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需计航说,韶南也清楚,辛刑书既然能向她爹提这事,就是奔着结两姓之好来的,若有隐瞒欺骗,那不是结亲是结仇了。
“行了,这事到此为止吧,你俩别再去烦计书吏,不许再提了。”
大约对方的情况同她一样,高不成低不就,加上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自然要慎重一些。
随着她“仙翁”“仙翁”单调的琴声,这些对话清清楚楚传入崔绎耳中。
引得崔公爷无聊地想:“燕如海到底是和谁做了儿女亲家来着?啧,怎的全无印象。难道我回来之前这小姑娘真的嫁了什么辛三少?往后十年间的会试,本国公不敢说每一个高中的都记得,但像周浩初那样的都接触过了,这个辛三少,肯定没有金榜题名。燕如海那么有眼光的一个人,在女儿的亲事上怕是做了亏本买卖。”
他说不上为什么会有些幸灾乐祸,怀着瞧好戏的心情等着辛大才子到安兴来。
第46章 瘟神来了
中秋之后,安兴迎来了今年的最大一场雨。
东莺江水位虽然没有因此上涨多少,燕如海却不敢大意,着工房书吏征集民壮,亲自带着三班衙役每日到江堤上巡视,哪里坏损了赶紧修,生怕再次发生溃堤。
韶南担心父亲,披蓑戴笠,领着两个丫鬟和县衙的下人在江堤附近搭了个草棚子,负责给大伙烧热水和姜汤。
如此闹哄哄的,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叶小舟远远的涉江而来。
距离众人劳作之处大约里许,小舟靠岸下锚,一个年轻的书生带着书童走下船来。
“少爷,二老爷说等见了那座像马头一样的山,就是到了安兴了。”书童指了雨雾中隐约可见的青山道。
“风雨如晦啊,走吧,先找个地方落脚。”书生感叹了一句。
“不去县衙么?二老爷提前都打过招呼了。”书童只有十四五岁,眨巴着眼睛问。
“不去,先转转,你把舌头捋直了,一会儿找人打听下大江屯怎么走。”
“去大江屯啊,”书童为难地搔了搔头发,“少爷,您真要去找那黄大仙的麻烦啊,要不您先算一卦吧,看看此行的吉凶。”
书生微哂:“不过一个装神弄鬼之徒,何德何能劳动你家少爷为他耗神卜算。再说荀子言道‘善为易者,不占’,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啊?还请少爷教我。”
“就是说像你家少爷我这样精通易经的人,早过了动不动就抛铜钱、数蓍草的阶段,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环境,就能预知天命人心。”
书童星星眼:“少爷,吉儿就知道,您自从乡试受过江大人指点,学业又大大的精进了。”
这由小舟上下来的主仆二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辛三少辛景宏和他的书童辛吉。
辛景宏听小书童这般说,慢慢收敛了那漫不经心的神情,脸色变得有些冷:“是啊,江大人一番指点,叫你家少爷我获益良多。江司业不但学识渊博,且为人达练敦厚,不吝提携晚辈,早知他会因言获罪,我便该去参加会试,说不定还能有个面圣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找找旁人的晦气。”
原来去年白州乡试大考过后,辛景宏去参加鹿鸣宴,京里来的主考官国子监司业江兴言单独留他下来,二人有过一番长谈。
江兴言指点他道:“你那几篇时文我反复读过,文章做得奇崛险峻,很是难得,其实点你做解元也没什么不可以,本官慧眼选拔十八岁的解元郎,成就一段佳话,但对你本人却没什么好处。你接下来还要参加会试,本官可以负责任的说,不但是我大楚朝,历朝历代的状元卷子都走的是堂堂正正的路子,书理质朴周密。朝中有很多本经修易的大儒,他们会告诉你学《易经》是为了什么,圣人言‘观其德易而也’,学易不仅是占卜阴阳,那只是用来载道的工具,其实际是义理之学。”
辛景宏一路走得太顺遂,年轻气盛,直到这时被一言点醒,深受触动。
他回去后考虑良久,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当年入京参加会试,准备拿出几年时间走遍名山大川,亲历世间至理。
就在刚过去的六月,江大人因写了一篇劝诫圣上亲贤臣远小人的奏章,惹毛了宫里的几个大太监,被罢黜一应官职,勒令闭门思过。
几个权阉就包括了在安兴溃堤当中隐约涉案的御用监掌印太监冯全。
辛景宏听二伯说案子已经报去了京里,但有欧阳泽顶罪,刑部和大理寺势必不会再深挖冯家,冯全顶多面子上难堪一时,不会伤筋动骨,当即决定到安兴来。
至于二伯所说相亲一事,在他而言可有可无,并没有放在心上。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时此刻,他淋着雨站在岸边,目送东莺江水汤汤而去,邺州土地贫瘠,民生困苦,所见皆是破旧的堤坝,低矮的房舍,偏偏远处隐约传来人声喧哗,很快劳作的号子压倒了流水声和细雨声,只是这么看着听着,他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元亨利牝马之贞”的卦辞来。
看来最糟糕的时期“履霜坚冰”已经过去,“含章可贞”,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转过身,凝神向远处看了一眼:那边带头之人就是二伯所说新任安兴县令燕如海吧。
韶南在江堤上陪着父亲又忙了两天,终于盼到雨过天晴。
她回到县衙,刚换了身衣裳,檀儿禀报说:“小姐,计书吏在外边求见。”
咦,计航,他有什么事么?
