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时代长大,她身上带有更加昂扬向上、更加恢弘的气质,事实上她本身就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产物。所以,不可避免地,她是那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即使是现在,依旧向外展示着那伟大的一点点。
身处曾经的世界的时候,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所以无人察觉到那种伟大气质。但在这个世界,黎明前的黑夜,人们还没来得及‘大发现’之前,这确实足够让人心笙摇曳了。
这‘遗产’是那样丰富,以至于让连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伴随着遗产之外,另外有些不那么好的东西也被她通通继承了。这倒是很正常,就算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有好也有坏的。
硬要算账的话,伟大时代的坏东西恐怕不比前代要少。只不过好东西也更多,所以显示不出来这一点而已。
而这些不那么好的东西里,就包括了连翘身上的‘孩子气’。当然了,‘孩子气’其实只是好听一些的说法而已。
不知道是因为寿命的增长,还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总之,生活在连翘那个时代的孩子,成熟地更晚了。这种晚熟,不是晚婚晚育,又或者参加工作,实现经济独立更晚了这么简单,而是内心无法脱离小孩子的角色。
这一点普遍存在,哪怕是自己有了孩子,也大多不能摆脱这种状态。
没有受过挫折,就算受到挫折,也不过就是考试失败、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云云。人生前二十多年,直到大学毕业,除非是家庭情况特殊的,不然这些青年们普遍如此,最大的挫折可能就是高考失利。
然而高考失利很痛苦,却无法称之为真正的挫折。因为高考失利之后,人的选择不会停,要么去读稍微差一些的学校,要么不去读了,直接进入社会。不管怎么说,这场失利的后果并不会以一种汹涌而不可挽回的方式铺面而来,就像那些真正的挫折一样。
时间过去,进入新生活,提起这场挫折,或者回追悔不及,或者回唉声叹气,但却不可能造成真正的,将人逼到极限的冲击。因为所有人还有机会反转,无论是复读,还是将来选择别的出路...生活还要继续。
这样长大的孩子,经常是不能明白一些东西的,所以才会有‘巨婴’的说法。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就是全世界,而与自己不相关的,那就是无关紧要的。那是回想起来美好而又让人叹息的时光,人在成长起来后,或许会感激成长,但还是会怀念当时的那种心态。
跨过那个阶段的自己,这是一条流血的路!完全是刀尖上的舞蹈,所以才有‘成长的阵痛’这种东西。
而连翘,就是还没有度过这个阶段的典型。她虽然大学毕业了,但因为职业是自由写手,而且在这上面也没有什么挫折,再加上家财至少能保证她吃喝不愁,所以心理没有负担,甚至都不算出社会了!
所以,不能避免的,她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孩子没有分别。
更进一步说地说,连翘那个时代,哪怕是很多成年人的观念也是和古代大相径庭了。举例来说,连翘那个时代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自己是利己主义者,没有人会觉得这有问题,甚至会觉得这个人是真性情。
扪心自问,这个时代大家都各自为政,又有谁不是利己主义者呢?或者真的有那样的人,但人们在赞美之余,内心已经不愿意去学习了......
而在曾经的历史长河中,‘利己主义在’,能够赤.裸裸地说出来的,那是有大勇气的人。而其他的人,对此的观感也很难言,绝大多数的民众大概都是无法认可的吧。
也是这种社会风气,纵容了那个时代的‘孩子们’,他们因此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全世界都是如此,又不仅仅只有自己!
许文华并不是瞎子,并不是耽于爱情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的傻瓜。所以身处其中,渐渐的,对连翘身上各种特质洞若观火起来。
更晚的时候,就在‘静台’港口停船的时候,许文华和连翘偶然谈到了这个问题。许文华倒是并不避讳,丝毫不担心连翘因此恼羞成怒,而是以一种相当直白的方式说的清清楚楚。
连翘并不生气,实际上她也不是对自己浑然不觉的人。写小说的人,大多数都会将自己写进去,有的时候会在人物中寄托自己,有的时候也可能只是小说中的一点思想。但不管怎么说,小说作者多少都会探索自身。
而在这不断地探索中,发现自身、了解自身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是这样的,不过我倒是不介意。”连翘对此已经想的很清楚了...这或许是她身上不好的部分。按照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似乎应该有错就改。
但是她却道:“不过就这样了,将来要是遇到什么事儿让我吃亏,或许会不自觉地改掉。若是没有,那就算了罢!开开心心一辈子比什么都重要。”
从这就知道了,她是一个真正的利己主义者!她不是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但是她并没有纠正的意愿。人类的惰性在这一刻显露无遗: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去改正呢?顺其自然,反正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主动改正真的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中间要付出极大的坚持,而且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恢复原状,最终功亏一篑!
