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石头与水
时间:2019-07-30 12:08:18

    柳扶风请五皇子身边亲侍取了靖江城地图过来,一并与这张排水管的图纸并排着看,与三人解释道,“靖江王的王宫位于整个靖江城最中,靖江城为回字形,东南西北修四座牌坊,以镇王气。下为潜龙局,是期待有朝一日潜龙飞升。”
    五皇子道,“靖江王也快飞升啦。”一把年岁,哪里还经得住战败被俘的耻辱哟。五皇子是经受过冯飞羽追杀的,于五皇子自己,他宁可自尽,也不能受俘的。
    说句冷笑话,五皇子细看柳扶风添的一笔道,“靖江临海,扶风你这一笔可就直划到海里去了。”五皇子脸色微变,“靖江是临海的,难道他们要往海上逃!”一想,这种可能性还真大,往内陆走,便一时逃了,总有朝廷缉查,倒是不如去海上,就海阔天空了。
    既然靖江王有秘逃海上的可能,五皇子可不想功亏一篑,甭到时靖江城打下来了,靖江王一大家子不见了,那他可就没脸回帝都了。五皇子道,“南安你点齐兵马走一趟吧?”
    南安侯道,“我与靖江到底甥舅之亲,按制当回避,还请殿下原谅则个。”
    五皇子心下一叹,想太子可真是眼拙,南安侯这般磊落,偏为了吴国公与南安侯反目。五皇子让南安侯去,无非是这事儿最初是南安侯提的,且,室内四人,五皇子自是不能去的,柳扶风不良于行,江行云非军中将领,倘真能活捉靖江王,又是大功一件,五皇子方提的南安侯。这件功劳之大,南安侯不会不清楚,但南安侯却是轻描淡写的拒绝了。既南安侯不想去,五皇子也不耽搁,立刻着李宇过来,与他说明后,命他率两万兵马过去,这也是五皇子的私心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宇向来有效率,他在军中能悍勇著称,三天后回营,除了俘虏若干,还带回了宁致远。李宇在五皇子大帐细禀战斗经过,“真是玄之又玄,那洞口开在一处海神庙里。靖江派了六千禁卫随行,战后只余一千零七十四人,靖江王出逃子孙一百三十六人,交战中不幸伤亡七十八人,余五十八人。一并出逃的将领文臣十人,死七人,余三人。”说着,奉上名单。
    五皇子忙问,“靖江王在其中吗?”
    李宇摇头,“靖江王与太孙不在。”
    五皇子微微颌首,李宇继续道,“还有个姓宁的,就是那个宁致远,鬼话连篇,说他是四海国使唤臣,原是要带着这些人投城的。”
    宁致远要求见五皇子,五皇子原就极厌段四海这群人,趁伙打劫,海匪行径,幸亏没给这伙海匪得逞,不然他这一跤真要跌海里去了。五皇子早非昔日刚就藩时心里没底的皇子了,五皇子掌大权多年,颇见手段,宁致远想见他,他却是没空见宁致远的,道,“找人看好了他,每餐三个杂粮饽饽,三碗凉水,晾他一段时间再说!”
    五皇子先逮了靖江王数十子孙,心下愈发大定,及至十日之期一到,未用五皇子攻城,城门便被缓缓打开,只见钟太傅满面泪痕,一身素缟,带诸臣属,出城受降。
    南安侯上前接了受降书,转呈五皇子,五皇子一目十行看过,柔声道,“诸位只管放心,本王定会信守诚诺,不知靖江王安在?”
