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上)——九天飞流
时间:2019-11-15 08:53:46

  “恭喜大哥了,只要办好这件差事,肯定有不少好处。”
  大皇子笑了笑,没有回答靖王的话。顾诚玉正在猜测,这是默认的意思吗?他有些不确信,皇上的心思一向让人捉摸不透,对大皇子的好也让顾诚玉觉得有些诡异。
  甩了甩头,顾诚玉不再多想,等改日去大师兄府上问问朝堂的风向。这事儿说不定在殿试过后,就能有定论。
  “顾公子!听闻你的萧吹得极好,不若请顾公子为本宫奏上一曲。”大皇子突然对顾诚玉说道。
  顾诚玉在天香阁和夕颜合奏的曲子,这两日已经流传了出去。有那精通音律的,回来还能记住一些,虽不会整首曲子,但是其中一段还是会的。
  因此,大皇子对这事儿也有所耳闻。那曲子意境优美,夕颜更是因为这首曲子,和天香阁一起再次扬名了一番。京城各大诗会都想请夕颜去弹奏,只可惜夕颜轻易不出天香阁。
  “正是,本王会吹箫,不知顾公子是否会弹琴?”靖王这会儿想是已经完全缓过来了,又来了几分兴致。
  顾诚玉特地扫了他一眼,也不知那药丸是什么偏方做的,怎地效果这般好?
  “只是略懂皮毛,算不得精通。”顾诚玉与琴艺一道上,比起夕颜自是要差些的,但是也不是他嘴上说得那么差。
  “顾公子莫要谦虚,若顾公子不习惯弹琴,那本王就将吹箫让你。”
  顾诚玉有些疑惑,吹箫呼吸上需要技巧,还不能缺肺活量。靖王今儿还犯了病,还能吹箫?
  “王爷的身子吹箫成不成?不若你还是弹琴吧?”陆琛有些担心靖王,虽然靖王弹琴比不上吹箫。
第351章 绿绮
  “不是说要谱曲吗?正好叫了府上的伶人,在咱们弹奏的时候将这首曲子普下来。”靖王没回答陆琛的话,他在弹琴上确实要比吹箫差些。
  “甚好!”陆琛见靖王没有丝毫勉强,也就不再多话。在外人面前,他做臣子的,不好一而再地反驳王爷的话。
  接着小澄子就派了內侍去将府上的伶人叫来,顾诚玉打量了一下,一共来了五个,且都带了乐器。
  “今日天色正好,风和日丽,不若去外面你那园子里奏吧?正好你的身子也要晒晒太阳。”大皇子看了眼连着书房的琴室,觉得这么多人待着有些挤了。
  靖王连声道好,顾诚玉他们自然不会有意见,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有陆琛的兴致不高。
  又是一番大动干戈,终于在花园子里安排妥当了。
  顾诚玉摸着琴案上的琴,不愧是王府,这琴是传世名琴—绿绮。
  “顾公子也认出了这琴?”靖王见顾诚玉凝视着面前的琴,也走了上来。当初得这把琴也费了不少心思,靖王对这把琴也爱惜得很。
  “你竟将这把琴也搬出来了?”陆琛看到这琴吃惊不已,他是知道靖王有多宝贝这把琴的,一般不会让人靠近,没想到今儿竟然舍得拿出来。
  “这把琴的音色好些,既然要为这首曲子谱曲,拿出绿绮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别管它什么琴,都是用来弹的不是?”靖王此刻又好像对这把琴不那么看重了,惹得陆琛看了顾诚玉好几眼。
