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是汉室的太尉,对军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淮南王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行事有度,抚慰百姓,流誉天下”王温舒讥讽地笑了一声,“依附淮南王之门客,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之流,不下数千。此时淮南王反,恐随之举事的游侠门客绝不会少。”
在王温舒看来,这些游手好闲的游侠方士,就应该尽数杀绝了,一下杜绝了多少祸端。
他瞥了一眼刘彻的神色,冷笑了一声,“长安城中诸位列侯,宗室子弟,世家贵戚,只怕也安分不到哪里去。”
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候,他们驻守长安城的军队不仅不能全部支援函谷关武关,还必须留着相当一部分,防着长安城的这些人。
苏碧曦目中露出难以掩饰的忧色,看着站在一旁,不发一语的刘彻。
刘彻当初在衡量给卫青的兵力时,就预料过淮南王会趁此机会造反的可能,也因此对于朝鲜跟百越,都不愿意,也不能在此时大动干戈。
他们之所以此时取消路引,除了因为各种农作物产量的充足,农民不用再被固定在土地上,促进日益繁盛的行商以外,就是为了让所有图谋不轨的诸侯王,宗室世家,迫不及待地跳出来。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一并将那些依附在汉室身上的毒瘤铲除,不说干干净净,至少能够让汉室能够从此十几年心无旁骛地反击匈奴。
世事难料。
尽管苏碧曦再三提醒刘彻,要防备刘寄刘舜,刘彻如何也没有想到过,刘寄会在这个时候,倒戈相向,在背后狠狠捅了他一刀。
谁也不知道,匈奴此番究竟会不会就此大举南下,挥戈向汉,直接踏平长安。刘彻冒不起这个险,也不敢这么做。
他也不敢放任黄河冬汛不顾。
而公孙弘本就为濮阳太守,如今又是汉室丞相,是前去处置黄河冬汛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在平时并无错处的安排,到了现下,就成了汉室头上悬而未决的一把利刃。
议了没有多久,刘彻就定了周建德前去函谷关,酂侯萧胜驰援武关。二人各带走两万兵马,从宣室殿出去就马不停蹄地整兵出发。
苏碧曦跟刘彻回到宣室殿后殿,便不迭声地吩咐起来,“芷晴,去把我常备着的药包找过来。阿豆,将我给陛下做的常服收拾出来……”
“你找这些做什么?”刘彻跟苏碧曦一同进来,还没有扶她坐下,便听见苏碧曦一手扶着腰,指使着一众人张罗了开来。
苏碧曦转过身来,跟刘彻走到了起居室,一脸奇怪地瞧着他,“你要去寻公孙丞相,我做妻子的,不应该给你收拾行囊吗?”
“君儿……”刘彻心中一震,怔愣地看着眼前笑颜如花的苏碧曦。
“我们谁都没想到虎符会失窃,简直就像如姬当年所做一般。”苏碧曦神色黯淡地提起这个意外。
王太后在汉宫日久,王氏田氏在汉宫的实力,即便他们已经尽力排查,却仍然留下了漏网之鱼。
虎符失窃,刘彻手里的底牌是否还能用,就成了最大的困局。
别说丞相公孙弘前不久才被刘彻责罚过,丞相的诸多权势都被其他三公九卿分化,就是一个跟天子关系极好的丞相,也不敢在没有虎符的情形下,擅自调动手中的驻军回长安。
除此之外,离长安城最近的一处咸阳军,没有虎符,仅仅有圣旨也是无法驱使的。
刘彻作为天子,没有身先士卒的身手,没有具体领兵打仗的将才,将驻守函谷关武关的援军安排妥当后,最好的下一步棋,就是亲自前去公孙弘跟咸阳,驱动二地驻军。
苏碧曦不是没想过,可以拍暗探传旨,然后就地绞杀了不服从旨意的将领。
这么做,首先未必能够调动两支军队,其次会造成两军心中莫大的怨气,未必会服从前去接收军队的将军。
公孙弘更是汉室丞相,拜平津侯,绝不是想杀就可以杀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两军交战之前,绞杀主帅的不是敌军,而是汉室的天子。一旦这个先例一开,无数后人就会争先恐后地竞相效仿。汉室的威信,刘彻的威严,将消失地一干二净。
“你月份大了,随时可能临盆……”刘彻将苏碧曦揽进怀里,一遍遍去描摹她已经刻进他心底的容颜,在她脸颊上印下一串串不舍的亲吻,而后低头将脸贴在苏碧曦凸出的腹部,“皇儿,待阿翁回来后再出世可好?”