    钟太傅泣道,“王无颜以对殿下,已与王太孙殿下在熙政宫服毒身亡。”
    五皇子轻声一叹,“靖江以死赎罪,本王知道了。”命柳扶风先进去接手城防事务,全城戒严,不得扰民。
    而后,五皇子方登上王驾,在诸人簇拥之下,浩浩然开进靖江城。
    至此,长达三年十个月的江南战乱进入最后的尾声,因战乱始于靖江王,史称靖江之乱。
       
    ☆、第298章 夺嫡之一
      五皇子还未回帝都,帝都已是一派喜庆,尤其谢莫如,妻以夫荣是不必讲的,纵还有湖广几处城池未竟,到底靖江一系子孙皆或死或降,湖广收复,指日可待。又因战事在十月收尾,谢莫如神机妙算大仙的名声,于权贵圈愈发响亮了几分。
    当然,这是笑言。
    谢莫如闻知靖江城投降的消息,先进宫与苏妃贺喜,苏妃在宫里,消息并不比谢莫如慢,但看谢莫如这般迅速进宫,仍是有些讶意,笑道,“难不成陛下已着内侍去了你府上,我还是刚听到这信儿。”
    谢莫如含笑坐了,道,“八百里加急的快马一进帝都城,斥侯就高喊‘靖江王已降,江南大胜’的话,府里的管事在外听着了,连忙回府上报信,我得知此事,就进宫来同母妃道喜。”
    苏妃也极是喜悦,素来有些苍白的脸上都添了几许喜色,一向宁静的双眸泛起些许微光,既有喜悦且有激动,她轻轻拭去眼中泪水,笑道,“是咱家的大喜事,老五今年年前应该能回帝都的。”说着,苏妃念声佛,与谢莫如道,“这几年,他在江南叫我挂心,你在帝都也不容易。”偌大一个亲王府,外有属官内有姬妾,还这些儿女,连带阖府奴仆,更要时不时进宫孝敬看顾她,难为这好几年竟无一丝错漏。
    谢莫如接了大宫人奉上的茶水,“先前殿下在外打仗,谁要给我们府上使绊子,不要说别人,陛下就不能坐视的。我再谨慎些,故而没什么妨碍。今殿下立下功勋,载誉而归,事情还在后头。”
    苏妃安慰她道,“自来世间便少不了小人,好在老五回来,你也略可轻松。”
    谢莫如一笑,“是。”
    苏妃未留谢莫如用午饭,笑道,“你们府上事多,现下人闻了信儿,少不得上门道贺,你先回去,料想圣旨也要到了,明儿再来。”
    谢莫如应了,苏妃又给了她两箱东西,谢莫如笑,“我府里什么都有,母妃自己留着使吧。”
    苏妃笑叹,“这一二年,陛下时时垂怜,我这里什么都是上上等的,我份例不少,一人也用不尽,不给你给谁。一箱子是些时兴的绸缎布匹与几件首饰,一箱子是药材,补身子使的,都在宫里备了档的,只管拿去使用。”
    谢莫如便未再客气,命侍女收了,起身告辞。
    谢莫如刚走,就有慈恩宫的掌事刘嬷嬷过来请苏妃到慈恩宫说话,那掌事刘嬷嬷乃是胡太后心腹,平日里便是赵谢二位贵妃都敬她三分的,今儿到淑仁宫竟是满面堆笑,客气中又透着那么一股子不易察觉的亲近。苏妃少时长于辅圣公主府,年长既进宫,在宫闱打滚了大半辈子的人,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见刘嬷嬷向她道喜,苏妃命宫人上了茶果,笑道,“我心向佛呢,老五一去三四年,哎,这好几年,我这心哪,没一时能放下的。”
    刘嬷嬷笑道,“眼下可不就能放下了,五殿下平定江南,就是我们做奴才的听了,心里也替娘娘殿下高兴。这不,太后娘娘听说江南大胜,也是欢喜的了不得,打发奴婢过来请娘娘到慈恩宫说话呢。”
    苏妃道,“太后娘娘相召,还请嬷嬷稍侯,我换件衣裳,以免有失礼数。”
    刘嬷嬷笑,“是。”
    怪道人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苏妃以往虽不得胡太后待见,到底有儿子的妃嫔,且她儿子生得早,得一妃位。这些年,五皇子在诸兄弟中不算出众,但因有个位在妃位的母亲,也未受到什么慢怠,只是不能与母族更为高贵的一、二、三位兄长比肩罢了。及至五皇子成亲开府,少时情势大为逆转,五皇子一步步直至今日,苏妃纵于宫中不显,可如今瞧着五皇子,谁会不给她颜面呢。哪怕一直不大待见苏妃的胡太后,听说靖江王降了,也得召苏妃过去赞扬一二,赞苏妃教子有方。
