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顾诚玉将他想出的内容大致地给写了一个目录,也就是一本书的大纲和细纲。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以后查找也能按照前面的目录去后面翻找。
皇上制《大衍会典》不止是给后世留下依据,也是为了自己查阅方便。
张亥有些惊愕,他倒是没想到顾诚玉昨儿刚得了差事,今儿就拿出个章程来了。
其实他刚才就是想考考他而已,看顾诚玉昨儿回去有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说白了,他就是想看看顾诚玉对这件事的态度。
张亥面色好了许多,不管顾诚玉写得如何,最起码是认真做事的,这就让他很满意了。
其实这些都由他和六部尚书去拟定章程,顾诚玉只是翰林院修撰,且还刚入翰林,他又怎会指望顾诚玉?
将册子打开,张亥随即将目光放那在里头的字体上。他不管看多少次,都要赞叹,顾诚玉的字确实写得不错。
将目光凝聚在顾诚玉写的内容上,这么一看,他不禁有些惊讶。这样的内容他之前并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格式。这似乎是序,但又比序要详细许多。
序上头还有一段总结,此序共分二百二十八卷。每一卷的内容都写在了序的旁边,还针对每个官衙,将序分别列在了下头,一目了然。
他不由得点了点头,这样的序确实看着清楚,日后翰林院制史书的时候可以借鉴。他看了眼顾诚玉,见他正端着茶碗在喝茶,毫无紧张之感。
接着仔细看内容,发现每个地方的建置沿革及官衙所掌职事,都例举得一清二楚。
其下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六科与各寺、府、监、司等为序,计吏部十二卷,户部二十九卷等等。
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写出来的,需要对大衍的官员体系知之甚详,这其中涉及到《大衍律法》等书籍不会少。
张亥将手中的册子放下,他心中还有些不可置信,这真的是顾诚玉一人写的?就是他也不可能想到这么详细,虽然只是序,详细的内容并没有,可那也殊为不易了。
需要六部和他这个大学士拟定的章程,竟然就被顾诚玉一个人解决了吗?
“顾修撰,你说这是你写的?”
顾诚玉将茶碗放下,起身朝着张亥回道:“是!可能不够详细,中间有了遗漏,不过这只是下官的一点拙见。”
顾诚玉却在心里想着,应该没有遗漏了才对,若是有也很正常,毕竟要编撰的内容多。反正没有全部,也有十之八九了。
他写的册子只是个大概,详细的内容当然需要许多官员照着大衍实录、圣训等去编撰。
反正,这就是个浩大的工程,没个三五年是写不好的。这其中要翻阅大量书籍,还得加上自己的理解,将那些在书籍上看到的,浓缩成精华,变成文字,记录下来。
“你是说这是你一个人写的?这些内容你翻阅了书籍?这里头涉及的内容很多,你一晚上就翻阅完了,并将这些一一例举出来?”
张亥的神情变得激动起来,声音也猛然拔高,甚至说话时将口水喷了出来还不自知。
张亥真的难以相信这是顾诚玉一个人写的事实,而且这是一个晚上写出来的,这让他太惊讶了。
“回大人!下官之前就已经熟读《大衍律法》、《慈孝录》、《祖训录》等。后来进了翰林院,又熟读了《诸司执掌》这些书籍,这些都在下官的脑子里,并不需要翻阅。”
顾诚玉的记忆力好,说过目不忘夸张了些,但是也差不离了。所以涉猎的书籍很多,这些做官的必备书籍,他当然都已经看过了。
所以他写这些只花了两个时辰,并没有他说的一个晚上,这么说,也是为了低调些罢了!
张亥简直震惊得无以复加了,读书人为了考科举都是钻研在四书五经上,哪有那闲工夫去看这些书籍?
