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和义宁郡主算不上很熟,自然比不过秦菡儿她们,却也见过几回,又是要成为她堂嫂的人。
苏锦对她们一视同仁,一样准备的添妆,只是没有专程送去豫亲王府。
冀北侯府只给苏锦送了喜帖,王妃身怀六甲,是不可能去喝喜酒的。
迎来送往的事归王妃管,苏锦备了贺礼,王妃也让王妈妈准备了一份。
王妈妈把礼单送来,苏锦看过后道,“送冀北侯府的贺礼,我已经准备了。”
王妈妈笑道,“王妃猜到世子妃准备了,但王妃说世子妃准备的算您的,这一份是王府送的。”
“冀北侯府办喜事,王妃身子重了没法出门,让您明儿代她道声喜,回头王妃再去拜访冀北侯老夫人。”
苏锦觉得没必要送两份,但王妃既然准备了,苏锦也就没推辞了。
第二天,苏锦吃过早饭后,就去给王妃请安,然后直接去了冀北侯府。
这时候去,算是早的了。
但越早到,越代表对冀北侯府的看重。
看到苏锦下马车,冀北侯府的小厮殷勤备至。
丫鬟领着苏锦进府,这时辰还早,还不到门口迎客的时候。
苏锦迈过门槛进冀北侯府,远处苏小少爷看到苏锦,跑过来道,“姐,你这么早就来了?”
苏锦看着苏小少爷和后面跑过来的九皇子几个,笑道,“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我们是昨天来的,”苏小少爷道。
“……。”
沈小姑娘上前给苏锦见礼,甜糯的喊姐姐。
那小模样看的人心都软成棉花糖了。
苏锦摸着沈小姑娘的脸,有点凉,她问道,“冷不冷?”
“不冷,”沈小姑娘摇头如拨浪鼓。
“一点都不冷。”
小嘴微张,呵出一阵雾气。
沈小姑娘戴着手套,但小脸蛋都冻的通红了。
她人小,跑不快。
苏小少爷他们疯玩是不乐意带她一起的。
偏她又喜欢追在她们屁股后头。
虽然小,却也知道自己说冷,娘亲就会让奶娘盯着她待在屋子里,哪都不许去。
她想跟着哥哥们玩。
苏锦摸她的脸,被风吹的是真冷。
怕她冻坏了,苏锦道,“外面冷,陪姐姐进屋玩好不好?”
沈小姑娘望着苏小少爷他们。
她没有说话,但很显然,她还是想和他们一起玩。
苏锦也没有为难她,揉揉她的小刘海,看向苏小少爷道,“她小,吹不得冷风,你们玩一会儿,就带她回屋烤火。”
苏小少爷点头,“姐,我知道了。”
苏锦摇头失笑,迈步进内院。
走了几十步后,回头就看到苏小少爷他们跑远,沈小姑娘在后面追,“等等我,等等我。”
啪。
沈小姑娘往前一摔。
苏锦心头一颤,快步走过去。
结果几步之后,她就停下了。
因为沈小姑娘爬起来,继续往前跑。
穿着厚厚的棉袄,两只小短腿往前跑,那模样是怎么看怎么可爱,像只笨拙的企鹅。
苏锦忍俊不禁。
丫鬟领着苏锦去了冀北侯老夫人的院子。
苏锦进去的时候,沈大太太正迈步出来,见到苏锦,连忙福身给苏锦见礼。
苏锦忙扶起她,道,“大伯母给我行礼就太生分了。”
沈大太太想说一句君臣有别,但她说不出口,这样确实生分了,便笑道,“那你先进屋喝杯热茶,你娘也在屋子里。”
沈大太太有事要忙,没法陪苏锦。
苏锦进屋,沈三太太也站起来给她行礼,唐氏和苏锦说的一样的话,笑道,“在冀北侯府,锦儿只是一个小辈,哪有长辈给小辈见礼的道理?”
“快坐下。”
沈三太太只好坐下了。
苏锦上前给冀北侯府老夫人福身请安。
冀北侯老夫人笑的一脸慈蔼,让苏锦坐她身边说话。
摸着苏锦的手,冀北侯老夫人道,“手怎么这么凉?”
