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宫闱娇女——云溪出岫
时间:2019-11-13 09:40:18

  十三有些慌乱, 德妃病了多少是因为他的原因, 请安的时候没有特别留意, 带了病气过到了德妃的身上。
  而十四没想那么多,生病很正常。
  他一年到头也会生几次病, 十三也不是故意的,他额娘病了没有注意罢了,也许这是巧合也说不定。
  这一年多的时间,十四确实比以前好太多,懂事很多了,能关心别人, 体恤别人。
  所以对着十三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没多大变化, 两人同进同出还是有几分兄弟情的。
  胤禛没有想到十四会去看敏嫔, 十三也没有想到。
  以前他额娘是庶妃的时候身份低,德妃私下里不知道说了多少次, 被胤祥也听到了好几回看不起她额娘的言语。
  但那时候身份在那里,胤祥只能当做没有听到。
  十四主动去瞧敏嫔,让胤祥看十四的眼神都变了。
  十四和胤禛,胤祥去看了敏嫔之后, 等敏嫔用了药之后就出来正屋,对着十三说道:
  “你放心,应该没什么大碍的,只要每日按时用药就会好了!”
  十四第一次干这种事有些尴尬,不过胤祥和他还算合得来,一个宫里面,上下课同路了好多年,比其他皇子要亲近些。
  这厢看着胤祥有些慌神才陪着来看看敏嫔,正好胤禛也在永和宫。
  德妃身子不舒服乌拉那拉氏进宫侍疾,胤禛自然每天也得进宫来看看的。
  “太医也是这么说的,只是都十来天了,药也在吃,就是一直没什么起色。”
  胤祥皱着眉头,他一开始没有这么担心的,风寒只要好好地用药,应该好的快的。
  只是没想到拖了十来天都不见好,敏嫔过年本来就瘦了,这一病就更瘦了,看的胤祥担心不已。
  “总要一个过程的,看你这个样子幸好此次你没有跟着皇阿玛南巡,否者要知道敏额娘病了还不得马上返回来?”
  胤禛拍了拍胤祥的肩膀安慰的说道。
  敏嫔生病胤禛有想到,毕竟上一世也是断断续续的生病最后一场小病要了她的命。
  明日得让梁太医去看看了,虽然现在离八月还有些日子,胤禛还是有些不确定。
  这些天他忙着前朝科考一系列的事宜,还要顾着府上招了德妃的黑手。
  等他知道敏妃生病的日子,还是德妃生病的时候,那时候梁太医给德妃瞧了。
  而敏嫔这里却是太医院的另一位太医,医术也不错。
  宫里面一位太医看诊后是不好另外换太医的,这就好比我看了病,再找另外一位的话,说明不相信太医的医术。
  所以,这两天还是另外一位姓张太医来看的,只是敏嫔没有见好,不能在再顾及这个了。
  “本来就是风寒而已,我额娘这几日就好了不少了,敏额娘怕是整日没有出过门,甚至底子差了点才好得慢点。”
  十四点了点头,小大人一般安慰的说道。
  “你何时知道这些?”胤祥勉强一笑问道。
  “太医说的啊,就如我底子好,平日里病了可是几日都好了,九姐姐病了那么久了断断续续的,不就是她身子底子差了?”
  十四认真的说道。
  九公主回宫病了一直断断续续的,身子就不见好彻底。
  七公主的事也过了那么久了,一年的时间也能接受,慢慢平息了。
  但是九公主身子差,底子差,太医都说要多走动了才能好。
  “十四说的不错,底子也是关键,敏额娘走动的少了,这一病才会感觉来势汹汹。”
  “这番等敏额娘好了,两位妹妹得空了陪着敏额娘逛逛园子,身子底子就会好很多。”
  胤禛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敏嫔一直忌讳德妃,所以缩在永和宫几乎都不出去,才会底子差了,没有那么快好。
  十二岁的十三公主和八岁的十五公主也在敏嫔面前侍疾,这会儿敏嫔睡着了,才在外面坐着等。
  刚好十四,胤禛过来了,两个人就帮忙招呼丫头端茶倒水。
  胤禛说这话的时候是正好看到两位妹妹出来。
  这两个妹妹也是命苦的,多走动锻炼锻炼,有了好的底子也不至于如上一世一般早早去了。
  上一世这两位妹妹和亲蒙古,在四十八年先后去世,两人先后成亲不到三年的时间。
  十三公主温恪四十五年抚蒙,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
  那时候皇阿玛亲自送亲,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可是生下孩子就去了,那一年她才二十三岁。
  十五公主敦恪是四十七年十二月,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
  她性子太过文静,身体较弱,草原的生活根本不适宜她,嫁过去一年的时间就没了。
  胤祥在失去敏嫔后,又先后失去了两位胞妹,之后没过几年被幽静在养蜂夹道十年的时间。
  胤祥一生的命运都坎坷,艰苦,这辈子胤禛必然尽最大的努力改变这一切。
  “明日让太医院梁太医来瞧瞧吧!”胤禛沉声说道。
  德妃知道十四和胤禛去看敏嫔,靠在床头冷笑一声。
  当真是好样的,带着十四不来正殿,跑去偏殿看别人的额娘。
  看着端着药站在床头的让乌拉那拉氏,德妃敛下眼里的冷意。
  乌拉那拉氏这几日表现仿佛半点不知道,这反而让德妃怀疑乌拉那拉氏已经知道了什么。
  只是胤禛后院关氏被送了出去,其他的没有动静,没有看到招太医进府,是不是弘晖几个被发觉了,一早就看好了?
