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玉子点着小小的脑袋,“有糖吃就很高兴,我的志向就是做很多很多的糖人,有谁不高兴了,就来我这里吃糖人吧。”
大家一拥而上将杜九言围在中间。
“杜先生,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杜先生,以后我们有事还能来找您吗?”
“杜先生,明天我就想去学堂给我闺女报名。”
她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话,杜九言哈哈笑了,“再等一两日,内阁还要修订律法。”
“我也还有事要和大家商量。”杜九言看着柴太太,“您选几个有时间性格像您这样利索的太太,等我过两日空下来,我们谈一谈将来的计划。”
柴太太点头,“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一定给您办的妥妥当当的。”
“好。”杜九言又看着苏氏,“夏家镇你还回去吗?”
苏氏点头,“我肯定要回去的,他们没有证据,证明我儿不是我夫君的亲骨肉,所以,这个理我一定要争。”
“我们的东西,没有理由拱手让人。”
杜九言颔首,道:“这件事您不能冲动行事,先想好了怎么做。毕竟她们人多。”
“我们人也不少!”有人喊道:“我们帮苏太太。”
苏氏笑了,和大家道谢又和杜九言道:“杜先生您放心,有大家帮我,我不会有事的。”
“嗯。有事就来找我,斗狠不行咱们就公堂见,这个案子他们赢不了。”杜九言道。
大家应是。
“都先回去吧,事情都定了,不会有意外,就等着朝廷颁布新律文。”
“是!”众人齐声道:“杜先生辛苦了。”
杜九言挥了挥手,大家都不急不慢地走,横幅依旧扯着,横行在街道上,没有人不停下来看着她们,看着这些女子们。
大周风气比前朝开放一些,寻常百姓家的女子也是能出门,抛头露面的,但要读书和做工还是不可以,现在有了这样的条例,那以后各个地方,就都能看到女子的身影了。
不管是谁,都是高兴的。
“居然还让杜九言办成了,可真是可笑啊。”先前的几个学子道。
“什么啊,你也不看看杜九言的身份,她可是桂王妃,是鲁阁老的外孙女,安国公的孙女。她往那里一站,谁敢反对他。”夏安道。
他一说,唰地一下,走过的女子目光就都朝他投了过来。
“你懂个屁,杜先生在金銮殿上舌战群儒,才有立法的结果。”柴太太指着夏安道:“你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的德行,还在这里议论杜先生!你这么瞧不起女人,你以后都不要成亲了。”
“大家都看清楚了啊,”柴太太指着夏安,“就是这个男人看不起女人,小姑娘们看清楚了,千万不要嫁给他,大娘婶子们也记住了,女儿千万不要嫁。”
“他看不起女人,怎么可能对你对你女儿好。”
夏安指着柴太太,道:“你、你怎么说话的,你算个什么东西。”
“你算个什么东西!”柴太太呸了一口,“不就多了个那话儿,怎么着,你能掏出来捅天吗?”
“瞧把你能耐的,一天天杵着走。看不起我们女人,我们还看不起你。”
说完,呸了一口,带着大家走了。
夏安脸色青紫。
------题外话------
一直有小姐姐在说周五应该加更的事,十一月每个周五都加更的原因,是因为大讼师在打榜,所以每周五加更!十二月的周五和以后就没有这些事啦。
我码字很慢,每天还要陪读辅导作业。说的通透点,作者们也是有自己生活的,不可能真的一天24小时敲键盘,所以爆更啊加更都是很难的,谁的工作也不可能一刻不停歇,对吧对吧。
大讼师的更新还是很稳定的,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字数,所以接下来直到完结,能够保持这个稳定,就是我的追求!
中间要是有需要两更的话,我会提前解释说明原因,么么哒大家。
总体来说,莫风流同志还是诚实朴实厚道的好同志,呱唧呱唧!
第635章 各方反应(一)
四周里引来大笑声,夏安面红耳赤。
有人在他身边道:“你刚才说话太快了,我都没来得及拦住你。”
夏安不解的看着那个人。
“刚才金銮殿上可精彩了。”
“本来没人赞同的,就连鲁阁老和安国公还有桂王爷都没有开口帮她。”那人道:“道最后,她愣生生把所有人都说服了,简直是舌战群儒。”
夏安愣了一下,想到刚才过去的各位朝中官员,一个个手里都拿着花,“没有全是压迫?”
