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同学还好心提醒王美清,“要不然,你让家里也想办法给你找个老师补补课?”
王美清摇了摇头,“不补了,自己多做些题吧。”
同学,“也是,人家赵娜娜爸是教育局的局长,咱们可没这个条件。”
王美清笑了笑,“确实。”
王美清开学没多久,王爱军来了。
“年前把分田到户的事给定下来了,年后量地抓阄,咱们家一共分了三亩一等地,一亩二等地,一亩盐碱地。”
一说起田地的事,王爱军都是眉飞色舞,“一等地和二等地我打算都种成小麦,那一亩盐碱地,不咋长庄稼,我打算空上半年,下半年种上高粱,听老人说,盐碱地种高粱,多少还能收些。”
王庄大队一共有十来亩盐碱地,虽然也引了水渠过去,可历年都是不见收成。
以前是吃大锅饭,社员们也懒得在上头花心思,如今不一样了,分给各个人了,都开始琢磨在上头种点啥,多少见个收成,也比空置着强。
王爱军也一样,请教了不少老人,然后决定在这块地里种高粱。
对这个大儿子,孙桂枝总觉得亏欠了他,毕竟现在一家人都吃上商品粮了,就他还窝在家里土里刨食。
孙桂枝等王爱军叨叨完了地的事,跟王爱军说道,“爱军,回头我跟你叔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在哪个厂里给你找份工作。。。。”
王爱军却连连摆手,“找啥工作我都干不来,我就适合种地,也喜欢种地。”
王爱军说的是心里话。
厂里的那些个机器他学不会,人际关系他弄不懂也弄不来,只有在田地里劳作,他心里才会踏实。
尤其是收庄稼的时候,看着地里成熟的庄稼,他心里就会感到特别喜悦,也特别满足。
以前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基本都一个样,现在分田到户了,日子更有奔头了,他更不舍得离开田地了。
所以他早就打定主癔 了,这一辈子,他啥也不干,就跟土地打一辈子交道,随便谁说他没出息。
第113章 看病
王爱军在那儿说盐碱地的事, 王美清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突然就想起来,上辈子她好象看到一则报道, 说是在盐碱地里种水稻,可以改良盐碱地的土质。
王美清便跑到王爱军跟前,“大哥,我听收音机里说, 种水稻可以改良盐碱地。”
王爱军眼睛就是一亮, “收音机里真这么说过?”
孙桂枝笑道, “她才多大个人, 知道啥是盐碱地。”
罗老太瞪了她一眼,“又看不上我外孙女, 我外孙女知道的就是多,比你强。”
说完又把王美清拉到跟前, “你在哪个广播台听到的?”
“哪个台我给忘了, 好象是一个农业节目。”
高大全沉思了一下,然后跟王爱军说道,“既然二丫说听过,那收音机里肯定是播过,这样,明儿个我去趟农技站, 问一下,如果农技站的技师说有可行性,那就试试。”
高大全作为县里主抓工农业业的副县长, 显然考虑的更深远。
全县有那么多盐碱地,因为不长庄稼,一直荒废着。
要是在盐碱地上真的种水稻成功了,那全县能增收多少粮食啊。
“行,那我等叔的信儿。”
王爱军挺高兴,没想到这趟来还有个额外的收获,他揉了揉王美清的头发,笑道,“要是真种成了,大哥让你天天都能吃上大白米饭。”
第二天,高大全亲自去农技站跑了一趟,农技站的技师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分析说应该可行,还跟高大全说,要是王爱军有啥技术上的问题,随时都能去找他。
高大全把农技师的话原样说给王爱军听,然后让王爱军自己拿主意,王爱军二话不说拍了板:试!
王爱军愿意试一试的理由很简单:二丫是个福娃娃,她说行,就肯定行!
即使真的不行,也无非是多花了点力气,反正那片盐碱地,原本也没指望能长出庄稼。
王爱军说干就干,买了稻种,一边向农技师请教,一边自己摸索着育苗,然后引水,插秧。。。
王爱军在种地上,特别有韧劲,也有钻劲。
他虽然识字不多,可农技师借他的一些种植方面的书,他愣是给啃完了,然后还一天到晚的泡到那块盐碱地里琢磨,都快魔障了。
整个王庄生产大队的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爱军怕是疯了,盐碱地咋能种出水稻,净浪费稻种,还不如碾碾煮米汤呢。”
“我看是钱多,烧的。”
。。。。
就连王满银也跑过来问他,“爱军,你这能行吗?老庄稼把式可都不敢这么种。”
“行不行试了才知道。”
“要是长不出来咋办?”
