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上午是一位姓周的举人来讲《周易》,虽说四书五经他们都学习过,但是还要更进一步理解,乡试的经义题要更加晦涩难懂,出题也是花样百出,目前在府学的夫子讲四书五经都是以经义题为基础,带着他们探索四书五经更深层次的东西。
潘安等人听了以后也是茅塞顿开,顿时觉得这举人和秀才果然不在一个层次上,他们还有的学呢,刚刚成为秀才的骄傲浮漂也沉下来不少。
潘安同样反省了自己自从考上秀才以后对于书本的荒废,决定以后要每日三省,不忘初心,他的科举之路还漫长着,可不能因为一时的小成就就迷住了眼。
于是潘安就开始了每日早起先和王钰,陈贞去演武场扎马步,然后勤学苦读的生活,府学中藏书比较多,学生可以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借些手抄本出来读,这也对潘安有很大帮助,毕竟单单读四书五经想考乡试定是不够的,还是要拓宽自己的眼界。
且乡试与院试,府试等最大的不同不光是试题难度的增加,最难的便是增加了策论这一项,策论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这不光考得是你的文采,还有对政治的敏感度,和知识面的广度。
策论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就是议论时政,所以在行文时要注意度的把握,尤其是涉及今上,朝廷颁布的一些时令法规,作文就要慎之又慎了,你要是表达出一点反社会因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人头不保,自古文字狱就是读书人的一大坟坑。
除了涉及政治,可能还会出关于水利,天文,农耕等方面的策论题,所以这时候就是考验你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总之策论想要写好十分不易,潘安觉得这三年他得多看书多思考,各方各面都要学习一些,而且要真是出了农耕水利方面,最好亲身实践过相关事务,不然写出对策也是纸上谈兵,空有表皮,内容不尽不实。
农耕潘安倒是体验过,水利就不易了,前世倒是经常在新闻上看,多少知道一点,在古代水利方面最出名的便是《水经注》了,想想他还真是任重道远。
除了师资力量雄厚,还有演武场和藏书阁,且因为秀才进入士这一阶段,所以府学里也会教授六艺,射箭乐器都会开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这一点对于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底层学子来说是一大福利,大家都在吃饱线挣扎,哪有闲钱学习这些。
潘安之前知道陈贞通晓画艺,且有些造诣,没想到这位少年乐器也会不少,琴,箫,筝都弹得还可以,最起码成曲,且可以欣赏。
不过陈贞出身世家,自小便学习这些倒是没什么可意外的,王钰也是一样,虽说是个庶出子,但是好歹有个举人爹,从小耳濡目染不少,再加上他外公舍得给他砸钱请老师,这家伙会的更多,相当多才多艺。
潘安不得不再次感慨古人果然不容小觑,年纪轻轻,都这么学识丰富,多才多艺。
这也是潘安接触的这两个朋友出身皆不错的原因,换做和他一样的农家子定是不会这些的。
所以常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不能说是个人资质的原因,有的时候教育资源和眼界也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再加上不管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人情社会,有人脉的当然要比没人脉的混的好些,所以说啊,这活着真是门学问。
潘安刚刚接触乐器,把府学中授课的乐器都接触了一番,发现自己在古琴上有些天份,就算没有学习机他也对古琴抱有很大兴趣,所以为了留更多时间给读书,他之后就只学古琴一样。
也是因为这些乐器,他的学习机的才艺模块总算显得多了些,现在点出来一看,还挺有成就感。
书法(精通):2%
水墨画(熟悉):76%
太极拳(熟悉):93%
御术(入门):50%
投壶(入门):79%
古琴(入门):6%
箫(入门):1%
二胡(入门):1%
笙(入门):1%
他目前最好的才艺便是书法了,这也是他经常写字的缘故,练的多熟练度就涨得快,不过他发现书法自从到了精通这一阶段以后便涨得没有以前快了,要写以前五倍的量才有能涨一样的进度条。
这也是潘安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他可以看看其他技能达到精通以后是不是一样就摸索出才艺技能在这方面是不是都是如此了。
现在他也算写的一手好字,要是想像以前一样抄书挣钱的话就可以抄比较高层次一些的,例如四书五经,而不光是启蒙书籍了,抄写四书五经的话价钱也是更上一筹的。
