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到了府衙,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朱大人吩咐人,在院子里点上了灯笼,正踮起脚尖翘首相望。
当他看到李元白他们平安归来的时候,脸上这才露出如释其重的神色。
“六皇子、各位大人,你们总算是回来了。”朱大人热情地迎上前去。“知府大人已经派人过来询问了好几遍。”
“知府大人?”李元白瞥了他一眼。
朱全明生怕李元白误会,连忙解释,“城外各村的疫情日夜严重起来,加上水灾,知府大人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大人已经好几日没有回府了。”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当他观察到李元白并没有生气,于是继续解释,“大人听说朝廷派了六皇子过来赈灾,就先派了人过来请安,他也正往城里赶。”
“城外封锁了几个村子?”李元白问。
“三处,附近重症的病人,也送了过去。那边是京城里来的御医坐诊。病情稍微轻一些的病人,则送到城中各处驿馆。”朱大人有问必答。
李元白微微点头,然后扭头看了霍七七一眼。
霍七七正低着头数地上的蚂蚁。
李元白的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天色这么晚,她低着头看什么?
“安排晚饭。”李元白淡淡地吩咐。
朱大人像得了赦免一般,立刻喜笑颜开地去准备了。
“六皇子,出门回来,最好是从石灰消毒的屋子走一遭。”霍七七轻声提醒他,“各位也到了驿馆去,安全起见,消毒过后,回房直接换洗了衣服后,统一拿去清洗比较好。”
这么麻烦?章伍几个诧异地看了霍七七一眼。
“霍七公子,你给的药丸不管用?”吴庆亮很直接。
“效果可能有,但自己作死,再好的药也不管用。”霍七七懒洋洋地回答。
说完以后,她直接领着自己的人,去了铺满石灰的屋子里,然后拉起帘子,脱掉外面的长衫,又换了一件新的。
章伍也想去她的房间,剪羽却直接关上门。
剪羽的动作很快,章伍没注意,鼻子差点儿碰上了门。
“我家公子在里面。”舒云不客气地说。
霍七七的动作很快,只是换了一件外衣而已,很快她就推门出来,“我向来不喜欢和别人共用一样东西,再熟也不习惯。不好意思,章大人。”
“没事,霍七公子不用客气,你先请。”霍七七的态度好,章伍也不好和她翻脸。再说了,是个人就有自己的脾气,谁还没有个怪僻啥的。听说霍七七不喜欢别人碰她的东西,是因为父母双亡后养成的,说起来还挺可怜。
李元白也听过关于霍七七怪僻的传闻,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
霍七七解释过后,却很快离开屋子,根本没有继续逗留下去。
“爷也要进去吗?”明朗问。
李元白没有说话,转身直接进了石灰屋子。
他领头,其余的人自然也就跟着他一起进去了。
第一卷 第228章 请罪
李元白对霍七七的迁就,让章伍几个人暗暗心惊不已。最后三个人私下琢磨了一番,觉得李元白之所以重视霍七七,无非是因为霍七七稍微懂点儿医术。
当然,这种猜测只能私下里偷偷说,三个人绝无胆子,在李元白面前乱嚼舌根。
大家从消毒的屋子里出来,又各自回房换了衣物。
几位官员的晚饭,是由各自的小厮从厨房里领去的。
晚饭很简单,半稠半希的米粥,加上两个黑色的粗面馒头。这样的饭食如果放在京城里,他们连多看一眼都不愿意。但今日他们在南平街上走了一遭以后,感触太深,所以也没有人挑剔,更没有人抱怨。大家老老实实在屋子里吃完了饭,人人吃得也很认真,没有人剩饭。
晚饭过后,李元白让众人到他院子里去,因为郑知府带着一群官员特意过来拜见李元白。
霍七七、章伍几人算是李元白这边的官员,于情于理都是要和他们见上一面。
双方见面认识一番后,这才各自落座。
“雨季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只要不再连续下暴雨,渭河决堤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许多。”郑知府小心翼翼地汇报,他今年五十出头,这个年纪还想继续往上升,几乎没有了可能性。
他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这么多年在知府的位置上,干得十分尽心。虽然他算不得青天大人,但也不是昏庸贪得无厌之人,小毛病有,大的错却不会犯。
辛苦过了这么多年,郑知府并不想在最后几年任职之中犯下大错。所以当他听说圣上居然派了六皇子过来,当即就恨不得立刻赶回城中。可是,疫情很重,加上百姓没有粮食吃,有的灾民不再安稳,隐隐有暴动的迹象,他又不敢轻易离开,只好一直守在封锁的村外。
“明日开仓放粮,让各村的里正拿着村民的花名册领粮食,每人十斤。”李元白吩咐下去。“这一次本皇子也带了一批赈灾的银两过来,你安排人在四个城门口,布粥救人。”
“这?”郑知府听完李元白的吩咐后,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嗯?”李元白见状,脸色不悦。“郑知府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说就是。”
“回禀六皇子。”郑知府噗通给李元白跪下来,“下官该死,还请六皇子恕罪。”