生孩子对于女郎来说,就是走一遍鬼门关。
苏碧曦怀着孩子这几个月,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生日子。
“皇儿乖,再等等……再等等……”刘彻一遍又一遍地在苏碧曦腹部重复这一的话,苏碧曦都被他逗笑了。
倏地,刘彻感觉到自己贴着苏碧曦腹部的脸,被苏碧曦腹中的孩子踢了一把,他惊喜地抬头看着苏碧曦,“君儿,皇儿答应我了,他会等到我回来再降世。”
“我也答应你,会守好长安城,跟孩子一起等着你回来。”苏碧曦将自己埋进刘彻怀里,低低地开口。
刘彻此行危机重重,却是最好的选择。留在长安城的她,并不十分安稳的未央宫,随时可能发难的诸世家宗室,还有腹中临盆在即的孩子。
可是刘彻若不亲自前去,那么以函谷关武关二地的驻军,即便加上他们的后手,在卫青带走了数十万汉军之后,是根本无法平定淮南王跟胶东王的叛乱的。
刘彻走到内室的暗格里,取出一个乌木盒子,将里面的东西放到苏碧曦手里,苏碧曦惊诧至极,抓着刘彻的袖摆问他,“你要把玺绶留给我?”
“我可以把我的命给你,何况只是玺绶?”刘彻回答得毫不迟疑,“你是后宫妇人,百官宗室恐不会那么轻易地听命。若有万一,你拿着玺绶,护着自己,离开长安。”
第347章
“太后……”苏碧曦看了刘彻一眼,有些迟疑地问道,“生死危难之时……”
王太后再向着自己母族,再如何为了田蚡闹到何种地步,再如何让刘彻心寒,却毕竟是刘彻的生身母亲。刘彻方才这句话,分明是不打算让苏碧曦来护着王太后。
但无论苏碧曦如何跟王太后不睦,王太后是刘彻的母亲,也就是她的母亲。在这样的关头,她是不能丢下王太后不管的。
伦理,孝道,还是国法,家法,都注定她必须要护着王太后。她若弃王太后于不顾,刘彻只怕第一个就会心寒。
这是为人子者的本分。
“阿母那里,我已经有了安排。”刘彻知道苏碧曦未尽之语,也明白她的担忧。
太后跟君儿不睦已久,让君儿护着太后,只怕太后不仅不肯,还会坏事。君儿现下自己身子重,连护着自己都是极为艰难。
如果刘彻是刘安跟刘寄,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除去自己跟君儿。
除去自己,汉室天子驾崩,他们身为刘氏皇族,都能够继承皇位。成王败寇,到了那个时候,不会有人再有那个胆子来替他们曾经谋逆。
除去君儿,就是除了刘彻在世上唯一的亲生皇子,汉室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他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共议皇位。
至于太后,一介年迈的妇人,他们将她荣养了也就罢了,反倒更能体现他们的孝道跟仁义。
他将苏碧曦拢在自己心口,手覆在她孕育两人血脉的小腹上,“我此行必不太平,你怀着孩子,从来就是众矢之的,又即将要临盆,只怕更加凶险。我又不能带着你同去……”
在刘彻心里,只有把苏碧曦放在他身边,时刻放在他视线所及之处,才是他唯一能够安心的地方。
只要他看不见她,心里就会有难以言喻的恐慌,挥之不去。
可如今,苏碧曦腹中胎儿已经这么大的月份,随时可能临盆,是绝对不能跟着他一路急行军,到处奔波的。
他此行前去调遣咸阳驻军还罢了,公孙弘是否会接旨,他心中虽然有把握,却并非有万全的信心。
“你害怕丞相……会一同谋逆吗?”苏碧曦出声有些不稳,眉间有深切的自责,眼眸不自觉地流出了泪水,“都是我的错,我一力反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根子上得罪了儒生们,董仲舒跟丞相,只怕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
苏碧曦知道,她一直是一个天真的人。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自刘彻开始,华夏民族开始尊崇儒学,罢黜百家。且不说儒家并非完美无缺的学说,就说后世对于儒家的种种曲解,对于儒家为肱骨的封建礼教的诸多灭绝人伦的暴行,整个华夏民族思想几千年的废弛导致的百年屈辱,她就一直天真地想要能够以一己之力,力所能及地从根源上改变。
思想被禁锢之民族,势必会走向衰落跟灭亡。
尽管这代表着跟鬼谷子的诸多妥协,代表跟诸多大儒犹如生死之仇的立场。
世上总有那么些人,是以自己心中的理念为最重,以圣人之说为人生至理,以孔孟为万世圣贤。
在他们心里,只要与儒家相对的,阻碍儒家发扬光大的,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已经垂垂老矣的董仲舒如此,花甲之年的公孙弘,只怕也是如此。
要是平常,公孙弘的这份不平,还未必能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现下这个生死攸关之际,公孙弘若是倒戈相向,其危害不仅仅是他亲率的兵士跟着叛变,可能危及刘彻的安危,还有他身为汉室丞相,被苏碧曦刘彻一手提拔,却临阵叛逃的极其恶劣的影响。
汉室天子跟皇后亲手提拔的汉室丞相,平津侯公孙弘都谋逆了,是个人都会想一想,是不是刘彻这个天子真得做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呢?
