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种的几种都是耐寒的蔬菜,天冷了也不怕菜长不出来,郁一佛想他们这个冬天应该能吃上了。
杨队长的儿子杨全也按照之前说的偶尔会来找郁一佛问题目。
杨全复读两年,比郁一佛大两岁,郁一佛又叫他杨全哥,开始来问题目他还是很不好意思的,而且郁一佛没法读书了还得教他他怕戳人痛点,但郁一佛表现的很自然,他就跟着放松了点。
从开始一星期来一次到后来一星期来两次,他也察觉到了一点好处,他做题目的时候比以前稍微顺畅了那么一点。
意识到这点后,他就不再羞愧于请教一个比他小的女孩了,反而替郁一佛可惜她没能继续上学。
他要是有那么好的成绩,肯定要继续读书的。
杨全咬着笔头问郁一佛,“你不能上学了不难受吗?”
郁一佛说:“还好,上学什么时候都能上,还是其他的更重要。”
杨全看着她的脸色看不出什么来,但他觉得郁一佛是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虽然她也每天洗衣做饭和村里其他姑娘一样,但她真的是挺不一样的。
起码别的姑娘肯定没法像她这样看的明白。
不哭哭闹闹就不错了。
杨全看明白郁一佛不会因为这事难受后就压低声音跟她分享,“你知道么,你那个堂姐在外头经常跟别人说你读书没用还得回来种地。”
他说到这就没了下文,郁一佛没懂他想表达什么,“怎么了?”
“她在外头说你坏话啊。”杨全估摸着她大概不在乎这个,就又说,“谁说读书没用了,你那是没去上,要是去上了过两年就是城里人了,我过几年也得是城里人。”
“嗯。”郁一佛抬头,点点他的作业本,“那你努力。”
杨全眼神移到作业本上,脸色瞬间就变苦了,“你怎么跟我爸似的,什么事儿都能扯到学习。”
郁一佛想说也不是她先提学习的啊,看杨全这样还是没说,就问:“你今天作业还剩多少啊,我待会儿该做饭了。”
她这么说杨全也不敢再耽误时间,他爸之前可是提着他耳朵跟他说不准浪费人家时间,更不能影响人干活,所以他都只有在她闲的时候才会过来。
“还有这两题。”
郁一佛看了一遍题,没怎么停顿就给他讲了起来。
每次看她这样杨全都很佩服,那么久没上学了还会做题,怪不得他爸经常拿她举例子说他笨呢,还真没说错。
两道题讲完,杨全和郁一佛都伸伸胳膊伸伸腿站起来。
杨全弯腰合书的时候,郁冬华看见两人结束了便噔噔噔跑过来,抱着她姐的腰。
“姐,爸说你今天过生日,待会吃鸡蛋。”
闻言杨全直起了腰,“你今天过生日啊?”
郁一佛本来忘了,现在想想还真是今天,农历十月十日,就点了点头。
杨全咧嘴笑了笑,“成。”
说完他就一边挥着书一边走了。
郁一佛皱着眉想,成是什么意思?
半小时后她知道了。
因为生日,她爸今天没让她做饭,郁一佛就在院里蹲着给小菜园除除草,杨全来她是第一个看见的。
杨全本来就是来找她,这会便也没惊动其他人,把手里笔状的东西递给她,“喏,你生日送你。”
郁一佛凑近点一看是支钢笔,样子还挺新的,直接摇头说:“不要。”
杨全一眼看出她是嫌贵了,又往前递了点,“拿着吧,我刚回去看了看我也没啥能送的,这钢笔我买回家好几年了也没用上几次,给你这样学习好的正好,又不贵,买的时候就两三块钱,还是我刚小学毕业买的呢,用了好几年了也不值钱,你不嫌是旧的就成了。”
郁一佛迟疑了一会,杨全干脆把钢笔往栅栏中间一卡,一点不爱惜东西的样子,转头就走,留下一句话“别还我了”。
郁一佛对着这人假装潇洒的背影嘴角一抽,还是把钢笔取了出来。
仔细一看,黑色的钢笔笔帽上还有杨全刻的“小学毕业”字样,字迹歪歪扭扭的拉低了钢笔的整体颜值,确实跟他说的一样是旧物。
不过郁一佛拿了也没用,她没墨水,现在也没钱买,干脆放到了自己以前那个笔袋里。
晚饭郁为家给郁一佛做了个玉米面面条加一个鸡蛋,另外两碗也是面条,但没加鸡蛋。
郁一佛拿到筷子就准备分一半鸡蛋给妹妹,却被她躲开了。
郁为家看着两个孩子笑着说:“二丫头自己吃吧,今天是你生日,下个月分粮了咱家就又有的吃了。”
郁冬华也挡着碗口说:“姐吃。”
郁一佛只能停了筷子,不过倒是对分粮挺感兴趣的,“今年收成怎么样啊?”
