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许文华被这一句话差点堵的哑口无言,但这句话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什么叫做‘还是不是一个男子了’,这可比说一个女人不像女人杀伤力要大得多...这种感觉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说实话,连翘的这个打击面就很大了,因为此时专门写这种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的男作者很多。按照她的说法,竟是将这些人都捎带了进去。要是许文华拿这个说事,说不得就压倒连翘了。
  但是他这个人生的傲气,这种傲气并不是以强凌弱。在这种情况下拿那种理由压服连翘,这是许文华做不出来的,他会选的是也只会是正面刚!
  许文华‘呼’地一下站起来,看连翘都好一会儿了。旁边不了解情况的益州同行紧张非常,生怕这两个当红炸子鸡就这样闹起来。若真是这样,今日这一场文会也就算是完了,之后再聊什么都不能够。
  相比之下苏州这边的同行就镇定多了,连丁一新在内,每个人都当是笑话一样看——坐看大佬许和大佬连的世界大战3.0。只能说呆的久了,许文华的骚操作看了不少了,现在也不会觉得多意外,总觉得他就是那种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
  按道理来说,一个男子仰慕一个女子,追求路上不说百般讨好,至少要有一些态度罢。许文华对连翘是不错,相比起他对其他人,说是和风细雨也不为过。但一旦到了一些事情上,他就不是这样了。
  譬如说现在...他恐怕早就忘记自己原本想着要让着连翘的初心,完全被熊熊燃起的胜负欲给支配了呢!
  许文华‘哼’了一声:“你这样说我,我倒是不好回避了!不然这样,我写一个男子做主人公,做大事业的小说。你写一个女子做主角,鸳鸯蝴蝶一些的小说,各凭本事来看看!”
  许文华气性上来,放狠话也不多想。
  倒是旁边的周莹道:“这可不合适,你们两个现在手头都是有小说的。而且势头这样好,难不成因为这样一点小口角就要放下这个小说,晾着读者,去写别的小说?不好,这样不好!”
  连翘本来就要答应,听到周莹这样说,脱口而出:“这算什么,等到手头这部小说完了再比就是。反正我写小说快,等不了多久!反而是他许文华,磨磨蹭蹭的,谁知道下部小说要等到什么时候。说不定到时候他都能说自己不记得这件事了!”
  在做网络写手的时候连翘的码字速度只能说是中等,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比较勤奋,没有鸽读者的习惯,更新稳定。但是在这个时代,她本来中规中矩的速度立刻光耀万分起来。
  说到写作速度这件事,连翘不止可以鄙视许文华,准确地说,她能够鄙视在座的每一个人。
  和连翘比较近的同行其实是知道的,外界惊讶于她一日可以写半回文字,而且还保持住了这样的质量。实际上她写的更多!她是做五休二的,并不是每日都写,每日认真写的话两回文字轻轻松松。
  实际上连翘除了做五休二,各种年节之类也是不做事的。更不要说每一部小说写完之后她还有一个长假,既是休息,也是为下一部小说做准备。
  光只看速度的话,连翘其实比不上一些地下写手,那些人才是真的开了挂一样(或者说不要命了,那种速度往往意味着挑灯夜战,据说真有过三天三夜不睡觉,完成了一部十二回小说的记录)。连翘让人惊叹的是她的可延续性,她不只是某一日写得多,而是可以将这个速度当成是一种日常。
  看她的生活节奏,喜欢的各种能够杀时间的消遣爱好还不少呢!
  对比其他的所有写手,她不是针对许文华,而是在座的都是辣鸡!
  许文华被踩住了痛脚,立刻道:“我有什么不记得的!到时候我们看就是了!”
  于是一场赌约就这样说定了,起因是连翘觉得自己将来能做行内第一,而许文华不服,因为他觉得第一是自己的——发展到现在,赌下一部书的成绩,而且还说定了下部书都要反转各自熟悉的题材,也是偏的厉害。
  事后这一条消息也随着文会的许多消息越漂越远,江南的读者知道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作者圈子有自己的消息圈,外地的作者,京城圈子、广州福建的圈子、西北作者的圈子...总之通过信件之类的,都知道了这件事。
  许文华和连翘都是正当红的作者,他们打赌大家都是觉得有意思的。只是可惜打赌的小说要等蛮久才能面世,特别是许文华的写作速度在那里摆着的,一时之间热度竟是没办法排遣了!
  远在京城的宋志平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有些乐不可支地意思,笑过之后感叹道:“那边有意思的事情倒是很多,我们这里就有一些死气沉沉了。”
  有人笑道:“其实这样是有些不智的,如今听着是个新闻,大家都盼着后面的后续,似乎是极感兴趣的。实际上想想,‘西湖客’与‘乔琏’各有各擅长的小说,贸然去到不怎么熟悉的方面,若是成了自然好,若是不成,可是耽误人——他们两人正在要紧的时候呢!”
