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容默
时间:2019-12-22 08:49:29

  放在现代的时候,这种林灯八成连看都不会看。就算不小心看到了, 也不会看完。
  可是现在,她成为了闻说的第一个读者。
  讲的是一个对学术研究怀有满腔热情的知识分子, 留学归来后担任北大校长的故事。
  他姓罗,在文中被称为罗校长。
  罗校长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坚信政治和教育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存在。
  在接手北大之后, 罗校长十分努力地想让北大成为促进思想、科学进步的学术机构,让北大师生们都远离腐朽黑暗的政治,专心于学术研究。
  为此, 他颁下禁令,禁止全校师生参与所谓的爱国运动,甚至不许任何人谈论时政。
  有学生急了,问他:“罗校长,如今国势衰微,我等青年人若不爱国护国,这个国家的未来将会去往何处?”
  罗校长不紧不慢地告诉他说:“你只需好好读书,专心做学问,这就是你身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最好的贡献。至于外面的事情,你们不要管,太耽误学习了。”
  有老师急了,问他:“罗校长,若不谈论时政,我等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罗校长早有想法:“让他们多读读古籍,潜心研究国学,自然就会有社会使命感。”
  “那先前蔡校长促成的‘平民教育演讲团’,是否还要保留?”
  罗校长大惊:“那是个什么玩意?!”
  一问之下罗校长才知道,原来前头那个“拎不清”的蔡校长认为救国的根本在于“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便在北大促成了个什么“平民教育演讲团”,让北大学生们将思想争论带上了街头,甚至是乡村,这简直是太可怕了!
  “取消!取消!取消!”罗校长涨红了脸,大声说道:“教育与政治,必须要分割!立即给我分!割!”
  在当局的支持之下,罗校长在北大说一不二,成功地使所有师生听从他的命令,保持沉默。
  而在一个又一个“罗校长”的压制下,举国上下终于再无学生运动,彻底沦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傀儡,最终甚至难以称之为国。
  这回不仅仅是成功地将教育与政治分割了,就连这个国家,也终于不再完整。
  ……
  就像萧凯看到姚启安的文章后心情不佳一样,姚启安读完闻说的这篇后,气得直接摔了报纸。
  他背着手,在书房里走来走去,高声大骂了三句:“荒谬!可笑!卑鄙!”
  云青青端着茶进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姚启安的这几句话。
  她连忙放下茶杯,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启安?是不是又是那个闻说?”
  在和姚启安闹到分房睡的程度之后,云青青突然意识到事态不妙。
  她现在和姚启安还没有正式结婚,实在不好和他闹得太僵。就算他真的在外面有人了,她也要将姚启安夺回来才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和他闹脾气,让他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
  所以在调整好心态之后,云青青便又恢复了往日里温柔小意的模样,态度极好地和姚启安谈了谈。
  姚启安见她这样,心里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在姚启安向她保证,他只是把那个女人当成妹妹照顾之后,云青青便没有再为了那件事情和他争吵了。
  说句老实话,她并不相信姚启安。但是云青青已经拿定主意,要以另外一种方式捍卫自己的爱情,所以她不会再和姚启安吵。
  这段日子,两人倒是相安无事。
  “你看看,你看看他写的这都是什么!”姚启安指着地上的报纸道:“他这根本就是在曲解我的意思!这是污蔑!”
  云青青捡起报纸一看,果然又是闻说写的东西,把姚启安给气成了这样。
  云青青也是读过书的,说句老实话,讽刺这种东西,难免都要写的夸张一点,才能起到其应有的表达效果,未必是为了污蔑姚启安。
  不过姚启安现在正在气头上,当着姚启安的面,她当然不会这么说了:“哎呀,这个闻说怎么这样,你才不是那样的人呢!”
  “就是!”受到赞同的姚启安,心情稍微好了一点,“青青,还是你懂我。”
  云青青嘴角微翘:“启安,别生气了。要我说啊,你就应该把他就是萧家公子的事情抖露出来,让世人看看,他一个资本家的儿子,有什么资格说这些话。”
  姚启安生气归生气,但基本的理智还是有的:“那倒不必了。我和他就是教育理念不合,没有必要牵扯到他的家庭。”
  云青青笑道:“你呀,就是心太好了。”她一顿,收起笑容,“那这件事情,你就打算这么算了?”
