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苏四公子
时间:2019-02-05 09:42:53

    “您的意思是?”陈海澜可以感觉得到黄坚在这件事上是完全站在刘好好那一边的,他自己本人对刘好好的一些观点还心存顾虑,可是黄坚似乎走得比他要更远一些,打心底地认同了刘好好,这一点让他十分惊讶,他知道黄坚欣赏刘好好,但没想到他对她这么有信心。
    “不用等评选结果出来了,现在就交付我们学校的出版社出版。”黄坚斩钉截铁地说。
    陈海澜张大了嘴,有些反应不过来,京大虽然有出版社,但是最近刚刚恢复的,出版的读物并不多,就连很多教材都只是由印刷厂内部印刷的,并未付出版社出版,刘好好他们几个学生写的一篇调研报告竟然通过学校的出版社正式出版?
    “校长,如果我们学校的出版社把这篇文章作为正式出版的读物,就意味着我们认同了刘好好他们的观点,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的。”陈海澜看着黄坚,似乎在确认着什么。
    “我们是搞学术研究的,学术观点只有争议,没有对错,也应该允许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出现,我不认为我们出版了这份调研报告,就意味着认同了他们的观点,我们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他们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共同讨论完善,真理越辩越明嘛。”黄坚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态度说道,话虽然说得很婉转,但任谁都听得出来他对刘好好的支持。
    陈海澜向来是唯黄坚的马首是瞻,黄坚站得比他高,看得肯定也比他远,既然黄坚这么坚持,一定有他的深意,他自然不会有异议。
    这一篇学生调研的成果就这么突然地交由出版社印刷出版了,别说是其他人惊讶,就连刘好好他们调研组的几个人也觉得十分意外,但是既然正式出版了,那么就会有稿费,十几个人平均分下来,每个人也算是小小的发了一笔横财。
    “这还是我第一次拿稿费呢!”庄立红兴奋不已,“算是沾了你的光,今天我请你吃豆汁。”
    “我可不吃那东西。”刘好好一脸敬谢不敏。
    “我听我哥说过,所以才请你吃的,你不吃也算是为我省钱了。”庄立红哈哈大笑,丝毫没有诚意要请她吃东西,过去只是眼红刘好好拿稿费的份,现在她自己竟然也能拿到稿费了,叫她怎么不得意。
    刘好好送了她一枚白眼,“你不觉得现在评选结果还没出来,我们的调研文章就突然出版了,这件事很蹊跷吗?”
    “这有什么蹊跷的?学校要帮我们出版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肯定是咱们赢啊,别的不说,就单论字数,谁能胜得过我们?”庄立红一脸理所当然。
    “调研文章看的是质量,可不是字数。”刘好好面色忧虑,她从不同的渠道那里听说了自己的文章颇有些争议,可就在这种情况下,黄坚还坚持要出版,他这么做还真是要搅乱一池春水啊。
    
