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一天既是回门日,也是分别日。周念夏的心情并不怎么美丽。
提着钱母昨日准备好的回门礼,周念夏和钱建军还是回到知青点。之前在马寡妇家借住的房子在结婚前不久就商量好到月底就退掉,房租等都处理好,属于和平分手。所以,这几天钱母还是安排在马寡妇家住,周大哥则在男知青宿舍挤挤,也是辛苦。
今天为了回门好看,还是特地起个大早回到知青点宿舍来。
周母还是不放心周念夏,只是女婿在眼前,有些话不好多说,只嘱咐了些婚后要孝顺公婆、夫妻互相体谅的场面话。钱建军也是个会看眼色的,当即拉着周大哥就出门遛弯了,给她们母女俩留下些说话的空间。
周母搂着周念夏,一脸的不舍,闺女从此之后真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只是担忧的心思压过了不舍,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就是个吃不得苦受不的累的,之前一个人时有他们家里补贴,嫁了人后就不同了,一个屋檐下,又是农村,不知道多少事情呢。这一切周念夏自己一个人都要承受下去,这年代还没有结婚了也可以离婚的说法。
这天下午,看着远远驶去的火车,送走了周母和周大哥,周念夏既觉不舍、又觉新生,她的人生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两人回到钱家,天色也不早了,明天还要正常上班,两人早早洗了就睡了。
这一夜,半睡半醒间,周念夏突然就回忆起来,这不是她第一次结婚了。
准确的说,是第三次。
穿越了三个世界,也同时就意味着周念夏结过三次婚。时间跨越过几十上百年,期间很多事情其实周念夏都不太记得了,仅能回忆起个大概。
只那么依稀记得,第一世的夫君,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谨遵男主内、女主外的思想,周念夏亦谨守三从四德、女规女戒,那一生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就如同完成自己的一份工作。那男人很是敬重她这个妻子,后院里大小事务均交由她处理,虽也有那么两、三个侍妾,但都老实本分。两人间谈不上爱情,可却也如同家人般相处了一辈子,不是没有感情。
第二世的丈夫亦是个对她很好的,一直宠着她、护着她,包容着她的一切任性和小脾气,两人彼此互相依偎着前进,幸福一生。纵然现在没有了情感,可周念夏想,自己当时也应当付出了感情,所以才能骗过了自己、也骗过了他。
可在现在的她回忆起来,那两世生活发生的一切都恍然如梦,回忆荡过心间却再也激不起任何波澜。彷如这一切不是自己亲生经历过的,而只是午夜梦回间的那一份遐思。
周念夏不禁苦笑,也是托了系统功能的“福”,那产生的各样感情都被清除了。
在脑海中的系统毛球君见状有点担心。宿主这是心绪出现问题了嘛?果然如系统规则所说的,清除七情六欲也并不能完全摈除风险。那现在宿主出现问题,它该怎么办呢?
同样新上手的毛球君束手无策,有些着急起来,可又不敢打扰宿主,只急的转圈圈。情急之下,毛球君终于想起了回到**论坛,去找系统界的系统大神们请教一番。
对于系统的动作,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周念夏浑然不觉。此时的她无比茫然,接受系统的绑定在各个世界穿越,究竟是对还是错早已无从评判,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否则她怕自己迷失在这条道路上。
而只有回忆起现实世界的父母,她那焦灼不安的心才能稍稍得到缓解。那才是她真正的归属,只有真正回到现实世界、回到家,才能证明她的一次次穿越、一次次坚持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吗?
