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弊端了,省奶站每年的工作任务都是有定量的,收购国营奶牛场的多少牛奶,经过消毒杀菌之后,供应给广大市民,这些都是按照指标来的。
市民的手里都有发下来的奶票,凭票购买牛奶,这跟奶站每年收购牛奶的数量都是对得上号的,所以奶站的人也不愿意节外生枝,去收购没有收购指标的额外牛奶。
这就造成了市民想喝口牛奶不容易,而生产出来的牛奶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坏掉的现象。
事实上,那个公社的人也不是那么没脑子,一点准备都没有就莽撞地开始养奶牛的,本来确实是说好了要给他们公社这个收购指标的,公社的人也是按照指标的数量来养的奶牛。
谁知道还没等到奶牛开始产奶呢,原来主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就下台了,后来接替他的那个领导与前领导关系不好,把他之前的工作全都推翻了,这个公社的收购指标自然也黄了。
公社领导求告无门,眼看损失惨重,社员们都快活不下去了,这才特意找到省报的记者,帮忙报道了这个情况,希望相关的领导看到以后,能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要领导们做出决定,哪有那么容易呢,少不了也要开会研究几次,这研究来研究去的,还不知道有多少牛奶要被白白浪费掉呢!
说不定研究到最后,这事就不了了之了,还把一顶不听指挥蛮干的帽子扣在公社干部的头上,把他们撤职了事。
谢华香其实在来省城之前,心里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但是前两天看到这张报纸之后,一个大胆的设想才在她的心里慢慢成型。
见男同志不知不觉就把奶糕给吃完了,谢华香笑眯眯地问:“怎么样,这个奶糕好吃吧?”
男同志有些不好意思:“好吃是好吃,不过……”
谢华香打断他:“好吃就行了,牛奶不好保存,可是我们这个奶糕,却是可以保存半年以上的。”
“那又怎么样?”男同志没有听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谢华香说:“看到报纸上的那个新闻,我跟省食品厂的同志都非常同情该公社的社员们,出于关心同志的精神,我们决定要帮他们一把,将他们生产出来的牛奶收购回来,做成这种奶糕,同志,现在也到了你们给同胞们献爱心的时候了,我们正在吃苦受累的社员同志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这么一定大帽子扣下来,把男同志也吓了一跳:“你,你想让我们干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我们希望能把这些奶糕放在你们动物园里代销,就跟你们其他的小零食放在一块儿卖,能卖多少卖多少,每卖出一块,都给你们动物园分两成的红利,卖不出也没关系,我们全都收回去,不管盈亏,全都是我们自己负责。”
男同志一听,这事儿对他们动物园来说,一点儿也不吃亏啊!反正卖什么不是卖啊,顺便带着卖卖而已,不用担心亏损,只要卖出了就能挣钱。
而且还能做好事,帮助别人呢!
瞧人家这位女同志的思想多高尚啊,还主动掏钱帮受苦受难的农民兄弟们解决难题呢!
男同志心头的热血沸腾起来:“谢同志,你等一下,我这就去请示领导。”说完,拿着谢华香的样品,匆匆忙忙地去找领导去了。
“对了,还有一点,请转告你们领导的,这些奶糕都是在省食品厂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都有严格的把关,卫生和质量都有保证,而且这个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面粉和牛奶,营养丰富,质地松软,非常适合小孩子吃。”谢华香又赶着补充了一句。
动物园的领导听完这位男同志说的话,又品尝了一下这个奶糕,非常满意,这个奶糕不管从外形还是口味来说,都非常适合动物园的定位,甚至比之前省食品厂送来的薯片还要好。
领导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动物园既不用承担风险,又能做一件大好事,他们完全可以请日报的记者过来,大肆宣传一下,对动物园的正面形象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这对动物园来说,简直就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啊!