 
第五百五十章 无冕
 
  “你不会对自己文章的质量没信心吧?”庄立红大笑,“我们改了那么多稿,我就不相信学校里有谁比我们还要认真。”
    “信心是有的,但是其中的一些观点争议很大,我们在写的时候就有分歧,这你也是知道的,一旦出版了,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到时候不仅是我,就连你们作为调研组的一员可能都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刘好好提醒道,单纯的庄立红还真是没心没肺,她不知道现在一篇普通的文字都会引来巨大的争议,何况他们那洋洋数万言的调研报告。
    当初她在金花公社写的那篇调研报告只是如实地反应当地的情况,并没有提出什么偏激的观点,而且也没有正式发表,就已经引起很大的争议了,还多亏了庄见明在前头挡着,她才没有遭受什么非难。
    现在这篇调研文章正式出版了,只要是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读到,这范围可就广了,可想而知,会引起怎样的一番论战。
    “难道你还怕这个?”庄立红毕竟是将门虎女,是真的毫不在意,“我觉得你一开始就想要把调研搞得轰轰烈烈的,否则你那么拼命做什么?如果你这么拼命写出来的文章被束之高阁的话,难道不觉得遗憾吗?反响越大,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你应该越开心啊,你不是一直都有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勇气吗?”
    “我是希望那些问题受到关注,得到解决,但是并没有什么九死未悔的勇气,”刘好好抿抿嘴,“你也把我看得太高尚了,我只想当个识时务的俊杰,可不想被架在火上烤。”
    她是想在调研报告上下了功夫,想要引起上头的注意,但她更偏向于之前那种刊登在内参的形式,而不是这样大喇喇地把她的报告公之于众,黄坚是个思想激进的急先锋,而她这回成了他手里的枪。
    “胆子这么小?可不像你啊!”庄立红好奇地看着她,“你在学校里事事冒尖,说一不二,我就没见你怕过啊。”
    “那是因为在学校里。”可以说学校算是她的地盘,又有黄坚撑腰,她当然不会害怕那些不同的声音,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如果她的调研报告惹怒了谁,尤其是惹怒了某位大佬的话,说不定连庄见明都护不住她,就算事后证明她是对的,也有可能被扔出来做牺牲品,这未免也太不划算了。
    “你现在再去顾虑这些有什么意义?”庄立红弹了弹钞票,“事已至此,该出版的已经出版了,该分的钱也分了,就听天由命呗,再说了,就算真有什么大的压力,也该是让黄校长去背,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个连具体署名都没有的,小小的调研组啊。”
    刘好好失笑,庄立红这倒是没有说错,出版这么一本书,黄坚可是第一责任人啊。
    第一批出版的书很快就售罄了,这是完全出乎刘好好意料的,而且买书的竟然大部分是京大的在校生。
    因为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面临着无书可看的窘境,所以书店和出版社很少有卖不出去的旧书,基本上一上市就被人一抢而空,但是那些书大都是国内外的名著典籍,或者是文学类的诗歌散文小说,照理说对这种调研报告感兴趣的人不应该太多才对。
    偏偏刘好好的调研报告卖得比小说还快,出版社只好让印刷厂连夜加印。
    不知道是大家真对征西县的调研情况感兴趣,还是冲着刘好好的名声去买了这样一本书,总之调研组的十几号人竟然也很意外地因为这本书而出了名。
    但是这份调研报告的争议很大,不仅因为对外出版产生了许多争议,在评审组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和刘好好交好的教授是有不少,不过这些专家教授对她本人没有意见,对她的观点却很有意见,这些专家教授虽然不多,但是反对的态度却异常坚决。
    但是刘好好的调研报告在外界引起的反响也是巨大的,赞同与反对的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导致原本轰轰烈烈的评选活动不了了之了。
    谢亮一脸戏谑地看着刘好好,“你这是兵行险着,是不是担心赢不了我,特地把这事儿搅黄了?”
    刘好好听得出谢亮是在开玩笑,无论是谁都想不到这份调研报告会出版,会引起广泛的谈论。
    “你觉得有可能吗?你也知道这不是我的初衷,”刘好好十分无奈,她很看重学生会的每一项活动,却没想到这次的调研报告评选却因为她的这篇文章而变得虎头蛇尾,“这算是开了个坏头,应该打击到很多同学的积极性吧。”
    “你也把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看得太弱了,我倒觉得你这么一搅和,明年报名参加调研的人会更多,虽然你最后没拿奖,但也算是无冕之王了。”谢亮也买了刘好好的书,自然看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大局观和实务,他只抓住了一个点,她看到的是一个面,而且相较之下他的调研报告太过书生意气,兴许有学术上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性上却弱了很多。
    这些问题其实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就察觉到了,只是没想到当两份报告放在一起的时候,对比会如此明显,如果他是评审组完全不会有任何犹豫,因为任何一份报告和她那份相比,质量上都相距甚远。
    他的祖父谢永良读了两份报告之后,摇头叹息地劝诫他,还是老老实实收了心在书斋里搞学问,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做学者的好料子,但实在不适合做地方实务。
    他却不服气,没有人是天生适合做什么工作的,就算他不适合也可以靠后天训练,刘好好原来只是个普通的小学老师,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现在才表现得如此优异,只要他下苦功,虽然不一定能够超过她,但也不会相差太远。
    
