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三个庄子,如今都是三个儿子轮流管理,沈清和算是彻底闲下来了,每天在家逗逗孙子孙女,其余的时间就是闲着。
族里的事情,在他全面丢给大侄子管理前,已经出台一些族规,用“水库”的收入管制他们不听话。
最近三年,他也没有折腾出什么新的品种来赚钱。京城的几个庄子之前跟着种辣椒,也赚了不少。如今全部种粮食,也能赚上一些,他这一世就像是休息旅行一样的简单平和 ,没有什么大的纷争。
沈家在孩子们考中进士以前,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比很多中等官员家庭要富裕很多。
十年后,沈清和一家一位状元,三位探花郎,两位十四岁的秀才郎。
去年已经分家,三家依然宅子连在一起,京城的宅子也是一样。沈秀才在方圆二百里,名声远扬,没办法,那样的一户跟普通农家没有多少区别的家庭,培养出来这么多的进士,不出名都不行。
老秀才沈清和依然住在秋山村。
十几年的时间,秋山沈氏一族,除开沈清和一家,也有三位二甲进士,其中沈三爷家就有两位,还有举人五位,秀才真不少有十位。是附近乃至京城都非常有名。
远远超过沈家村超过主支,能出这么多的人才,全靠沈清和,村里沈氏一族早年共用的几口老井,他都滴过不少灵水,孩子们耳聪目明,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加上家中不缺银钱,一心供他们读书,学习风气氛围好,彼此鼓励。
出来的人才多 ,也实属正常。京城沈家也没有想到分出去的老九房如今居然大变样,变富有了,族中子弟都有出息,出来的人才真不少。
沈清和出资建的秋山书院,已经建好,只需要装修,就能招生。书院需要的夫子们,也已经招聘到位,束脩是京城周围五百里范围内最高的。
有不少闻名天下的大儒,也来到秋山书院,为什么?
待遇,福利好,住的好吃的好,还有“薪水”高。别说文人不为五都米折腰,那是银钱还没有真正到位,只要真正到位 。他们一样会折腰。
柳成蹊如今也是秋山书院的先生,不过还没有到任。他的日子过得也一样的好,没有招上门女婿,女儿嫁给沈三爷的孙子,如今也是进士,在外地做官,女儿带着孩子一起随任。
夫妻恩爱,两个孙子一个姓沈一个姓柳,还有一个宝贝孙女。
清晨,露珠还在枝叶上摇摆,柳成蹊就背着手来到沈家,“沈兄,走,去书院看看。”
“走,看看去。”沈清和用完早饭,在院子中散步消食。
秋山书院离着不远,在对面半山,山脚两边全是书院先生们住的院子。全是沈清和记忆中的徽派建筑,三合院形式。一般都是依山面水,高墙封闭,黑瓦白墙,能很好的融入大自然中。成为大自然中的另一种美景。
书院掩于苍翠美景中,“老师”宿舍依山面水,坐落在山脚。夏日的清晨,远远望去,秋山书院犹如仙境,薄雾弥漫,缠绕的云雾,悠然的飘荡,像极了动态的墨色山水图。
秋山沈家在京城乃至周围的府城县城名声远扬,都说秋山村风水好,文曲星常驻于此。
招生的已经开始,外地的学子,已经开始来附近租房住,准备年底的考试,等来年春入学。
雷家也在秋山置办了地盖大宅子,还有离书院三里外的新“商业街”,置办了铺子。
两人走到山脚,看见正在做收尾工作的人,很多都是秋山村的村民们。不少人和俩老头打招呼。
转悠一圈,沈清和坐在路边的石椅上休息,长石椅在秋山村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是公共设施,专供人歇息用。
“成蹊,书院会办成闻名天下的大书院吗?”沈清和心中没底,他想着要是能和一些千年书院一样,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就好。
“会的,天时地利人和,秋山都有,以后又是一座有着千年传承的大书院。”
柳成蹊也憧憬着有那么一天,书院的内石墙上,每一位大儒和书院普通先生的名字,都会铭刻在上面。
会留出空白,写上他们的生平简介,以后从秋山书院离开的优秀学子们也一样能铭刻在石墙上。
关于他们的一切,都会存档入册,书院有一座存档楼,二层的小楼,全是“档案室”,夫子,学子的档案都会存封于此。
沈清和不知道,因为他的一个想法,一千年后,已经进入新时代,秋山书院,依然是闻名遐迩的书院。
只是这里已经是一所名校,一所人人都想进的大学。
