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现代纪事——郁桢
时间:2019-03-02 10:29:50

    老实木讷的伏申便一五一十的对其母后说:“内阁的那些老狐狸太惹人讨厌。”
    “他们现在是辅政大臣,手里还握着权,忍一时算一时,等几年亲政了,你再慢慢的治理那些老臣也还来得及。皇上受了大臣们的气,你皇叔难道就没替你出气么?”
    伏申这才又说:“皇叔哪里顾得上朕,一整天也不见得能看见他的身影。”
    荣慈太后听说,语重心长道:“这样的受制于人难免憋屈,你再忍忍,等到亲政了就好了。”
    伏申只好点头答应。
    伏申是成宗皇帝最不显眼的儿子,没想到竟然做了皇帝。这是荣慈太后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哪知竟然命运会真的降落在他们母子的头上。因为这个儿子,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荣耀。现在她只用好好的活着,享受着天下最尊贵的荣宠就够了。
    伏申和生母说了几句话,便起身要告辞:“母后好生保重,儿臣明天再来瞧您。现在儿臣还要去一趟昭阳殿。”
    荣慈太后见儿子要去见李微,便忙说:“皇儿饿着肚子来的吧,这边的小厨房里温着你喜欢吃的菜,还是先用饭菜吧。”
    “可是儿臣不去昭阳殿的话,怕那位母后恼。”
    “吃饭事大,先吃饭吧。母后为了等你过来,可一直饿着肚子的。你派个人去昭阳殿问候一声就尽到心了,何必来回的跑,白天又读书,又要学着处理政务也忙。”
    伏申最听他母亲的话了,原本还坚持着,可听母亲这样一说便就依了母亲所言,乖乖坐下了。
    儿子诚孝,这是最宽慰的事情了。
    荣慈太后忙命人准备好了饭菜,母子一处坐了开始享用。
    伏申觉得做皇帝苦,但在母亲这里却能得到最大的放松。不多时屋子里就传出了一阵阵的欢笑声,气氛融洽又温馨。
    彼时的昭阳殿里李行正教淑嘉识字李微则在别的屋子翻阅东西。
    云嬷嬷在跟前建议:“太后,再过半个来月就是端午了,也该准备去三清观的事。”
    李微道:“今年不大想去。”
    “往年每年都去的,今年怎么却不去呢?”
    李微已经没那个心思了。
    已是二更天了,李微让人还在房门上留着灯,担心一会儿伏申过来了摸黑。可是等来等去也不见他的身影。
    后来等来了伏申身边钱嬷嬷。
    钱嬷嬷来传了话。
    “皇上请荣宪太后安,今天长信宫留皇上用膳,就不亲自过来了。”
    不来呢?李微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夜里淑嘉要和李行挤一处,李微也由着她们去。
    没什么娱乐活动,早早的就上了床睡觉,然而这一晚却很难入眠。隔日又一大早就醒了过来。
    夜里没有休息好的后果就是偏头痛又加重了。
    李微没有让人去请陆太医,幸好身边有采芝。采芝帮着施了针略缓解了病痛。
    接连好几日,太妃、太嫔们都没再来昭阳殿找李微打牌,就是惇太妃也一直没有露面。
    成天闷在昭阳殿里,李微一天下来也不见得能说上十句话。
    长此下去她会得抑郁症吧。
    闷在宫里没有意思,还不如出去走走,李微便决定去三清观住一段时日。
    她做了这个决定后便亲自去了一趟长信宫,将自己的计划和荣慈太后说了,荣慈太后听后笑道:“妹妹放心去住吧,宫里我坐镇着,保证不会出什么事。”
    后来荣慈太后又派了惇太妃与李微一道,也算是有个伴。
    
