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草棚下敲着腿坐着的将官懒懒道:“有奸细,要戒严了。”
商人靠近他,试图将一袋钱塞过去,被将官拒绝了:“不行了,谁都不能离开。”
商人唉声叹气看看天又看看货车“这批货很急啊”“天越来越暖和不能存放,要亏了”
这种诉苦对将官来说见多了,无动于衷,反而饶有兴趣的欣赏。
商人愁的胡子要揪掉,终于下定狠心,再次来到将官身边,低声道:“我有一间铺子,送给大人。”
将官对铺子没兴趣:“我又不会做生意,要什么铺子。”
商人道:“不是铺子,是铺子里的货架装满钱都给大人。”
装满一个铺子的钱啊,那就不是零零散散逢年过节定期送的那些钱那么少了,将官停下敲打的脚,迟疑一下:“军命难为,放走一人,我是要被杀头的,我收了钱也要有命花啊”
商人眼睛一亮道:“大人,我不走,我只是去接货,拉了货就回来。”
这样吗?将官看他。
商人立刻又道:“大人可以让兵马押着我去,我保证说的是真话。”
将官站起来:“我押着你去。”
商人抚掌笑:“那更好,有大人在,我就更安全了。”
将官带着兵马跟着商人一行人走了很远,来到一个偏僻又荒废的小镇,没有人烟的小镇竟然还有商人们吗?
待将官看到一间破败的屋子里藏着的货物时撇了撇嘴,他知道这些货物以及这几个送货的商人是从卫军地盘过来的。
这也不稀奇了,哪里有生意商人们就去哪里做,为了挣钱也不在乎叛军还是卫军。
一车车的货物装上,将官还让兵马查了查,有布匹丝绸还有金银珠宝,兵丁们一边查一边顺手往自己怀里塞了几把,商人也好将官也好都装作看不到,货物很快就装完了。
“大人我们可以回去了。”商人高兴的说道。
将官看了眼这边站着的几个送货商人:“他们也要带走。”
这几个送货商人顿时跪下求饶,在身上摸来摸去拿出珍藏的宝贝送,还表示会让家里再送更多的礼物。
将官坦然收下,道:“别怕,我不是抓你们,你们都去连商这里住一段,待军令解除了,你们再离开。”
这样啊,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几个送货商人停下哀求,连连道谢坐上车,跟着将官一众兵马向太原府而去
破败的小镇重新变得死气沉沉,夜色笼罩后鸟虫占据,发出窸窣鸣叫。
一点点灯火在先前的房屋里亮起,两人在空荡荡的地面上东摸西摸很快从墙砖下挖出一张小纸条。
“找到了。”他们低声道,吹灭了灯火,“走。”
日光普照大地,太原府的街市也再次人来人往,未了含笑坐在柜台后,等待伙计们招揽客人。
“未先生。”一个伙计滑到身边,低声道,“你竟然则出不去了。”
未了道:“无妨,消息送出去就可以了。”
伙计看向店铺外,低声喃喃:“夫人得知消息后,就会立刻打过来吧?”