  顾诚玉没注意到旁边两人的对话,见到这张琴,他原先有些不乐意的心思也收了起来。能用这名琴弹奏,也不枉来他来了王府一趟,忍不住心情就好转了几分。
  顾诚玉在琴案前坐下,试着轻轻拨动了琴弦,一声沉静古朴的琴声传了开来,让顾诚玉为之一震。古琴的音色有些发沉,这正是岁月的沉淀。琴艺高超的人弹奏,才能将此琴优美的音色弹奏出来。
  对面的靖王也拿着玉箫坐了下来,顾诚玉将目光放在了他手中的玉箫上。不得不再次感叹,王府好有银子,那玉箫竟是上等白玉做的。也是,就算在别的事上委屈了四皇子,但是身为龙子,吃穿用度也不能差了。
  待众人坐定,大皇子打量了一眼花园子,随后看向对面的顾诚玉。顾诚玉一袭天青色的袍子,坐在一片姹紫嫣红中,画面竟然出奇得唯美。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顾诚玉是在庄子上的梅林,那时也是一袭青衣,在暗红色的梅花映衬下,将他衬得身姿缥缈,他为此作了一幅画,至今那画还在书房的暗格里。
  似乎,顾诚玉更喜欢青衣。比起身着红衣唇红齿白、灿若桃花的他,青衣更加缥缈出尘。
  顾诚玉等一切就绪,率先弹奏了一声儿,引领着萧声合奏起来。刚开始还有些不和谐,后来则是渐入佳境,比起与夕颜合奏,也不差什么了。
  五个伶人有其中三人仔细在纸上写着,还有二人凝神聆听顾诚玉二人弹奏的琴声和萧声。作为伶人,光会谱曲还不行,还得尽量将听一遍的曲子记下来。
  顾诚玉弹奏的琴声自是与夕颜不同,夕颜是女子,弹奏的时候,不自觉得加入了女子哀怨和无奈,带着许多身为女子特有的婉转和伤感。
  而顾诚玉与夕颜的心境不同,胸襟更为宽广,弹出来琴声也更为大气磅礴。
  琴声将萧声引领,时而琴音高耸如云瑟,时而又飘渺如风中丝絮,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萧声也不甘示弱,紧紧跟随着琴声沉浮,两人合奏有了几分默契。
  大皇子不得不感叹顾诚玉真的有才,这首曲子能广为流传,不是没道理的。可惜了没人会唱曲,不然会更动听。
  对面那少年素手拨动琴弦,神情专注,已经陶醉在其中。天青色的衣摆被风轻轻吹起,覆上了那娇艳的繁花,又倾泻而下,看着竟比那花儿还要绮丽。
  等一曲终罢,顾诚玉还有些意犹未尽。这绿绮果然是名琴,他对这琴竟然生出了不舍。
  “顾公子还说对琴只是略懂皮毛,这比起琴艺大家也不差了。难怪这首曲子能流传甚广,确实让人听后欲罢不能。”
  靖王拿起一旁的绢布擦拭这白玉箫,看得出对着支萧很看重。同时,还对顾诚玉道了一声感慨,与顾诚玉的合奏,让他也有几分想引为知己的心思。
  “倒不是在下的琴艺高超,而是王爷的这把琴音色好。”顾诚玉又摸了一把琴,终是放下了,走到陆琛的旁边坐下。
  大皇子挑了挑眉,“弹得好就是弹得好,琴是死物,若无人弹奏,又哪里来这么动听的琴声?”
