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还尝了皇太后的贡品呢,这可是大福气了。”沈嬷嬷打趣道。
屋子里笑声不断。
慈心宫里,皇太后却板着脸,沉沉看着小王爷。
小王爷摸了摸鼻尖,趁着宫女、嬷嬷们都不注意,暗悄悄把袖子里的荷包塞给了皇太后。
入手沉甸甸的,好多糖呢。
皇太后眼中微微一喜,动作又快又轻地就藏了起来:“也就你知道来叫哀家高兴高兴。”
“您别诓我了,又不止我一人在逗您高兴,”小王爷哭笑不得,压低了声音,关照道,“千万不许多吃,一日就一颗,我们说好了。”
“哀家的身体,自个儿有数,”皇太后撇了撇嘴,“你是不知道,今儿个上午,阿渊又从我这儿讨了一大把糖走,还要吃枣糕,哎!哀家要不是知道拿去是哄寿安的,才不给他呢!”
小公爷大笑:“您跟我告状也没用,我又打不过他。”
“呸!”皇太后瞪着眼睛道,“打他做什么?他整日里做正事,哪像你,不务正业!”
小公爷打起了哈哈。
说到正事,皇太后的脸色微微一沉,叹道:“燕清真人还没有下落呢,哀家这心啊,急都急死了,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几天睡得都不踏实。”
第163章 快马加鞭
小王爷闻言,不由正色许多,关切道:“请乌大人来给皇祖母瞧瞧?”
皇太后摆了摆手,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哀家这就是心病!哪天找到燕清真人了,真人进京来了,哀家就踏实了!”
可满天下的,又要去哪里找一个人呢?
陪着皇太后用了晚膳,小王爷才起身离开。
嬷嬷一路送出来,许是怕小王爷担心,道:“可能是近些天太热了,皇太后不耐暑气,夜里这才睡不好。
只是年纪大了,乌太医不让摆太多冰盆。
等出了夏,大抵能好上许多。”
小王爷颔首。
不过,皇太后这些时日是注定睡不踏实了。
五日之后,驿站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地往京里送消息。
驿官从南城门进京,绝尘往宫门而去,沿途百姓纷纷避让,而后交头接耳的,猜测着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有人猜道:“许是寻着真人了?”
“寻到真人能这么匆忙?”有人不认同,“马快得差点都撞到人了。要我说,可能是军情。”
“又要打仗了?”
“哪年不打仗?现在北面还打着呢!”
“难道是打输了?”
猜测颇多,又提及那几次凶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但百姓的情绪还算稳定,毕竟,不是在京城脚下,打仗也好破城也罢,还轮不到他们头上。
蒋慕渊急匆匆地赶到了御书房。
大案后头,圣上脸色铁青看着快报,见他来了,便把快报拍在案上:“你看看吧。”
蒋慕渊拿起来看了,上头写的不是军情,而是水灾。
两湖地区发大水了,快报送出的时候还未决堤,但依当地官员所见,离决堤不远了。
工部、户部的官员都赶来了。
户部右侍郎廖大人一头大汗,连连擦拭。
北一、北二胡同重建之时,他曾跟小公爷提及过,担心今年两湖可能会发大水,也要担心外敌,一旦出事,这些都是要嗷嗷伸手讨银子的。
当时,小公爷拍板先挪了。
哪知道他这个乌鸦嘴哦,真的说中了。
国库就这么点银子,赈灾实在不够用啊。
“众卿都说说,这事儿怎么办?”圣上沉声道,“两湖沿岸,六年前才修过的河堤,现在跟朕说,要决堤了?六年前拨下去的银子,他们是换成豆腐去垒的河堤吗?
当时工部是谁去督工的?哪个?给朕站出来?”
工部尚书刘大人汗涔涔,叹道:“六年前,是时任右侍郎的曹峰去督工的。”
曹峰?
圣上很快想起来了。
曹峰亲自去的,在那儿待了四个月,却不想染了疾,死在了回京路上。
那之后,徐砚升任了右侍郎。
曹峰死了,圣上这会儿无论是问话还是训斥,都没有目标,只能拍着桌子道:“人死了,朕的银子都不知道用去哪儿了?这次别给银子了,直接送豆腐去就行了!”
这当然是气话,众人听着,谁也不会往心里去。
圣上气归气,还是仔仔细细问起了眼下户部能拨出来的银子。
户部几位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个苦哈哈的,最后只能硬着头皮道:“实在不多了。”
眼瞅着圣上又要发火,蒋慕渊先开了口,道:“你们不是还给养心宫留了一点吗?都挪出来!”
一提养心宫,圣上蹭得站了起来:“你还盯着那些?都给你挪的就剩搭架子的银子了,还不够?”
蒋慕渊面色如常,仿佛全然没有感受到圣上的怒意:“光把架子搭起来,又有什么用处?没屋顶没墙壁没雕像,空拉拉的,您怎么给贵妃娘娘?”
“你!”圣上气得眼珠子都要突出来了,“你这臭崽子,存心气死朕!”
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蒋慕渊也不能真叫圣上下不了台子,他上前几步,低声与圣上道:“舅舅,要送就送个好点的呀。
国库眼下是没有银子,但等过了年,赋税收上来,还是能有不少的。
到那时候,燕清真人大抵也寻到了,让他给您找个风水宝地,重新修一座养心宫,您建得考究华美,再送给贵妃娘娘,岂不是更好?
再者,真人选的地方,皇太后那儿,您也有交代了。”
这话说得颇有些道理,圣上面色稍霁,顺着台阶下了,清了清嗓子,道:“那依你所言,现在怎么安排好?”
