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柳亦瑜
时间:2019-04-10 08:19:52

  分封是死,不分封也是死。
  这是不用跟孝景帝一样明着颁布削藩令,却能削藩的办法。
  刘彻喟叹,“景方何以才来到朕的身边?诚乃相见之晚也!”
  “陛下谬赞,卑臣愧不敢当也。身为汉室臣子,为陛下尽心,为汉室尽力,乃是卑臣的本分。”主父偃拱手低头,脸上也是言笑晏晏。
  能够助刘彻彻底解决诸侯王这个心腹大患,他势必会得到刘彻的重用,加官进爵都不在话下,更是会青史留名。
  作为一个臣子,到了他这个份上,难道还不该为自己笑一笑吗?
  旁边的东方朔瞧见主父偃这副模样,心中颇是复杂。
  事实上,单单从人品来说,东方朔十分看不上主父偃此人。
  主父偃潦倒了大半辈子,一朝被陛下宠信,便小人得志,再三敛财,来者不拒不说,还四处攀咬,逮着一个咬一个。
  有人曾骂主父偃横行霸道,小人行径。
  主父偃却回道,我这四十多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连糙米都吃不起,挖草根吃野菜渡过了多少日子。门客幕僚看不起我,友人同乡不跟我来往,兄弟亲戚好似跟我没有瓜葛,父母不认我这个儿子。世人既然做出了这种事情,我如今将他们对我做的,尽数还回去,倒行暴施,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主父偃这番话看上去好似言之成理,实则不能深究。
  即便父母,兄弟姐妹,友人门客尽数对不起你主父偃,你的确可以不与他们往来。但是亲缘乃是切不断的联系,父母生养之恩,按照时下人的伦常,是无论如何,哪怕子女粉身碎骨也要报答的。
  没瞧见郑伯当年跟母亲已然决裂到下到黄泉仍不相见,最后还是跟母亲和解,从而被天下传诵。
  自古以来,人们就从骨子里认为,父母即便犯了滔天大罪,子女也不能不孝。
  主父偃如此作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忤逆人伦。假如主父偃遇见的天子但凡不是刘彻,而是刘彻的父亲孝景帝,还是祖父孝文帝,主父偃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退一万步说,这些跟主父偃在这世上最亲近最有瓜葛的人,主父偃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要打即打,要告即告,要杀便杀。那其他跟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岂不是更是如同草芥一般?
  主父偃此人,又不是一个气量宏大之人。
  可即便东方朔再瞧不上主父偃,主父偃确实又是有才干之人。分封诸侯诸子的主意,当真是十分便当,尤其是在眼下对匈奴用兵的时候,陛下定然会采纳的。
  果然见刘彻大为称赞,已经在跟主父偃商谈具体的分封事宜了,主父偃含笑建议,“此事乃是陛下,乃是汉室施恩于诸侯王,以卑臣计,可称为’推恩令’。”
  刘彻不断点头应允。
  作为汉室天子,能够更快更便宜地解决,哪怕是延缓诸侯王的大患,都会让他心中大快。
  汉室被匈奴自立朝以来就打压至今,匈奴人作威作福惯了。时下汉室一旦主动反击匈奴,匈奴绝不会咽下这口气。
  近几年冬日里一年冷过一年,匈奴冬季漫长而煎熬,加上前仇旧恨,今年一定会出兵边疆。
  汉室跟匈奴之战,一旦开始,没有十几二十年,或许更长的时间根本不会结束。即便汉室想要结束,也要看匈奴肯不肯。
  偏偏大汉被匈奴欺凌近百年,不仅是朝廷边疆苦不堪言,寻常子民也是怨声载道,恨匈奴犹如虎狼。
  只要大汉有了足够的实力,就势必要尽早跟匈奴开战。
  在这个时候,对于诸侯王,能够用如此光明正大的阳谋分封削弱,让这些刘氏宗室不再出乱子,让汉室面对匈奴这个外患的同时,还要分出莫大的精力整治内忧,刘彻也要大大得松一口气。
  他的阿翁孝景帝,留给他的,并不是一个四海升平,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他已经是而立之年的年纪,还没有一个皇子,更加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否平定匈奴,扫清诸侯王之患。
  他一个儿子也没有,而刘氏宗亲们儿子孙子一个又一个地生,真是让人不能不担忧啊。
  只要是一个帝王,一个男子,就没有一个人会不想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天下基业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孙子,乃至于后世子孙。从宗室里过继一个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仅名不正言不顺,更是下下策。
  他劳心劳力了一辈子,从父辈祖宗接下来的基业,就算是交给了极亲极近的宗室子弟,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没有人能够看得开这件事。
