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明看着刘好好那平静的样子,不知道是自己的语言没有感染力,无法打动她,还是她没有想象力,无法想象拥有金钱的快乐,于是他决定现身说法。
“我和香江人做了几回生意,不敢说自己赚了多少钱,但是绝对比你们在单位里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赚得多,不,别说一辈子了,几辈子加起来都不如做生意赚的钱多,我在京城的时候就让立军哥跟着我们一起干……”
“他怎么说?”刘好好感兴趣地问道。
“他说他没钱,钱都在你的,要不要一块儿做生意,你说了算。”钱大明无奈地说,“可咱们做生意还不都是卖家里老爷子的面子吗?哪里需要什么本钱,可他还是说他都听你的。嫂子,你可真厉害,立军哥那么厉害的人在你这儿却服服帖帖的……”
“什么服服帖帖,他不过是推卸责任。”刘好好没好气地说。
“嫂子,跟着我们干吧,绝对不吃亏,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抓住,今后可得后悔。”钱大明怂恿道。
“我知道你们是想和赵高官搭上关系,想要赚大钱这也是人之常情。”刘好好笑了笑,“但是做生意这种事,我和立军都不擅长,还是不掺和了。”
“不擅长没关系啊,有我们呐,绝对稳赚不赔!”
“做生意如果稳赚不赔,那就更危险了,”刘好好保持微笑,“我们两口子对物质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也不耽于享受,靠着我们自己的工资,稳稳当当的,日子过得踏实舒心,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
“我们做的是正当合法的生意,对谁都不亏欠!”钱大明急了。
“我知道,”刘好好点点头,“要是不合法,你也不敢通过立军找赵高官了。赵高官一直对招商引资的事情十分上心,但是无论这项工作怎么做,都有最起码的底线,那就是不能有损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我知道,我知道,我们绝对是遵纪守法的正当生意,上头也有精神的……”钱大明忙不迭地保证道。
“我说的不是法纪的问题,而是国家利益的问题,我是学法律的,法律很多时候有其滞后性,也有局限性,要不怎么有句话叫‘钻法律空子’呢?可见不是所有合法的事情都无损国家利益的。”
钱大明看着刘好好,微微皱眉,没想到她年纪轻轻,态度却这么强硬,就像他曾经遇到的一些老家伙们一样油盐不进,不仅拒绝了合作,还顺带着拒绝了这次红木交易的事情。
既然她直接说这么重的话回绝,那还把他叫来做什么?耍他吗?
钱大明心里不舒坦,但他毕竟是个油滑世故的人,再不高兴,也勉强维持了一副笑模样。
“先说说你们这次想要进的红木是哪个品种的?要多少?开价多少?”刘好好又问道。
钱大明被她问住了,“嫂子,你不是不准备帮忙吗?”
“谁说我不准备帮忙?我和立军不掺和你们的生意,不代表要阻挠你们在南省做生意,招商引资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有心找赵高官,我不可能自作主张往外推,刚才只不过是先向你言明我的底线而已,如果你们越过了这条线,那就是坑了我,坑了赵高官,我们可是要背上一世骂名的。”刘好好脸上含着笑意,说话的语气也很温柔,但是说出的话却十分强势。
还真是峰回路转,钱大明被她绕晕了,觉得刘好好是他遇到最难缠的对手,他抓不到她的弱点,诱惑不了她,也拒绝不了她,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她的手里。
“其实红木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知道他想到南省收购红木,我也就是牵个线而已。”钱大明这回总算老老实实说了,所谓合作做生意,其实就是他负责居中牵线搭桥,刘好好问的那些细节,他是一概不知,甚至都不知道红木还分了什么品种,红木难道不是红色的木头吗?