公孙弘乃是当世公羊大家,在儒生里有着极高的声望。届时,他振臂一呼,本就对刘彻建立泾渭学宫,意图重现百家争鸣不满的大儒儒生,会不会争相投入刘安跟刘寄的旗下。
要知道,刘安著述极多,才思敏捷,《鸿烈》一书被世人称颂,连刘彻都对其极为尊重钦佩,流誉天下,愿意依附刘安的人何其多也。
刘彻此番颁布了推恩令,对他不满的诸侯王,又有几多?
可是汉室天下,不推行推恩令,只会让诸侯王越发坐大;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推行推恩令,能够让主动权掌握在刘彻手里。
“公孙次卿不会反”刘彻肯定地开口,他根本看不得苏碧曦这副模样,“泾渭学宫一事,是我点头答应了的,如何就是你的错呢?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当真能亡得了国?不过是这些亡国的君臣,根本不敢担当,让女子承担罪名罢了。”
儒家于刘彻,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
董仲舒所宣扬的“大一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他有用,他就采纳了而已。
他又极不喜董仲舒说,天降大灾是君王失德,君王有德则国泰明安。
同样的,开设泾渭学宫,跟鬼谷子合作,可以让他得到鬼谷的扶持,可以给他一个兼容并包的名声,能够让诸子百家都心归汉室,也是不无益处。
他已经是而立之年了,余下的寿数恐怕如同他的祖父跟阿翁一般,不会再超过二十载。
这么短的辰光里,他不仅要一直迎击匈奴,削弱诸侯王,还要给他跟君儿的孩子铺下足够的后路。
汉室天下是他的,泾渭学宫是君儿的,也就是他们孩子的。
“不要去听那些人胡说,如今的灾祸跟你毫无干系。你再哭,孩子都要笑话你了。”刘彻一边换着不起眼的衣裳,一边哄苏碧曦开心。
苏碧曦上前,拿着自己久不用的脂粉眉黛,在刘彻脸上涂涂抹抹,再亲手给刘彻穿上了金丝软甲,“我知道你此行定不会带许多护卫,所以早早飞鸽传书给了张次公,让他跟辛元赶到公孙弘处接应你。”
她将给刘彻备下的袖箭递给他,抬头看着他,唇边绽开出一丝笑容,一点泪珠却从眼角滑落到脸颊上,“阿彻,答应我,你定要安然无恙地回来。”
第348章
距离汉室丞相公孙弘临时驻军地河东不过两日路程的一处深山之中,四处都是苍天大树,人腰高的杂草乱树。
这还是汉室已经修筑了驰道以后,驰道上间或会有马匹行人经过,沿路尚且如此荒凉,更遑论其他地界。
驰道上忽地传来踢踏的马蹄声,听起来像是有至少十数人飞驰而来。埋伏在道路两边的数名灰衣人听见马蹄声,再听到了前方暗哨的数声布谷鸟叫,便牵起了放在半道的绊马索跟长钉等物,只等着一击必中。
马蹄声带着冲天的尘土呼啸而来,埋伏在路边的人视线都被粉烟尘所遮挡。只这片刻功夫,接二连三的惨叫声倏地从身边传出,灰衣人们惊骇至极地快速赶到惨叫声传出的地方,身边的同伴却是一个又一个地倒在了自己的眼前。
再蠢的人也知晓自己中了算计,灰衣人首领将剩余的几人集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躲在一处巨石之后,背靠背站在一起,不错眼地注视着周身的动静。
他们手上有陌刀强弓,只要撑过了这一波袭击,定然能够突围出去。
还没等到灰衣人们喘过气,箭支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将剩下的灰衣人顷刻间射成了刺猬一般。
等打扫后事的人确认过后,刘彻领着张次公辛元过来查看刺客的身份。辛元仔细瞧了刺客身上的刀剑弓弩,都没有任何印记,连制式都选的极其普通的,仿造军中武器的模样。
辛元无奈,回禀刘彻,“陛下,刺客尽数伏诛,只是身份无从辨认。”
“此次截杀于我,最上为未央宫中,中为出长安城”刘彻将一众尸体看过,“下策才为临近河东伏击。有此下策者,定是认为我未必会亲自来河东寻公孙弘。”
“线报上说,曲城圉侯蛊迎断定陛下定然亲自前往,但是被周阳侯田胜拦了下来,自己安排人手伏击。”辛元立刻明白了刘彻的意思,想起了之前收到的情报。
辛元说这句话有些语速过快,张次公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陛下,既然此刻已经解决,尽快赶路为要。”
反贼之中,也是有聪明人的。
在虎符被窃,丞相公孙弘明摆着跟陛下有隙的现下,陛下唯有亲自赶往河东,方能解了函谷关跟武关之围。
可是尽管道理上如此,未必所有人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