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上)——九天飞流
时间:2019-11-15 08:53:46

  来了一个多月,顾诚玉觉得京城的天气格外阴晴不定,还是多穿上两件靠谱,要是一下雨,肯定很冷。就号舍床板上那一条小被子,只怕还盖不住脚。
  “诚玉说得在理,还是多穿两件吧!到时候热了再脱就是。”孙贤也赞同顾诚玉的说法,他一向稳重,觉得还是防患于未然地好。
  到了考场,孙贤他们在别人看傻子的目光下,淡定地给搜子搜了身,进了号舍。
  第二场考的是五经一道,并诏、判、表、诰一道,经义文同要求三百字以上,这和前面第一场都是大同小异,反正都是破题和承题。
  顾诚玉对这些已经熟练得很,他看向了经义题,“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这题出自《周易》,说的是物与物的交换现象,人们开辟集市,以物换物,互通有无,从事一些简单的交换活动。
  这些并不难,题量还是挺大的,饶是顾诚玉脑子转得快,想在第三日的中午前交卷,那也要加快速度。
  至中午的时候,天气热得有些异常,让人觉得十分烦闷。顾诚玉透过小窗,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觉得可能要下雨了。外面已经没有了太阳,天气阴沉了下来。
  果然,到了傍晚,天色昏暗,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在这之前,顾诚玉已经将试卷和草稿纸这些移到了里侧,以免下大雨时,雨从小窗灌进来,那就前功尽弃了。只是号舍内昏暗,顾诚玉就算看得清,也不得不点上蜡烛装装样子。
  “啊!我的草稿纸……”刚下大雨,对面的考生就大叫出声,可能之前在专心写答案,并没有注意到外面竟然要下雨了。
  顾诚玉朝外探了一眼,发现只是湿了一角,看来之前写的只能重新构思了。还好不是考卷,不然这考生之前都白考了,还得再等三年。
  顾诚玉为自己的英明之举点了一个赞。雨下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停了下来。可是刚下过雨,天气转凉了起来,京城比南方要冷得多,仲秋只要一凉下来,到了晚上,温度会急剧下降。
  还好他之前劝叶知秋他们多穿了两件,不然以叶知秋的身板肯定熬不下去。
  在另一边号舍里的叶知秋虽然还是感觉有些冷,可是他此刻十分庆幸听了顾诚玉他们的话。那些人之前还在笑他们,这会儿肯定都冻地要发抖。叶知秋将床上的被子裹在身上,只觉得暖和了许多。
  十五日为第三场,第三场考的是策论五道,这个较之前的两场要难得多。
  顾诚玉看向了其中一题策论,如何解决边境扣边的问题。
  咦?这题很有深度啊!他们只是书生,还能去打仗不成?不过题目既然出了,那就只能想法子。
  大衍朝的边境有一个叫大兴的,这就是个游牧民族,农业和商业这些都不如大衍,可是大金的畜牧业却很发达。
  为什么大兴屡屡侵犯边境,那是因为一到冬日,草木枯萎,他们的日子就难过了起来。所以一到冬日就会屡犯边境,其实若是草肥马壮时,犯边境的时候还是少有的。
  在大兴再往里走一些就是荒漠,那边的气候更是恶劣,有的土地很是贫瘠,想种些农作物也是不成的,所以归根结底就是物质太贫乏了。
  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根上解决。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开通互市了,在边境开通一个贸易交换地,可以以物换物,大兴能换到生活所需,大衍也能换到那些膘肥体壮的马和一些别的特产。
  只要大兴有了足够的吃食过冬,那侵犯肯定就少了许多。当然,对于前世那些用公主和亲的,顾诚玉是绝对不赞同的。一个国家或一个王朝,怎么能牺牲一个女子的幸福去换王朝的安宁?这样的安宁又能换来几年?
  中原地区和放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不同,前世历史上,真正肯和亲的公主又有几个?