  靖王吃惊地看了一眼自家大哥,大哥可不轻易夸人,只要是夸了,那自然是真心的,可不是客套话。
  “大哥不是一直说不喜欢这些吗?怎地今儿也欣赏起来了?”靖王笑了笑,调侃道。
  “这首曲子确实动听,就算本宫不喜欢这些,也听得是如痴如醉。”
  靖王觉得今日的大哥简直是一反常态,平日里从不见大哥将喜好摆在明面上,所以至今,他也不明白大皇子到底对什么比较上心。当然,除了权势以外。
  顾诚玉看着天色也不早了,他打算告辞了。再不告辞,主家就得留饭,可他和这些人一起,还真吃不下。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没一句是相同的,都是极有沉府之人,就连陆琛也是心思难测。
  “今日出来已经许久,在下还未温书,学生这就先告退了。”
  顾诚玉站起身向着这两位皇子告辞,靖王没有料到顾诚玉竟然这会儿提出要走,这会儿都已经到了用饭的时候。总不能到了吃饭的时候,将客人赶走吧?再说只是一顿饭,他难道有这么吝啬。
  “这会儿用饭也耽误不了什么时候,等吃过饭再回去温书也不迟。”大皇子可不会真的以为顾诚玉回去要温书,依顾诚玉的才学,哪还需要临时抱佛脚?对殿试肯定早已胸有成竹了。
第352章 殿试(一)
  等顾诚玉他们走后,一名郎中拎着药箱来了书房。
  郎中摸着脉象,皱眉不语。半晌,他才叹了口气。
  “王爷,老夫记得之前与您说过,那药丸不可多服,王爷若再一意孤行,最后只怕老夫也无力为天。”郎中将手从靖王的手腕上拿开,十分不悦。
  任是哪位郎中知道病患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会十分恼火。那药丸十分伤身子,过多地服用,就是身子康健的人也吃不消的。每吃一回,就会拖垮身子一回,纵然他有解药也不成。
  靖王闻言,看了眼向窗外的繁花,随后回过头来对郎中说道:“林老放心,这是最后一次,还请你开药吧!”
  “还望王爷信守承诺,等五年之期一到,老夫就能恢复自由之身。若是王爷不爱惜自己的身子,等老夫走后,怕是无人能医。”
  郎中说这话时傲气十足,他的医术足以让他自傲。时日一到,他就会离开。靖王若被药丸拖垮了身子,那就算是他也无能为力。
  “本王自然一言九鼎,林老放心。”
  “王爷!您的药煎好了。”小澄子进了书房,靖王连忙闭了嘴。郎中盖上药箱,也没行礼,直接出了书房。
  “王爷,您就是好性儿。那郎中好生无理,见了您也如此失礼。”小澄子将手上的药碗放下,朝着靖王嘀咕道。
  靖王笑了笑,这次没有推脱,拿起桌上的药碗,一口喝了个精光,随后拿帕子擦了擦嘴。
  “有本事的人,都有些脾气,不必在意。”
  小澄子欣喜地看着靖王喝完了药,随后又想到一事。
  “王爷,熙姑娘……”
  靖王摆了摆手,“本王知道了,花园子处无动静传来,本王早就猜到熙儿没得手。顾诚玉果然不好对付,不枉本往在他身上花了这么多心思。”
  小澄子觉得他家王爷也太看重顾诚玉了,在他看来,顾诚玉只是个文采雯然的少年,哪来主子说得那么有城府?
  靖王一看就知道小澄子心里想什么,他将桌上那首抄录下来的《青玉案》拿在手上仔细品着。
  “你以为就凭胡茂深,能拿到郭时的供词?”他早就派人盯着郭时了,原本打算坐山观虎斗,若是老三受了牵连,那人选自然少一个。谁知后来郭时被救走,他也没让人插手,比起老三,还是老大难对付些。
  小澄子有些惊讶,“王爷的意思是那事儿是顾诚玉做的?”
  他有些不敢置信,顾诚玉不是朝堂官员,怎能知道太和殿发生的事儿?
  四月二十一日,殿试。
  顾诚玉和叶知秋在早上寅时二刻就梳洗完毕,坐着马车向皇宫赶去。
  叶知秋有些坐立不安,他看着闭目养神的顾诚玉,终是忍不住道:“诚玉!难道你一点也不紧张吗?”