这里跟京城不一样,他们跟当初那些内应也不一样,那些内应,可是李大小姐从乱世前就安插好的。
他们来这里太晚了,真要打起来,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被叛军拉出去当垫城墙的肉尸。
伙计忍不住叹气,他不是怕死,只是觉得可惜。
“未先生,你接到我们的消息,在外看着就好,不该也进来啊。”
未了道:“这个消息事关重大,我必须亲眼看看才能安心。”
他怕死,但也不怕,也只是觉得可惜,可惜看不到鲁王丢掉天下。
第一百零四章 论太原
每日汇集到李明楼案前的消息很多,四面八方,可以说大夏几乎所有的叛军卫军动向都有,内容又纷繁,除了军事,还有民生官务。
没办法,看了下舆图,很多地方都跟楚国夫人有关系。
元吉的视线在舆图上扫视,灯光下清晰又有些模糊,虽然这是他一步一步亲自走过来的,但偶尔还是会惊讶,真大啊,剑南道,不,应该说小姐,小姐已经占据了这么多地方了。
做梦一般。
但这梦可由不得半点恍惚松懈,必须时刻警醒,否则就会化为虚无。
元吉收回视线,继续看手里的信件。
“吴郑两位大人又往外送了两封信。”他说道,“上次是给项云的,这次是往麟州送的,给崔征和皇帝的,倒是没说什么,估计是有暗语,中六问要不要审问信使。”
将韩旭安排到河南道后,李明楼便将麟州这两位大人不客气的关起来了,这两位大人当然不甘心,开始四处送信。
李明楼对这个并不在意:“也不过是说我的那些话,不想去麟州,不听朝廷调遣,对皇帝不敬,飞扬跋扈之类的,不用管他们。”
只要她不去麟州,有再好的名声,在那位皇帝看来,也是违抗圣旨可恨可恶的人。
只要她不去,有再恶的名声,也没人能奈何她。
元吉便将这件事标记放到一边,再拿起一封信。
“还有家事。”他说道,“韩旭到了宋州,李明琪以大小姐的身份一声令下,不允许任何人去剑南道。”
这小姑娘的心思转的又快又利索,李明楼笑了:“山南道没有了韩旭,更方便她当大小姐,但也不能让任何人去剑南道,她拿不到,也不让别人拿到。”
“吃喝用度也好,享受的威风也好,按照小姐的吩咐,桂花都安排的妥当,没有半点的苛待。”元吉道,“他们都知道现在明玉公子被陛下重用,李氏的脸面地位关系他们自身,所以闹都是关起门来闹,对外其乐融融,李三老爷被韩旭抓了,公子来认错认罚,李二老爷也出来自责,民众们都称赞公子深明大义忠孝两全。”
这一世谁也别想用不孝的名义来污蔑李明玉,说他不孝必然不忠,说他飞扬跋扈六亲不认无情无义。
李明楼默然一刻,这个目的达成了,但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开心的。
大概是因为她现在不要好名声,只要恶名的缘故吧。
刚重生的时候,她觉得好名声能挽救他们的命运,但现在嘛她已经知道,命运与名声无关。
海棠宫里灯火通明,四周垂落白纱,白日能遮挡日光,晚上能隔绝飞虫,此时随风轻摇,里面的人若隐若现,站在对面看,恍若仙境。
武孝没有陶醉仙境美景,而是关切的问:“义母快要忙完了吧,晚饭还没吃呢。”
旁边是个比他小三四岁的男孩子唤作阿毛,当初楚国夫人在淮南道收养孤儿,他最小,一直留在身边。
他没有看宫殿而是看向另一边,摇头:“今晚忙不完了,看到那个人没有。”
他冲那边点了点下巴。
武孝看过去,见一个侍卫疾步而来。
“那是六爷的下属,六爷让人送来的信,都是很紧要的急信。”
武孝看他一眼:“你懂的还不少,这些年不是都用来吃饭了。”
阿毛哼了声,抬高下巴:“等我再长大些,我也认夫人当义母。”
武孝嘻嘻笑:“那你要长快点,要不然仗都被我们打完了。”
“那我可以替夫人做其他的事。”阿毛不怕,看向宫殿,随着新送来的信,宫殿里的灯更亮了,“夫人真的太忙了。”
李明楼将桌案上其他的事都丢下。
“把将官们都叫来。”她说道,将桌上的楚国夫人印玺兵符递过去。
信兵双手接过高举转身疾步出去传令。
元吉看着手里的消息,安康山重病,安庆忠戒严意图谋权夺位,神情凝重又些许感叹。
安康山竟然病重了
“小姐。”他问,“把安康山病重的消息散布出去,然后攻打太原府,叛乱就可以结束了。”
这真是好机会。
李明楼在室内踱步,她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机会,那一世没有说安康山病重,安康山的确是今年死的,死在京城。
到底是病死的,还是被武鸦儿杀死的,就不知道了,反正武鸦儿在那个时候收复了京城,所以天下都认定安康山是被武鸦儿杀死的。
但安康山死了也不是叛乱就结束了。
收复京城后,史朝,安德忠,安庆忠都自称承继安康山帝位继续为乱,武鸦儿一直到死都在平叛。
这期间,武鸦儿杀死了安德忠,安庆忠被下属反杀而死,武鸦儿死后,项云又用了四年的时间,直到趁着史朝死在其子手中,叛军内乱,才彻底收获了平定天下的大功,得封第一候。
这一世安康山被赶出了京城,而且现在还确认了重病消息,命运会怎样?