“那些详细的问题,不如等条子批下来之后,再让他们下头的人去详谈,至于价格,不就按照现在国内的价格吗?”钱大明不知道刘好好为什么要问这么细,“这种正规生意,绝对不会坑人的。”
“这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批个条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刘好好笑着摇摇头,“我们南省虽然出产红木,但你也知道红木的生长周期很长,每年我们伐下来的木材都有定额的,如果你们要的数量太多,超过了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伐木场却根据条子把树给砍了,不用几年我们省的红木就要被砍绝了。到时候红木价格飞涨,囤积木料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亏损的是以现在这样低价出售红木的伐木场,这样的条子,我可不敢怂恿赵高官他老人家乱批。”
“南省的树这么多,怎么会砍得完呢?”钱大明干笑道,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你来收购红木,应该知道最好的是海黄吧,从明清一来王公贵族就喜欢用海黄打造家具,所以到现在海黄已经被采伐殆尽,根本做不成一套大料家具了,几乎等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南省虽然不产海黄,但是目前的确有相当数量的大红酸枝,如果你们要的量太多,价出的太低,要不了多久,大红酸枝也要在南省绝迹了。”
钱大明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从小书就念得不好,成天就跟在庄立军他们后面打架闹事,后来东奔西跑地做生意,卖弄嘴皮子的功夫是有,但是沉下心来钻研某件事却做不到,红木这个行当的水很深,他只是听说了要收购红木,就胸脯一拍跑到了南省,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刘好好讲的这些东西,他听得云里雾里的,实在搞不懂刘好好怎么连红木也懂。
“嫂子,这事儿未必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钱大明强笑道,“我和立军哥可是从小一块儿到大的交情,我哪能坑你们呢?”
第七百四十五章 拜访
“大明,我们当然信得过你,但是有些问题的严重性你未必看得透。在商言商,我想你认识的那位香江人也是这么对你说的吧,良性的合作无论对他,还是对我们都有好处,我想他应该也不会只想在我们南省做一锤子买卖。”
钱大明觉得有些难堪,他走南闯北赚的就是人情买卖,大家看在他家里的份上总会照拂他几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刘好好这样的人,她明明没有拒绝,可是不肯帮忙牵线批条子,还问这么多细节,在他看来就同拒绝无异。
勉强地敷衍了刘好好几句,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H市,心里难免有些怨上了庄立军。
和钱大明搭上线的是一位香江知名富商的幼子叫作范家勤,三十来岁的年纪,敢闯爱拼,但是因为年幼,在家族中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他做不出什么成绩的话,今后分到他手里的家产,可想而知不会太多。
为了搏前程,他愿意冒比家族中人更大的风险,所以他算是第一批进入内地市场的,这些小打小闹做成了不少生意,他越发看好内地市场的前景,如果在这里发展成功,他回家和兄弟叔伯争夺家业也能更有胜算,所以他对内地的生意十分上心,几乎是拼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得知了钱大明遭遇的挫折,他并没有沮丧,依旧乐呵呵地请他吃饭,他做成的不少生意都是靠钱大明的面子,哪怕这次没做成,也不是什么大事,犯不着为了这么点小事伤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钱大明正是郁闷的时候,范家勤越是劝慰,他就越不舒坦,把自己在刘好好那里所受的委屈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谁知道范家勤非但没有和他一样沮丧,反倒亮起了双眼。
“大明兄,她没有拒绝我们的合作,她说的对,在商言商,我想去拜访她!”范家勤操着一口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钱大明一脸莫名地看着他,觉得十分奇怪,“本来她把我们带到赵兰舟那里,让他批个条子就能解决的事,非要扯那么多废话,还不算拒绝?这在其他地方才多大的事儿啊?她这么不给我们面子,你还要去拜访她?”