 
474章 暮鼓晨钟
 
  露珠凝结在草叶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后,一颗颗的水珠轻轻的滚动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是一颗颗五彩的宝石一般。
    秋蝉拿着一只琉璃瓶,小心翼翼的将槐花上的那些露珠采集起来,太后要用清晨花间的晨露泡茶喝。
    惇太妃还在睡梦中没有醒过来,李微已经在禅院里练了一小会儿剑了。
    随着身体的舒展,手上的比划,不一会儿就觉得满脸的汗水,背上已经汗黏黏的一片,有些不大舒服。她忍着热意,足足练够了一个时辰才作罢。
    跟前的兰蕙连忙递了干爽的巾帕上去与李微擦汗,又捧了水过去请李微喝。
    许久不曾活动,身子觉得要废掉了一般。不过流一身的汗之后又觉得爽利了不少。她收了剑便回了房。
    惇太妃这时候已经起来了,正坐在房里吃点心,见李微回来了忙起了身,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
    “太后这一身的装束活像个女侠客。”
    “侠客吗?”李微不大喜欢这个称呼,她没有行侠仗义的勇气,“你也太抬举我了。”
    惇太妃笑道:“像女侠,一点也不像个贵妇。”
    秋蝉抱着琉璃瓶回来了,她欣喜的说:“太后,今天的运气不错,有满满一瓶的露水。”
    采花露煮茶,这是她许久以前喜欢的风雅之事了,如今却觉得劳心劳神,没那个必要,她见秋蝉的裤腿都湿了,蹙眉说:“把瓶子放下,去换条干爽的裤子吧。”
    “是。”秋蝉放下瓶子后就要告退,李微又叫住了她吩咐说:“从明天起,不必再收集这些花露了,你们也辛苦。”
    “可太后以前就喜欢用槐花上的露水煮茶了,说自带一股芬芳。”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你记住就行了,去吧。”
    惇太妃又去看那琉璃瓶,这样一瓶子的露水不知要采多少的花露,要爬多少的树。她笑道:“以前就知道你喜欢这些侍弄这些花朵儿,之前还做了玫瑰露、蔷薇露送我。”
    “现在没那个精力了。”
    惇太妃笑道:“您现在是太后了,一句话吩咐下去,哪里用自己动手。对了,我听人说槐花饼很好吃,不如让道观里做些来尝尝。他们世外人很会摆弄这些吃的。”
    然而李微的兴趣似乎依旧不大。
    当初她和惇太妃同年进的宫,两人年纪也相仿。因为脾气性格什么的较相近,所以也来往一直密切,惇太妃是她在深宫里体会到的难能可贵的友情。这几年来,不管她卑微也好,尊崇也好,惇太妃一直都是拿真心待她的。她一度十分珍视这个朋友,可因为敬贵太妃的事,让这对情同手足的姐妹之间出现了裂痕。
    在利益面前,一切都会成为照妖镜。
    惇太妃心里有愧,后来主动站出来指证敬贵太妃,在查伏光的死因时又格外的卖力,算是帮了不少的忙。
    可在经历过那些之后,李微却觉得两人很难回到当初了。她做不到完全放下芥蒂与惇太妃相处。
    惇太妃也是心知肚明的,毕竟之前做过亏心事,而那件亏心事却差点让李微丧命,所以再次面对李微时她也无法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
    所以两人虽然如寻常般说笑,然而已经不复从前。
    惇太妃有午睡的习惯,李微以前也午睡,但最近夜里睡眠很不好,她也不敢再午休。
    午膳过后闲来无事,她让人找来了幕篱戴了,拿了佩剑,牵了马,打算去山下走走。罗崇作为李微的侍卫一路跟随着。
    几月前三清观南面还有大片荒凉的土地,在李微的建议下,让道观将土地租赁给山下的穷人耕种。如今再次经过这些土地时,荒草已经没有了,有的地里种了大麦,有的地方已经种了大豆。贫瘠的土壤里种下了高粱。就盼着老天爷能给饭吃,等到秋天的好收成。
    出了暗箭的事之后,罗崇作为她的护卫不得不更加的提高警惕,以前远远的跟随着就行,如今不得不贴身保护。
    李微却骑在马背上慢悠悠的走着,仿佛之前的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一般。李微想起了那个父亲充军下落不明,母亲跑了的小虎来。也不知那个可怜的小孩怎样了。她便往上次遇见小虎的那个村落走去。
    李微撩起了幕篱,牵着马慢慢的在狭窄的田埂路上走着。
    她的出现让村里许多小孩子都还记得她,因此忙跑了上来和她打招呼。
    “师姑又下山来化缘了吗?”
    面对孩童们天真的笑脸,李微咧嘴笑道:“我几时化过缘了,我不化缘。我来找小虎,他在不在?”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听说是找小虎的,她的脸色沉静的说:“师姑,小虎不在了。”
    李微吃了一惊,忙问:“不在呢,他去什么地方呢?”
    立马又有其他小孩子接口道:“正月的时候小虎去井边打水,不小心掉到井里去了,过了半天大家才找到他,把他捞起来的时候人都泡胀了。”
    小孩子稚嫩的童音平静的说着这件事,然而李微的心里却被猛然的刺了一下,那么可爱的一个孩子,怎么说没就没呢。
    当下这些孩子们便要拉着李微去埋小虎的地方,李微跟着他们去了,走了没多久,就看见了一个小土丘隆出了地面。
    可怜的孩子!李微望着那堆土丘久久不能言语。当李微问起小虎的家在什么地方,他们又带她去小虎家。
    李微看见了两间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坐在院子里拿着稻草慢慢的编着长长的草绳。李微虽然不知道妇人要用草绳做什么,但想到这妇人的遭遇,她心里堵得难过。于是便低头解了腰带上的一个荷包,里面大概还有些银钱,李微便将荷包一并给了妇人。哽咽的说:“老人家,您受累了。”
    妇人抬头看了李微一眼,却见跟前站着个面容极秀丽好看的年轻姑娘,这姑娘她从来没有见过,看着递来的荷包更不知是什么原因,迟迟的没有伸手。
    李微将荷包塞到了妇人的怀里,接着才转身大步离开。
    