“那是大家都答应后,杜九言给各位大人台阶下。”
“让小姑娘去鲜花,感谢他们。不然以后施行律例的时候,大家卡一卡,她还要一堆麻烦事。”
“这都是后面的事了,你啊,只看表面,都看不到人家的真本事。”那人道:“圣上可是同意了添改律法。”
“不但世上的妇人,以后的买卖人都要谢她,因为她提倡将律法恢复到旧律。旧律里面对课税的征收和处罚比现在可松了。”
夏安不知道这些,面红耳赤。
“了不起了,”有个婆子过来,冲着夏安啐了一口,“就读了几天书,真当自己是天子门生,呸!”
夏安目瞪口呆。
这、现在的妇人,是不是有点太嚣张了。
任延辉按惯例中午回府中吃午饭,刚进内院,他的孙女就迎了出来,“祖父,祖父,我也要去书院读书。”
“集贤书院会收我吗?您能安排我进去对吧?”
他孙女今年九岁,正是将懂事又不懂事的年纪,他凝眉看着她,问道:“去集贤书院读书?怎么有这样的想法?”
“我也要考功名。”他的孙女道:“我也要像杜九言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讼师。”
任延辉面色一沉,怒道:“胡闹!你爹娘不是教你读书认字了吗?女孩子家能读诗词会写字已经够了,还去集贤书院,那是你能去的地方吗?”
“祖父,”小姑娘被他吼得红了眼眶,“可、可是我想考功名。”
“我要做女讼师。”
任延辉喝道:“不要胡闹,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添乱。”他刚说完,任夫人从正院里出来,冲着自己孙女挥手让她先走,等孩子走了,任夫人道:“你吼她干什么,她小孩子懂什么。”
“她不懂你难道不懂,就跟着胡闹。”
任夫人不高兴,冷声道:“怎么就胡闹了,这都要立法了,她为什么不能去读书。”
“大家都读,她就能去。”任夫人道:“更何况,你上午在朝堂不也点头同意了,外头可传遍了,说杜九言说服了你们所有人,你们可是全都答应的。”
“既是答应的事,静儿说又有什么关系。”
“我看这是好事,以后女孩子嫁人,也能让人高看一眼,没的相貌出身的,就比一比学识。娶妻娶贤,我家静儿要是也能考女状元,将来也能觅得一个乘龙快婿。”
任延辉想要呵斥两句,可话到嘴边又停住了,任夫人又道:“你别用这事来发火,现在外面都在传颂你们呢。”
“什么歌功颂德,我需要这点好处?”他不想再多说,中午吃了饭歇了个午觉,就带着常随去衙门。平日路上见到他的人,认识的自然是点头哈腰一阵巴结,恨不得冲上来和他说话,可寻常的百姓,见到他都是绕着走。
可今天却和以往完全不同,他一路过去,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冲着他笑。
“任阁老,您上衙啊,今天太阳大您怎么不坐轿子呢。”
“任阁老向来清廉,你什么时候看他坐轿子了。”
“任阁老,这是新摘的桃子,您尝尝!”说着话,有挑着桃子卖的果农上前来,任延辉的常随就要上来拦,任延辉拦住了他,含笑和果农道:“我刚吃过午饭,不吃这些,多谢好意。”
“没关系,您留着下午想吃的时候再吃。”
说着,塞了四个桃子在任延辉手里。
任延辉眉头紧蹙,嫌弃不已,可当着百姓的面,不好丢掉,只能硬着头皮抱着桃子去衙门。
“大人,我来拿吧。”常随上前道。
任延辉道:“何必沾两人手,我拿着就好了。”
“任阁老,新出的烧饼,您尝尝吧。”卖烧饼的摊贩,包了两个烧饼给他,“您一天忙的很,为了百姓为了社稷,辛苦您了。”
任延辉嘴角抖了抖,冲着对方笑了笑。
等主仆二人到衙门的时候,手里已经抱了一堆的东西。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等他洗手坐下来,发现内阁里几位大人的桌案上,都堆着各式各样的水果点心。
“任大人,您这也是半道百姓送的吧?”