“长不出来就长不出来,顶多是多花了点力气。”
这心态,是真好,王满银坚起大拇指,“叔服你。”
老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那块被社员们断言鸟都不拉屎的盐碱地,还真的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
虽然长的没有好水田里长的那么好,但好歹是长出来了,长的还不算太差。
毕竟是头一茬,要求不能太高。
这事儿一下子在王庄大队引起了轰动,社员们都跑过去看稀罕,老庄稼把式都说想不到盐碱地里还能种出庄稼。
当然了,也有说风凉话的,说长出苗不算啥,还得看有没有收成。
光苗长的好,最后却颗粒不收的事多的是。
就有人反驳,说苗长的好却不收庄稼,那不管地的事,是种子有问题。
眼下王爱军这块地里的苗长这么好,只要种子没问题,就绝对会有个不错的收成。
当下就有人打赌,有赌会有个好收成的,有赌收成好不到哪儿去的,在地边都快吵起来了。
在这块地没长出秧苗之前,整个大队的人都看王爱军的笑话。
现在苗长出来了,整个大队的人又等着看能不能收上来庄稼。
王爱军的这一块地,算是把王庄大队的气氛彻底搅起来了,也变相的带动了大家开垦盐碱地的热情,有种绿豆的,有种春小麦的,也有种树种菜的。。。。
反正只要能想起来的,都往里种,就跟王爱军说的那样,万一就种成了呢?
王美清,石南和赵娜娜都顺利通过了县里的预选赛,5月中旬,将要去省城参加省里的预赛。
学校对王美清他们是高度重视,专门去省里搜罗了一些习题集让他们做,还让学校里一位公认的数学水平最高的老师给他们开小灶,摩拳擦掌的想要拿下几个好名次。
石南和赵娜娜都特别努力,成天扎在习题集里做题。
相比较之下,王美清就悠闲多了,毕竟这些初中一年级的题,对她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既然她头顶了个“神童“的光环,那就好好享受一下”神童“这个名号给她带来的便利吧,比如不怎么拼命也能考出好成绩。
还可以气气那个一天到晚对她翻白眼的同桌。
再拼命努力,也考不过王美清这么一个边玩边学的人,赵娜娜气得能吐血。
这就是王美清想要达到的目的。
虽说跟一个小姑娘较劲儿不大符合王美清一贯的作风,可对赵娜娜,她就是做不到释然,更做不到心平气和的一笑置之。
谁让赵娜娜当初侮辱石南来着。
对自己在乎的人,王美清就是这么小心眼。
反正就算是赵娜娜气的能吐血,她也不能把王美清怎么着,谁让她拼爹拼不过呢!
这天王美清和石南放学回家,却发现孙桂枝竟比他俩回来的都早,而且王美清进门,她出门,行色匆匆的,连句话都没顾上和王美清说。
王美清跑进院子,“姥姥,我妈干啥去了,咋走的那么急?”
罗老太在厨房做饭,听到王美清回来了,手里拿了两块刚出锅的菜蟒,王美清和石南一人一个。
“你爷病了,说是不大好,送到县医院来了。”
王美清听了,没啥感觉,因为她跟这个爷爷压根儿就不亲。
她“哦”了一声,算是知道了这件事,然后便和石南回屋写作业去了。
孙桂枝是上午上班的时候接到王建军电话的,说老王头病了,要到县医院来看病。
孙桂枝听了,心里就是一咯噔。
公社医院虽然没县医院大,可一般的病都能治,要送到县医院来的,那肯定是大病。
过年的时候见他还红光满面的,咋突然就生大病了?
孙桂枝就问王建军,“你爷得的是啥病?”
“只说是俩身酸疼没力气。”
“公社医院咋说的?”
“公社医院啥也没检查出来,让去县医院。”
看来还真是生了大病了。
不管咋说,老王头也是王永庆和王永兵的亲爹,就算是看在这俩兄弟的面儿上,孙桂枝也不能完全不管老王头。
孙桂枝就跟王建军说,“你想办法找辆车,把你爷送到县医院吧,来了跟我说一声。”
“琴琴姥爷已经帮着找好车了。”
琴琴就是王建军的闺女,大名王琴琴,她姥爷就是公社饭店的李大厨,为人活络,门路广,这几年家里但凡要用车,都是他帮着找车。
听到已经找好车了,孙桂枝正想挂电话,突然想起一件事,“把你二叔叫上。”
王建军犹豫了一下,“找不到二叔了。”
“那叫上你二婶。”
“她一早就带着胜武和胜利回娘家了。”
孙桂枝,“。。。”这是怕花钱,所以躲出去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跟她玩心眼,等着吧,该他们出的钱,他们一分都不能少出!