  这人说话也算是很实在了,连翘和许文华是如今的当红炸子鸡,而且正是上升势头最猛的时候。特别是连翘,她才刚刚站到大神的位置,靠着《江湖》稳一稳,后头再来一部能够保持住水平的作品,这就算是彻底站稳了大神位置了!
  读者其实都是挺长情的,一旦关注了一个作者,后面这个作者再出小说,往往会继续关注,轻易不会出坑...除非作品滑铁卢,实在是不能看了。然而作者的功底摆在那里,只要不刻意去作,也不太可能滑铁卢。
  这就类似是在吃老本,说起来不是很光荣,但确实是这样。有的大神作者到后来的作品趋近于平庸,但从关注度、销量之类的方面还可以看出符合大神的水平,就是有这样的原因。
  连翘现在刚刚在大神的位置上,两部作品稳一稳,以后也就有了吃老本的本钱了。如果这个时候立足未稳就起了波折,将来想要弥补过来,可能就要花多两三部作品,更多精力,这才能得了。
  宋志平轻轻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但在最后忍不住道:“虽说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觉得这样有意思一些。这也考虑那也考虑的...说实话,也是心累。”
  其实宋志平是最不应该说这话的人,因为他就是那个这也考虑那也考虑的典型。之所以他会对许文华这样关注,也是因为许文华在这些事上是和他完全相反的类型。虽然这样说有些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但宋志平确实羡慕许文华。
  能在这种事上交流的朋友也算是很交心的了,了解宋志平的心思。便岔开道:“不过反过来想,若是‘西湖客’与‘乔琏’真的能写好赌约的小说,这又不同了。别的不说,只说极大地扩大读者这一点,就足够让人羡慕了。”
  很多读者看小说都是挑种类的,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一类,即便是再有名气的作者也会不买账。这种情况下许文华和连翘开辟此前完全没有涉足的小说类型,确实是在原有读者群基础上的一次巨大扩展。
  宋志平闭眼沉思,然后表示赞同:“确实是这样...而且这样说起来我倒是很期待了,到底他们会写出怎样的小说。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辈,多做尝试说不定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帮助的。”
  这并不是宋志平说的夸张了,而是确实有可能如此。小说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这样吸引人的,是经过一代代的探索,然后才越来越精彩。这些进步既有写作技巧上的,也有小说题材上的。
  一般来说,做出探索的都是业内的优秀人物。只有他们才能有这种想法,也只有他们名气足够,读者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新东西。
  但是可惜的是,随着小说业越来越成熟,在其中讨生活的作者越来越在意‘安全线’。相比起突破、创新之类的,所有人都要考虑吃饭问题!
  须知道,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一百条路,九十九条都是错的,只有一条是对的。一般来说得试个四五十条才能找到正确的路。要是一个作者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次次失败,最后的结果不是改行就是饿死了!
  甚至更惨的,一般的作者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编辑那一关就过不了!
  编辑中间也有有理想有抱负的,也想过自己手下某个作者创新成功,一炮而红。但是当编辑久了就会明白这种事情的希望有多么渺茫,自己手下带出来的作者占用了报馆的资源,结果总是不出成绩,编辑也是要吃挂落得!
  编辑的收入是基础收入和奖金,靠基础收入过日子的编辑都快穷死了!谁敢拿业绩开玩笑?所以手底下作者的创新,即便他们也欣赏,但考虑再三之后或许也会退回去。
  世事如此,也没办法怪到谁身上。
  这种情况下,知名作者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因为知名作者好歹比一般作者容易一些,第一,他们早就解决了生存问题,这上面没有后顾之忧。第二,知名作者有固定的读者,也深得编辑和报馆的信任,他们创新有人买单!
  而且若是证明确实是一个好的创新,也能最快得到认可和传播。
  不过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处的位置越好,越喜欢打安全牌。新人作者倒是还有一些敢于大胆创新的,但在知名作者这边,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293章
  关于连翘和许文华的赌约,一般读者也就是笑谈一番,毕竟这离他们太远了。对于他们来说,有好小说就去读,小说不好就放弃。就算是两人的死忠读者,也看热闹的居多,小说都还没出来,说什么都为时尚早。
  但是行内就相反了,都对这件事非常关注。
  许文华和连翘都属于那种言出必行的人,不应该这时候下了这个约定,后来又鸽掉。那么大家要做的就是等结果了...而这个结果大家显然都非常期待。
  一个是对赌约的,另一个是对小说的。
  所有人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件事的起因是连翘觉得自己会登顶,但许文华认为登顶的应该是自己才对。
  虽然从两个人的年龄来说,先后登顶也不怎么奇怪。毕竟谁能在顶峰呆一辈子呢?若是巅峰期短,后辈又十分生猛的那种作者,或许在顶端也就是两三年的功夫。但两人看起来都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想的都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丁一新都忍不住道:“看他们这样,让我想到了我当初年轻时候业内的光景,两位前辈正是这样彼此竞争的,有十来年的时间,轮换着做第一人。”
  说到这里,丁一新忍不住笑了起来:“若是这样的话他们更不应该着急了,他们才多大?写小说的直到四十几岁的时候才会渐渐精力不济,而且有的人还老而弥坚呢!后头有几十年可以用来针锋相对,如今就迫不及待了?”