“说。”李元白言简意赅。
“回禀六皇子,南平历年来到了夏季,雨水都十分充沛。今年更甚,百姓地里的庄稼估计十之八九都得被毁,他们能有两成收成就不错了。这么多年来,皇恩浩荡,圣上减少南平百姓三成的赋税,但即便如此,百姓每年上缴完粮食以后,所剩也不多。粮库里的粮食更是少的可怜,今年春上,百姓无种子下地,下官斗胆,先将粮库里的部分粮食借出一部分,所以……”郑知府越说越心惊,越说声音越低,额头上的汗水更是顺着脸颊不停往下落。
“所以你想告诉我,粮库里的粮食所剩无几,是不是?”李元白的声音之中隐隐有压抑的怒气。
“下官该死,请六皇子恕罪。”郑知府吓得面如土色,不停给他磕头。
跟着郑知府过来的几个官员,脸色也很难看。
“六皇子,郑知府也是为了百姓才私自开仓放粮。请六皇子饶恕大人一回吧。”一位官员给李元白跪下,为郑大人求情。
霍七七冷眼观看,她倒是挺佩服这位郑知府。在古代,官员私自开仓放粮,如果被查处的话,那就是死罪。郑知府愿意将为百姓而犯罪,这份勇气实属难得。
“回禀六皇子,开仓放粮是下官的主意。六皇子要拿人的话,下官愿意一力承当。还请六皇子不要责怪知府大人。”一位师爷模样的人也给李元白跪下了。
“回禀六皇子,此事和下官等并无关系。当初郑大人开仓放粮之时,下官等也极力阻止过,可是郑大人一意孤行,才造成今日的局面。”一个县令模样的人,有些痛心疾首地解释。
“下官也曾阻止过郑大人,是郑大人不听劝。”
也有几个官员想和郑大人几人划清界限。
郑知府跪下地上,也不敢出声反驳,只是脸上的汗水更多了。
章伍等人见状,都暗暗摇头,对于几个落井下石的官员,实在是看不上。
“粮仓里还有多少粮食?”李元白没有搭理他们任何人,只是冷冷地问他所关心的事。
“回禀大人,粮仓之中的粮食不足三千石。”郑知府战战兢兢地回答。
霍七七对古代的容积单位不是太了解。一石大约是九十多斤,三千石…。得了,算出结果后,她差点儿晕了。就那么一点儿粮食,要养活一个州的人,简直比杯水之薪还要糟糕。
当然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南平这个地方的百姓过得的确苦。
“郑知府,你私自开仓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不提。你立刻派人连夜熬粥,准备明日布粥。等会儿,你和师爷留下,本皇子还有话要问你,其余的官员立刻散去。明日你们安排好人手,负责布粥的安全。”李元白发话。
众人诺诺地答应一声,然后相互偷偷看了一眼后,才各自散开了。
霍七七和章伍几人也跟着官员一起出了门,各自回去自己的院子里。至于李元白留下郑知府说了些什么,霍七七表示,她半点儿也不关心。
不过她可以确定一点,李元白今夜必然会粮食的事情而发愁。
不是她没心没肺,她不是官员,根本操不了那份心。她的空间里的确能拿出许多米粮出来,但关键是,她要是拿出粮食来,她要怎么解释?
估计,她做了好事也不会得好报,别人肯定会将她当妖怪给咔嚓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别人和自己之间,霍七七还是愿意选择保住自己。
“七公子,陈德胜他们的药材和咱们要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带到?”景慕问。
“最早也得七八天之后吧。”霍七七叹口气说。
这一晚,虽然说霍七七不想管粮食的事情,但这一夜她还是睡得不踏实。她只要一闭上眼睛,无数张面黄肌瘦的脸就会在她面前晃。
------题外话------
又上传一个星期的量。
第一卷 第229章 找的就是你
第二日一大早,霍七七洗漱过后,舒云就从厨房里端来饭菜。
驿馆之中,所有人的伙食一致,就算是李元白,也是和大家吃得一样。
“咦,居然有蛋?”霍七七惊讶地看着摆在她面前的一个鸡蛋。
“听厨房的人说,是六皇子见七公子身体弱,特意吩咐他们为公子每日多加一枚鸡蛋。”舒云笑着解释。
“哼,算他有点良心。”景慕不承情。
霍七七饶有兴趣地拿着鸡蛋,盯着看了一会儿。以她对李元白的了解,李元白这个人似乎不像是怜香惜玉的人。呸,不对,什么怜香惜玉,她现在可是以男装示人。应该说,李元白这个人向来公事公办,不会徇私。
为什么李元白要特意吩咐人给她多煮一个鸡蛋?真的如他所说,是因为看在她体弱的份上?这个借口不成立,要是真的看她体弱,那个混蛋就不会算计她,将她拉到南平来。
想了半天,霍七七也没有想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出来。后来想得头疼,她干脆不想,直接剥了蛋吃起来。
“霍七公子,还没有吃完吗?”她正吃着,章伍几人就过来了。
“稍等,马上就吃完了。”霍七七笑眯眯地答应一声。
江景石几人的眼睛很亮,一眼发现了放在桌子上的鸡蛋壳。
“霍七公子,你哪里找到的鸡蛋?”吴庆亮笑眯眯地低声问她,“是不是花了银子在外面买的?”
“明日我们也买几个回来打打牙祭。”
“你不担心六皇子知道后不高兴?”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鸡蛋的事情来,霍七七笑眯眯地将碗中的米粥喝完,也不解释。
“霍七公子,你说我们要是买了鸡蛋,六皇子会不会生气?”那边三人没有讨论出结果,干脆转而向她询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