 
475章 丢了
 
  惇太妃醒来时,却见李微不在观中,她忙问李微身边的人,才知李微已经下山去了。
    听说之前出过有人埋伏要暗杀太后的事,没想到太后竟然不在乎,依旧正常出入,她的胆子可是真大。
    惇太妃都暗暗的替李微捏一把汗。
    等到李微牵着马回到道观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虽然戴着幕篱,但太阳还是把她的脸晒得红彤彤的。
    “太后这一路辛苦了,外面好玩吗?”已经是做太妃的人,孩子都几岁了,偶尔还是会流露出调皮的一面来。
    李微说:“要不明天你和我一道出去走走?”
    惇太妃听说忙摆手道:“算了,我一个宫妃抛头露面做什么,总觉得不大妥当。太后您倒不大计较。”
    李微淡然道:“计较这些干嘛,出来就是要好好享受这难得的自由时刻,成天闷在宫里,感觉这身上长满了锈迹一般。与其在宫里,还不如去民间走走。看看熙熙攘攘的集市,看看农人耕种,在这山上看看太阳西下,都是极有意思的事。”
    惇太妃不觉得这些有什么意思,但听李微说得却好像真的挺有趣,但她从小被教养在闺阁中,一年也出不了几次门,对外界比较排斥,这次就是李微主动邀请她,她似乎有些心动。
    “那明天我们一道出去看看?”
    李微说:“好啊,我带你去看看什么才叫市井间的生活,看看什么才叫百姓疾苦。”
    第二日依旧上午练剑,下午出去走动。惇太妃不会骑马,李微只好让人招呼了一辆马车,驾车的是罗崇。
    惇太妃与李微一样都是一身道姑的装束,没有了宽袍大袖,行动也轻便了不少。
    李微带着惇太妃去了集市,两人一道逛了布庄、茶叶庄,甚至还拉了她去银楼看了首饰,后来饿了的时候去了一家饭馆吃了饭。就如在那个时代一般,休息日时约了闺蜜一道逛商场采买。
    回去的时候马车上已经装了不少她们挑选的东西。回到道观里,李微让人将几匹布拿了出来,将一匹靛蓝色的夏布让人包好了送到山下的小虎家,让那妇人做身衣裳穿。
    清远观主过来探望李微她们时,李微留了她吃茶。
    “昨儿观里有法事,倒没顾得上和观主说话。”
    后来李微与清远观主说起了施粥的事,清远观主道:“自上次太后回宫后,道观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去山下施粥两日,数月来一直不敢荒废。”
    李微道:“甚好,多谢观主的理解和支持。”
    清远观主忙说:“无量天尊,是太后心怀天下,悲天悯人,这才是苍生之福。”
    “大的事或许做不了主,如今只好在这些小的方面上心了。道观的生计怎样,能吃饱饭,穿暖衣吧?”
    清远观主笑答:“出家人讲究不多,更注意的是修行,也不敢谈什么享受,日子是能过下去的。”
    三清观是皇家道观,由内廷供奉着,也不缺吃穿,每月的两天施粥对道观而言也影响不到什么。
    下午出去了一遭,汗黏黏的,总要好好的泡个温汤才能解乏。用了晚饭后,李微便去了后山上的温泉泡池打算泡一泡。
    这里的池子虽小,但数目不算少。刚下水的时候会觉得温度有些高,但后面适应了就好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