因为他的阵法,里面的建筑,还有保存的纸张以及铭刻在石墙上的一切都没有被腐化损毁。只是多了岁月的沉淀。
不少人感叹老祖宗的智慧,居然还有保存下来的“档案”。有些还有描述古人们在书院的一些生活学习的情况。
沈家一族历经千年,依然是秋山村的大姓,沈清和的后辈们依然出色优秀。
石墙上的简介有很大一个板块,是介绍书院创始人的家族,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有介绍。
主要还是从沈家怎么崛起到一代出了多少进士状元探花。就连沈家养的牛,也是大齐朝最好的牛,都有介绍。
一代六进士,多荣耀。
*
古代包租公
睁开眼睛四下打量,简陋的房间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房间里面有些什么。
又是古代,一晚上都在梦中看电影,接受原主的记忆。
记忆中,原身沈清和就是普通的市井小民,家住京城,都说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还真是这样。
祖上几代都是京城人,经过努力在京城置下薄产。有处二进带左右跨院的宅子,还算是不错。
在京城近郊有百十亩良田,全家吃喝不愁。家中有老父老母,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娘子五年前生产的时候难产而亡。
为了让儿子沈玉林不被后娘磋磨,原身死活不愿意续弦,他知道只要自己续弦,以后就不会一心疼已经失去母亲的孩子。
为此无论爹娘如何催促他都不愿意续弦。
几年过去了儿子已经五岁,长的可爱伶俐,是全家的宝贝蛋。
原本一家人都可以过着幸福安康的日子。前世也是在这一年,沈母又提及让儿子续弦的事,已经不好再说什么不续弦的孝子,答应了母亲续弦的建议。
沈母的行动力很迅速,很快找好相看的对象。是不远处一位举人老爷家的庶女,一个不得嫡母欢喜的庶女罗嫦。
被嫡母找了这样一户人家可不是,对嫡母对沈家恨的牙根痒痒。
罗氏与她那出身瘦马的亲娘一样,颜色好,还有一副婀娜多姿的身材,走路摇摇摆摆。很是会勾人。
成亲之前,就与一位六品京官的嫡次子勾搭上了。只是人家妻妾皆有,也不可能纳她进门为妾。
罗氏还蠢兮兮的以为姜四公子是真的喜欢她,想与她长相厮守。从没有想过,人家根本就是玩她,送上门的不值钱的,根本不会得到姜公子的重视和尊重。
故事就从罗氏进门开始,进门没有半年罗氏有孕,生下一子。沈家二老如珠如宝的疼爱两个孙子。
对小孙子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因为罗氏的父亲是举人,在京兆府衙门做事,对罗氏是百般忍让。
事情就出在五年后,姜四公子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儿子,后院的妻妾一个个生的都是女儿。
想儿子都快想疯的姜四公子,没有办法只好找罗氏商量,把她为他生的唯一的儿子接走。
想光明正大的认回去,可不容易,一个为了儿子一个为了和姜四厮守,两人找人杀人灭口,由罗氏哄着沈家二老和原身带着大儿子还有她和亲生的儿子一起出门。
只是在临出门的时候,小儿子有些不舒服,她与小儿子无法出门,还劝慰二老和原身许久。
当四人租的马车离开了京城到郊外一处偏僻的地方,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出现,抢劫然后杀死原身一家四口。
噩耗传回去以后,罗氏还假装晕厥过去,守孝三年以后,奸.夫.淫.妇,成功的瞒天过海,制造一次偶遇,一次落水救寡妇。
沈家的薄产归了罗氏,还家破人亡,都没地儿去说理。
春天,乍暖还寒,依然很冷。沈清和早起挑水,家中有口深水井,他每天早上都要把厨房中的两口大水缸装满水。
刚装满水缸,家里的二老陆续起床,只有小懒猪沈玉林小朋友还在呼呼大睡。
用过早饭,沈母坐在炕上补衣裳,又说起儿子的婚姻大事,“和儿,你的事有没有仔细思虑过,真不打算再找一个。”
“娘,不找了,有几个后娘能待见前面的孩子,我不想玉林失去了亲娘,连亲爹以后也不疼他。
真要再成亲,我以后不可能把对孩子的精力全部放在玉林身上。续弦的话以后别再说,除非我自己心动要找,求娘帮忙。
咱一家四口好好的,过点平静的小日子,多好。以后万一嫁进来的人不贤惠,对您和我爹不好,也不喜欢玉林,天天在家闹,还不如不找呢?”