  主父偃啜了一口眼前的茶,眼珠子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硕大的牡丹满绣屏风,再思及方才进来时,已然跪了一偏殿的朝臣,缓缓开口,“陛下,卑臣偶然听闻了一件小事,事关皇太后,不知当讲不当讲。”
  东方朔撇了主父偃一眼,一般这种不知当讲不当讲的事,通常是不当讲,而人偏偏要讲。而这种事,通常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主父偃既然敢当着他的面说,就说明此事定然不跟主父偃本人有干系,也跟他东方朔无关。
  “有什么说什么,没得遮遮掩掩的。”刘彻摆手,让主父偃有事说事。
  不仅在外人眼里,刘彻对主父偃甚是崇信,事实上刘彻也着实是十分看重主父偃的才干谋略的。
  “太后将修成君一女嫁给了淮南王世子,赐婚予燕王翁主跟武安侯,可如今燕王翁主……”主父偃并没有将话说得太过明白,在座两人也都是清楚的,“是故太后筹谋能够将修成君另一个女儿嫁给诸侯王,而长乐宫中有一个齐国出身的宦官徐甲,便推荐了齐王,极力说齐王乃是良配。太后被说得心动,便派遣徐甲前往齐国,促成此事。”
 
 
第317章 
  主父偃接着说:“卑臣曾游历各国,与齐国颇多人相识,故听到了徐甲在齐国放出的这个消息。”
  事实上,徐甲放出这个消息,是为了试探齐国君臣的意向。
  若是齐王也有意,那么徐甲这趟差事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办成了。若是齐王无意,那徐甲就要琢磨个好的理由,去回王太后的话了。
  徐甲这件事办得虽然小心,但是主父偃确实认识徐甲的。徐甲去齐国之前,还专门来拜会了主父偃,让他出个主意。
  在主父偃看来,齐王刘次景不过是一个小儿,又性格懦弱,决计会答应王太后这个送上门来的靠山。他不仅赞成徐甲办这个差事,并且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女儿去给王太后的外孙女做陪媵,一并入齐国的王宫。
  徐甲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乐呵呵地答应了。
  东方朔有些迟疑,打量了一眼刘彻的神色,“似乎陛下并未给修成君之女再赐婚。”
  无论是诸侯王还是修成君之女的婚姻,作为汉室天子的刘彻,作为修成君同母异父弟弟的刘彻,都势必会知晓的。
  “朕倒是不知此事。”刘彻瞧不出息怒,语气平淡地开口。
  无论刘彻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就代表王太后谋划这件事并未成功。
  王太后费尽心思,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诸侯王联姻,又给田蚡娶诸侯王之女,为的究竟是什么,乃是众人心照不宣的事。
  如今王太后跪在未央宫正殿承明殿之前,诸多臣子也跪在温室殿偏殿。这样两宫对峙的局面,可谓是一触即发。
  要知道,当今的汉室天子可不是孝文帝,王太后的长辈,也不是孝景帝这个王太后的郎君,而是王太后的儿子刘彻。
  身为汉室的太后,给自己的儿子席藁待罪,刘彻要如何给自己的母亲定罪,刘彻如何受得起王太后这一跪?
  如今外面淫雨霏霏,刘彻身为人子,待在温暖舒适的温室殿,年迈的王太后却跪在冰冷的大雨中,这岂是两个不孝就能道明了的?
  可是王太后身为汉室的皇太后,刘彻的生母,四处笼络诸侯王联姻,积蓄实力。若说都是为了天子,这种话大概也就只有戏台上能够信一信。
  齐王之所以没有娶王太后的外孙女,虽然是齐国太后强烈反对,才没成了事。
  齐国太后是为了什么才反对这桩联姻,是为了自己儿子着想?不,她是为了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自己儿子,效仿当年的吕后。
  主父偃没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本就对齐王不满,连带着也恼上了王太后。
  如今王太后明摆着跟刘彻闹大了,他再趁机添上一把柴,将这把火烧得更旺些,岂不是更热闹?
  就在这个时候,温室殿外忽然疾步走来了一个小黄门,急急走进了正殿外侧的廊庑,倏地就地跪了下来,哭道,“陛下,隆虑长公主突发急症,晕倒在承明殿前了!”
  守在温室殿正殿前的黄明奇心中一凛,太后派人将此事在正殿门口就喧嚷开了,他根本来不及阻止。太后此举,分明是借着隆虑长公主昏倒一事,来胁迫陛下。
  隆虑长公主是陛下的亲姐姐,如今晕倒在承明殿前,那么已经在承明殿跪了这么久的王太后,陛下的生母,陛下能够不管吗?
  小黄门的声音没有半分的遮掩,偏殿里跪着的百官听得字字分明。
  “陛下,还请陛下深思熟虑啊!”
  “汉室以孝治天下,哪里有太后给儿子席藁待罪的道理!”
  “陛下!”
  “人而不孝,何以为人!”
  “天子尚且不孝,何以为天下之表率,何以治国平天下!”官至九卿主爵都尉的汲黯跪在百官最前面,背脊挺得笔直,眉头紧皱,眼下的情势已经让他愤怒到了极点,“隆虑长公主身为女郎,尚且知道关怀亲母,至承明殿探望皇太后。陛下为汉室天子,为汉室所有子民之父母,却连自己的亲生母亲置之而不顾。陛下此行,置孝道于何地,置亲缘于何地,置汉室的祖宗家法于何地,置天下子民于何地?”
  “放肆!”