  开通互市就必须派兵去镇守,否则大兴彪悍,说不定仗着是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还个个都膘肥体壮的,强抢的事会屡屡发生。
  至于后面的加强装备,操练兵将,那都只要后续添上寥寥几笔就行。
  写了两道策论题就已经是傍晚了,顾诚玉腹中饥肠辘辘,写得认真,并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从空间里找了些面条煮了,也不敢吃其他好吃的,毕竟有味道会窜出来。
  第三日后,顾诚玉正午时分交了卷,在考场外面等着孙贤他们。乡试到今日就结束了,一共九天六夜,这会儿顾诚玉浑身都觉得轻松。
  接下来只要等放榜就成,也不知这次放榜能是什么名次,虽然他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
  “诚玉!你出来地还是这么早!”叶知秋一出大门,就看见等在外面的顾诚玉。
  “叶师兄看起来胸有成竹啊!”反正考都考过了,顾诚玉也有心思开起了玩笑。
  “能不能过我不知道,反正我已经尽力了。若是不过,大不了三年后再来过就是!”可能因为家里宽裕了些,叶知秋的担子轻了,人比之前想开了点。
  “我也是尽人事,听天命。咱们都考完了,等放榜最起码还有十五日,咱们可以在京城多逛逛!”顾诚玉听闻京城有几大景点,他还没时间去呢!之前一直在忙铺子和考试,还没在京城到处逛过。
  “也好!咱们今年又错过了中秋佳节,回去的时候还能带些京城的特产。我娘她们也不能出门,我想给姐姐们带点,我大姐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叶知秋说到这个有些怅然。
  之前他家穷,媒人都不登门,他也能理解。毕竟还要养着他这个弟弟,谁家肯这么大方,出银子让小舅子去读书?可如今他也是个秀才老爷了,上门提亲的人也多了起来。只是他舍不得他大姐,也许这次回去,他大姐就该定亲了!
第137章 尹坤
  “公子!尹府到了!”茗墨和茗砚自车上跳了下来,对着车厢内的顾诚玉说道。
  顾诚玉撩了马车门帘向外看去,尹府是个二进的宅院,位于京城的北面。别看它只是二进,其实规模也不算小。这北面的几条街都是住的达官贵人,大师兄尹坤是正三品,官职不大也不小。尹家是耕读传家,祖上也不富裕,除了百亩田地,就无其他收入了。
  不过,尹坤虽然靠着俸禄过日子,可是他娶得太太却是安和侯府的嫡次女梁氏。他老师梁致瑞是安和侯府的旁支,两家还没出五服,梁氏算是他的侄女。
  可不要以为尹坤娶了梁氏,就不愁银钱了。其实偌大一个安和侯府,内里的日子也过得窘迫得很。
  安和侯府是京城有名的破落户之一,原本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后辈靠着祖荫,不学无术,并无有出息的子弟。如今的侯府也只是空有一个爵位,朝堂上是说不上话的,其实也就顶了个名头罢了!
  这个是茗墨他们打听来的,满京城都知道,也不是什么秘密。顾诚玉前儿让茗墨打听到了大师兄和三师兄,大师兄家里的境况大抵如此。
  三师兄何继胜原来是个寒门学子,不知怎么得了老师的眼,一步一步爬到了现在的位置。当然,这其中肯定有老师的作用,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自己也是个有本事的人。
  在老师致仕之后还能往上升一级,此人不可小觑。茗墨打听来的消息是何继胜为人十分圆滑,与朝中同僚上级的关系,都处得不错。而大师兄给人的感觉是刚正不阿,为人十分爽朗。不过,打听到和他有过节的同僚也不少,这应该和他的官职有些关系。
  顾诚玉有些犹豫,按理来说大师兄的官职品阶高,应当首选大师兄才是,可是他觉得三师兄为人圆滑,人脉广,对酒楼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只是他现在没有一点根基,不能指望人家看在师兄弟的份上照顾他。传言不可尽信,他觉得还是要亲自登门见过人之后再说。
  既然两家都要去,那二师兄家也不能落下。他虽然不在京城,可是家里还是有女眷的,他夫人就留在了京城侍奉府里的老太太。
  顾诚玉下了马车,示意茗墨上去敲门。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学子顾诚玉前来拜访!”