    苏妃极是谦虚,听胡太后夸她,连忙谦道,“臣妾一介女流,无甚见识,哪里懂得如何教导皇子,此皆陛下与诸位皇子师之功。”
    胡太后高兴儿子江山得保,笑道,“你虽没啥见识,老五到底是你肚子里出来的,他有了出息,你的福气在后头呢。”说胡太后不会说话吧,但这话说的,前半句叫苏妃堵心,后半句令太子妃惊心,甭提多有水平了。
    苏妃向来与胡太后说不到一处,知胡太后惯是口无遮拦,闻言只是一笑,便不言语了。胡太后命人寻出不少好东西赏苏妃,与她道,“老五快回来了,老五有出息,你也有功,这是给你的,做几件喜庆衣裳,把身子调理好,孩子回来见你好好儿的,心里也高兴不是。”
    苏妃柔声道,“娘娘说的是。”
    胡太后长叹,她怎么就同苏妃说不来呢。
    文康长公主见势打趣道,“母后可得省着点儿你库里的好东西,这次非但老五回来,阿宇想必也能回来了,到时可得记着赏你外孙几件。”
    想到外孙李宇,胡太后愈发欢喜,与闺女道,“放心,好东西有的是。阿宇也该回来了,可怜见的,一去三四年,囡囡还没见过爹呢。”
    说到李宇之女,文康长公主便是眉开眼笑,道,“是啊,那孩子,起初小时不大懂,这一二年见她堂兄堂弟的都有父亲,还找我问她爹去哪儿了。”说的胡太后心酸起来,骂道,“就是这杀千刀的靖江王,好不好儿的干这谋反勾当,要不是他,也用不着孩子们这么大老远的好几年回不得家。好在靖江王也没落好下场,不然真是苍天没眼了。”
    谢贵妃笑,“如今靖江已降,可见是上苍有眼。”
    赵贵妃也跟着说了几句恭维吉祥话,殊不知二人心里却是不大好受的,自上遭江南大胜,穆元帝便命她二人将苏妃的份例提到贵妃一档,就这样,穆元帝还时不时的额外赏赐苏妃,如今靖江已平,还不知穆元帝要如何赏赐呢。赵谢二人皆是在宫里熬了大半辈子且深得帝心之人,倘非有几分能耐,也做不到贵妃之位,以往二人并不将苏妃如何放在眼里,因她二人掌管宫闱,再加上位份差别,苏妃在她二人面前一向是要低上一头的,谁晓得风水轮流转,难不成日后倒要她们俯就苏妃不成?
    每虑至此处,二人心下难免都有些不自在。
    说话苏妃在宫里得了不少体面,谢莫如回到府内,果然颁赏的内侍已是到了。待接了穆元帝的赏赐,先是侧妃们过来道喜,一时,外头又有属官过来,先温言打发了几位侧妃,谢莫如去前殿见几位属官,她纵一向端严,今遇江南靖平之事,也难免带出几分喜色,与张薛二位长史道,“这几年,殿下不在帝都,凡王府之事,多赖诸位相帮,眼下殿下就要回来了,以后还得劳你们辅助殿下,打理差使。”
    张薛二人皆道,“原是臣等份内之责,这几年殿下在外操劳,我等却在帝都安享太平,心下已是难安。”
    谢莫如温言安慰,“当时殿下去江南的情势,你们也是知道的,不敢往外漏半点风声。何况,攘外安内皆是要务,说不得哪个更重。这些年,倘非有你们处理外务,咱们府上怕也没这般安宁。不说来日方长,眼下就有事要托于你们。”
    二人皆已是六十往上的人了,精神头却是极足的,连忙道,“娘娘只管吩咐。”当初五皇子去江南收拾烂摊子,还真不是他们不愿意一道同去,实在是当时五皇子秘密南下,身边跟着的是穆元帝的暗卫,他俩都上了年岁,奔波不得,且当时机要,故他二人不得知。今五皇子在江南立下大功,俩人不是不遗憾,好在有谢王妃好言抚慰,如今且有事要他们做,他们焉能不愿?更兼二人都不傻,如谢王妃说的,这几年谢王妃对他们的确颇多倚重,虽未与五皇子去江南建功,到底同谢王妃有了交情。至于走王妃路线是不是不大体面,这几年,二人早改变了以往的陈腐观念,谢王妃乃五皇子正妃,为人亦是精明强干,身份手段都镇得住,倘府里不是有这样一位王府,哪能这般安宁?且他们为属官的,与一府主母处好关系,这也是属官的本分。不然,有哪个惹得主母生厌的属官能长久呢?