  之前胤禛大张旗鼓的找洋医,是不是找到了医术高明的人?
  只是,这药虽然不比那秘药,但是一般人是看不出来不的,德妃试过,但总有些不放心。
  “府上的几个孩子怎么样了?”德妃靠在床头看着乌拉那拉氏问道。
  “劳烦额娘惦记了,孩子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自然是长得结实了,弘晖和弘盼两个说话都能不断句了。”
  乌拉那拉氏心里是忐忑,生怕德妃看出什么来,脸上的表情努力的控制着,不让一丝情绪露出来,免得德妃怀疑自己,于是镇定的说道。
  “嗯,那就好,你们府上的孩子现在打眼,要多留意,经常招了太医进去把把平安脉,可别大意了。”
  德妃看着乌拉那拉氏,看了好一会儿,提醒的说道。
  乌拉那拉氏主动提出请太医她就好让人进去看看情况了,几个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心里有个数也好。
  “知道的,我们府上一直有让梁太医把脉,梁太医的医术万岁爷都夸了。”
  乌拉那拉氏笑着说道。
  梁太医确实是常年去用郡王府给里面的人把脉看病,宫里面其他人留意一下都知道的。
  现在梁太医在太医院是副院首,医术高明大家都是认可的。
  德妃听到乌拉那拉氏这样说点了点了头。
  梁太医她知道,这是个正直难啃的骨头,之前就有意无意的打探过胤禛府上的事。
  奈何这个人嘴巴紧,只听皇上的,除了病情半点不会多说几个字。
  “梁太医确实不错,本宫这风寒好的这么快,他功劳不小。”
  “改明儿让梁太医给敏嫔把把脉,那张太医到底没有梁太医的医术。”
  她这次是故意传了梁太医,没有用以前经常传的方太医,也没有用敏嫔现在看诊的张太医,就是为了让人知道她的病是真的,后面也好计较算计。
  方太医就是上次在五台山的那位太医,也是这位太医告诉德妃关宝宝的事情。
  方太医一直都是德妃的人,在太医院多年,一直都没有暴露出来。
  此次本来打算借着这点收拾了关氏,没想到关氏竟然捏了她的把柄,害的德妃暴露了方太医这个眼线。
  不过,方太医经得起查,只是胤禛他们知道而已,确定的什么是查不到的。
  “早点看好了,免得十四和胤禛见天儿的往偏殿跑,连这正殿都不入了。”
  德妃说这话的时候特别酸,乌拉那拉氏哪里听不出来,当下附和顺着德妃说道:
  “哪里会?四爷和十四弟这不是早晚都来给额娘请安的吗,只是顺便去瞧瞧敏额娘罢了!”
  “十四弟也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长辈,也知道心疼人了,还亲自侍奉额娘汤药呢!”
  十四确实做过,乌拉那拉氏自然就挑德妃喜欢听的说。
  “十四是孝顺的!”
  德妃听到这里,面带笑容点了点头。
  十四大了一岁,懂事了好多,虽然十四接近胤禛德妃不满意。
  但是十四懂得孝顺,亲自伺候她用药,德妃很是开心。
  翊坤宫里面,宜妃皱着眉头听着下面的人禀报,有些不解的问道:
  “德妃这是想做什么,敏嫔病了她也跟着病了,怕是故意的吧!”
  “是太医院副院首看的,德妃娘娘确实是病了,只是敏嫔娘娘却一直不见好。”
  那个丫头低着头小声的说道。
  “奇了怪了,总感觉不对劲,敏嫔和德妃是不同太医看的病,应该不会有什么岔子的。”
  “这两人都是风寒,用药大同小异没有差别,怎么就不好呢?”