  门房一大早起来,老爷才刚下朝,正是空闲的时候,这会儿就昏昏欲睡起来。突然听见敲门,开门一看是个小书生带着家仆来敲门,门房皱起了眉头,这样的学子,他看得多了。有的和老爷都是一表三千里了,还来乱攀关系。
  他连茗墨手里的帖子都没看,就准备将人轰出去。却突然听到顾诚玉这个名字,猛然惊醒过来。
  前两日有人送来拜帖,管事说了,要是有个叫顾诚玉的学子来了,就去外院书房处通报。
  他连忙结果茗墨手中的帖子,一看,确实是顾诚玉,浑身一机灵。脸上立刻堆上了笑容,“顾公子请稍待,小的这就去通报!”
  说着,就将顾诚玉请进角门处歇息。一般官家宅院的大门都是来了贵客或有大礼的时候才会打开,平日里出入都是角门。
  “那就劳烦小哥了!”茗墨从袖子里掏出一两碎银递给了门房。
  门房都是收惯了的,因此也没推辞,随即放进了怀里,这个动作娴熟无比,肯定做过很多次。果然,得了赏钱之后,他的态度又好了许多。
  顾诚玉见状,突然想到了那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没等上多久,门房就来请顾诚玉进去。
  “可是顾公子?奴才是尹府的外院管事,姓秦。请公子跟奴才去外书房,老爷已经在书房等候。”秦管事是个四十多上下的中年人,此时他的脸微微朝下,并未直视顾诚玉。
  “那就劳烦秦管事了!”顾诚玉点头,跟着秦管事往外院书房走去。至于茗墨和茗砚,那自有他们休息之地。
  “学生顾诚玉见过尹大人!”顾诚玉和尹坤是第一次见,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尹坤的脸型方正,眉心有一道竖纹,这应该是常年皱眉引起的。他穿着石青色的道袍,一见着顾诚玉进来,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
  “怎地这般生疏?我们是师兄弟,你该称我为师兄才是!早就听说你来了京城,之前你一直在准备乡试,我也不好叨扰,如今乡试已过,咱们师兄弟今儿是第一次见,你中午就留在府里用饭。”尹坤一听顾诚玉的称呼,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愉,接着就开始留饭。
  “大师兄!”顾诚玉见尹坤神态不似作假,也就从善如流地叫了声大师兄。
  “坐吧!你二师兄和三师兄处还不曾去过吧?虽然你二师兄不在家,可是也不要漏了,他家的主母和老太太还在府中,你应当上门拜会!”
  尹坤看顾诚玉还是个小娃,怕他在人情世故上有所欠缺,这才点了他几句。
  “已经送了拜帖,明后两日就过去拜会!”顾诚玉也不拘谨,坐在了尹坤的对面。
  尹坤子顾诚玉进来,就一直在打量他。原本他听老师说,收了个关门弟子,还有些惊奇。因为之前老师说过,不想再收弟子了。
  近几年,老师的性子越发随心所欲,看来这顾诚玉是入了老师的眼。他对这个小小年纪就薄有声名的小师弟很好奇,今日总算是见到了真人。
  “此次秋闱可有把握?”老师在信中提到,他一直很看重顾诚玉,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顾诚玉上京之时,老师还分别给他和二师弟来了信,让他们关照些。
  “事无绝对,只能说尽了力了!”顾诚玉当然不可能说他有把握,这难免给人留下猖狂的印象。
  顾诚玉在尹府用了午饭,就回去了,毕竟尹坤公务繁忙,他也不好过分叨扰。至于酒楼的事,他今日才第一次上门,也不好直接提。
  和尹坤交谈了几句,他觉得那应该是个正直的人,对他这个小师弟倒还有几分情义。
  其他的,还等明后日拜会过吴府和何府再说。
第138章 捷报
  “叔!您真的打算选尹大人?他得罪的人可不少啊!”顾万千亲自打探的消息,当然了解尹坤的情况。
  “怕什么?咱们只是在京城开个酒楼而已!尹大人也不参与酒楼的一切事宜,只需要在开张那日过去坐镇就行了。他既然敢答应,那就有法子,咱们可送他两成的利呢!他难道还能舍下这些银子?”