  这一次,考试的人中少了孙贤,这一路走来,只有他和顾诚玉相伴到最后。
  顾诚玉知道叶知秋紧张,随后安慰道:“你之前在会试的名次上还不错,复试更是有进步,这次殿试应该不需要担心才是。放松些,只要不是发挥失常,那二甲应是十拿九稳的。”
  叶知秋来了京城后就埋头苦读,书院里的教瑜都很看好他。之前在私塾读书时,有些学问不到之处,总是不得其法,如今到了书院,将教瑜教的知识融会贯通,进步可谓是飞速。
  文夫子早就看好过叶知秋,只可惜他的才学有限。他也对叶知秋说过,去往更高的学府,寻了知识渊博的人教导,才不会埋没他的天赋。
  至于顾诚玉,他与叶知秋不同,文夫子认为他有些时候恰恰能够无师自通,再加上名师教导,根本无需担心。
  叶知秋被顾诚玉三言两语安慰了一番,比起之前要放松了许多。殿试基本不会被黜落,除非你写的实在是狗屁不通,否则一个同进士总是少不了的。
  不过,叶知秋的会试和复试的名次都很靠前,他也明白自己只要按照平时的水准好好考,进二甲应该是能的。
  这么想通了之后,叶知秋也就冷静下来了。牵扯到日后的的前程,任是谁也不能免俗。过五关斩六将,总算到了最后一关,这次过后,他们就是大衍朝的官员了。
  皇宫内不得坐马车,顾诚玉他们只能在宫门处下了马车。看着前面长长的一段路,顾诚玉眼中充满了坚定,这是最后一次考试了,他即将步入朝堂。
  顾诚玉他们走了小半柱香的时间才走到保和殿,顾诚玉一边走的时候,一边在心里腹诽,这时间完全浪费了。在宫中行走,就是大臣乘坐的轿子也只能到皇宫内城,其余的路还得靠走。
  顾诚玉随着前方的官员进入了保和殿,而后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按会试中所中名次,单数者列东,双数者列西。顾诚玉是会试会元,自然站在东面。
  殿试的题目乃皇帝钦命之题,早就由捧题官及内阁官放于殿内东旁黄案上。
  “皇上驾到!”
  随着宦官尖细阴柔的嗓音响起,殿外作乐鸣鞭,众官员与新贡士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
  顾诚玉随着人群下跪磕头,也没敢抬头看皇上的长相。毕竟大家头都低着,若就他一个人昂首,不是显得十分突兀吗?
  礼毕,皇上就回宫了。考试期间,皇上是不会守着的。当然,心血来潮时,可能会来转一圈。
  礼部的官员开始散题,贡士们跪受,而后入了殿内。顾诚玉找到自己的试桌,在桌子前坐下。
  顾诚玉没有急着打开考卷,而是开始磨墨。将考卷先放在离墨汁远一些的地方,免得磨墨的时候,溅到考卷上,那可真是没处哭去。这也是顾诚玉每次考试前的习惯,不将墨汁磨细腻了,他是不会下笔的。
  顾诚玉心无旁骛,也不管别的考生已经急吼吼地开始写了,他依旧不紧不慢地将墨汁磨得顺畅,毫无阻滞这才停止。
  把桌上的考卷打开,先将考卷第一页的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履历填写上,这才开始看题。
第353章 殿试(二)
  殿试考的是策问,一般会有四道题目,顾诚玉看向了第一题,是《论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第二题是《安国全军之道》,第三题和最后一题是关于“筹集军饷”和“河防方略”。
  殿试考策问不仅仅要有见识,而且还要有胆量,既要直抒己见,又要针砭时弊,势必得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行。且熟读经史,引经据典必不可少。
  顾诚玉看完试题,低头沉思。殿试只有一天,日落就得交卷,时间紧迫,他也不敢托大,得抓紧了时间写。
  将草稿纸铺开,顾诚玉用毛笔蘸饱了墨汁,这才开始书写。他刚才已经构思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先将其写下,而后再润色一番即可。
  提笔写下,“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
  四周静悄悄,只有礼部的官员在一旁走动监督,贡生们不是在冥思苦想,就是在奋笔疾书。顾诚玉做第一题就花了约一个时辰,洋洋洒洒写了二千字左右。
  顾诚玉答完一题,没有立刻撰抄,而是马不停蹄地做下一道。
  《安国全军之道》让顾诚玉想到了《孙子兵法》,孙子认为应把握大方向。
  第一,“修道保法”,说的是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才能掌握战争胜败的主动权,从而达到“安国全军”的战略目标。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