按捺下繁杂的思绪,周念夏终归坚定了决心一步步继续往前。
明日,肯定也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殊不知,毛球君已经给她挖了一个坑。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写起男女主来没完没了,明明我是想专注走剧情的,下章就上剧情哈。
昨天V章留言的都给发了小红包,没收到的可以找我补哈
第37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16
时光荏苒, 眨眼间六年时间匆匆而过, 1977年悄然到来。
六年间,不管外界如何纷纷扰扰, 周念夏所处的前进大队,因为有钱队长在前面顶着, 队里的人也一致团结对外, 故而大队里始终都是一片祥和, 可以说丝毫没有被外界的混乱所侵袭,倒是一片难得的清净之地。
六年间, 钱建军和周念夏夫妻也有了两个宝宝, 大的是5岁的哥哥钱立霖,小的是3岁的妹妹取名钱立萱, 一家四口相亲相爱、生活很是和谐。
变革来得很突然。自去年, 华国一位伟人去世, 新的领导人上台后, 接连发起了一项项改革, 从上而下改变了整个华国。事关周念夏的, 无疑就是高考恢复的消息。
如周念夏记忆里的一样, 9月份就开始有消息隐隐传来,教育部在B市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决定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即高考,不看出身、不看成分,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只是没有正式通知下来, 人们不敢全然相信,但这道横空出世的消息,让无数的知青们看到了希望,只是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足够让下乡的知青们像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
1968年到1977整整10年间,前进大队陆陆续续派下来的知青不少,和当地人结婚、谈对象的知青也不在少数,甚至好几对都已经有了孩子。
和平了几年的前进大队终于被打断平静,知青们彻底沸动起来,如扎了窝的蜜蜂,连带着整个大队都开始彻底乱了起来。这时如果人们能抬头看看,就会发现整个华国都在发生着巨变。
恢复高考,多么让人欢喜又可怕的一个词,给了无数知识青年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赋予了下乡知青们回城的希望。
但同时,也就此打散无数家庭。无数对夫妻因此分离,也有无数孩子沦为单亲家庭的受害者,原主的作为只是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缩影,平凡而可悲。
回城,那是所有的知青们多年来的夙愿,承载着他们对过去、对城市魂牵梦绕的回忆,更是回到家乡、回到家的希望,意义自然不同。
随着消息的传来,被生活压怕了的还想着再等等,机敏一点的已经开始准备起来,借书、借课本、复习,队里每日来往的快递都不知道有多少,方方正正的,叫人一看就知道又是寄给谁的课本和复习资料。
周念夏的复习也就此从暗地摆到了台面上。之前,周念夏即使看高中教材,也得打着为更好教导学生的大旗,而现在有了高考的消息,也不再需要遮遮掩,真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该知道的不还是都得知道。
钱家人日常相处在一起,自是察觉到了周念夏的异常,想到村里传开的消息,又想到这个儿媳妇的知青身份,钱家人自是无比担心的。虽说周念夏这个儿媳,在这几年间表现很是不错,家里的家务虽不会主动伸手帮忙,但分配下去的活计还是能做的好好的。可谁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只能呆在村里的无奈之举呢?
越想越担心的钱母还是没有按捺住,背着钱家人和周念夏,给钱建军偷偷打了个电话,把情况都给他说了一遍,又喊他赶紧回来,别最后媳妇跑了。
钱建军刚听到其实还有点怔忪。上次和周念夏提到回城这个问题,还是刚结婚时候,周念夏和他又确认了一遍他的同意。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两人都默契的没有再提这件事,如一对再正常不过的夫妻、正常的生活着。哪里能料到,这么突然的,就来了。
钱建军有些心慌,周念夏回城了,他真的能一起过去吗?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愈长,美好的回忆愈多,他就愈加害怕失去。如若不能,那他又该怎么办。只是想到周念夏,想到两个孩子,钱建军发誓,不论周念夏去到哪里,他都会带着两个孩子一直跟着,一家子就应该齐齐整整在一起才对。
钱母显然不会知道,这一通电话根本没有起到阻拦的作用,反而更加坚定了小儿子的信心。即将离家远去的,可能不止一个小儿媳,而是小儿子一家四口人。
钱建军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没有立即回家,仍是等到了周末放假,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回到了钱家。又试探性的问了一下周念夏的想法,周念夏自是十分坚定高考回城的想法。
周念夏已经想好了,当了好几年的老师,她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职业,等报志愿的时候她就报上市的师范类院校。以后,以华国对文化知识的渴求程度,以后教育行业形势肯定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好,那么老师肯定是份十分有前景的工作(才不是因为老师工作很轻松呢)。
钱建军听了只得表示同意,还特自然的和周念夏商量起了,自己和两个孩子该怎么一起去上市。周念夏也没有察觉到不对,不过虽然周念夏对自己有信心,但考试还没考,现在想这些也就是个想法罢了,远没到实施的地步。
到了10月份,□□下发了恢复高考的正式文件,消息瞬间席卷了整个华国。各大媒体同步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进行。
因为高考制度一度中断了10年,此次高考不限人员,除了应届初高中生外,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都在此次可参加考试的范围内,年龄也放开到了30岁,不限婚否。