  顾诚玉昨日就已经和尹坤商谈了酒楼的事,刚开始尹坤确实有顾虑。只是后来却又答应了,顾诚玉不由得联想到安和侯府。
  尹府和安和侯府是姻亲,虽然侯府如今已经没落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安和侯府是嘉仁帝的时候获得的爵位,当时谋朝篡位时,侯府的第一任侯爷功不可没。如今侯府虽然后辈没什么出息人,可是慧明帝看在之前有从龙之功的份上,也不会慢待了侯府。
  所以,就算侯府如今的侯爷是个文人,不会舞刀弄枪,如今也能在户部做个郎中,是正五品;侯府的二老爷任光禄寺寺丞,不过才从六品。
  按理说,圣上既然要照顾老牌勋贵,应该也不能给个这么低的官职,可是谁叫梁氏出了个首辅呢?侯府也只能给旁支让路了。
  顾诚玉猜想,可能为了弥补嫡支,老师才将侯府的嫡次女嫁给了自家的大弟子,不过这也是他的猜测。
  世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安和侯府也不是没有得力的姻亲,京城的大小官员,总是要看一面的。
  这些道理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所以顾诚玉只叫顾万千准备开张的事宜。
  “等我回去了,你就留在京城打点,小三子日后就跟着你了,让他学些字,你只管使唤他就是。这次回去,过一个多月,我可能就要来京城的国子监上学,京城的事儿暂时就交给你和余管事!”
  顾诚玉昨儿去尹府,尹坤就和顾诚玉说过,老师在信中说,想举荐顾诚玉进国子监读书。
  其实来京城前,老师和他提过,不过那时候顾诚玉还没乡试,顾诚玉觉得说这些为时过早。
  昨儿尹坤又提起这事儿,可能是觉得顾诚玉过乡试的机会很大。再说,就算不过乡试,以生员的身份进入国子监也是可以的,毕竟他之前的成绩还算优秀。
  虽然梁致瑞已经致仕,但在朝堂中,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顾万千本来觉得将京城这么大的摊子交给他,他还有些忐忑,一听顾诚玉能来京城读书,才松了口气,有顾诚玉在,他才敢放开手脚干。
  “叔能来国子监读书真是太好了,国子监可是最高学府,侄儿在这里恭喜叔了!”
  “只是个国子监名额罢了!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金榜题名,此次乡试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乡试还有五日就要放榜,就是顾诚玉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叔之前还是小三元呢!乡试应该难不倒叔吧?”顾万千对顾诚玉很有信心,他总觉得什么难事到了顾诚玉手上,就能解决。
  顾诚玉听罢摇了摇头,笑道:“这可不能乱说,若是叫别人知道了,还当我得意忘形了!”
  接下来几天,顾诚玉和孙贤他们在京城逛了逛,给家里买了些京城的特产。
  五日后,这一次是放榜的日子,顾诚玉他们早早就在客栈的大堂等候。此时,住在客栈的学子都已经在大堂了,大家正焦急地等待着乡试的捷报。
  “儿啊!这次你可要争气啊!你今年都三十好几了,若是再不中,爹也供不起了,你也只能回去找个学堂做夫子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