潘安也打算偶尔抄些书,临摹一些画作赚点钱,虽然他的廪讫银够他一年的生活费了,但是接近三年后,他是要去郡城考乡试的,路费和住宿费等更加贵,折腾一趟少说也要四十两,这是相当保守的估计,虽然家中卖草药还算赚钱,但是供两个读书人还是很勉强的,他除了多给自己挣些纸墨钱,也得攒攒乡试赶考费。当然也是在不影响自己读书的情况下抽出一些时间来做,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一旦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且按照计划在进行,潘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要想有出息,就不能犯懒啊,他的心态得绷住。
第48章 合奏
以往潘安锻炼身体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次坚持的时间还挺长,如今已经一个月了,他和王钰,陈贞每天早上都去扎马步,也是因为有人陪伴可以互相监督的原因,他们坚持的效果都还不错。
潘安因为作弊器在身,马步扎的非常不错了,现在已经可以坚持两刻钟了,王钰由于身材问题姿势一直做的不太标准,武师傅就先让他每天绕着演武场跑圈,加上王钰自打来了府学学习刻苦多了,府学饭菜一般,他吃的不多,如今人瘦了不少,虽然仍旧是个胖子。
陈贞体质比潘安还弱,再加上年纪小定性还不够,扎马步最多坚持十分钟,所以偶尔也陪王钰跑圈。
三人逐渐适应了在府学的生活,潘安在这一个月中对府学的师资力量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府学中有教谕一人,同进士出身,姓王名蘅,专授策论,同时兼教吹箫。
训导四人,训导是辅助教谕的助手,皆为举人出身,其他课程都是这四位教授,四位训导分别为赵涵、谢正、吴昌明、韩诺,其中韩诺擅琴,吴昌明擅算,谢正擅诗赋,赵涵擅水利农桑。
另外还有嘱托一人,姓郑名清择,举人出身,负责约聘教员。
潘安之所以会对府学中的教员如此关注,其实还是想能够拜得一师,有师父教导,科举之路会好走一些,许多人成为秀才之后都会考虑这一点,不过狼多肉少,拜师一般都是拜官员或是大儒,像在府学中,大家基本都盯着教谕一人,训导们虽然学识丰富,但是对于下一步目标是举人的秀才们,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久会成为举人,所以几乎没有拜举人为师的,除非是那些觉得自己已经无望考上举人的。
因此潘安和王钰的目标也是教谕王蘅,而陈贞的话据他所言,待他年龄稍长,学识更盛,或是参加过乡试有所获之后,他的县令叔叔就会为他推荐一位名师。这就是传说中的朝中有人好办事,潘安和王钰是羡慕不来的。
其实王钰还想过拜武安县县令为师,毕竟他外公和县令有些交情,只可惜县令公务繁忙,无暇教授弟子,所以就被婉拒了,他的拜师之路也是挺坎坷的。
现在两人都打上了王蘅的主意,不过想拜王蘅为师的多了,几乎囊括整个府学,毕竟就这么一个是进士出身,虽然是同进士,那也是上了金榜的,于是王蘅教谕在府学的人气就不用说了,在他课上学生们是最为活跃的,一下课就被一大群人围着,可以说备受关注。
也是因为如此,这位教谕不胜其烦,除了上课期间其他时候生员们基本都找不到他人,他也曾数次放话没有收徒的意思,但是秀才们都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王蘅教谕的受关注程度没有丝毫缓解。
潘安和王钰也只能是先碰碰运气,王钰箫吹的还不错,虽然不算拔尖,但是好歹引起过王蘅的一点关注,潘安在箫上没什么天份,虽然学习机在手,但是没兴趣也不能太过勉强自己,所以只能另辟蹊径,暂时没什么主意。
今天下午就是乐器课程,不过比较特殊,这一节琴和箫一同上课,也就是王蘅教谕和韩诺训导一起,这两位私交不错,因为一个擅琴一个擅箫,尤其喜欢琴箫合奏,正赶上他们都是今天下午有空,所以就有了今日的琴箫合体课。
潘安也是比较开心的,他在古琴上有些天份,所以现在只上韩诺训导的乐器课,王钰和陈贞则都喜吹箫,两人各买了玉箫竹箫,平时也常常练习,潘安则不然,古琴的价格太高,就是最便宜的也不是他现在能买得起的,所以只能偶尔借府学中的公共的,这还要排队等候,所以他古琴的进度也不快,好歹自身天赋不错,韩诺训导对他优待一点,他接触古琴的时间还比别人长一点。
“安弟,你我合奏练习吧。”潘安略囧,他目前只会一首曲子,那就是古琴最简单的入门曲《仙翁操》,而王钰学箫多年,虽说吹的不是极好,但也已经不错了,他俩都不在一个等级上,合奏他是必然会拖累王钰的。
“王兄,我古琴刚刚入门,只会一首《仙翁操》,估计很难跟上你的节奏,不然你与贞弟合奏吧。”陈贞虽说上的是王蘅的吹箫课程,但是古琴他也是会弹的,而且两者都不错,在王蘅课上屡屡受他夸奖,惹得不少人眼热,王钰羡慕得不行,可惜乐器这个东西还是很看天份的,有时候羡慕不来。
潘安更加觉得陈贞多才多艺,而且还能兼精数门,以后就算不能在官途有所建树,倒是能当个艺术大家。
王钰往陈贞的方向撇了撇,示意潘安去看,潘安看了也是无话可说,陈贞目前十分抢手,被好几人围了起来,都想和他合奏练习,没办法,谁让他吹的好,要是两人合奏表现得好,必然是会引起教谕训导注意的。
王钰自己也不是没人邀请,不过大多水平一般,他觉得既然这样还不如挑个和自己关系好的,合奏还是很看默契的,而且潘安最近表现在古琴上的天份不俗,时间长了相信他们会有不错的表现的。