顾诚玉如此年少,还要涉猎其他书籍,他终于相信顾诚玉天资过人,且还十分刻苦的传闻了。
也难怪皇上对他这般看重,能成为状元郎怎么可能没有过人之处?再看了一眼手中的册子,他也不由得不感叹,不止读书天赋好,还努力积极进取,并且能力也不缺。至此,张亥算是对顾诚玉彻底改观了。
“你这序做得不错,本官打算将它拿去给六部尚书大人过目,之后由首辅大人裁定,最后才会呈给皇上。不过,你放心,这是你费了心思作得,本官也不会冒领你的功绩。本官看你作得很全面,若无意外,应该会按照你拟定的章程,开始编撰会典。”
张亥彻底抛开了之前的成见,对于努力勤勉的下官,他还是欣赏的。
“下官怎会不放心大人?这只是个粗略的章程罢了!之后还需要诸位大人补充和修改,下官不敢居功!大人若是无事,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顾诚玉知道说到这里,就无需再多言了。他是个识趣的人,张亥都做了保证,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张亥不会领他的功劳,若是皇上满意,不但他能得好处,张亥的好处也不会少。
第400章 校勘
所以能夺他功劳的,不会是张亥。张亥虽然是翰林院大学士,天子近臣。可是那些六部的尚书也不是省油的灯,若真不想给他功绩,张亥也是毫无办法的。
对于顾诚玉来说,这些不算什么,做下官的,谁不被上峰剥削?幸而张亥是个正直的人,对下官已经十分公平,顾诚玉对这样的上峰也是非常敬佩的。
毕竟官场上的诱惑不小,这里可不是后世,夺下官的功劳,连明面上的遮掩都不需要。
顾诚玉将册子给了张亥,就回去了。张亥自顾诚玉走后,也急匆匆地收拾了,准备去和尚书大人们商量一番。
顾诚玉的序目做得非常详细,这已经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序目了。每一卷大致内容列举得一清二楚,其他的细节当然要仔细阅读了书籍,才能编撰。张亥认为,不要说其他大人了,就是皇上见了也会满意的。
从张亥处回了自己办公的地方,一进屋子,任阁就笑着朝他问道:“怎么样?张大人可是给你指派了什么活计?你刚来,要是有哪里不明白的,就来问大家。”
“是啊!瑾瑜可莫要客气,有不懂的只管来问就是。”刘宗翰也不甘落后,对顾诚玉比以前热情了不少。
顾诚玉连忙谢过,但是他回想起来,今儿张亥好像又没指派任务给他,可能是忘了。
编撰《大衍会典》一事还未开始,应该就在这两日开始实行,所以他今儿依旧无所事事。
任阁也是编撰的人选之一,不过,他手里还有些之前的活计没了,所以这两日还有得忙。
“多谢!只今儿还是没什么事儿做。”顾诚玉从府上带了些书来,打算今儿就这么耗上一日再说。他没事做,也没人带他,等到会典开始编撰之时,总有人会教他的。
不要说他看着别人忙,不上去帮忙。这年头,有的忙可不能乱帮,特别是这官场上的事儿。
要是做错了,不但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别人。这些任务领来之时,可都是做了记录的,他可不敢乱掺和。
再说就算是作得好,那也是别人的功劳,与他一点好处也无。不要说他冷血自私,在这官场上只有小心谨慎,莫管闲事,才能减少犯错的机会。
“下官见过几位大人!”顾诚玉听着声儿回头去看,有些奇怪那钱检讨怎地又来了?
“顾大人!这是张大人给您指派的任务,大人请您在后日他来翰林院之时,就将这本书史校勘好。”
顾诚玉一听这话,就看向钱检讨手中的捧着的一摞,他还以为今儿能优哉游哉了。谁想到张亥在确定他有真才实干之后,就不会放任他闲着。
“倒是劳烦钱检讨亲自送过来了。”既然钱检讨送过来了,顾诚玉一句客气话总是要说的。
“不劳烦,这是下官的分内之事。诸位大人若是无事吩咐下官,那下官这就告退了!”
钱检讨见屋子里人多,也不方便与顾诚玉搭话,只得再寻了机会再说。
顾诚玉打量了最上面的那本史书,这是《嘉仁实录》中的一册。
顾诚玉翻开来大致看了一眼,是第二十册 ,从第六十八卷到七十二卷。这是嘉仁帝登基后二十年来开始编撰的书籍,前头的想是已经编撰和校勘好了。
他深吸一口气,《嘉仁实录》这个他之前在文华阁内见过,还整整读了两日。不过,那些只是前头的部分,他手里的想是才刚编撰出来不久。
一套史书有时需要编撰长达数十年,《嘉仁实录》在嘉仁帝在世时,只编撰了一小部分。如今慧明帝登基了三十四年之久,《慧明实录》也跟着开始了,而前头的《嘉仁实录》却还没有完成。
下面的书籍都是官员编撰这本史书时用到的书籍,当然这里面是不全的,若是找不到,那就只能去文华阁去找了。
可不要以为校勘很容易,只要查找错字漏字就好,这里头的内容可是还要核对的。
核对内容就要翻找大量书籍,顾诚玉的活计并不轻松。他苦笑了一下,只有两日的时间,就算他阅读量丰富,史书里的内容,他也不一定全部在其他书上翻阅过。
等钱检讨走后,任阁他们就都围了过来,看向顾诚玉桌上的史书。
“咦?是《嘉仁实录》第二十册 ?这不是早就编撰好了吗?原来还未校勘?”任阁拿起顾诚玉桌上的实录,翻了一下,对顾诚玉说道。
“瑾瑜啊!你这活儿可不轻松啊!张大人还只给你两日的时间,你得抓紧了啊!要是实在来不及,你言语一声,咱们给你去找书籍!”
刘宗翰也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这顾诚玉好似在皇上面前很得脸,他们不说巴结,交好还是要的。帮着校勘是不可能的,但是给找些相关的书籍还是成的。
“是啊!瑾瑜,你若是需要帮忙,无需客套。”任阁看了眼顾诚玉,对他有些同情,之前是无事可做,现在是来不及做。
闵峰从侍读邱一学处出来,心情颇为愉悦。邱侍读与老师关系匪浅,勉强算是他的师兄了。之前邱侍读考乡试时,老师正好是他的座师。
邱侍读进了翰林院,后来老师成了首辅,对他的关照也不少。他今儿从邱侍读这儿得了一个好消息,让他的心情不得不飞扬起来。
闵峰与顾诚玉的状况不同,他自进了翰林院,比顾诚玉的日子过得舒爽多了。就算张大人为人正直,对他和顾诚玉这样张狂的看不上眼,可是架不住下头的官员关照啊!