所以,哪怕周念夏今年已经25,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还是可以参加这次高考的。不过这种好事也就头两年,后面肯定还是会严格起来,毕竟正经学校毕业的应届生整体知识水平总要好些。
如果说,高考制度的中断磨灭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与看重,而现在的恢复就是在郑重向世人宣告,国家开始注重教育了,知识人才的春天即将到来。
原本或信或疑的人们,都相信了。只有一个月,此时时间已经很赶了,谁都不敢肯定政策什么时候又会变动,下一次高考还会不会来临。故而,所有有志高考的人,都决定参加这些高考,一时间斗志盎然,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不参加这次高考。
前进大队亦是如此。
繁忙的秋收时节,原本老老实实干了几年活的知青们,此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考试上,哪里还有心思赚公分,纷纷找钱队长请假。
钱队长知道自己要是不同意怕是会引起众怒,也不阻拦,只是说明不干活是没有公分的,潜台词就是没有公分也就没有粮食。知青们能接受,他也就不管了。地里的活,他们村里的人照样能干得好。
有点积蓄的用积蓄,没有积蓄的都在找家里支援,这一考关乎他们日后究竟是只能扎根农村还是能回到城里,轻忽不得。
队里的事,因为钱队长有意的放下没有引起什么纠葛,但其他矛盾就不同了。
还住在知青宿舍里的单身知青还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日除了吃喝睡就是聚在一起看书。至于有了家室的还想这样,做梦呢。
周念夏这边,因为钱建军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去钱父钱母那里做过功课,钱家其他人也都没有去说什么。而且周念夏也没耽误自己的工作,故而都体谅起她、尽量不让她干家务活,甚至家中最近的伙食都好了不少,那是钱母想着对小儿媳好点别真给逼走了。
周念夏开始了复习备考路,联合其他知青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型的复习小组,一个个都日夜不辍的复习、看书,企图在这次考试全力以赴搏一把。
其他成家的知青自然没有这种好待遇。家中人同不同意是一说,反正同不同意也影响不了他们的态度,但是家中因此产生的矛盾也逼得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带孩子、洗衣做饭甚至上工干活,一个躲不掉,因为一起吃饭分粮,一个人少干一点就得其他人多干一点,一家人也不都是一条心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得在白日里干完活后,晚上再来知青宿舍一起学习,复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众多知青们,有的知识基础不同,有的学习时间和能力不同,最后学习的结果自然就各有差异,有学的好的,也有学的不好的。
周念夏显然就是那个学的好的,不提当老师这么多年都没放下的基础知识,就是现在学习的状态也比任何人都要好,知青们有什么不懂得都会来问她。知青们在心里是很羡慕她的,觉得她最后肯定能考上大学,而自己不知道有没有希望。
当然,背地里八卦的村人也不少,有的说周念夏不惜福,婆家对她这么好也要走,是个狠心的;也有的说周念夏看着不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就不要瞎传消息;更多的人是说钱家人傻,对一个不是一条心的儿媳也这么好。
这些或好或坏的流言,周念夏都无暇顾及了,因为高考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首次参加高考的一共有五百多万人次,录取的却只有二十七万,录取率十分之低。她不知道现在有多少能人在摩拳擦掌地准备考试,只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很幸福美好的了,我们都应该珍惜!
第38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17
随着人们紧张复习的脚步, 时间缓缓迈入了1978年的12月, 这个开始改变整个华国发展进程的时间点。
在众人不知是着急期盼,还是该忐忑害怕的心情中, 高考如约来临。
整场考试的考点都安排在县城中学,监考老师是调的县城各个中学的老师。因为前进大队位置偏远, 周念夏他们提前两天就到了县里招待所, 一群人互相作伴, 倒也没要家人陪同。
在招待所,周念夏看见了很多认识、不认识的知青, 都是下面公社的, 只有少量的村里人。直到到了考试现场,周念夏才知道, 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是青年工人, 按政策, 他们参加高考是可以保留工资的, 而作为大队小学老师的周念夏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其实当地人对高考上大学的渴望远没有知青那么深。比如钱家小妹也是读完高中才嫁人, 年龄和周念夏一样大, 现在同样有了两个孩子, 可之前周念夏问时,她只说自己没有这个想法。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女性还是会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 受限于家庭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什么自己也能走出去看一看的想法。
面临能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所有人都有点紧张。严重点的, 考试前的那个晚上都已经担心的睡不着了;周念夏却没有太大感觉,该尽力的她都尽了,该复习的也都看了。
作为一个曾经受过整整16年教育、历经各种考试磨炼的华国学生,周念夏表示,考了16年,她对考试已经无所畏惧了,直到进入考场她心态一直都是平和的。
或许是因为这场考试对所有人都太重要了,以致没有人敢在这时候作乱。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四门学科一门门考过,整个考试的过程很是平静。考的好的、考的不好的,皆是默默考完了。
只是考完后,众人第一时间就是对答案,这时候众人反应就不同了,沉得住气的不动声色;沉不住气的就喜形于色了——或得意洋洋、或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