  头戴长冠,身着玄色长袍,配着貔貅白玉佩,佩挂组绶的刘彻从正殿缓步走向偏殿,深邃的眸子里浸了墨汁一般的浓黑,光是跪在地上,都能感觉到刘彻滔天的怒意。
  “卑臣确实是僭越放肆,胆敢口出狂言,言及天子。可是陛下,直言进谏,乃是卑臣身为汉室臣子的本分职责,是陛下任卑臣为九卿,卑臣应竭诚回报陛下之所在。君不明,臣当言。若是一个君王连一个胆敢直谏的臣子也没有了,岂非当年秦皇之后尘,满朝尽是指鹿为马之事!
  “隆虑长公主为陛下之姊,皇太后为陛下生母,现如今都在雨中的承明殿前席藁待罪。陛下身为人子,却安然坐在温室殿里,不顾已然昏厥之隆虑长公主,不顾年迈体弱之皇太后。陛下,汉室以孝治天下,这是高祖所立的汉室国祚之所在啊!”
  每一个朝代立朝都要确立一个治国的理念,好比秦国乃是以法治天下,而汉室则是以孝治天下。
  刘邦认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孝悌,出外就会对君王效忠。君王是天下臣民的君父,所谓君父,既是君,又是父。孝悌又是作为一个人,活在世间上为人处世的基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也正因为此,汉室立朝至今,地方推举的孝廉,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拔标准就是事亲至孝。如今的汉室丞相公孙弘当初能够被推举为孝廉,其中之一就是为公孙弘父亲的继室守孝三年,从而被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
  而现在,刘彻身为汉室天子,本应该为天下臣民表率的他,几乎是明着行不孝之事,如何能够服众,如何能够让天下臣民信服,如何再以孝来治天下?
  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跪在所有人最前面,即便是百官之首,他也未曾对此事有丝毫退缩,“陛下,卑臣首次被举为孝廉,得遇一位九十余岁的长者辕固先生。辕固先生对卑臣谆谆教诲,让卑臣务必要以儒家之学来侍奉君王,不要歪曲自己的风骨来投世人之所好,附庸黄老之说。
  “孔子注六经,教三行,第一便是孝行,以亲父母。百善之中,以孝为先。父母生育子女,养大子女,可谓是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也不足道也。待子女成人后,即便父母有些什么过失,孔子曰,子不言父过。子女看在父母的生养大恩上,也当帮着遮掩,缓缓劝说父母,断不是将父母之过错大白于天下,让天下人来看尽笑话。天子身正,则国能取信于民。天子其身不正,何以让百官子民信服?汉室以孝治天下,乃是治国安邦之本,请陛下三思!”
  作者有话要说:  惊呆了,安邦竟然也是河蟹词了
 
 
第318章 
  丞相公孙弘句句不离孝悌,虽然一个字也没有指责刘彻身为汉室天子的德行,却偏偏每一个字都在说他不孝王太后,不悌隆率长公主。
  丞相是什么官位?
  汉室的丞相自高祖刘邦以来,第一任汉室丞相是文终侯萧何。但凡是国事,均先上报丞相府,由丞相召集官员,议定之后再以丞相上疏给汉室天子裁定。凡大的官员任免,国家大策,也都是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再上奏给天子。汉室天子的旨意,也是下达给丞相,由丞相率百官实施。
  丞相的任免有固定规格的仪式,皇帝本人需要亲自宣读旨意,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全部着朝服参加。丞相觐见天子,天子必须在未央宫正殿着朝服接见。丞相拜别,天子要送丞相至殿门。丞相生病,天子要亲自探望问候。丞相病逝,天子要亲自上门吊唁,并御赐棺木,葬地等等。
  这是汉室立朝七十几年来的官制,写在律法里的规制。这样镌刻在汉室骨子里的官制,即便是汉室天子也要退避三舍。刘彻的祖父孝文帝刘恒宠幸男宠邓通,被丞相申屠嘉碰见邓通的无礼之行。
  申屠嘉回到丞相府,即可命邓通到丞相府。邓通脱冠,连鞋子也不敢穿,顿首来到丞相府谢罪。申屠嘉本打算直接杀了邓通,却不料孝文帝亲自下诏,让宫人将邓通召进了未央宫。
  申屠嘉惩处孝文帝的男宠本就是跟孝文帝对着来了,若还在孝文帝的诏命到了丞相府时,公然违反诏命杀了邓通,那就是违抗天子诏命,与谋逆无疑了。申屠嘉已然把孝文帝的面子踩在了地上,也不愿意彻底跟孝文帝撕破脸,便将邓通放了。
  汉之一朝,丞相的权力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水分也不掺杂。汉室的官员,对于丞相的敬畏,远远胜过了对于天子。
  因此公孙弘一开口,九卿太常,太仆,大鸿胪,大司农,及水衡都尉,大长秋等诸多官员立时便纷纷附议。
  “丞相所言正是!仁孝乃是为人之根本,陛下三思!”
  “卑臣附议!”
  “百善孝为先,太后尚且跪在承明殿之前,吾等何以安心高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