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绩坐在车中,握着西戎王亲书的信函和信物,心中澎湃不已,这一行,他终究没有辜负??????
此时的顾小楼,则正在西羌与河夕走廊接壤的边境处,等着公孙绩的消息,与她一同等待的还有同行西羌的使臣。这些人在最开始时,对她多多少少是有些不屑的,虽不会表现在言语间,但每逢讨论一些重要情况事件的时候,都会自觉地绕开她,仿佛当她不存在一般。
公孙绩看在眼里,但并没有选择直接替她说话,且不说这些人个个都是朝廷官员,本就自持身份有些清高,对公孙绩这个虽然担负了大任但终究还是要在出关后就与他们分道扬镳的人,并没有买账到什么都会听他的,即便这些人买公孙绩的账,他也不会这么做的。
因为他深知,一个人若想真正做到服众,那走后门强行拉拽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而能让身边人改变对你看法的,只有你自己。信任和肯定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慢慢积累的,若有机遇,也许一件事就能改变,所以师生两都不着急,他们都在等,等时间也等一个这样的机遇。
果不其然,刚一行到幽州边境的时候,他们就等到了这样的机会。
这次前往西羌的使团骨干成员中,有位本就职于鸿胪寺的官员,此人三十有六,能力还是不错的,不然也不会被选中,但偏偏有个缺点,爱好救风尘。一行人走到幽州的时候,正巧遇上了一家声称要去王京城做生意的商人,这商人家里买下了个据说出身勾栏的清倌,清倌虽被买了回去但一路上却被有特殊癖好的主家各种虐待。
本来这种私隐之事与旁人是不相干的,但这清倌居然逃了出来,还半路拦了使团的马车。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事儿即便看见了也不该管,然而这位官员突然救风尘的那根弦不知道怎么又被击中了,竟提议可以载此女一小段路,不然荒山野岭的等不到其他人来救,被逮回去就是一条人命没了。
众人知晓此人官职虽不高,但其可是背靠卢氏一党,在阁老卢之孝跟前也是说得上话的,所以一来不想因为点小事起了争执,平白得罪他,二来就是,幽州离京城如此之近,对方又是一介弱不禁风的小小女子,众人也不觉得会出什么问题,最后便同意了。
可有时候,偏偏就是人们最不认为会出问题的环节出了问题。
同行的其他官员是为了在维护人前的形象也好,还是真心看不上此女这样的身份也罢,虽救了人上来,但都免不了端起架子保持着三丈远的距离。唯有顾小楼,借着女子的身份和此女攀谈了起来。
顾小楼祖籍幽州,不仅对幽州的地形风土也很熟悉,方言亦是手到擒来。然而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她却在此女身上发现了不少的破绽,譬如她声称在幽州长大,口音虽能对上但细聊起来就能察觉到,此女对幽州的了解还没有她这个只在幽州生活过短短几年的人深。
意识到这点的顾小楼,并没有戳破对方,而是先将这种怀疑隐藏了起来然后设计给对方下了一个套,果然就借此套出了对方的身份。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子,竟是北胡人的探子,其目的自然是通过美人计留在使团之中打探情报,能留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使团的人没有防备。本来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没想到才刚一入局就被顾小楼打破了计划,细作行动败北,使团的警惕性也立时就此大增。
将细作查办后,同行的人开始有不少都对顾小楼改观起来,其实众人之前倒不是没想过她是个聪明人,毕竟不是谁都能轻易得到元庆帝的赏识的,但想到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一回事,众人料到了她有点小聪明,但都没想到她为人如此聪警。加上想到这一路顾小楼始终不曾因为众人的偏见有过任何不满或抱怨,便更觉其胸襟宽广且忍耐力极强,这些加起来,简直就是作使臣的最佳特质。
因此,自这以后,顾小楼就开始正式融入了使团,一路上和众人的配合也十分默契,从不叫苦叫累,等到了西羌之后,顾小楼在同行这批人中的信服力已经极高了。
只是,自到达大魏边境后,顾小楼他们便和公孙那一行人分开了,距今已超过两年之久,西羌的一切进行的都颇顺利,可西戎那边还犹未可知??????
“顾姑娘,有你的信,又是宫里来的。”
信使的声音响起,原本正发着呆的顾小楼忙转头笑着答道:“谢谢,这么冷的天麻烦你为我送信了。”
“不碍事不碍事,顾姑娘那你先忙,我下去烤烤火去。”
“嗯,好,香芹,去柜子里拿点姜糖给信使。”
“是。”
这次来西羌,她护卫带了好几个,都是顾延庭为她安排下的,其中就有郑海,不过丫鬟只有一个,便是香芹。这香芹虽然小心思有点多,但这样的人往往都很机灵,打听消息很有一手,胆子也大。她此次来西域总还是要带一个丫鬟的,但路途艰辛责任重大,那些一家子都在府里的丫鬟或身体不好脆弱恋家的她不想带出来,香芹各方面都合适,而且跟着她这么出来一着后,香芹对她的态度明显发自内心的恭敬了更多。
治这样性格的人,你打骂和晾着不理都是没用的,收服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智力和手段全方位的碾压,你只要让他们看到你比他们强大聪明厉害得多,他们自然就会向你臣服、并且会拼命向你展示他们的价值,好让自己成为你最看重最得力的人。
还有就是,除了这个原因之外,顾小楼选择香芹还有一个原因,她不相信有百分之百无条件忠心的人,这方面有瑕疵的人给她的安全感反而更高,就算有什么她也不会失望不会难过,用人的时候也更能不带有任何感情地放得开手脚??????