郁为家腿上已经拆了线,虽然今年还不能下地,但他还是种田的老手,郁一佛看不出来的庄稼情况他能看出来,笑容淡了淡,说:“还成吧,之前下苗的时候我就觉得时间拖的有点长了,今年估摸比去年差点,还是能吃上饭。”
他说的拖时间是说下地干活的人不勤快,拖长了种地时间的意思,郁为家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农民还是不乐意看见这种事,但是他又知道没法改,多拖一天时间就多拿一天工分,干这种事的人多了去了,队长都管不了,他能管什么用。
郁一佛理解她爸的烦恼,好多人在自留地干活很有力气,在队上的田地里干活却不舍得出力气,影响了整个队的粮食产量,要是两种地能换一换就好了,但想想也知道很难,除非公社把土地像自留地一样分配到每家头上还差不多。
没影的事郁一佛就自己随便在脑子里过一过,现在该想的是她家能分多少粮食,粮食分下来了又该怎么计划。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来晚了,宝宝们晚安。
第64章 佛系年代14
红河村庄稼分两季,今年秋收郁家三个人分了二百多斤粮食,大头在郁为家和郁一佛这边,郁一佛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就算没成年也能分到成年人分量的口粮,两个人又干活挣工分,分的粮食对一家三口来说不算少。
可惜粮食产量一般,不然还能分的多点。
郁一佛跟她爸说预留一部分的工分先不动,回头跟队上换成钱,粮食虽然好,但真正遇上一些事了还是要有钱财傍身才行。
郁为家听她的,他本来就不是很会拿主意的人,女儿做事只要有理由他都能接受。
其实郁一佛是听了队上鼓励养猪的宣讲才有了想法,养一头猪的成本起码要二十块钱往上,她家现在仅剩的几毛一块根本管不上用,而且过年花费多,就算不养猪也要买年货吧。
所以剩下的工分肯定是要换钱的。
郁家的粮食刚搬到家,郁老大就拿着个袋子上门了。
郁一佛一看那个袋子就知道大伯是来装爷奶的孝敬粮食的,把她爸叫出来跟大伯说话,她就一个人回屋准备粮食去。
粮食在郁一佛和郁冬华的屋子里,每天锁门,郁一佛没想赖账,毕竟当初分家她是同意的,但她也不准备多给,如今离分家有半年,她就拿了大约四十斤粮食出来,粗粮和细粮三比一,也是说好的。
门口郁老大和郁为家说话,多是郁老大在说,郁为家揣着手听着,看着让人感觉他和半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只除了腿好了以外。
所以郁老大看见郁一佛拿出来的粮食明显没有四十斤便直接面对着郁为家拉下了脸。
“咋回事?”
郁一佛也没顾忌她爸,直接将四十斤粮食摆在面上,说:“一年八十斤,半年四十斤,刚好。”
郁老大不跟她说话,只对着郁为家,“老二你啥意思?”
夹在大哥和女儿中间的郁为家这次很轻易地就做出了选择,“没啥意思,二丫头说得对,半年是四十斤,我给你称一下拿走吧。”
他好像没看见郁老大的黑脸,直接去拿称来,当着他的面称起了粮食。
郁老大也就敢窝里横,郁为家不听他的他就没办法,僵着一张脸看他称粮食。
其实老三家给的就是四十斤,只是他原本以为能在老二这拿到八十斤粮食,期望太高了,现在得到的却没那么多,免不了就不高兴。
只是现在郁为家已经不关注他和家里的老人高不高兴了,他就想做到自己的责任就行,余下的是他欠自己两个孩子的。
郁老大闷不吭声地拎着四十斤粮食走了,没办法,他挑不出什么理来。
最多是回去跟两老埋怨一下,可惜现在三个人没人担心这个了。
这个冬天除了分粮外,郁家还分到了一些棉花。
郁一佛准备给郁冬华做一件棉衣,她从小穿家里姐妹的旧衣服,也该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
郁一佛在买年货时就将家里仅有的布票花了出去,那点布票不够做大人的衣服,但给六岁孩子做足够了。
她对缝衣服不太熟练,以前只给破的衣服打过补丁,新布料却不是她能沾手的,所以给妹妹做衣服的过程就有点磕绊,但还好有邻居大娘能教她几手,最后布料总算是裁出来了。
杨全就是在郁一佛拿着布做门口缝衣服时上门的,手里还有一本寒假作业。
“给自己做衣服呢?”
郁一佛抬头,说:“给我妹做的,你怎么了?”