自从主簿阎宣奉命监视全县官吏的这层窗户纸被知府许清远亲手捅开了,阎主簿的地位就颇有些尴尬。
三班六房自觉和他拉开距离,不得罪,也不亲近,免得叫燕县令多想。
计航成了县尊跟前的第一红人。
计航知道自己这“红人”是拜谁所赐,自觉来给韶南通风报信。
“小姐,白典史的儿子说,大江屯那边去了两个生面孔,一个年轻的后生带着个书童,说话的口音有些怪异,不像是归川府诸县的,找王达预测他乡试能否高中,跟着又出钱请黄大仙帮忙改运,出手颇为阔绰。”
韶南挑了下眉,好笑道:“咱这位黄大仙真是声名远播,下次找人把去大江屯的路封上,想去的交过路费。”
前头的一连串案子虽然结了,监视王达的人手却并没有撤回来。
韶南的意思很明确,安兴地界上这等装神弄鬼的害群之马不能留,必须要盯严盯紧,以防闹出什么事来令大家措手不及,抓不到王达的把柄白典史的儿子就甭想接他爹的班。
讲完了笑话,计航没笑,韶南便知道他还有未尽之言。
“怎么了?”
计航有些迟疑:“小人仔细问了问,觉着这书生很可能便是辛刑书的侄子,那位辛三少。”
“他已经到安兴了?唔,对黄大仙就这么感兴趣么?”韶南歪着头想了半天,交待道,“随他去吧,咱们当不知道就好,叫白典史的人暗中盯着点,别出意外。”
计航答应一声,见她再没有别的吩咐,行个礼走了。
二人这一番对话是隔着帘子完成的,韶南没有起身相送,等外头安静下来,她习惯性地把右手食指虚按在武王弦上,喃喃道:“这位辛三少想干什么?就算王达认不出他来,掐指一算说他乡试要失利,在读书人里头或许会有点动静,寻常乡下百姓谁会管这些。对那些信众而言,别说是他,就是我爹说话也没有王达好使。”
她因为前段时间琴弦有异,总是一个人嘀嘀咕咕,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自言自语的坏毛病。
小公爷崔绎连适才计航说话都听得一清二楚,自打进了琴弦中,他每天陷入沉睡的时间都很短,大部分时间被他用来思索如何脱离困境。
这几天他突然想到一个之前被他忽略了的问题,进到琴弦的那一晚自己的魂魄大约是太虚弱了,恍恍惚惚,好似做了一个身不由己的梦,现在想想,胡永为什么会把白玉琥扔出来砸碎了,那厮武功不弱,这位燕姑娘到底用了什么法子将他擒住了呢?
当年可没有这一出,胡永一直在魏国公府做他的侍卫,燕如海父女到了安兴之后与自己渐渐没了联系,这次他们抓住了胡永,自己不可能无动于衷,最好是因此能做点大动作,令现实有所改变。
说起来这燕姑娘与别的女子是有些不同,这般年纪的小姑娘,莫不是在亲事上患得患失,憧憬着嫁个好夫婿以便终身有靠,公主也好,丫鬟也罢,都不能例外。
这要换一个,听说相亲对象一早到了却不肯露面,跑去与个神棍混在一起,就算不气炸,肯定也会觉着受了怠慢。
老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神探的闺女整日耳濡目染,大约就是这样的吧。
韶南刚才嘀咕的那些不解猜测,到叫崔绎依稀真对辛景宏有了点印象。
好像是有个年轻的书生与黄大仙王达很熟悉,跟着他这去那去,旁观王达作法。
为什么他一个远在京里的国公爷会知道这事呢,因为按照时间推测,再过不久,这两个人就要一同卷入一个轰动朝野的大案子中了。
秋雨时下时停,由府里传来一个消息,令燕如海这段时间难得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御用监掌印太监冯全当真请到了圣旨,来了邺州。
太监难得离京一回,到邺州必然要回老家看看,冯全在高化县还有个同胞弟弟,有侄子侄女一大家子亲人。
大约因为之前安兴溃堤牵扯到他,老东西竟然说要顺路来安兴县看看。
府里的几位都颇紧张,赵曦叮嘱燕如海,现在还不到动他的时候,一定不要同老东西撕破脸吃眼前亏,像送瘟神一样将他送走就是了。
第47章 寻龙
送瘟神?燕如海不禁苦笑,这老太监还真是名副其实的瘟神,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安兴溃堤的始作俑者,却偏偏奈何他不得。
瘟神会那么好送么,替罪羊欧阳泽还在大牢里关着呢。
这些担忧,他除了女儿无人可以倾诉。
其实不只是这一件烦心事,辛三少来了兴安多日的事燕如海已经得到报告。
这同他预先想的不一样,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胡乱参合,这等年轻人就算再聪明,给他做女婿他也得好生考虑,燕如海以为韶南还不知道,没有多提。
韶南向来靠谱,安慰父亲道:“爹,那案子铁证如山,他不会蠢到想要帮欧阳泽等人翻案,心里再恨咱们,面上也得客客气气。说不定还要叫冯家拿点好处出来邀买人心,除了恶心人,他也不能怎么样。”
“就是很恶心,大恶不除,只诛小恶,对不起受灾的百姓啊,爹想起来心里就不怎么舒服。”
对此韶南也没办法,随口开玩笑:“等您有一日到刑部坐堂问案的时候,再来同他算算今日这笔账。”
她不似父亲忧国忧民,总担心大楚朝廷会不会被这些蛀虫蛀垮,只要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够了。
父亲走后,她问琴弦:“你说对吧?”