连翘在这件事上一点都不高尚,她完全地放纵了自己:就如同每一个普通人,实际上她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在这个世界的其他人看来,她一点也不普通而已。
连翘对此并不在意,这种态度其实是超出许文华的预料的。她要么因此有自己的话说,有各种各样的道理,正如她面对吴美娘的时候会说的那些话。要么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尝试改正,是否真的能够改正,那是另一回事。
但是她对此直言不讳,坦荡到了极点。但——我知道我错了,但我就是不改...这种态度,确实是许文华闻所未闻的。就算连翘身上常有出人意料之处,他也没有想到有这样。
许文华身上也有很多别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他觉得他那样没什么问题。而不是连翘这样,她知道自己身上有问题,但不想要去改正......
“觉得惊讶吗?”连翘挑了挑眉:“我以为这没什么...我现在依旧觉得这没什么,生而为人,为什么不能选择这样活着?有些人是没得选,但我可以。”
看吧,完全地利己主义者。
“快些走,还要去看海先生呢!”连翘催促道。
所谓‘海先生’是连翘的一个读者,铁杆的那种。本身是极好的调香师,和连翘有书信往来,家住北方一个名为‘静台’海边小城。实际上,若不是连翘打算来‘面基’,船不会在这里特地停驻。
之前连翘在调香上受他很多教导,可以说是远程指导老师了。上次提起了他,今天是特地过来的。
许文华作为一个旁观者,亲眼目睹了连翘在这件事上的漫不经心。她既不看轻这件事,也不看重这件事,似乎这就是无关紧要的而已。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了,别人以为的‘性格好’其实全都是虚妄的...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人也说不定。
因为有许文华这样一个男子陪同,吴美娘在连翘的外出问题上宽松了很多,所以连翘得以只带着春儿就下港口,然后穿过港口去见一个素昧平生的人。
许文华看到连翘在去‘海先生’家之前正在港口的香料铺子里挑挑拣拣,显然是想买些做见面礼的。静台虽然只是个小城,但因为临海的关系,各种香料甚至包括海外异乡也能运达到此。难怪海先生一个制香大师,却能够蜗居在此......
许文华在连翘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这周围的治安比码头一圈要好很多,但依旧不敢放松。要是真的遇到什么人贩子,他简直不敢想象后果——他甚至不敢让她离开他的眼睛。
想到这里,之前种种他全都忘了,什么利己主义者,什么奇奇怪怪的毛病——只是个孩子罢了,甚至因此惹人怜爱起来了...他确实陷入了某种可怕的境地。
叹了口气:“你慢一点走,人太多了,走散了可怎么办?”
第490章
拜访海先生只不过是回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罢了,海先生当然热情地招待了两位,虽然他对于连翘会和许文华同行觉得有些奇怪......
拜访完毕之后,两人逛了一下这座名叫‘静台’的海边小城。说起来,这里虽然在外界没有什么名声,但是确实非常繁华。得益于海贸,大量的货物运达此处,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国外的。
而这些货物反过来吸引了更多对此有兴趣的商人来此,虽然只是个县城,繁华却不逊于连翘和许文华路上见过的其他城市呢!
不过所谓海上货物也就是那些东西罢了,逛了一会儿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和别出见的也没什么不同。唯一让连翘觉得有些惊讶的是,在书铺竟然看到了她的《李宜主传》最新单行本,而且还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进行销售。
这里离京城已经有一段距离了,看到《李宜主传》虽然不稀奇,实际上《李宜主传》两京十三省都有销售。但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进行销售,这却是让人惊讶的。一般来说,这个位置是属于本地人气最夯的众作者的!
外地作者如果想要占据这个位置,要么是这也是他的地盘,只不过不是核心区,而是辐射区。这就好比苏州的作者之于湖州、杭州等地,这些地方有自己的人气作者,可是苏州的小说是辐射这些地区的,所以在这些地方依旧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要么就是有特别的原因的,比如宋志平的小说在太原,丁一新的小说在益州,那些都是他们的老家,也是他们事业起步的地方,那些地方的市场对他们非常亲近。
再另外就是超脱此外的顶尖作者了,以丁一新为例,他出新小说了,无论在全国哪个地区都是会被摆在先要位置的。这就是公认性大作者的权力,别的同行羡慕不来的!