“先把你爷送来治病吧。”
孙桂枝估摸着时间请了假,先回了趟家,跟罗老太说了一声,然后便去了县医院。
在县医院等了没多久,老王头就被送来了。
不过送他过来的不是王建军,而是王爱军。
王建军毕竟上着班,请假是要扣钱的,王爱军便跟着一块儿过来了。
老王头是被王爱军和司机一块儿从车上搀下来的。
说是搀,不如说是半架着,因为老王头看着象是路都走不了了,还一直哼哼唧唧的,一幅病入膏肓的样子。
可孙桂枝看他脸色,也不象是得了大病的人啊。
孙桂枝是一肚子的疑惑,不过既然来了,还是先检查检查吧。
司机怕老王头一会儿还得回去,就没有走,帮着王爱军搀着老王头,一个科室一个科室的检查。
能检查的都检查了,除了有点骨质疏松,有点哮喘,别的啥毛病没有,让平时适当多活动活动就行了。
医生拿着检查单跟孙桂枝说的时候,老王头在一边儿嚷嚷,“我眼看着都快不行了,你们还说我啥毛病都没有,你们到底会不会看病?”
孙桂枝心说你都快不行了,声音咋还这么洪亮?这是回光返照?
医生却不干了,竟然质疑他们的医术,这不是侮辱他们吗?
“不相信我们的医术,你还来县医院干啥?直接去省医院吧,看省医院能给你查出个啥毛病。”
医生说完,把检查单往王爱军手里一塞,甩袖走人。
老王头却还在那儿嚷嚷,说县医生的医术不行,不在县医院治了,要去省医院。
可能觉得去省医院不现实,又改了口,说要住院,叫医生慢慢查。
孙桂枝这下知道老王头为啥会被送到县医院来了,八成他在公社医院也是这么嚷嚷来着。
身体好好的,去个屁的省医院,孙桂枝可不惯他这个毛病。
“该检查的都检查了,人家医生都说你身体好着呢,你咋非巴着自己生病啊?”
“我现在连路都走不了了,你还说我没病,我看是你不舍得花钱给我治!永庆在的时候,可是说好的,我跟你娘看病的钱,他出,不能因为他死了,你就不认帐了!”
第114章 住院
这会儿医院里人来人往的, 老王头嚷嚷的声音又大,引得不少人都往这边看,还有人小声议论着, 听着象是都在指责孙桂枝不孝顺。
也是,毕竟大家也不知道内情,所以谁声音大谁有理嘛。
大庭广众的,孙桂枝总不能跟他吵, 然后把家里那些是是非非掀个底朝天吧, 他不嫌丢人, 她还嫌丢人呢。
他想住院是吧, 行,那就让他住, 这回非让他住个够,住到他肉疼, 住到他以后再也不敢“住院”这俩字。
孙桂枝去找了医生, 说想让老王头住院。
非要上赶着给医院送钱,人家医生当然欢迎啊,别的不说,这个月的奖金起码都能多拿几个吧?
医院很快给老王头办了住院手续,考虑到他岁数比较大,还给他安排了一个6人间。
结果老王头被架到病房一看, 不干了,嫌人多。
病房里也确实人多,虽是个6人间的病房, 可里面至少挤了有十来个人,因为有陪护的家属啊,没地方住,只能都挤在病房里。
陪护的家属医院是不提供被褥的,只能从家里拿,白天叠起来放到床头,晚上就铺到地上,打地铺。
除了被褥,还有洗漱的脸盆,吃饭的碗筷,尿壶……
病房里那叫一个满满当当,而且因为人多,啥味儿都有,进门能呛人一跟头。
老王头在自己家住惯了敞亮又干净的大房子,哪能受得了这个,嚷嚷着要换房。
正给他量体温的护士白了他一眼,“那就换人间的。”
6人间的都乱糟成这样,人间的更别提了,老王头不吭声了,想了想,问护士,“就没一人间的?”
“有。”
老王头,“那我住一人间的。”
怕护士不给他住,还压低了声音跟护士说,“我出得起钱。”说完,朝着一旁跟医生说话的孙桂枝呶了呶嘴,“那是我儿媳妇,在税务局上班,她有的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