杨全扬扬手里的作业,已经能够很自然的说了,“作业不会。”
多亏他的福,郁一佛远离学校半年了还对初中知识记忆深刻,几乎没有忘记的内容,要是现在去初中估计都毫无异样。
她伸手说:“我看看吧。”
杨全把作业递过去,他也觉得多亏了郁一佛,现在他不会做的题没以前那么多了,这学期期末考每门还都考到了及格,进步显而易见,他离城里人又近了好多步。
郁冬华跟往常一样待在一边看她姐给人讲题,杨全一不小心注意到了她。
“哎,你妹明年是不是也要上学了啊。”
“嗯。”
杨全手插在兜里啧了一声,语气有点淡淡的羡慕,“那你以后教她她成绩肯定好,想上什么学校上什么学校。”不用像他似的老是复读,脸都丢光了。
郁一佛看了他一眼,说道:“不一定,学习也不是教了就肯定能学会,不然学校里怎么会有学习好也有学习差的呢。”
这话像是郁一佛说出来的话,客观。
可杨全竟然从里面听出了一丝安慰的意味,可能是他想多了,听见郁一佛说有学习好也有学习差就不自觉带入了他自己,感觉好像说他就是那个能学会的一样,还挺鼓励人的。
杨全又一次对考高中充满了信心。
杨全问完题目就走了,但郁一佛被他提醒了郁冬华明年上学的事。
刚好她缝衣服,妹妹在旁边没事干,她就说:“冬华,你想学写字吗?”
郁冬华坐直了点,“想!怎么学啊?”
郁一佛手里还拿着针线筐和布料,不方便起身,就叫妹妹,“你去屋里我书包的笔袋里拿只铅笔,再拿一个旧的作业本来。”
郁冬华听话地站起身跑进屋里,拿了一个旧作业本,又打开笔袋找铅笔,一只放在笔袋最上面的黑色钢笔不经意间被翻到了最底下,而她拿好东西就把笔袋放回了原处。
这之后不干活的时候郁一佛就教妹妹写字。
开始是简单的一到十,后来是他们家几个人的名字,等到郁冬华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郁一佛给她做的棉袄才做完了。
郁冬华头一次有自己的新衣服,高兴的不得了,都舍不得穿,要留着过年那天再穿。
年前队里杀了猪,郁家得了几斤肉,还有一斤左右的猪板油。
不知道是不是队长特意分给郁一佛想谢谢她帮杨全补课的,但也没给她多分肉,跟其他人家比起来也不出格,郁一佛就没多想了。
不过有这些肥肉榨油,之后几个月家里就不用怕没油吃了。
年夜饭是一盆荤素炖肉,两条鱼,一盘炒素菜和一个肉汤,郁家饭桌上终于出现了五个以上的碗盘,可以称作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冬去春来,又是新的一年。
开春天气一变暖,郁家就从过路的家畜贩子手里换了五只鸡回来,四母一公,在厨房墙边那弄了个鸡窝养着,旁边菜地里的烂菜叶刚好喂给鸡吃,屋后头的猪圈也搭了起来,只等着买猪仔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第65章 佛系年代15
郁一佛打听过猪仔的价钱,以她家的情况只够买一只的,而且还要拿粮食换。
所以集市当天一早她就带了钱和二十斤左右粮食出门,和邻居大娘一块走去集市,临出门前跟她爸说:“爸你干活注意点,要是腿疼就歇一下,不行咱们就再去糊纸盒。”
她爸的腿平时看着没什么问题,郁一佛就怕隔了这么久突然干重活不行。
郁为家露出一个憨厚的笑,摆摆手让她出门,“有啥不行的,我种了十几年的地了,不能有事。”
他咋能再去糊纸盒,糊纸盒挣的工分顶多够人吃饭,他得攒钱给闺女读书呢。
糊纸盒的工作不是一年到头都有,总体来说能挣的工分比种地少小一半,郁一佛今天就是没去干活,刚好能去集市换些家里要的东西,郁冬华则被留在家里写郁一佛给她布置的作业。
如今的集市上买卖的东西丰富了很多,不像前些年那样换什么东西都要偷偷摸摸的,现在国家放松了经济政策,几乎不再出现民兵高喊“投机倒把”的声音,集市便热闹起来。
郁一佛是和她家斜对门的陈大娘和陈嫂子一块来的,她们家也要养猪,一块凑个伴。
三人没有马上就要去买猪仔,而是先逛一下,不然先把猪仔买了再走路也太重了。
郁一佛顺便把带来的粮食都换了钱,年后的集市人很多,没一会她就只背着一个空背篓了。
郁一佛买的东西不多,一个座钟、一个搪瓷缸子和一些调料,最后一个是给妹妹买的头花,比起陈大娘和陈嫂子的架势还远远不如。
利落的买完这些东西,三人找到卖猪仔的地方,有几个大大的方形竹筐里困了几十头猪仔,胖嘟嘟的挤在一起。
贩子开价一块一毛一斤,陈大娘说价说到一块一斤,最后一人挑了一头小猪出来,小猪重量差不太大,都是二十块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