领导马上让男同志把谢华香带进去,跟她就这个事进行了一番详谈,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共识,愉快地签订了代销合同。
完成了一件大事,谢华香神清气爽,趁着邮局还没有关门,赶紧去了一趟,打了个电话回去东水食品厂,让沈大丫帮她挑选一批人品端正而且技术娴熟的工人过来,不拘是东水食品厂,还是安吉大队的满庭香食品厂,只要是愿意长期出差的,都可以主动报名,让沈大丫选好以后,尽快安排他们乘车过来省城找谢华香。
第二天,谢华香又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养奶牛的公社,采购的事好谈得很,不费半天功夫,谢华香就已经跟公社的负责人敲定了收购牛奶的合同。
牛奶能卖得出去,不用白白倒掉,公社书记看谢华香就好像是上天派下来救苦救难的仙女一样,不管她提什么条件,一概都只有答应的,只要牛奶能卖出去就成。
于是,谢华香跟公社的约定是,先收购牛奶,但奶款先不结,一个半月之后再结款,而她跟动物园签的合约,则是送货之后,每个月跟动物园方面结算一次货款的。
也就是说,谢华香一分钱都不用掏,就能平白得到牛奶,用来生产奶糕,等奶糕卖出去之后,才结牛奶款给奶农。
这一手空手套白狼,玩得可真漂亮。
谢华香本来就是重生回来的,思维肯定要比现在的人要活跃一些,现在很多人看起来是没办法解决的难题,在她眼中,都不算是什么事。
比如说她把工人带来之后的住宿和吃饭问题。
省食品厂原本的职工宿舍就不太够,人家能把车间和设备租给你们就已经很不错了,总不能还让人家解决工人的吃饭睡觉问题,何况谢华香还让人砌了一道围墙,把旧车间都给隔开了呢!
这工人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就必须由她自己解决了,没有房子怎么办?这对谢华香来说不算什么难事,省城那么多的人和房子,总能找得到一两处空置的,租下来就行了,反正也是暂时住着,条件什么的也不必太强求。
吃饭就更简单了,自己做啊,每天轮流安排一个工人负责当天的伙食,没粮票卖粮食也不要紧,粮食自己从东水县带过来,菜的话更简单,每天让奶牛公社的人送牛奶的时候顺便也送点菜过来就行了,钱照付给他们就当是买的。
第229章
谢华香才到了省城不到半个月, 她的奶糕事业就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了。
在奶糕的包装袋上,在最显眼的位置印着“满庭香”的商标,然后品名是“动物奶糕”, 生产厂家是东水食品厂, 而生产地址, 则是省食品厂。
省城的人虽然大部分都不知道东水食品厂,但一看是在省食品厂生产的,立刻就放下心来,再加上还是在动物园里购买的, 就更放心了, 都是国营大单位, 总不会坑人的。
动物园也大手笔地在省城日报上做了大篇幅的报道,主要是围绕着他们做好事,为农民兄弟们解决困难来宣传的,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是个天才, 在报道上呼吁广大市民去购买动物园的奶糕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一句话:“买一块奶糕,拯救一头奶牛。”
可不是嘛,如果牛奶再卖不出去, 那奶牛肯定不能再养下去的, 哪怕亏本也得宰了吃肉的啊!
“买一块奶糕, 拯救一头奶牛”很快就成了省城最流行的一句话,特别是小孩子们,都把吃动物园的奶糕当成一种时尚了, 每天在学校里都要攀比,谁拯救的奶牛最多。
再加上谢华香还开发了好多种不同外形的奶糕,特别受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们欢迎,奶糕有营养味道又好,价格比起商场里的高档点心来说,也算是比较便宜的,家长也乐意买给家里的孩子吃。
于是这奶糕从发售开始,就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高峰,后来想买奶糕的人实在太多了,又不可能所有人都经常去动物园玩,所以动物园就在门口也设立了一个供销点,让人们不必真正进入动物园,就可以买到奶糕。
谢华香欠着奶农们的钱也顺利地结算了给他们,奶糕的生产和销售都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
等谢华香真正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她已经在省城住了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时候奶糕车间的管理也上了一个正轨,工人们在这儿干活的工资还是按照东水食品厂的基本工资来算的,但奖金就不一样了,因为奶糕的销量好,生产线就没有停下来过的时候,每个月的奖金也是足足的,一个月的收入比留在东水县的同事们足足多了一倍多呢!
听到来省城工作的同事收入这样好,当初留在县城不肯来的人都后悔死了,纷纷申请也要来省城上班,可是这儿的岗位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谁肯把这样的好机会让出去啊。
所以在省城上班的工人们也是非常积极的,每天都好好表现,生怕自己被刷回去了。
谢华香选了一个车间主管和两个当班主管,负责管理奶糕车间的生产,再配备了一个算账的会计兼出纳,这车间里的工作就基本上不用她管了。
雷绍军也是有本事的,这段时间里,还真被他找到了一种复合包装膜,虽然没有后世的复合铝膜好用,但用来做充氮气的薯片包装,已经比原来的普通塑料薄膜好得多了。
动物园的奶糕销售火爆了之后,也带动了其他小零食的销售,以前别人只知道去动物园是看动物的,可是现在一说去动物园,别人首先就要问是不是去买奶糕。
既然去了一趟,当然顺便也要买点别的,省食品厂的薯片就以它独特新颖的包装和诱.人的口味脱颖而出,成为动物园除奶糕之外,第二畅销的小零食。
雷绍军也是个有良心的,他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薯片,跟谢华香和东水食品厂脱不开关系,事情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就不多说了,总之他们不能当这事没发生过。
所以雷绍军把复合薄膜的生产厂家介绍给了谢华香,也把自家技术员研究出来的充氮气包装技术和盘托出,一点也不藏私地教给了东水食品厂的技术员。
谢华香也打算好了,薯片他们还是要做的,哪怕不销售到省城,下面这么多的县市,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等他们再多赚一点钱,就要上马新的包装设备,把充氮气包装也做出来。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一不小心,她记在小本子上的工作计划就排到了年底。
可沈庭生来信里的一句话,却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沈庭生是这样说的:“香香,马上就要到高考的时间了,相信这段时间,也你有好好地复习了吧,千万记住要去报名哦,别忙着工作,错过了时间。”
啊啊啊,高考啊!