  宜妃心里很是不安,觉得怪异,这一下子先后两个得了风寒不是传染的话,怕就是有阴谋。
  宫里面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带着阴谋,宜妃在妃位多年,自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阴谋。
  而且,她的直觉一向很准,一般有事情发生,心里就会不安。
  所以,德妃病了,宜妃觉得这里面肯定阴谋。
 
 
第231章 安嫔
  “娘娘是担心什么?”
  那丫头疑惑的问道。
  “担心敏嫔出事儿, 宫里面有时候一个风寒就会要了一条人命,这档口敏嫔出了事,本宫定然难辞其咎。”
  风寒不是大病, 但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大有人在。
  “德妃一直不甘心宫权被夺了,这一年来虽然她没什么动静,但是免不了她是等着本宫出错, 然后伺机而动。”
  “如今宫里面安插人手困难, 永和宫里没有我们的人, 不知道德妃到底是想做什么,这就很麻烦!”
  “不若借着这个由头把敏嫔娘娘移出来?”
  那丫头听到宜妃这样说, 点了点头也觉得有可能是德妃有什么手笔,当下提议道。
  “本宫也在想这个问题,只是敏嫔病着移宫不好,再有宫里面现在哪里有合适的地方?”
  “她是一宫主位,不是贵人,常在她们, 所以不能那么草率!”
  在她看来敏嫔终究是嫔位, 嫔位上面占了主位的有好几位。
  些年来宫里新进的嫔位好几位, 却让敏嫔这个生养过好几位皇嗣的老人呆在偏殿里,实在不怎么像话。
  她打算等皇上南巡回来之后就提议, 要么收拾一下荒废的宫殿整理整理。
  宫里面有荒废的宫殿还没有整理,前些年地动的时候塌了,没有休整出来。
  近些年很多事情,康熙没有考虑倒这些, 德妃善解人意没有用这些去打扰康熙,毕竟接连两年打仗,之后便是事赶事儿。
  “皇太后不是在宫里,可以请示太后娘娘的,两个都病了,移开来多少会好些。”
  “也免得德妃娘娘在这里面做些什么,毕竟两人的药方差不多,很容易下手的。”
  那丫头又说道。
  移宫的事,皇太后在也是可行的,事急从权嘛!
  万一敏嫔出了点什么事,可别让娘娘难做啊!
  “太后这些年根本就不管后宫的事……”
  宜妃摇头,太后是什么样的人,后宫上下谁都知道两不沾事,宁寿宫都很少出来。
  自太皇太后薨逝之后,太后基本没有单独召见过命妇,后妃,就是不想沾染是非。
  如今拿着事去打扰太后,不免让太后不喜,毕竟胤祺是养在太后膝下长大的。
  当年为了不让胤祺送到别处嫔妃教养,宜妃主动求了太后,太后算是帮了宜妃。
  既然太后不想管后宫的事,不想沾染是非,那就做到不去打扰,还太后一个清静。
  这里面正说着事,突然进来一个太监慌慌张张的,宜妃正要呵斥,却听到他下一句话大惊失色。
  “娘娘,安嫔娘娘没了?”
  “什么?”
  宜妃猛地站起来,觉得很有些突然,所以才会大惊失色。
  “不是有人看着的吗?怎么没了?”
  “照看的嬷嬷说是一觉醒来就走了,没有瞧出什么来。”
  太擦了擦头上的汗,赶紧说道。
  “这……如何是好!”宜妃皱着眉头说道。
  “娘娘担心什么?安嫔娘娘失宠多年,万岁爷这些年都没有关照过!”那丫头小声的说道。
  一个失宠的嫔妃,过得不如一个新进宫的答应,常在,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你不明白,此时得立刻告知皇上,本宫写封折子让人交到太子手里尽快递到皇上面前。”
  宜妃平定了一下心情,对着进来通报的太监说道。
  “是!”那太监回道。
  宜妃很快的写了一份后妃上请的折子,然后上了封交到了那太监的手里。
  这个太监是宜妃的人,明面上后宫里的事情打探都是他在跑腿。
  所以那太监接了宜妃的手里的折子,便很快的出了宜妃的翊坤宫。
  安嫔在宫里面多年没有恩宠,一直养在启祥宫里养着,算是幽静吧!
  安嫔早年很是得宠,当年她们同一批人进宫,第一次大封后宫,安嫔排在首位,七嫔之首。
  第一次册封了一批嫔位的皇妃,有安嫔、惠嫔、荣嫔、宜嫔、端嫔、僖嫔、敬嫔。
  当时安嫔为众嫔之首,位份仅次于皇后。
  安嫔李氏,是汉军正蓝旗,总兵官刚阿泰之女,是汉将李永芳的孙女。
  李永芳原是明朝将领,后来归降大清受到重用,还娶了饶馀郡王阿巴泰的女儿,乃抚西额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