从这种意义上说,她其实算个极没安全感的人。
香芹送走信使后便很有眼色的跟着一起下去了,从拿到信封的那一瞬间起,顾小楼的嘴角便不自觉地扬起了,有两封信,一封来自周漪澜,一封来自纳兰朝。
她先打开了周漪澜的那封,笑着读了起来,信里的内容还是老样子,向她描述纳兰朝的表现,这是她自到达西羌后便会定时收到的一类信函。所以她人虽然离开了京城,却一直知道她离开后的东宫很多事情,最开始她还会在看到信中内容之前忐忑,但渐渐地这种忧虑便变浅了,因为每次来的信所写都很稳定。
关于这一点,纳兰朝也会写给她,最开始她知道的的时候确实令她很意外,原来太子妃郑氏有个青梅竹马长大的情人,曾属殿前司副统领钟亮的麾下,最后死在了成王谋反的那一场战乱之中,还是辅从谋逆的罪名。郑家只知女儿与这位青梅竹马感情不错,但并不知二人早已暗生情愫私定终身,所以才会将家中唯一适龄的次女许给纳兰朝。
然而,就在婚礼前不久,纳兰朝突然受到一封密信,对方借着街头乞儿将信送到了纳兰朝属下杨奇的手上,所以直到现在,纳兰朝也不能确定送信之人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范围线索推出对方也是郑家之人。
因而,当纳兰朝在大婚当日看到如失了魂一般、没有半点喜悦朝气的太子妃时,心中其实是舒了一口气的,如此也好,各有所爱对双方都公平,之后干脆选择了当场摊牌。郑氏爱的很深,至今也没有彻底从死去爱人的痛苦中完全抽离出来,自然乐见其成,二人从此也就这么你好我好的,做起了一对假夫妻。
看完周漪澜的信,顾小楼又再拿起了纳兰朝的信,只是看着看着,表情突然变了??????
第117章
信中写道,九月初,京城收到边关急报,北边的胡人突然在刚入秋时派出了多股铁骑出兵燕北,并迅速占下两城,且大有继续向南攻占之势。朝中经过一番讨论争执后,定下了强硬抵抗的政策,元庆帝钦命燕北第一边将平远总兵房钲,负责全力镇守边关,只是一月过后北境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纳兰朝见状,遂到元庆帝面前主动请命北征,接着,西北王云正还有西北总兵府拆分后崭露头角的悍将辛照,也陆续上书表明愿派兵支援燕北。于是,纳兰朝并辛照各领兵三万,前往燕北陈兵,而顾小楼收到信时已是十二月底,纳兰朝人早到了正处在两军焦灼大战中的北境。
收到信的当下顾小楼就明白了,这是北胡人发现了大魏正在联合西戎西羌两国,打算结盟共同对抗北胡,趁着出外的使团还未归京,干脆先下手为强了。
此战,定是不眠不休之势!
事到如今,从西戎东归的使团还得要分作两支,一支尽快赶回京城与元庆帝禀明此行的具体情况,还有一支要返往楼兰,与西戎重新商议对策加快合作的步伐,最好是能让西戎趁此机会重返草原,端了北胡的老巢,这其中除了大魏,少不得还要让西羌也掺和进来,出一份力、分一杯羹了……
想到这里,顾小楼不敢再耽搁,忙拿着信件去找了此行同来的使团首脑,不过对方刚好也得了来自内阁的消息,自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忙召集众人开了一个会之后便分派下了行动,一共分为三组。一组是与西羌王谈判,一组是为朝廷传信,还有一组则是对接即将从楼兰返往大魏的使团,向他们说明大魏目前的形势。
顾小楼因正好驻守在两国边境,领的是最后一个任务,负责前去迎接从楼兰归来的公孙绩等人。
西羌北部与楼兰接壤,但由于隔着雪山峭壁路极不好走,要从西羌去楼兰的话只能从东绕道,可再往东又离北胡极近,因此当初大魏的使团只能冒险而行。现在顾小楼等人恰好就守在这块两国势力交杂的地界上,北胡既然已对大魏开战,对西羌对防备自也会比从前更甚,这次接头还得万分小心。
一行人连夜赶路,终于在三日后迎到了楼兰归来的使团,结果他们不仅见到了公孙绩等人,还见到了与公孙绩等同行的几位西戎使者,这些人都是西戎王指派的亲信。得知此行顺利众人心中这提着的第一口气终是放下了须知,西戎虽流落在楼兰一带,但对为数不多几个临国的防备还是很高的,当初为了不给公孙绩一队增添风险,他们这边并没有派探子跟在后面,以防惹来西戎的提防甚至攻击。
现在确认了西戎的态度,事情就好办了,因为对方既已愿意合作,那么说服其出兵共同夹击北胡的难度就会小很多。公孙绩亦当机立断,立时便决定亲自折返前去谈判,顾小楼则带着两名西羌的使者跟随着一同前往。
此时正是隆冬,越往西北去,天气则越是干冷恶劣,幸好这条路公孙绩此前已走过两遍,经验十分充足,所以路虽行得艰难但并未遇上什么危险。
走到楼兰脚下不远的一处小镇时,一行人终于有了停下好好休整理的机会,公孙绩也难得找到个机会同顾小楼谈心。
“有心事?”温暖的烤炉前,是师生二人久违的围炉夜话,公孙绩看出了顾小楼这一路上尽力克制的担忧情绪,出动关心询问道。
顾小楼无奈的笑笑,答道:“可是学生表现地明显了?”