坐在一边看着孙子描红的沈父,抬起满是皱纹的脸,说道,“和儿续弦的事以后再说,他如今不找就不找。”
沈父是想到巷子里面的那一家老马家,有个泼妇儿媳,在家成天闹,老实的老马两人,对闹事的大儿媳一点办法也没有。
让大儿子休妻,一般普通老百姓家中休妻的很少。休妻以后再给儿子找,又要花银子,还不定能找个好的。也许下一个更差,就是为了孙子们,也不会轻易休妻。不管从什么地方考虑,休妻都不是上上之策。
“行,你们父子俩都不同意,我就不说了。”
沈母叹口气,也不好再说什么。
第200章 古代包租公(01)
全家的收入来源是左出租的左右跨院还有近郊一百亩良田的收入。沈家人都宽厚,对佃户很好, 收租子比别家低一些。
家里的开支不小, 还要攒银钱给小玉林以后读书用, 那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原身也是读过书的,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啥功名就是童生都不是。
沈清和想着要捡起书本再看看,装装样子, 以后考个举人进士功名,有功名在身, 总比白身要好。
他也上了十多年的私塾, 能试试的,教他的先生去年已经仙逝,原身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也没有人能知道。
同窗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原身没有考过科举,一次都没有。
沈清和知道明年会因为皇帝四十整寿加太子大婚大赦天下, 并加开恩科。
还有一年的时间, 他要装出勤奋好学, 明年一次性从童生到进士全考完。省事省时间,他也不想当官,劳心劳力。
二甲后面的进士也是可以的。
原身还有心愿:保护好父母和儿子, 让罗氏和姜四不得好死。
沈清和记住原身的心愿,也打算给他狠狠的报仇,当然他不会牵连无故, 不管罗家人姜家人好与不好,没有惹上他,他是不会出手动他们。
休息几天,在京城还有郊区自家的小庄子上转了一圈,其余的时间,他在家中手不释卷,一幅勤奋刻苦的样子。
二十三岁开始努力想考功名,沈父依然觉得很欣慰。
半个月以后的一天早晨,一家人刚用过早饭,沈父说,“和儿,看书很重要,但不能天天憋在家中,一个月总得有两三天休息,出去走走,踏踏青也好。”
“行,今日啥事也不做,我就带玉林出去走走转转。也算是放松下脑子。”
此话一出,小玉林扑闪扑闪的大眼睛,亮晶晶的眨巴着,满脸都是欣喜,他喜欢爹对他好,喜欢爹宠着他。
“就得是这样,出去走走,多带些银钱,给玉林买些小吃。”
上了街的孩子,都喜欢买吃的买玩的。
回房换了件衣裳,父子俩一起出门,沈清和紧紧牵着儿子。最近每晚都修炼,古代的灵气要比现代多一些,引气入体至练气一层,速度很快。昨晚,他已经成功的突破练气二层。
还感应到这方世界有些不对头,到底有什么不对头,他还说不上来,只是第六感告诉他,有些不对。
沈家住南城,他打算带儿子去东城和西城逛逛。东城西城的普通百姓缘也有,住的宅子都不大,顶天了就是两进的宅子。大多数都是一进的宅子。
儿子应该还没有去过西城,那里都是贵人住的地方,住的都是皇族王爷公主,勋贵一二品大员,老牌世家,能住西城的,大部分都是权贵,或者是继承祖产的官宦子弟,有些已经落魄,可宅子还在西城。
有很大一部分官员住在东城,就是一些新崛起的勋贵或者三品大员,也有不少。四五六七品的京官更多是住在东城。与一些豪富住在一区,也是不错的。
父子俩直接来到租车行,“客人要租车?”
人还没有进去,招呼客人的伙计就笑眯眯的询问。
“嗯,租辆车去西城转转。”
“好嘞。”
沈清和包了马车一天,每一个区域都有马车落脚的地方。
抱着儿子坐在马车上,听着外面的叫卖声,还有哒哒的马蹄声,父子俩很惬意,掀开马车窗口的布帘,让儿子好奇的张望。
小孩子上街的次数不多,拍花子多,老人不敢让孩子多上街。
“客人,到了西城。”
“好。”掀开帘子自己抱着儿子下车,给了一部分车资,让赶车的老廖头在这里等他们。等会儿有时间还得去东城也逛逛。
街上卖糖人的摊子前都是带着孩子的成人,沈清和也不例外,抱着儿子站在糖人摊前等待着。
街道两边不少的摊贩,人来人往,车马如梭,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一派繁华热闹场景。
“爹,我要小猴子糖人儿。”马上就要轮到他们父子,小玉林提要求,他喜欢精灵古怪的小猴子。
“好,让老爷爷给你做个小猴子。”不算要求,当然得满足孩子。
父子俩拿着小猴子糖人儿离开,朝着更热闹的地方走去,在另外一边宽阔的地方,围了几圈人,叫好声,声声入耳。
一听就是耍杂耍的,沈清和抱着儿子一起去看杂耍,孩子年龄小肯定喜欢看。他本人对杂耍不怎么感兴趣。
“好好好,好看。”小玉林拍着白嫩小手,高兴的很。
都是些什么胸口碎大石,劈砖之类的,没啥新鲜的,沈清和耷拉着眼皮 ,只是在他们端着盘来收银钱的时候,他给了二三十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