  当时在场的王思齐吹了吹茶水,笑着道:“这样的针锋相对什么时候都是着急的,呵呵...倒是有些幼师决战的意思!”
  丁一新却摇头:“他们那里还是幼师!爪子和牙齿都锋利的不行了...我看呐,说不定等到下次我从益州回来就会发现,这天地忽然改换了门庭!”
  这其实就是隐晦地说后辈们已经能抢班夺权了。只不过这话只有丁一新自己能说,他说叫做自嘲。别人不能说,一旦说了,那就是找茬儿了!
  对赌约,大家关注度是很高的。有年轻一辈中自认为比不上两位大佬的,安安心心做着吃瓜群众。也有自认为自己还有一争之力的,倒是希望许文华和连翘两人能够在这赌约的小说中尝到失败的滋味儿,弄个两败俱伤。这样稍落后于他们的年轻一辈,也能趁机赶上距离,甚至一举超过他们。
  而对小说本身,关注的人同样不少!
  从这一点上出发,大家还是比较看好连翘的。无他,许文华就是一个典型的鸳鸯蝴蝶派作者,只是在这一点上登峰造极了而已。而连翘,出道以来的小说题材就没有重样过。如果单说是对新题材的话,怎么看都是连翘比较值得信任。
  不过说起这个,丁一新倒是有些担心连翘。
  “看起来倒是乔琏先生占尽上风,但仔细想想也不好说。乔琏先生写情并不坏,从她过往的小说本子上就能看出来。但是若是写一部纯粹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这恐怕又难了。”丁一新观察的还是很仔细的。
  “乔琏先生写情的技巧十分出众,高出众人一筹,这一点就和她在别的方面的表现一样,仿佛是天资使然——她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和一般的作者不一样!我们看到一个题材的时候还在想合适不合适,她就已经想到如何写了,而且似乎很清楚如何写才是最好好的。”
  丁一新想了想,换了个形容:“就好似她已经清楚地知道完成时的样子,只是需要将作品打磨出来,呈现出自己早就想好的样子...这样的天赋,你别说我贪心,我是真的想要!”
  丁一新能够登顶,这本就说明他也是天赋卓绝之辈。这个时候说他羡慕连翘的天资,这让那些天资不如他的人要怎么活?但想要就是想要,人心本来就是得陇望蜀,永远不知道满足的。
  要是连翘知道丁一新的这些分析,恐怕也会心里给他点赞。因为丁一新确实将她的创作状态描述的很清楚...普通人贸然去写新的题材,必然会有一些迷茫的,往往是写到哪儿算哪儿,自己也很犹豫。至于最后的结果,那更是不能铁齿。
  但是连翘就不一样了,她其实并不是创新,而是写自己早就已经熟悉的题材,而且还带着领先几百年的技巧、理念之类。在开始写之前她在脑海里就已经构想出了一个成熟的作品,对于市场的预料也是有考虑的。
  “这样说起来乔琏先生应该在这一方面也超出一般才对,但是写情一样,在初初的震撼之后,其实并不觉得比别人强出多少。《药庐琐记》就罢了,全是短篇故事,也无法深入其中。长篇的本子中,男女之情出彩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丁一新认真研究了连翘的小说,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王思齐将稍微凉一些的茶慢慢地饮下,点点头,面露思索:“所以你的意思是乔琏先生自己不擅这个,所以自己避开了描写这些。”
  “怕是这样没错了。”说到这里丁一新还摇了摇头:“这样说起来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乔琏先生一个小姑娘,也没有与男子有过交往,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如何能写的出来那些!只不过、只不过...”
  “只不过乔琏先生一个小姑娘更不该了解她其他小说中表露出来的那些,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她在这上头是有劣势的了。”王思齐笑着将丁一新没有说完的话补齐。
  说过之后又笑着道:“其实说这些也没什么意思,他们都是天资高的。他许文华又与什么女子交往过?还不是只是听人家故事心有感触,再不然就是自己想象一番。这样得来的作品,偏偏压住了其他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