苏锦觉得自己的手温还好,是冀北侯老夫人的手太热了,显得她手比较凉。
冀北侯老夫人握着苏锦的手给她暖手,一边吩咐丫鬟拿汤婆子来。
苏锦看着冀北侯老夫人道,“我是太久没来给祖母请安了,瞧着祖母比上回见年轻了好几岁,容光焕发。”
冀北侯老夫人笑道,“你堂兄娶媳妇,祖母高兴。”
沈三太太拆台道,“这只是一方面,以往老侯爷上战场,老夫人是担心的吃不下睡不好,如今侯爷也在边关,老夫人是一点都不担心了,心情松快,人自然就精神。”
有东乡侯在,冀北侯老夫人是真不担心。
不过不担心,不代表没有埋怨,“打仗事忙,也不至于写封家书的时间都没有。”
说着,冀北侯老夫人又补了一句,“我也不乐意收老侯爷的家书,看着窝火。”
谁的家书只有“安好勿念”四个字?
人家飞鸽传书送的字都比他的多!
巴巴的送封家书回来,就不舍得多写几个字。
冀北侯老夫人不说,苏锦都还没想起来,谢景宸去边关这么久,也没给她写过家书啊。
这时候,外面跑进来一丫鬟道,“南安王妃来了。”
第九百零七章 敬酒
沈三太太起身,唐氏笑道,“我与你一起去。”
前几日,唐氏还和南安王妃在一起搓麻将,她们几个是约好了一起来的。
南安王妃到了,靖国侯夫人她们肯定前后脚就来了。
她们都去迎客了,留下苏锦陪冀北侯老夫人说话。
很快,南安王妃她们就进来了。
聂瑶远在鄞州,北宁侯世子夫人和定国公府大太太都身怀有孕,没法出门,是以只有靖国侯夫人带了儿媳妇来喝喜酒。
几人坐在一起闲聊,不可避免就聊到怀身孕的事。
南安王妃是一脸喜色。
靖国侯夫人瞧了道,“怎么一提到怀身孕,你就格外的高兴呢?”
这些天,南安王妃是真高兴啊。
打麻将连输了三天,也抑制不住她的喜悦。
只是任凭北宁侯夫人她们怎么问,南安王妃也只摇头,“还不到说的时候。”
其实好多次,南安王妃都想说了。
但她又担心靖国侯夫人她们哪天不小心就说漏嘴了,传到皇后耳中,凭添事端。
可一想到她羡慕她们羡慕了许久,结果她的孙儿比她们的都大,怎么能不高兴?
做梦都能乐醒了。
只是这份喜悦发自肺腑,是压制不住的,好在没人往那上头想,除了……苏锦。
苏锦看着南安王妃,也笑了起来。
看来聂瑶怀身孕的事终究是没瞒过南安王妃,就是不知道南安郡王知不知道。
嗯。
南安郡王还不知道。
压根就没人想起来告诉他。
不过就算想起来了,南安王和南安王妃也不会差人去告诉他的。
自己的媳妇怀了身孕都不知道,哪有脸让别人告诉他啊?
再者南安王妃也担心自家儿子那性子,根本瞒不住事,别她这边瞒的严实,回头消息从边关传到皇后耳朵里了。
左右都是他的,晚个一年半载知道也还是他的。
看南安王妃那神情,苏锦莫名的有点同情南安郡王了。
爹娘有了孙子,他这个儿子已经不稀罕了啊。
小坐了一刻钟,前来道贺的宾客就多了。
冀北侯府一向受皇上看重,再加上又出了个东乡侯,沈二少爷迎娶的又是豫亲王府郡主,文武百官怎么能不来道贺?
担心的是收不到冀北侯府的请帖,跨不进这道门槛。
苏锦静静的坐在那里听贵夫人聊天,当然有不少明里暗里奉承她的,苏锦只一笑应之。
小半个时辰后,沈二少爷就把义宁郡主接回来了。
他们的喜宴要比寻常人家办喜宴早一个时辰,一来冬天天暗的早,二来他们拜堂的时辰是钦天监测算的。
苏锦站在一旁观礼,看着一对新人被送进洞房。
沈大少爷和沈大太太招呼宾客入席。
今儿的酒席不但分了男女,还有单独一桌是给苏小少爷他们的。
而且还不止他们四个,一桌子有八个小伙伴。
沈大太太和沈三太太的娘家侄儿也来了。
一张桌子放在角落里,说显眼也显眼,说不显眼也不显眼。
苏小少爷看着大家觥筹交错,别桌人家手里拿的是酒杯,他们拿的是筷子,他问道,“酒是怎么滋味?”
九皇子看着他,诧异道,“你没喝过酒?”
