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现代纪事——郁桢
时间:2019-03-02 10:29:50

    淑嘉却仰脸笑道:“女儿不敢要奖励,只要母后高兴,女儿就满足了。”
    多么体贴的一个小姑娘,李微心里一热,搂紧了淑嘉的脖子,挨了挨她的小脸,连声道:“好孩子,好孩子。”
    李微还是吩咐御膳房给淑嘉做了道她最爱吃的栗粉糕。
    用过了饭,李微在李行的陪伴下在崇庆宫的院子里溜着圈,溜了两圈,李微便觉得膝盖又有些疼了,便回了屋。
    李微泡了脚后便窝在罗汉床上看书,李行在一旁桌子上拿着一本棋谱研究。
    “太后,我陪您下一局棋吧?”
    围棋?李微许久没有摸过了,摇头道:“改天吧,我想歇会儿。”
    李行正在研究棋局,然而的她的心思却并没有完全放在棋子上,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男人的身影来。她有些不安的看了一眼那边仰靠在玉色大靠枕看书的太后。太后已经解开了发髻,如墨的长发落满了靠枕。
    她的那些心事能和太后说吗?这个女人虽然无比的尊崇,可到底是自己的嫡姐,之前在家对自己就多有关照,要真想和那个男人有将来的话,必须得嫡姐点头允准这门亲事才能成吧。
    想得多了,再也无法下棋。
    李行低低的叹息了一声,无奈的将一颗颗黑白两色的棋子悉数捡了回去。
    “三姐……”
    李微听见了这么一声陌生的呼唤,她连忙抬了头,却是一脸的诧异:“你有什么事?”
    “我……”李行低了头,说出来会不会让三姐觉得她不知廉耻,会不会觉得她痴心妄想,话到了嘴边她又咽了回去,她的顾虑太多,最终还是道:“太后,我困了,想先回去睡觉。”
    妹妹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李微有些纳闷,李行到底想要和她说什么,这个小妮子也知道藏心事呢?
    最终李微也点头说:“好,去吧。淑嘉肯定还等着你给她讲故事。明天还要去读书,要休息好。”
    然而这一晚姐妹俩都无法安心入睡。李微一想起李行,便会想到母亲让她凑成妹妹和赵骞的亲事。等到今年年底赵骞的服就满了,他早就该说亲了。他们是曾经有过一段,但那短暂的岁月却让李微觉得像是偷来的一般,如今大梦醒来,他们都得面对现实。
    作为太后,作为他的嫂子,为他筹备亲事是义不容辞的事,李行是个标致的美人,又那么的年轻,半点也不会辱没他。他是个温柔的人,也肯定会体贴妹妹,给妹妹一世的安稳。在外人看来这必定是一桩天赐的良缘,只要他点头,她便赐婚。
    胡思乱想了一通,后来渐渐的进入了梦乡。她梦见了永宁的乡下,坐在李明华的自行车上的后座上,炽烈的阳光让她睁不开眼睛。李明华在奋力的蹬着自行车,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李微看见了大槐树下站着的少年,少年手里捧了一大束野菊花。她欢快的向少年招手:“二哥!”
    然而李剑波却仿佛没看见她一般,转身就走,走着走着,李剑波的身影突然消失不见了。她依旧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她眯缝着眼睛仰望天空,那么强烈的光线让她眼里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在梦里也会有这样悲伤的感觉,她仿佛听见了有悠扬的小提琴的声音传了来,拉的是她熟悉的那支《化蝶》,那声音仿佛从山的那一面传了过来,然而她却怎么也逾越不了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
    