  “当然不会。”一个深呼吸过后,姚启安重新坐到书桌前,“我要再回敬他一篇文章,看看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
  要说现在什么报纸卖得最好,那自然是发表了闻说先生和朱思危先生文章的报纸。
  两人及他们的支持者形成的两派文人,在报纸上唇枪舌战,很是精彩。
  只要是登了他们文章的报纸,当天上午就能卖到脱销,非得加印不可。
  林灯倒是不用担心会抢不到报纸。萧凯订阅了很多份报纸,在他这里,她几乎什么文章都能看得到。
  就算她没看到,萧凯也会同她讨论。
  林灯觉得自从她把萧凯的马甲扒开之后,两人之间谈话的深度都加深了。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萧凯看起来格外沉默。
  林灯心里感觉不妙,便拿起他放在一边的报纸看了看。
  果然,姚启安又发表了一篇新文章,名叫《理性救国论》。
  总的来说,姚启安回应了萧凯上次的问题,称自己的“思危”在于不肯安于现状,要积极发展新文化,促使科学进步,赶超西方等等。
  他还说,他是不支持学生运动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想让学生们固守于象牙塔内的世界,更不代表着他就在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他是希望学生们在校期间内多积累知识、探索真理,从而选择更加理性、更为沉潜的方式去救国。
  看到这里,林灯都不觉得有什么事情值得萧凯这样沉默。
  直到看到最后……
  姚启安说,教导学生要理性-爱国,这才是身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像闻某人那样,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怂恿年轻的学生去送死。
  林灯看完之后,就知道萧凯为什么会心绪不佳了。
  显然,姚启安的最后一句话刺激到了他。
  怂恿年轻的学生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去送死……这句话可真是太毒了。
  就像是一把尖锐的刀子,直直地刺进了萧凯的心脏。
  毕竟不久之前,萧凯很是欣赏的几名学生,才刚刚在那场浩劫中遇难……
  林灯忽然有点生气。
  姚启安根本什么都不了解,就这样抨击他。
  萧凯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呢?
  他的学生去世了,他明明那样难过,比谁都难过。
  他简直恨不得以他自己之身,受学生之痛,可他现在却被人这样误解。
  林灯突然间感到无力,深深的无力,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萧凯。
  让他不要自责,告诉他那不是他的错吗?
  还是冠冕堂皇地说,国家变革之路上必然会有牺牲?
  这些会是他想要的吗?
  直觉告诉林灯,说这些都没有用。
  道理萧凯必然都明白。可是他是人,是有血肉之躯的人。回想起他不久之前去世的学生,他的心不可能会无动于衷。
  林灯叹了口气,放下报纸,走到他身边。
  萧凯抬起头,看向林灯。
  他的目光像是一滩幽深的湖水,看起来很平静。
  可林灯知道,平静之下,定然暗藏汹涌。
  她以双臂从身侧抱住他,温柔且坚定地说:“凯哥,你别难过。他们都不了解你,可是我明白,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永远都是支持你的。”
  萧凯心中一暖,反手抱住她说:“我不需要别人的理解,有你这句话便足够了。”
  别说是姚启安和他的几个跟班了,就算是受到千夫所指,该走的路他照样还是要走。
  哪怕被误解,被质疑,甚至被污蔑,认准的路,他也绝对不会回头。
  萧凯早已做好了孤军奋战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的准备,却没想到他如此幸运,能够遇到一个知他懂他信他的爱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老规矩,哪怕撒花留爪也不要让这章评论空着啊~~很打击加更积极性的,么么哒
  改良灯泡
 
 
第一百一十九章 改良灯泡
  那次谈话之后的第二天, 林灯收到了一封信。
  信封上面用龙飞凤舞的字体写了四个字——“吾爱林灯”, 是林灯再熟悉不过的字体。
  林灯看着面前一本正经的男人,忍不住好笑地说:“凯哥,我们现在天天都能见面, 你有什么话当面和我说就是了,写信做什么啊?”
  萧凯笑笑, 难得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你看看就知道了。”
  林灯好奇地拆开信封, 却见萧凯突然背过了身:“我有事先走了。”
  林灯一头雾水地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那封信。
  让她没想到的是,萧凯信中的第一句话, 就是和她道歉:“对不起, 我亲爱的人。”
  林灯:???