闵峰背后是首辅夏清,背靠大树好乘凉,因此闵峰的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就算张大人知晓了,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闵峰边走边在心里暗笑,就算顾诚玉是状元又如何?是从六品又如何?进了翰林院,还不是日子过得不如他?
顾诚玉就算有三个身居高位的师兄,也抵不过他老师一个人。得罪了他的老师,想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那是想都不能想的。
第401章 薛皓祯
不过,闵峰转而又想到昨儿在翰林院传遍的消息,脸色就沉了下来。皇上对顾诚玉倒是看重,昨儿还单独召见了顾诚玉。
虽然说只是让作词两首,可是闵峰心中了深深的危机感,若是皇上时常让顾诚玉去作诗词,顾诚玉岂不是多了许多机会?他自从上次传胪大典之后,还未见过皇上一次。
闵峰的心中有些急切,可是一想到老师和他说的事儿,才又放下了心,刚才到邱一学处说的事儿就和此事有关。
老师给吏部递了信儿,邱一学很可能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那侍读的位子就空下来了,老师已经和吏部举荐了他。
不过,他如今还只是个正七品,想升为正六品的官职,想必还要拿出些政绩来。
而办法他也想好了,这几日翰林院要开始编撰《大衍会典》,邱一学已经点了他作为其中的一员,只要他做出些成绩来堵住悠悠众口就成。
所以,这几日他回去了之后,就在琢磨会典一事,要想服众当然得拿出些真本事来。
就算皇上钦点顾诚玉参与会典编撰一事,他也是不怕的,等他想到好的法子,升为翰林院侍读,见了顾诚玉就再也不用行礼了,想到此处,他的心情不由得愉悦了几分。
到这会儿他十分庆幸成为了夏清的关门弟子,不然,等他自个儿爬上去,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想服众,必然要从会典上下手,可是会典要查找相关的书籍,他这几日都在挑灯夜读,先将那些书读完了,才能找到法子。
就在闵峰志得意满之时,张亥已经拿了顾诚玉作得序目,先去寻了礼部的尚书于正。
“于大人,这是翰林院刚刚拟定的编撰会典章程,还请大人过目。”
张亥也没说这是顾诚玉拟定的,只提了翰林院。等六部一致通过之后,再提出就稳妥些了。
“哦?张大学士这么快就拟定了章程?本官还想着等其他尚书一起商量了再动手,毕竟本官对其他衙署的情况知之甚少,没想到张大学士已经办妥了?”
于正有些奇怪,翰林院什么时候办事这么迅速了?且此事本来应该是他们六部先拟定,再由翰林院编撰的,对于张大学士如此积极,他有些纳闷。狐疑地接了过来,打开册子看了一眼。
一见这字,于正也不由得赞叹,虽然是楷书,但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这字儿也算是有所成了。不过,他随后想到翰林院官员本来就是些文采卓越,笔墨非凡的人才,这就感觉不稀奇了。
略过对字体的欣赏,对着册子的内容仔细查看了起来。只多看了几眼,他就发现了不同之处,这像是序目的东西,倒是作的很别致,看着就一目了然。
“你们翰林院倒是人才辈出,这序作得极好,对于礼部这一块,本官仔细查看了一下,分为七十五卷,分得还算细致,很好!”
于正对其他衙署的事管不着,可对礼部的事宜当然了如指掌。就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序目作得算是十分详细了。照他看来,是没什么要补充的。
在礼部待了有十多年了,对礼部的流程已经烂熟于胸。于正一一看过,觉得他礼部是没什么问题的。
“大人谬赞了!这么说来,大人是没有异议了?若是无需添补或修改,那下官就转交给其他衙署了。”张亥见于正十分满意,心里自然是高兴的,顾诚玉可是让他们翰林院涨了脸面了。
于正点了点头,表示没什么需要修改和添补的,就让下头的书吏将这册子重新抄了一份存档。
顾诚玉正对着《嘉仁实录》焦头烂额,一起送来的资料根本就不够,必须要去文华阁翻阅典籍。他无奈叹了口气,这典籍不全,却是多出好多活计。
他吃过晌午饭,就去了文华阁,巧的是今儿还是甘典籍当值。
“下官见过顾大人!今儿顾大人怎地有空来文华阁,可是有什么需要下官为您效劳的?”甘典籍看见顾诚玉过来,也是十分意外。
上次顾诚玉从文华阁匆匆离开之后,他就听说了顾大人被皇上单独召见的消息。
如今翰林院谁不知道顾大人圣眷正浓,虽然比不过那些在一直在皇上面前得脸的大员,可也是皇上亲口夸赞过的,且御赐了文房四宝的官员呢!
再说顾大人年少有为,纵使他背后有个靠山,那也由不得他不巴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