“喝过啊,但已经忘了,”苏小少爷道。
九皇子道,“我去年在宫宴上偷偷喝过一点,不好喝。”
“你是什么时候喝的,怎么就忘了?”沈小少爷好奇道。
苏小少爷道,“我大哥说我三岁的时候偷喝过,一点点就醉了,抱着我爹的腿喊娘,我爹一脚把我踢飞了。”
沈小少爷,“……。”
几人差点憋出内伤来。
不过苏小少爷话锋一转,“我大哥经常匡我,我喝醉这事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我觉得这话是我大哥说来匡我的。”
“要不我们拿一坛子来尝尝?”
九皇子果断拒绝道,“别,万一你又喝醉了,逮着人叫爹怎么办?”
苏小少爷,“……。”
这话说的太吓人了。
不远处,一丫鬟站在那里,听到苏小少爷说的话后,去禀告唐氏。
唐氏真不放心这么大喜日子让苏小少爷他们来。
但老夫人纵容他们,唐氏也就随他们去了,派人盯着便是了。
丫鬟把苏小少爷要喝酒的事告诉唐氏,唐氏低语了几句。
等丫鬟回去,苏小少爷已经拿了酒坛子来,要倒酒了,丫鬟上前,温柔一笑,道,“夫人让奴婢来提醒小少爷一声,满十二岁之前喝酒,会被吊起来打。”
苏小少爷,“……。”
苏小少爷怂了。
他把酒坛子塞给丫鬟,默默坐下吃菜。
其他几位没进过东乡侯府的小少爷好奇道,“真的会被吊起来打吗?”
苏小少爷没说话。
九皇子几个点头如捣蒜,“我们能作证,就是吊起来打的。”
“那踢飞也是真的?”小少爷再问。
“嗯……。”
“我没亲眼见过,只见过踢滚个两圈。”
“……!!!”
滚两圈?!
几位小少爷彻底惊呆了。
想到自家爹娘从来不打他们,几个小少爷顿时幸福感爆棚。
别人桌是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这一桌是一边吃菜一边聊天。
喜宴热闹非常。
新郎官被拉过来喝酒。
苏小少爷想了想,他也得敬二堂兄一杯。
他找丫鬟拿了茶来。
然后——
一桌八个人,排着一溜长队去敬沈二少爷。
沈二少爷,“……。”
他就是喝水作弊也架不住他们这么敬啊。
一个时辰后,喜宴才散。
等苏锦从冀北侯府出来,天边最后一缕晚霞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怕晚了回府不安全,冀北侯老夫人让沈三少爷护送苏锦回府。
而冀北侯府内,沈大太太和沈三太太忙了一天,是又高兴又疲惫。
等沈三太太揉着颈脖回院子,丫鬟就上前禀告道,“夫人,四姑娘她晚上没吃两口饭,奴婢瞧着她好像是受凉了。”
沈三太太一听,抬脚就往沈小姑娘的院子走。
屋内,沈小姑娘病恹恹的,看上去十分没有精神。
丫鬟正拿着碗哄她吃饭。
只是沈小姑娘不肯吃。
沈三太太坐到床边,一摸女儿的额头,心头一紧,道,“怎么这么烫?!”
第九百零八章 退烧
当时,天已经很晚了,街上差不多快要宵禁了。
要是早点知道,沈三太太还能请苏锦来给她女儿看看。
这黑灯瞎火的,沈三太太急的不行。
这么发烫,肯定不能等到明天,沈三太太让丫鬟差人去请大夫来。
半个时辰后,大夫才来,看沈小姑娘发烫的额头,赶紧开药。
抓药,煎药。
又耽搁半天。
沈三太太哄着女儿把药喝下,衣不解带的守着,默默垂泪。
沈小姑娘一病,不仅惊动了沈大太太,连冀北侯老夫人都惊动了。
只是冀北侯老夫人是差了丫鬟来询问,沈大太太则是亲自来的。
今儿为了她儿子娶媳妇,忙的脚不沾地,沈三太太才对女儿疏忽了。
“服药后可好些了?”沈大太太问道。
沈三太太急红了眼,“还不知道,大夫说药还没有起作用。”
“大嫂忙了一天了,快回去歇着吧。”
沈大太太心底愧疚,没有走。
沈小姑娘吃了药后,额头的烧退了点儿,沈大太太和沈三太太都松了一口气。
只是这口气松的太早了些。
烧只退了一点点,结果后半夜烧的更厉害了,药灌下去也不起作用。
一大清早,不便请苏锦进府医治,冀北侯府的小厮去敲卫太医的门,把苏锦的“恩师”请到了冀北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