  还有女人、孩子,算算一家想吃饱了真的剩不下啥。有的人家想多卖点钱只能少吃,搭上野菜和其他的,就有了余粮。诸葛家打算着留下高粱和谷子,黄豆换一些油卖了,小麦贵,留下一半卖一半。
  这是诸葛家的打算,雨桐这回想把大强家的粮食卖一半,还有红薯。雨桐刚从粮店出来,街上却响起一阵嘈杂声和马蹄声。一队官兵疾驰而过,是出城的方向。
  这队官兵与她一路看到的截然不同,这队人显得更规范,都身穿着盔甲,衣服是统一的黑色搭配深红。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同于一般普通的兵士。如果她以前看到的是地方军,这队人就是正规国统军。
  不会有战事发生吧?雨桐心里一想,又骂自己乌鸦嘴,怎么不想好事?背上红薯,找了一家据说是京城来的商户开的铺子。“老板,卖东西”
  “姑娘卖什么?”说话的是伙计。
  “老板在吗?东西有些特别”
 
 
第347章 347.耕读之家 27
  “什么东西特别?”里面出来一位五十来岁中年人。
  “您是老板吗?”
  “对, 这家铺子我负责。姑娘卖什么?”
  “您这儿有炉子吧, 东西凉了, 还是热了好吃”
  “那就请进”徐锦州把雨桐让进去,屋里生着火盆。雨桐从框里拿出一个铁篦子架在火盆上。拿出几块烤红薯放上去。即使是凉的, 一样散发着诱人香气。
  “好香!”徐锦州吸吸鼻子。
  “烤红薯,等会儿大叔就可以尝了, 我想卖的就是它”
  “如果味道跟这香味一样好,我是有多少要多少”
  “小姑娘是哪个村的?怎么不让家里大人出来卖?”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