范家勤笑而不语,他刚认识钱大明的时候,这个家世优越的公子哥儿就放出豪言壮语,说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当然那个时候他并不相信,也只是秉持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心态,和他结个善缘,谁知道很多复杂难办的事情还真的给他办成了,他们这些外来投资者一筹莫展的事情,钱大明拿个条子就解决了。
他庆幸的同时,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商业应当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而不是基于人情,如果基于人情能够轻易地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不是也有可能基于人情毁掉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
范家勤自幼受西方教育,骨子里十分推崇契约精神,对东方社会人情世故那一套很不感冒,他和人称兄道弟不过是入乡随俗,真要有什么事需要他的话,他还是会公事公办,用钱大明的话来说就是“不仗义”,当然这一点他暂时没敢让钱大明知道。
他来这里这么久,只有刘好好一个人说了“在商言商”这么句话,只有她让钱大明抱怨不仗义,这反倒让他有一种他乡遇知音的感觉。
“你说的这个刘好好是什么样的人?”既然要去拜访人家,自然是要多了解一些,范家勤好奇地问道。
“她也就是个农村长大的村姑,人倒是聪明得很,考到了京大,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后来嫁到了庄家,他们都对她很推崇……”钱大明虽然不喜欢刘好好,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实在有两把刷子。
他走南闯北什么人没见过,就算范家勤这个香江富商少爷对他也十分倚重,但是在刘好好面前,他却丝毫不敢造次,要知道刘好好现在可不是什么高官,只是个小小的方志办副主任,撑死不过正科级别,放在体制内就是个小虾米一样的角色,可她还是能够轻易震住他。
范家勤觉得自己更不能小看刘好好了,伸手抓到一副烂牌,却能从容地把烂牌打好的人,绝对不是能够轻易忽悠过去的平庸之辈。
这种人不能糊弄,但也是绝佳的合作对象,如果他们能够谈得拢的话。
虽然钱大明心里不愿意,但是范家勤十分坚持,他也只好把憋屈吞进肚子里,再次找上了刘好好。
刘好好对他们再次来访,丝毫不觉得意外,甚至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她没有请他们在家里吃饭,而是欣然应约去了华侨饭店。
范家勤看着朝自己走来的刘好好,立刻十分绅士地站起身来,“庄太太,您好,我是范家勤。”
“范先生,您好,叫我小刘就好了,我们内地的女性不习惯冠夫姓。”刘好好主动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刘好好可以这么谦虚,范家勤却不敢托大,知道刘好好是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不想依附丈夫的身份,立刻从善如流地改称她为刘主任。
这次刘好好倒是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笑着朝他点了点头,也和他身边的钱大明打了个招呼。
“刘主任喝点什么?”范家勤殷勤地问。
刘好好看了范家勤和钱大明面前的咖啡一眼,笑道,“华侨饭店的咖啡豆不太新鲜,恐怕范先生是喝不惯的。”
现在进出口贸易不方便,每年进口的咖啡豆数量本来就不大,档次也很低,好一些的都送到京城去了,南省的咖啡十分罕见,几乎都配给了友谊和华侨两家饭店,但是华侨饭店消费的人不多,咖啡基本就是糊弄外籍人士的,味道差不说,还由于储存不良,带着一股陈年霉味。
钱大明根本喝不出咖啡的优劣,只是跟着范家勤附庸风雅,觉得喝咖啡特别时髦,往咖啡里加了不少奶和糖以掩盖那种苦涩的味道,哪里还喝得出什么霉味,但是出身富豪之家的范家勤就不一样,在他看来华侨饭店的咖啡难喝得和马尿一样,点了之后他只喝了一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
第七百四十六章 茶
“既然来了南省,不如入乡随俗喝茶吧,我来给二位泡茶。”刘好好对服务员交待了几句,不多时就有人送来了一个大茶盘,上面搁着就是南省人日常泡茶的器具。
南省盛产茶叶,现在一泡极好的茶价格远比远渡重洋进口来的咖啡低得多。
范家勤好奇地盯着这些茶具看,“和我们那里的好像不大一样。”
“不同的茶叶用不同的茶具冲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它的风味。”刘好好慢条斯理地说着,双手灵巧而优雅地冲泡着茶叶。
南省人是喝茶喝成精的了,尤其是几十年后越来越讲究仪式感,刘好好泡茶的动作虽然没有茶艺表演那么刻意,但毕竟是浸淫茶道多年的人,也如行云流水一般十分好看,瞬间就吸引住范家勤和钱大明的注意。
刘好好在范家勤和钱大明面前各摆了两个杯子,注满茶水之后,做了个“请”的手势,“我们南省的乌龙茶,可以先闻一闻,闻香杯在左,品茗杯在右,这种乌龙香气馥郁,带着兰花的香气,香高而持久……”
他们看着刘好好把闻香杯里的茶水倒入品茗杯,双手搓动已经空了的闻香杯,微微闭上眼睛深呼吸……
那模样实在是自信而优雅,他们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一番做作,生怕丢人的他们连忙有样学样。
“好茶,真的有兰花的香味……”
“好香,好香,真的好香……”
范家勤和钱大明对传统文化都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想不出什么有逼格的话,只能用最朴实的言语赞道,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闻到了兰花香,但面对可以把庄见明都给糊弄过去的茶道玄学,他们这两个年轻人自然被刘好好牵着鼻子走了,何况刘好好给他们泡的是上好的茶叶,此刻一室茶香袅袅,就连崇尚西方文化的范家勤和钱大明此刻都被这神秘的东方树叶产生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