韶南本是习惯性的有此一问,不想多日没有动静的武王弦竟微微一颤。
韶南想的是案子没彻底解决虽然叫人不痛快,但总归是量力而行了,她可没有舍生取义的想法,实在混不下去,还可以劝父亲辞官不做。
崔绎却误会她和燕如海一样,是在为冯全即将到安兴来而忧心忡忡。
他这些日子一天到晚听着韶南的声音,甚至从燕如海口中知道了她的名字,说不清楚到底是怜香惜玉之心发作,还是沉寂久了无聊得难受,忍不住就作了个声。
不用担心,你跟你爹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活的冯全……
韶南哪知道这“嗡”的一声是在宽慰自己,她微张着小嘴,惊奇地看着琴弦,心道:“这么多天不作声,还当你跑掉了呢。”
转瞬间她就把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抛到了脑后,欢欢喜喜地提议:“咦,原来你还在呀,咱们来玩那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
崔绎:“……不干,拒绝,后悔了还来不来得及?”
--------------------------
此时的东莺江上,有一座巨大的楼船正扬起风帆,顺着江水往下游驶来。
这条船的船主姓冯,名叫冯盛,乃是宫里红人御用监掌印太监冯全的亲弟弟。
同燕如海想的不一样,冯全要出京来邺州的圣旨刚一下,冯家就得着信了,东莺江贯通整个邺州,交通便利,冯盛当即下令把家里的大船改造一番,按照兄长之前和他通信时交待的,亲自坐船,经由水路直达靖定东南边界,在那里停泊两日,接到了冯全。
名面上此次冯掌印来邺州公干,是奉旨为宫中采办东西,但他赶在这么个时候点,叫人不能不多想,除了顺便省亲之外,他怕是还要对安兴的案子做一番善后。
只有冯盛知道,他哥哥这次回来是有一件要紧事要办,眼下还处于保密阶段。
一旦办成了,什么溃堤死人,什么朝野非议全都不用理会,冯家立刻就飞黄腾达,就连那些王公贵族往后都要看他们兄弟的脸色行事。
这艘大船水面之上便有三层,船的骨架采用铁梨木,双桅双舵,首尾高耸,船身上面覆着一层铁板,论结实程度比之朝廷的战船毫不逊色。
楼船里面十分开阔,容纳一两百人非常轻松。
此时呆在船上的除了老太监冯全和冯盛这兄弟俩,冯盛的长子,仆人若干,冯家雇来的船老大以及数名船夫,还有不少外人,这么大的一艘船才不显得冷清。
这些外人都是冯掌印带上船的,冯盛没想到哥哥此行带了这么多人,要知道他出发前,高化县令那个马屁精围着他转来转去,想要陪着一起来接兄长,他都没有松口。
兄长冯全净身得早,对他的几个儿子都格外关照,尤其是他的长子冯明通,那几乎是拿着当自己的子嗣待。
至于那些仆人和船夫们,也都是为冯家效力多年的老人,忠心不二,船老大是专门托人从彰州请来的,总之全都靠得住。
等一行人上了船,冯全的干儿子,专门服侍他的太监小昌子扯着公鸭嗓给冯盛逐一介绍,他才知道这些外人都是做什么的,兄长为什么要带着他们前往安兴。
“冯老爷,这位是澄海卫的常千户,不论水里还是陆上功夫全都十分了得,出京之前掌印跟五军都督府要个能打水战的,五军都督府推荐了他来,这几位都是常千户的得力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