“你的心思一向很重,但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写在脸上,若是同你不亲近的人,想必不易察觉,这次呢,有点破例了!说说看,让老夫听听是否与老夫猜的一致?”
“我没见过打仗,心里有点没底……”
顾小楼表达的较为隐晦,但公孙绩还是听出来了,当下朗声笑道:“是担心去了战场的东宫那位罢!”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最近想的总是很多,一开始,我想着他是储君,亦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派他应是去监军的,即便他人身在战场只要不冲到第一线去,自当不会有什么危险。可一想到燕北的形势却又…却又忍不住为他担心,外有北胡这只豺狼,内有房钲这只难驾驭的虎豹……或许是我想多了,不知老师怎么看?”
“房钲养寇自重,为时已久,你是担心房钲心中还像以前一样,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不想彻底除掉北胡这支大患,而与东宫产生什么矛盾?另外,内乱只是一方面,一旦被内乱拖住了脚步,影响了此次平定燕北的进程,东宫那位只怕名声上要受些弹劾?其实,若要老夫看,倒可以对我们这位野心勃勃又手腕强劲的储君多抱些信心,你是关心则乱,关心则乱啊!哈哈哈哈哈哈!”
顾小楼被说得多少有些羞赧,不过听到公孙绩这个眼光高且挑剔的智者对纳兰朝评价这么高,她心中也很高兴,因为她知道公孙绩的脾气,他并不是一个对谁都能逢迎奉承的性格,他会逢迎,但只会逢迎自己真正看得上的人。
纳兰朝这边遇到的情况确实与顾小楼所预测的有所吻合,因为按照常理想,储君身为一国太子,如果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皇帝是无论如何不会轻派出京前往边境战场的,哪怕只是督战。
何况元庆帝如今的身体每况愈下,朝中又有各方势力虎视眈眈,他之所以派了纳兰朝前往燕北还是下了很大一番决心的。而其中缘由,不为别的,只为了一个房钲。
房钲是员能打能算的边防大将,作为一边总督兼总兵,他手上的实力自不可小觑,但他有一个问题,或许说,是这个位置上的大将很多都容易有的一个问题,便是养寇自重。
他们能打死对手,但不会打死,因为自古兵将怕什么?不是怕敌人太厉害,而是怕敌人都死了,因为一旦边境没有敌人,龙座上的皇帝,就会天然地开始防备害怕起佣兵上万镇守一方的大将,杯酒释兵权已经是好结果,运气差点的,等来的可能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毕竟,朝廷只有在有寇可打的时候才会养得起统领兵大将,天下太平时,武将的地位普遍会比文臣低得多,身为一代名将的房钲,年轻时戎马一生,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攒够了功劳,收服了一帮小弟,享有了荣利功名尽在眼前的权势,哪还愿意过回卸甲归田的普通生活?
可站在元庆帝的角度看,房钲有这样的想法就离死不远了,如果不是边境轻易不能乱元庆帝早就动手了,因为以史为鉴,养寇自重是为国之一大祸患,那些前朝旧国中败在此处的大有人在,他不容许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他最后选择派了纳兰朝去,原因主要有二:
一则,房钲的官位过高实力过强,纵览满朝文武几乎无人能压得住,内阁能压住他的程敬礼和卢之孝,元庆帝却又不放心,且这二人一旦离开一个,另一个留在京中的就难免暂时一头独大起来,战事还不知要展开多久,长期来看,如此行事不利朝中形势的稳定。
二则,纳兰朝的身份还有实力都能最大限度的辖制房钲,储君、占了名声上的大义;纳兰朝背后的禁军和西北军,又给了他军事上的后盾;到时房钲若反其令行之,便要准备好落到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下场,毕竟大魏是儒学熏陶下的王朝,凡事都讲究正统道义。即便你是王朝背后真正的掌权人,想令诸侯也还得挟天子呢,何况房钲还远远没到那个地步。
不过如果储君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对房钲来说就容易多了,直接架空就是了,表面上把你好生捧着养着,实际上什么都不听你的,还能叫你失去消息来源、没能力反抗。但纳兰朝显然不是这样的储君,他是那种让人不死也会掉层皮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