 
399章 千头万绪
 
  赵骞从朝会上下来后没有去文渊阁那边,直接去了户部的衙门。
    这时还不到巳时,刚进大门就听见户部衙门里算盘的噼啪声纷至沓来。他找了一群算盘打得好的进入户部查账,从熙康十五年到今年二月的账所有都要翻一遍,几年来的账本已经堆了半屋子,八个账房已经算了三天还没算完。
    他的到来让衙门里的大小官员人等都跪了下来,纷纷请安。
    赵骞径直的走向了几张长桌拼凑起来的地方,他随手拿起也本账本看了一眼,放下又拿了一本,看了没两页就丢过了。找了一个账房问道:“已经清理出来的在哪里?”
    佟尚书忙将一本清理好的账目呈给了赵骞,赵骞认真的翻了几页,他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了,底下跪着的那一干人等更是惶恐不安。
    赵骞在这之前就知道国库空虚,所以才想找人来查查到底窟窿都出在哪些地方。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赵骞用力的攥着纸张,额上青筋暴跳,最后猛然的拍了一下桌子:“还真是混账!”
    佟尚书连连磕头道:“王爷请息怒,王爷请息怒。”
    “这么大的一个窟窿,只问你佟尚书该如何想办法填补?”
    佟尚书惊慌不已道:“唯有再增加两季赋税,加税率再增加两分。”
    “再加两季,再高两分?你这是要逼迫那些农民们都起来造反么?”赵骞的脸瞬间变得铁青。
    佟尚书吓得再也不敢随便乱说话。
    “给你三天时间,三天里给我想个可行的对策出来,怎么把这些窟窿堵上。”赵骞的确气得不轻。
    三天时间,就是三个月不见得能想到什么可靠的办法,佟尚书忧心的想着。他守着这些账房又查了将近一个时辰的账,国库为何会空虚成这个样子。孝宗皇帝当初在位时,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后来到了先帝手上时百姓也过了几年的好日子,不过先帝好武,在位十七年,大大小小的仗却打了十来场,早些年倒都是胜仗,十五年后的两场败仗却让整个大齐负担渐渐有些吃力了。再加上这几年的灾荒,百姓的日子越发的不好过。国家也越来越穷,社会的弊端处处显露。
    大齐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
    赵骞步子有些虚软的走出了户部衙门,他那好皇兄给侄儿留了个空架子啊。
    从户部出来后,他这才去了文渊阁,首辅杜予正和几位大臣召开会议,商量恩科的事,赵骞却板着一张脸进来了。
    杜予等忙离了座纷纷向赵骞问安。
    都这时候了也不用掩藏自己的情绪了,赵骞那紧锁的眉头仿佛能夹死苍蝇一般,他此刻心里很不高兴。
    杜予与廖奇交换了一个眼神,那杜予有些不安的问了句:“王爷,出什么事呢?”
    赵骞在发了一通火之后,内心已经渐渐平息下来了,还是得想想以后该怎么办?总不能将一个烂摊子扔给伏光,这是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不能栽在他们叔侄手上。
    “我去了一趟户部,现在国力薄弱得很,大齐经不起折腾了。”赵骞简单的说道。
    国库空虚是在座的人都知道的事,但就是身为首辅的杜予也没有丝毫的办法,他很是无奈的说道:“国库空虚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王爷不必太介怀。”
    赵骞苦笑了一声,他现在是摄政王,代替侄儿掌管着这个国家,肩上的担子再沉重他也做不到撂下。
    “大齐总不能烂在我们手上,到时候也得平稳顺利的将权利交到皇帝的手上。”
    杜予听出来了,这个摄政王雄心壮志,看样子想要干一番事实,只是如今人心不齐。
    “王爷是打算锐意改革呢?不知王爷打算从哪方面入手?”杜予相问道。
    “先从税务上入手吧,把该收的税收上来再说。”
    大齐现在两极分化太过严重,财富严重不均衡,若是再不出手干预,老百姓的日子更是没法过了。
    赵骞给了佟尚书三天的时间想对策,结果到了第二天户部由佟尚书带头,接着两位侍郎、员外郎、郎中等纷纷递上辞呈。
    辞呈的折子到了杜予的手上,可把杜予气得不轻:“这下谁来干活,人都跑光呢。”
    廖奇擦了擦汗,忙劝慰道:“大人息怒。”
    杜予果真怒了:“摄政王这是要做什么,他要行动的话为什么不和我们商量?把我们内阁当什么,是摆设吗?那还要内阁做什么,我看不如趁早解散算了。”
    可见杜予果真是怒了,什么话都能说出来。
    关于佟尚书等辞官的事赵骞也很快就知道了,他就料定那些没用的软蛋是指望不上,现在他打算亲自坐镇户部,就不相信还不能把这个烂摊子给收拾干净。
    户部的事情十分繁琐,赵骞接连几日都在户部,余下的事交给了内阁去打理,现在睡觉也是梦见看账本,几天下来脑子里全是各种数字。
    佟尚书等要辞官,赵骞索性全部答应了,将那些没用的东西全部剔除。剔除了这一部分人,户部就剩下了个空架子,赵骞希望今年恩科过后能够提拔出一批真正的才俊来,而不是这些老油子。
    赵骞答应了这些人的辞呈,没料到却惹怒了内阁的几位大臣。
    作为首辅的杜予便第一个向赵骞拍板:“王爷,您这样做只怕不妥。您把那些人都给赶走了,谁来干活?”
    “先从别的衙门里临时选调几位,应付过这一阵再说,等到恩科结束了再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干的人来。”
    杜予又道:“王爷,您这样只怕还是不大妥当吧。”
    “有什么不妥?能者上,不能的就下。这就是我用人的准则。”
    杜予对赵骞的这些行动很有意见,就算他是摄政王,可也没有询问内阁的意思,随意就做了决定。如此的独断专行,只怕是要削弱内阁的力量。偏生他是摄政王,皇帝又还年幼,无人能牵制他。
    不过杜予此刻想到了一人,这时候只有将那人请出来说不定还能有点用处。
    