别说复习了,她已经把去年学过的知识都已经完全忘到九霄云外了好吗?
怎么办怎么办,谢华香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去报了名再说吧!谢华香丢下省城里的这一摊子,匆匆忙忙赶回了县城,总算没有错过这一次的高考报名。
报完名谢华香才回的宿舍,一个多月没回来,宿舍里积了厚厚的一层灰,顾不上旅途劳累,赶紧又打水收拾,拆洗床单被套,好一番忙碌。
正乱成一团呢,程立坤居然亲自来找她了:“了不起啊,在省城又干了一桩大事,我都没看出来,原来你是这么能干的人。”
谢华香一点也不客气地把一盆水放到他的面前:“帮我把窗户擦一擦,太高了,我够不着。”
看见程立坤,谢华香就一肚子的气,要不是他把自己忽悠过来管这家食品厂,这半年的时间她好好复习,这会儿就不用这么紧张,可以胸有成竹地参加高考,然后考上大学,下半年就可以跟庭生哥双宿双飞了。
哪用得着像现在这样,这都什么事儿嘛!
这一大摊子的事儿,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她什么时候才能跟庭生哥团聚啊!
程立坤任劳任怨地把门窗都擦干净了:“对了,华香,过两天跟我一起回一趟安吉大队吧!”
“嗯?怎么了?”就算他不提,谢华香也打算回去的,出去了这么久,得回去看看沈家奶奶,还有她占百分之四十股份的食品厂呢,怎么能不回去看看。
“前几天安吉大队给我送锦旗来了。”这事说起来程立坤就觉得好笑,前些日子安吉大队敲锣打鼓地往县政府送来了一面锦旗,说是感谢程立坤在安吉大队当大队长期间,为社员们所作出的贡献,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安吉大队才会从一个全县排名倒数的穷困大队,变成今天的富裕大队。
分田到户让每家每户都吃上了饱饭,食品厂和小龙虾养殖场又让社员们的手里都有了余钱,以前的安吉大队穷得叮当响,好多年了,只有大队里往外嫁姑娘,就没有外边的姑娘肯嫁到安吉大队的。
大队里都是打光棍的小伙子,大伙儿心里苦啊,有苦说不出,谁叫他们穷呢!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安吉大队的小伙子可都成了十里八乡的香饽饽,周边各个大队的姑娘们都想要嫁进来享福呢,光是今年一年,大队里就办了好几次喜事,不少老大难光棍都喜滋滋地娶到了媳妇。
安吉大队是最先使用抗旱高产的新型稻种的,又是最先吃螃蟹搞分田到户的,仅仅一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就翻了两三倍,社员们吃饱饭完全不成问题了。
可其他的大队,却是在程立坤调到县里当副县长之后,才开始试行分田到户,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大队都能把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得那么彻底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大胆,说句不好听的,上面的政策还不明朗,这样做算不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说不准呢,现在看起来是没事,啥时候一个清算下来,安吉大队得吃不了兜着走。
程立坤毕竟是个外来的空降兵,有些公社干部资格比较老的,就不太信得过他,对于他下发的要求搞分田到户的文件也是采取能拖就拖的对策。
甚至有些公社,这都大半年过去了,这田还没分下去。
有些公社分是分了,可是采取的是折中的办法,并不是分到每一家每一户,而是搞分组承包,一个生产队分成几个大组,每组承包一定的土地,分组核算。
这么一来,其他所有公社大队的发展都比不上安吉大队,更不用说安吉大队还把副业发展得这么红红火火了,现在整个东水县,安吉大队的富裕都是头一份的呀!
长期贫困被人压一头的安吉大队,好不容易才扬眉吐气一回,这不是按捺不住了嘛,特地往县里送锦旗,那是存心显摆呢!
领头的沈大队长还想请程立坤再回去一趟,给社员们说说话,鼓鼓劲,鼓励大伙儿大干快干,争取经济建设再上一层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