还让武鸦儿杀了安康山?
不,这一世她可以去杀安康山,京城交给谁?项云在外虎视眈眈,还有淮南道的项南
要攻打太原府,需要动用足够的兵马,而且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打下来的,太原府,河东道叛军盘踞森严,此一战,是要比京城对战要惨烈。
武鸦儿又岂会袖手旁观?必然会前来
这样河北道京城都要牵动纷乱。
李明楼握着双手脚步越走越快,想到什么回头问:“未了的信上怎么说?”
信上?为了传递消息安全,信写的很短,小姐先前看的太激动忘记内容了吗?元吉将信再念了遍,安康山病重,太原府戒严,安庆忠谋权。
李明楼明白自己闪过的念头是什么了,安庆忠谋权,她走到舆图前:“太原府戒严,也就是说,安德忠不知消息,太原府以外都将不知道消息。”
元吉道:“这也不奇怪。”
安康山是叛军之首,如果他出事,必然会引发叛军震动,在确定新的首脑前,保密也是必要的。
“不止是为这个。”李明楼道,“安康山现在可是自称皇帝。”
安康山登基为帝,他的死了,儿子们必然要承继帝位。
且不说帝位,只说安康山的兵马,儿子们都不会互相谦让,谁抢到就是谁的。
安庆忠在安康山身边,他难道会愿意让安德忠回来当叛军的皇帝?那是不可能的。
李明楼看他道:“如果我们给安德忠送消息让他知道呢?”
给安德忠送消息?元吉愣了下,那安德忠岂不是要去太原府?那要攻打太原府,就更不容易了吧?
“不,元吉叔。”李明楼道,“或许安德忠会先打太原府呢。”
元吉恍然,明白了。
安康山重病将死,一个儿子在场不用争,两个儿子都在必然要相争!
小姐要让他们先自相残杀。
“不止安德忠。”李明楼回想上一世,“把消息也给史朝送去。”
史朝是安康山的大将,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尤其安康山死后,他成了最大的叛军势力,也自称为帝,给大夏带来不小的麻烦。
从那个和尚让她看到的后续也可以得知,项云封侯后,史朝的余孽还没消除干净呢。
史朝在安康山死后称帝,可见早有这个野心,那就让他亲眼看着安康山的死,看着安庆忠安德忠兄弟相争,更早唤醒激发他的野心吧。
“他们三方混战相争,我们可以减少牺牲,以后也能减少麻烦。”
李明楼看着舆图,让这三方聚集在一起,说不定可以一网打尽,叛乱就可以更提前的结束,天下就可以更早的太平,民众们也能尽快的结束颠沛流离。
那个和尚口口声声说她会害死很多人性命,那她让乱世提早结束,这样就能救更多人的性命。
第一百零五章 听她调动
河北道魏州境内,一队兵马疾驰,队列中飞扬着朔方卫旗,武字帅旗,以及十三两字的将旗,过往的关卡虽然多数是振武军旗,但还是立刻放行。
河北道被武鸦儿收复,武鸦儿此时已经不是振武军,身为朔方节度使,他的兵马也从振武军中脱离原本就已经脱离了,当初只从振武那边带走一队鸦军,在京城麟州充盈壮大。
不过现在河北道由武鸦儿和梁振共同驻守,两人亲父子一般,兵马也不分彼此。
行到城池附近,路上的民众听到号令马鞭声,不惊不慌的避让,熟练的辨认兵马的旗帜,还有人热情的打招呼。
“是十三公子。”
“十三公子回来了。”
队列中的少年小将背着比自己还高的长枪,脸上带着春花般的鲜嫩在民众注视下疾驰而过,没有像往常那边停下打招呼。
武孝在道衙门前不待马匹停稳就跳下,差点摔倒。
“阿孝你慢点。”迎接出来的武信和武帽喊道,伸手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