  萧凯为什么要给她道歉?
  难道他背着她,做什么坏事了?
  “我本以为自己将整颗心都付与了你, 已是足够爱你。却没想到每多与你相处一天,我便发现自己比从前更加爱你一分。我方知道,我对你的爱, 原是无穷无尽的。”
  林灯:“……”
  好嘛,原来是情书, 还是极其肉麻的那种。
  要是让闻说先生的那些铁杆粉丝看到这封信,一定会酸倒了牙吧……
  谁能想到,千年铁树一旦开了花, 竟然会是这样的呢。
  虽然有点让人不好意思,不过林灯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心里头美滋滋的。
  她得把这封信好好珍藏起来, 说不定还能流传到后世呢。
  就在给林灯送情书的同一天,萧凯又以闻说的笔名,发表了一篇真的流传到后世了的《变态社会下的现实主义》。
  文章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京汉铁路大罢工中,某军阀的手下一边用刀砍一名工人分会委员长,一面逼他下令复工。
  那名工人代表不肯答应,竟被效仿古代的凌迟之法,一刀一刀活活砍死,并且斩首示众,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他不是学生,可是如果青年学生都不关心国家大事,那么等他们从学校里毕业出来之后,等待他们的就可能是这样的命运。
  闻说在文中赞同了姚启安说的,大学应该专注于学术,专心搞科研,促进科学进步。
  可那是在和平年代,在政治清明的时候。
  在变态的社会制度下和腐败的统治之下,伪政府代表的根本就不是民意。那么在这个时候,守护国家正义的责任,是必然要落到青年学生的头上的。
  闻说的这篇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甚至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之一的江先生的认同。
  “当年我等创办《青年月报》之时,本想不谈论政治,只专注于普及教育与文化。可我们虽不想谈论政治,政治却逼我们不得不谈它。”
  姚启安的成名作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月报》上发表的,现在就连创建《青年月报》的江先生都这么说,姚启安实在很难再还击。
  《光明报》的创始人夏先生也公开表示:“以唤起民智救国,早已成为时人之共识。在此等氛围之下,全无区分教育与政治之法。学术可以救国,救国即为政治。既如此,读书人便根本无法置身于‘政治’之外。”2
  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
  在这么多“业界大佬”亲自下场之后,闻说这一派的理论几乎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除了几个姚启安的支持者还在小报上发表一些文章、坚持自己的观点之外,就连姚启安本人都已经不再公开提及此事了。
  这倒不是他认了怂,而是姚启安坚信,有理不在声高,人多未必代表的就是真理。
  他相信自己所坚持的没有错,这样便足够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场持续了好几个月的论战,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林灯这边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她的研制出来的灯泡,终于达到了她想要的效果!
  在此之前,我国灯泡的研制进度非常缓慢,直到两年前才有人制造出第一个国产白炽灯泡,灯泡寿命还不长,很难与进口灯泡相竞争。
  林灯研制出的这款灯泡,却是双螺旋充气钨丝灯泡,成本低,省电,使用寿命还长。
  林灯为了知己知彼,曾经拆分研究过市面上所有的电灯泡。她发现造成灯泡寿命不长的主要原因,就是灯丝的升华。
  灯丝如果升华得较快,钨丝就会变细,最终烧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以惰性气体代替真空,减缓钨丝的升华速度。3
  先前耗费林灯他们最长时间的,一个是往灯泡里充氮、氩或者氪气,且保证不漏气,另一个就是以双螺旋灯丝替代单螺旋,缩减灯丝的长度,从而为机械化加工提供可能。
  在解决了这两个技术难题之后,林灯他们研制出的这款白炽灯,寿命可以达到八、九百个小时,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水平了!
  经过反复的测试、确保了灯泡的安全性后,林灯决定将这款灯泡批量生产,正式上市。
  这个时候,林灯的星火电子科技公司,已经是法租界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了。
  她在法租界寸土寸金的地方租了一栋类似萧凯编辑部的两层小楼,公司分为市场部、财务部、售后服务部等等,看起来已然有模有样。
  公司即将扩大业务范围,进军灯泡业,这件事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