 
400章 告状
 
  这日李微正在纠正淑嘉写字的姿势,温声和她说:“写字最是要专注,不能左顾右盼,要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笔每一划,潜心尽力去做。”
    淑嘉在幕后的指点下,写出了一个不大漂亮的“久”字来。
    李微看着淑嘉写出的那个字依旧不大满意,她摇头说:“还是不行,你还不能做到完全的沉住气。”
    淑嘉难免有些丧气,李微又怕太苛责她了,摸了摸淑嘉的脑袋说:“你也别气馁,先一步步的来,首先要做的是别分心,该写字的时候就好好写字,别去想其他的东西。”
    李微让淑嘉自己去领会。她便从架子上拿了一本书来看,才翻了没两页,魏泰便在窗下禀报:“启禀太后,杜首辅递牌子来,说有事要求见。”
    “杜首辅?!”内阁的那些老臣要见她,政务上的事她没插手的地方,这些老臣能想到她必定是因为什么事引起了两方争执,让她从中做个裁判而已。
    这样的情况以前也遇见过,李微倒还算淡定,便说:“安排未时正会见吧。”
    魏泰得了太后的首肯后便下去安排。
    要见外臣,李微重新去换了一身衣裳。
    月白色的纱衫上描了银线,绣着大朵的栀子花,简单又不寒酸。依旧简单的挽了头,戴着素白的刻花银簪。
    她便去偏殿见了杜予。她先进了里面一间屋,跟前伺候的芳沁将一挂黑漆的竹帘放了下来。跟前的兰蕙抓了一把香料丢进了那只黄铜鸭型香炉里。
    天气越发的热了,再过些时日便是端午了,李行是端午第二天的生日,该怎么给她准备这个及笄里呢?李微正思量着,廊上的内侍禀道:“太后娘娘,杜首辅大人来给您请安了。”
    李微只是向跟前的宫女做了个手势,兰蕙便朗声说道:“宣杜大人觐见。”
    不多时,杜予便进了殿,他看见了竹帘外放着的那个玄色的蒲团,于是上前磕头行礼:“微臣请太后圣安,太后千岁!”
    杜予今年四十有八,早就做了祖父,最大的孙子也有十来岁了。这个年纪也算不得有多老,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身体应该很健康。
    李微给兰蕙使了个眼色,兰蕙便朗声说:“给杜大人赐座。”
    随即外面候着的小太监便抬了一张椅子来,依旧放在帘外请了杜予坐。杜予谢过方告了座。
    “杜大人来不知所谓何事?”里面那清脆的女声隔着帘子传了出来。
    杜予忙说:“微臣来有一折子要呈给太后,还请太后的示下。”杜予说着又起了身往左手的衣袖里一掏,果然掏出了份折子。
    李微听罢,随即又道:“我乃一深宫妇人,又年轻不晓事,不知轻重。首辅大人有什么事应该去和摄政王商议才是,怎么找到我这里来呢?”
    杜予慎重道:“这折子是呈给太后的,还请太后过目。”
    李微心里微诧:内阁里的几位都是群老狐狸,她在这些老狐狸眼中不过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姑娘而已,定又是什么争执不下的事来请她这个小姑娘给做裁判。还是按照以前的路数,各打五十大板好了。
    李微低头喝了口茶,兰蕙便说了句:“呈上来吧。”
    一小太监接过了杜予的折子,进到屋内,又递给了兰蕙,兰蕙这才捧给了李微。
    李微打开看了一眼,上面的字触目惊心:摄政王目无法纪,滥用职权,致使户部官员大批辞官,无法正常运作,乃摄政王大失误,请太后出面对摄政王所做所为进行约束并申饬。
    这是怎么回事?内阁要弹劾赵骞?赵骞哪里惹着这些老狐狸了。
    李微合了折子问道:“摄政王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