    故此,谢王妃又有事吩咐,二人求之不得。
    谢莫如道,“殿下建功是大喜事,这些天,往咱们府上走动贺喜的绝非少数。殿下建功,我高兴,你们也高兴,咱们府里,没人不高兴。只是,我想着,凡事还需留三分余地。第一,殿下还未回来,摆酒之事暂可免了。第二,趁此殿下建功,陛下重赏,外头人难免多看重咱们府上一些。别个不说,主属一体,别看这几年府上算是太平,殿下虽还未回朝,我只怕外头就要生事的。属官以你二人为首,且你们素有威望,还得由你们约束下头官员,切莫得意忘形,此际倘出一两件丑事,还愁没人知道么?”
    二人连忙称是,他二人光顾着高兴了,还真没想到这个,实在不得不感谢谢王妃目光长远。谢莫如继续道,“就是殿下回来,咱们阖府也需谨言慎行方好。”
    把张薛二人交待一番,谢莫如又叫来府里掌事太临掌事宫人,亦训诫了一回,如此,五皇子府内森严,倒更胜以往。就是孩子们放学回家,谢莫如也自有一番叮嘱。
    当然,给过大棒后,阖府内外加赏半年月钱薪俸,亦令府中上下皆是欢喜。
    把府中人调理了一遍,谢莫如就开始接待各色贺喜之人,最先来的是谢太太,倒不是谢太太消息格外快,基本上来送捷报的斥侯一路喊下来,帝都城该知道的也都知道的。谢太太来得最快是因为,她是谢王妃的祖母,一闻信儿立刻起身,也不管这信儿准不准,譬如戚国公府、平国公府,人家都要再三确认了消息方好过去。如此,就让谢太太抢了先。谢太太一把年岁,腿脚十分俐落,带着在家的二孙媳妇三孙媳妇就来了,谢太太满面欢喜,见着谢莫如起身欲见礼,谢莫如摆摆手,“祖母不必多礼,坐吧。”谢太太惯来如此,虽谢莫如一向都会免礼,谢太太却从不拿大。谢兰媳妇谢玉媳妇则是正正经经福一福身,谢莫如也令她们坐了。
    谢太太茶都顾不得吃一口,便笑道,“咱们府上的采买在外头办事,听说见着送捷报的了,说是江南大捷,靖江王已是降了。我这听说了,竟是一刻也坐不住就赶紧过来了,娘娘知道了没?”
    谢莫如笑,“知道了,陛下已颁下赏赐。”
    谢太太与两个孙媳妇顿时喜笑颜开,谢太太直念佛,“谢天谢地,佛祖保佑。”谢太太出身官宦之家,嫁入官宦之家,做了多年的高官夫人,且这把年岁,自是见过世面的,一沉吟便道,“靖江王既已投降,想必殿下也快回来了。”首犯已得,必要回朝献俘。谢太太说着很是怜惜的看向谢莫如道,“娘娘这几年不容易。”这三四年,江南战报一时好一时歹,若非谢莫如这样有定力的人,还知要怎么着呢。何况,江南战乱,帝都城是非也多,虽有娘家帮衬,谢莫如也没少操半分心,整个王府都在她肩上,亏得谢莫如能扛下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