合奏这种事情大多看的是一种意趣,两人志气相投,合奏一曲,在曲中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心绪和情感,很适合友人之间来进行,如果为了在夫子面前表现更好刻意找演奏的好的人合奏未免落了下乘,或许开始是可以给人惊艳的表现,但是终不会长远。
“好了,安弟,你就不要推辞了,我看你在古琴上颇有天份,或许之后就是你嫌弃我跟不上你了呢。”两人相视一笑,就此定下了合作意向。
在这堂课上潘安也有幸欣赏到了王蘅与韩诺的合奏,两人合奏《梅花三弄》,曲音清幽,音节愉快,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冷香沁进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琴音如泣,箫声如诉,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
让潘安享受到了一场听觉盛宴,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古曲的魅力,以前他还觉得白居易的《琵琶行》对于声音的描写太过夸张,今日他听了两位夫子一曲,也有作赋一首的冲动,此情此景,让他触动良久。
下课以后大家也对这次合奏做出了十分高的评价,纷纷心生向往,期盼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到时候与好友相约林间古亭,入目小桥流水,侧身曲径通幽,饮樽对月,琴箫相和,好不自在。
潘安听着他们说的话想象这画面,他和王钰兄弟一高一瘦,一矮一胖,一个穿金戴银,一个灰衣粗布,找一深山石亭,在月色下他啃着猪蹄,我吃着馒头,然后王钰放下猪蹄,满手油腻地对着他挥手,“安弟,我们来合奏一曲。”
哎呀,这画面太美,他不敢想象。
就在他走神溜号的时候,王钰大力地拍了拍他肩膀,把他唬得一跳,“安弟,我在你在古琴上颇有天赋,而且进步神速啊,不常练习就该耽误了未免可惜,我家有把古琴不如先借你用着,等你以后有了新的再还我。”
王钰急公好义的个性一直没变,他老是受人恩惠颇觉得不好意思,挠挠头想着要是拒绝未免辜负人家一片心意,就想着以后王钰需要帮助他定要帮忙。
还没等潘安接受,王钰一咧嘴对他一笑,“安弟啊,你看兄长我如此仗义,你是不是也该表示一下,我觉得这两天去你那里吃饭颇合胃口啊,不如以后我们一起吃吧,你做饭我买菜,如何?”
王钰自打来了府学以后对府学饭堂的饭菜颇有怨念,觉得太过寡淡,花样还少,翻来覆去就那几样,开始还能凑合吃吃,没到半月他就受不了了,虽然府学外有不少饭铺,但是他们课业紧张,平时也不能老是随意外出,因此他深受其害,这一个月来瘦了不少,当然也有锻炼的原因在。
而潘安刚开始觉得还不错,后来也有点吃腻,但是他毕竟会些烹饪,如今可以自己开火,自己做一些也不费事,府学饭堂的蔬菜肉类因为大量采购的原因都不贵,他们也可以从那里购买一些,十分划算。
于是潘安最近几天时常自己做饭,偶尔王钰和陈贞过来就多做一点,没想到他们觉得还不错,时常过来蹭饭。
如今王钰是想和他长期搭伙了,但是菜都是他买实在不太好,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是一刀定的,他时常自己去采购一些菜,炒什么菜还不是他定的,王钰带来的食材也一起做,不会浪费就是了,这样一想还挺不错,一直以来都是王钰帮他,如今可以帮到他一些潘安当然十分乐意。
之后陈贞也毅然加入了这个小队,他和王钰一样喜肉食,饭堂肉菜做的一般,样式还少,他对潘安做的也挺喜欢,于是三人就开始搭伙吃饭,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第49章 现实
府学中生活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四月底,他前几日刚刚见过二叔和潘平,潘平二月份的县试过了,来府城参加四月的府试,明日放榜。
因为潘平就在府学读书,所以二叔就带他来看看潘安,潘安发现几个月没见潘平的性子沉稳了不少,不再拿鼻孔看人,一见他就拽得二五八万,反而主动打招呼礼貌却不失亲近地关心了他一番。
潘安险些没反应过来,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潘平对他的态度好了,他也没理由不给人好脸色,于是三人见面的气氛还算不错。
“潘兄,你在愣神什么,吴训导给的账目你都演算好了吗?”陈贞在潘安眼前摆摆手,有点烦躁地翻了翻眼前的账本,“怎么这么多啊,这得算到什么时候,我都好几天没有好好读过书了。”
潘安也十分无奈,这位吴训导就是府学的四位训导之一吴昌明,他在外出名就是因为颇为精通算学,而且极为重财,如今已经成为府学中的训导,按理说家境已经十分不错了,但是他还是经常接一大堆关于核对账本,做账之类的活计,算是赚外快。
但是他自己又觉得亲自做这些事情有碍他举人的身份,于是就苦了府学中的生员,他都是挑一些看着家境低微,性格软糯,算学又比较好的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