 
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念
 
  “这次虽然没有评出是谁优胜,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是你赢了,这份报告写得非常全面,我五体投地啊。”谢亮坦坦荡荡,不吝夸奖。
    “你写的也不赖,我这篇文章是大而全,你是小而精,从小的方面切题,把这个问题写深写透,这是我不如你的地方,我这篇调研报告的几个方面,抓住任何一点都能写出一本书来,但是我把它糅在一块儿,写全了却没有写透。”这也是刘好好很遗憾的地方,调研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切入点也不同,没有抓住一个问题死磕,否则可以更有说服力一些。
    谢亮老实地摇摇头,“不,我觉得自己没有写深写透,有些观点越看越站不住脚,到底还是太浮于表面了,这次的调研我本来觉得挺成功的,自以为看到了很多基层存在的问题,但是文章写好之后,越看好像越觉得少了一些什么,好像还是没有触及深层次的原因。”
    “浮于表面是因为你们只看到了别人想让你们看到的东西,在调研的过程中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无形中接受了他们灌输给你的观点,所以你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写出了他们想让你写的话,而这些内容你之后仔细推敲,发现并不那么站得住脚,所以你才会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大概少的就是真实吧。”
    谢亮恍然大悟,眉头皱得死紧,“你是说他们隐瞒了真实的情况?”
    “也不是这个意思,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他们不是故意隐瞒,而是出于本能不希望你们触及他们不愿意让你看到的东西,将心比心,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这次去征西县,当地最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历史和自然风光,还有一些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当然也愿意让我们看到一些自然因素造成的客观困难,最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当地的一些陋习,当我们追问这些的时候,他们的脸色就很不好看,还有一些我们认为可行,他们却觉得执行难度大的问题,这些他们也很不愿意去触及……”
    “但是你们还是发现并深挖了这些问题,并且还花了相当的篇幅来描述,我想你提出来的那些解决方案,都是当地人很难接受的吧。这次这篇调研文章在评委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这个关系密切,我觉得你提出的那些方案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实在在捅了马蜂窝啊。”谢亮心里是很赞同刘好好他们的观点的,更佩服的是他们的勇气,但也对她即将面临的状况不无担心。
    “有些话是不中听,有些建议在目前看来是不易被人接受,但是如果我们只拣好话说,只拣那些老生常谈的建议写,稳妥是很稳妥,大家也喜闻乐见,但那就失去了调研的目的,这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他们,甚至对为我们提供了巨大资源的学校和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
    京大给了她这么高的起点和这么广的平台,她不想再写那些前世已经写熟写烂的套路文章了,“而且我在文章里面也提到了,那个方案是一个长期的方案,需要分阶段进行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人们的观念进步到一定的程度,再往前做一些小改变就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了,提出争议的人是因为只盯着最后一步看,没有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被你这么一说,我真觉得挺后悔的,恨不得回到江南,重新进行一次调研。”谢亮一脸懊恼,论勇气他自信不会输给刘好好,如果不是这次他太大意了,被人牵着鼻子走,一定能够发现真正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观点和对策。
    “明年的调研活动你再报名,到时候咱们再一决高下?”刘好好看穿了他内心的想法,一脸戏谑地看着他。
    “好,比就比!”一向淡泊的谢亮,被刘好好激出了好胜心。
    风尘仆仆,脸上却毫无倦色的庄立军正坐在火车上,就着车上微弱的灯光读着刘好好辗转寄到他手里的《征西县社会调查报告》,他的身上依稀还能闻到硝烟的味道,他的心思却已经完全从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抽离出来,被刘好好的文字笔触带到了遥远的西北。
    他对西北的了解不深,只是短暂地去那里出过几次差,但是那里与京城和南方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到刘好好的文字更觉得震撼,他可以想象她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是如何辗转全县,废寝忘食地调研思考写作。
    想到她那认真工作的模样,他心头一热,那样的她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是他最喜欢的模样。
    夜已经深了,火车上的灯暗了下去,人们都进入了梦想,庄立军不得不合上书,无论如何都睡不着的他只能闭目假寐,心里还在分析着刘好好提出的那些建议,想到激动处,忍不住为她击节叫好,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能够想出这样好的法子。
    她这篇调研报告的完整度比之前在金花公社写的那篇强了许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的进步十分明显,她在京大的几年非但没有虚度时光,反倒以更加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了。
    但是同时也为她而担心,她提出的这些方案建议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反弹,虽然她自己也在书里谈到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她恐怕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
    在别人眼里刘好好是强势的,是八面玲珑的,是能够毫不在意扛住一切压力的女强人,而在他眼里,她只是那个谈起未来眉飞色舞,却也会因为担心他而忧心落泪的小女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