静台虽然算是北方小城,但早就不是京城辐射圈内了,再加上连翘与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关系。现在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连翘在这里已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公信力,不需要宣传,不需要存在感,仅仅凭借作品,她已经是公认的大作者了!
而静台绝不可能是一个孤例,就算满天下不可能都像静台一样,至少说明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事情——事实上,之后的旅途中,每到一个新地方连翘就开始注意这件事,确实如此。
虽然她早已名气大的惊人,但真正‘一朝成名天下知’却是这个时候才成为真正的现实。
连翘也是普通人,得知自己有了这样的成就也是喜滋滋的。
许文华拿这个事情调侃她之余,也会买下《李宜主传》的最新单行本。抛开其他的原因不提,至少他确实是《李宜主传》的书迷,他当然也想知道小说之后的剧情是如何发展的。
《李宜主传》,这部小说的经历不可以说不神奇。一开始,她只是连翘‘女人大戏’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而连翘这个‘女人大戏’三部曲虽然为她扩展了新的核心粉丝,大量的女性读者,但同时也有很多外围粉丝对此兴趣平平。
那些连翘的非核心粉丝虽然承认《丁香传》、《裴引章传》也很有意思,他们偶然看到报纸连载也会读一读,但无法像连翘之前的小说那样追看。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释:虽然此时的人读小说还没有出现‘男频’和‘女频’这样的分野,但潜在的感受已经存在了。
‘女人大戏’到底让一些男性读者觉得没什么太强的阅读欲。
但是,作为收官之作的《李宜主传》却不一样,一开始只是被‘后妃传奇’吸引来的男性读者们欲罢不能了——依然知道是女人大戏,但‘后妃传奇’实际上是一个男性向小说的标签。就好比后世‘男频’百合文虽然用女孩子当主角,却不少男性读者追看,这是一个道理。
虽然事实证明‘后妃传奇’这个标签其实很虚,确实是后妃,也确实是传奇,然鹅,‘后妃传奇’已经不是那个大家印象中的‘后妃传奇’了!
但是,几乎没有人因此就弃坑,很大原因是这虽然不是‘后妃传奇’,但特么的好看啊!
《李宜主传》甩掉了《丁香传》、《裴引章传》这两部小说,因为题材和连翘对该类小说掌控力稍弱,由此产生的节奏等方面的问题。抛掉女主的性别,其实连翘是在用写男频文的方式写她!
在后宫中求生存,不用讲究什么感情戏,总之就是你死我亡,干他喵的!一步步升级,好比升级打怪文。而且在小说前期,后妃的品级也给升级确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等级,好处就是读者心中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读起来没有障碍...
别小看这一点,早期男频文,无论是东方修仙还是西方魔幻,总少不了塑造这样一个力量的等级体系。虽然大多数这样的文在最后,体系都会崩的他妈都不认识,读者也越来越对这种有了审美疲劳。但公平的说,当初能红是有道理的,前期有助于读者进入小说的剧情,这也是真的。
事实上,即使是后来这类等级设定越来越不被强调,但它依然坚强地存在在各类有升级概念的小说中。只不过,在很多作者笔下,这只不过是个‘惯例’该有的东西,而不是引起读者兴趣的核心设定而已!
这样写文,真的对男作者就足够友好了吗?经过《李宜主传》的实验...确实是这样的。这有些类似后世女频上出现的大量男主文,其实除开女作者和男作者文字风格、侧重点不同,基本方向是很接近的,或者种田文平平静静,或者爽文轰轰烈烈。
差别最大的也不是题材,而是小说作者的风格。一般来说,男作者长于场面、大势之类的推导,女作者则是对剧情、情感、人物有着足够的细腻、感染力。体现在男主小说上,也是一样的。
而除此之外,女性作者对男主文所做的,也就是对女读者们更加友好了而已。
种马后宫?见人就砍太过暴力?毫无节操?...总之就是各种女读者的雷点,全都没有了。而没有了这些点,或许在一部分男性读者眼中,小说也就没什么看头了。但这小说本身也不是放在男频的,放在女频真正收获了大量人气!
现在的情况也没什么差别,有的时候大家其实也不是那么在意这是‘女人大戏’还是‘男人大戏’。小说本身的故事符合不符合品味,重新变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所以‘女人大戏’三部曲在收官之作这里,表现忽然凭空高了一个档次。这里所谓的档次倒不是说小说本身的认可度,纯粹只是商业价值而已。虽然是女主文,但并不输给连翘之前的那些男主小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