任延辉没有说话。
“我中午过来,大家从外面往我轿子里塞。”王大人摇着头,脸上不满,可心里却隐隐觉得满足。
谁做官的时候,都怀揣着为国为民的大志向,虽后来受过官场磨砺早已经将这些抛之脑后,但是,能得到百姓真心的感谢,对于他们而言,内心里隐隐还是自豪和满足的。
仿佛这一世为官,倒多了一点价值出来。
“嗯。”任延辉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
王大人心情很不错,到自己桌案上去做事。
内阁中热闹,别的几个衙门也是,甚至于像大理寺这样对外的衙门,百姓连门口的差役都塞了东西。
钱羽咬了一口桃子,叹气道:“说起来,本官到现在还没有回神。”
“桂王妃、杜九言、秦九烟……一个人?这怎么就是一个人了呢?”
“大人,不是说了女扮男装吗?”书吏在一边添茶,“不是说早上桂王妃在大殿上穿着裙子,舌战群儒的吗?”
钱羽颔首,“我当时也不觉得她能成,毕竟这事儿亘古没有的。”
“可是她合情合理的说了一番后,我又改了主意。想一想,谁家都会有女孩子,就算现在不认同女孩子去考什么女科举,可是也高兴,将来她成亲,不用依赖着谁过日子。”
“大人高兴是小高兴,您不知道,这事儿在百姓们是真高兴。昨天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心惦记着自家媳妇出去做事丢人,可是一转头,桂王妃说到了他们的女儿,他们就立刻想通了。”
“这有权有势人家的千金闺秀,当然是不愁吃穿,可是寻常百姓家的,肯定希望女儿有个一技之长,还能读书认字识大体,不讲别的,就是有本事有头脸了,将来找夫君也能往上挑。”
“这找个好女婿,就能回头帮衬娘家,这好处,虽不是立刻显现,可一旦日子长了,那是数都数不尽的。”
钱羽失笑,看着书吏,“你家几个女儿?”
“大人说笑了,小人两个女儿都已经成亲了,倒是还有三个孙女,最大的今年也有八岁了。”
“要是能读书,束脩又不是贵的骇人,小人还真的想将她们都送去学堂呢。”
钱羽哈哈大笑,道:“送,读书使人明理,该送!”
书吏笑着应是。
茶馆中,说书的先生已经在绘声绘色的说今天上午的朝辩,他自然是道听途说后,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但百姓不在乎这些,因为不管他编的多么的离奇,大家都是相信的。
“杜先生就是厉害,她一开口说话,别人都插不上嘴。”
“还叫杜先生呢?应该喊桂王妃。”
“去、去。桂王妃是桂王妃,在我们心目中她就是杜先生,她就是鼎鼎大名的讼师杜九言。”
“那以后怎么喊?她这出身可不低呢,你们揪着一个杜先生喊,可是把她身份弄低了。”
“不会,不会。你不了解杜先生,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做讼师,她就喜欢做讼师。桂王妃只是因为她夫君是桂王而已,她是女子总要嫁人,嫁给桂王是桂王妃,那要是嫁给别人呢?”
“也是哦,那还是喊杜先生。”
大家都笑了起来,说书的先生敲桌子,“还听不听了?”
“听,您说啊。”说话的人回了说书先生的话,又和身边的人议论起来,“这律法要是定了,你要不要让你丫头去读书?”
“想是想啊,可是去哪里读书呢?京城大大小小的书院学堂都不少,可要是先生不收怎么办?”
“应该不能吧,杜先生可是说了,任何书院不得拒绝收女子为学生的。”
“那等律例公布了,咱们去问问。我家大丫头年纪大了,她闹着要出去找事情做,我打算让她出去做事,一来能补贴家用,二来,她还能挣自己嫁妆呢。”
“想想,生个丫头也没什么不好了,她自己能挣钱能养自己,那还愁什么,也不赔钱了。”
大家都跟着点头,想想,如果儿子和女儿唯一的区别,就是儿子娶一个回来,女儿嫁出去,那也真是没什么可难过的。
说书先生的声音又被压住了,他敲了几次堂木也没有人,不由一开口喊道:“各位,我可要说杜先生和桂王爷的事了,相当年他们二人……”
大家一听这事儿没听过,忙竖着耳朵去听。
……
燕京讼行中,几乎是炸开了锅,不管先生们喝止了几次,大家都忍不住的说话。
各个角落,但凡有人在的地方,都在讨论杜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