蒋慕渊垂下眸子,道:“先赈灾,救助百姓,防着疫病,等水情过去了,再查堤防,六年前若有偷工减料的,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圣上睨了蒋慕渊一眼,来回思索了一番,理顺了思绪,便一样样布置下去。
蒋慕渊退到一旁,不再出声了。
哪怕刚才只是短短一瞬,他也在圣上的眼中察觉到了一丝寒意,让他脖颈发冷。
“还是要让人去那儿看看,刘爱卿,你们工部自己商量,谁去?”圣上让工部自己琢磨去,转头又与蒋慕渊道,“朕不放心,若真决堤了,阿渊你也去一趟,免得他们稀里糊涂的,又像养心宫似的,给朕用些蛀了的木头!”
工部一个个抬不起头来。
刘尚书最后拍了板:“圣上,不如让徐侍郎去吧?他从前就跟着曹峰学过不少水利上的东西,修提防、疏河道,他最有经验和心得。”
圣上点头:“就他吧,再给他拨几个人手,多学学,也多见识。这水道啊,自古就是难事!”
事情暂时说明白了,一行人都退出了御书房。
蒋慕渊多留了一会儿,听圣上有的没的说了几句,也就告退了。
他走到宫门口,就见户部几位官员搓着手在等他,一见他来了,赶忙都迎了上来。
“小公爷,”廖大人擦了擦汗,道,“就算把养心宫余下的都挪过来,还是捉襟见肘的,军资那儿,是真的不敢动。”
蒋慕渊知道他们为难,道:“把之后几个月宫里设宴的,给虞贵妃庆生的,皇太后做寿的银子都挪了。”
廖大人一听这话,双脚直打颤。
“怕什么?”蒋慕渊睨了他一眼,“皇太后那儿有我,她老人家都不做寿,贵妃娘娘还能庆生了?只管挪,出事了我顶着。”
工部几位大人交换了眼神,最后沉沉点了点头。
第164章 顾虑
侍郎府中,这几日总算有些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意思了。
前几个月,府里接连出些事情,主子们都阴沉着一张脸,底下人做事自然格外谨慎,就怕一个不留心,又招惹了主子厌烦。
自从礼部纪尚书亲自登门之后,这口气总算能慢慢松一些了。
虽说纪尚书过来,不是徐砚要重新回衙门了,但大姑娘的亲事能定下,还能定得这般好,谁能不高兴呢?
做下人的,主子长脸,他们才有脸嘞。
魏氏接连往清雨堂跑,她从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进来走动得极其勤快。
女儿的婚事有着落了,两家往来的规矩,魏氏商贾出身,从来没有操办过这种的,少不得要交托杨氏,不过她自己也不闲着,跟在杨氏后头,仔细听、仔细学,不懂的就记下,回去思量两天,还是琢磨不过来的,再来问杨氏。
魏氏通透,女儿嫁了,她还有一个儿子的,总不能不长进,事事都麻烦杨氏吧?
有儿子,那往后还会有孙子孙女呢。
这些年府里就没有操办过红事,魏氏从前想学都无处学去,眼下这样的好机会,她决计不放过。
杨氏对指点魏氏没有多少兴趣,但也乐得有人分担,况且魏氏亲自掌眼了,往后也不用来找她说这里不合心意、那里缺了点什么,就随意教了几句,余下的让邵嬷嬷去跟着。
纪家那儿也是急切,恨不得早早把婚约定下来,倒像是徐令意会跑了似的。
杨氏心里犯嘀咕,但这话不好跟魏氏讲,便与徐砚说了几句。
徐砚看了杨氏一眼,有些话盘旋在心里,还是没跟她说。
那日纪尚书过来,闭起门来,对方把话说得很明白,是纪致诚见过徐令意的字,极其喜欢,又偶尔见过徐令意一面,很是欢喜,便禀了长辈父母。
当然,纪尚书不会把纪致诚几次追着徐令意跑的事儿说出来,他还要这张老脸的。
徐砚对那一桩也不知情,魏氏和徐令意瞒得紧紧的。
纪家如此诚心,依徐砚所见,就是纪致诚的心意了。
徐砚是官场男子,见过左拥右抱、风流得哪个也没搁在心上的,但也见过一心一意、认准了就认准了的。
远不说,他弟弟徐驰不就是那么一个人嘛!
因而,徐砚并不质疑纪致诚的赤诚之心,反倒还觉得这份赤诚很叫人动容。
只是,出了书房,在与家中众人沟通时,徐砚说的是“纪尚书喜欢徐令意的字,纪家长辈想要结这门亲”。
徐砚是在顾忌徐令意的名声。
这数个月,徐家因着名声吃了多少亏了,徐砚宁可谨慎些,也要周全了这婚事。
他一来担心徐令婕那张快嘴,二来担心闵老太太气坏了什么话都说,三来也是怕再出个管不住嘴的丫鬟婆子,往外胡乱说去,万一还是个石瑛一样的,那真的追悔莫及。
只是徐砚也没想到,因为他的谨慎,让杨氏反倒是想岔了。
什么纪致诚品行不端,纪家想赶紧找个人看着他;什么纪家有人重病,想拿婚事冲喜……
但凡是坏事,杨氏已然转了一圈。
杨氏也怕,官场上要靠姻亲相互扶持,她也希望徐令意嫁得好,傻子才盼着徐令意倒霉呢!
“谁家没有一个事儿呢,真是有心结亲,把状况摊在台面上好好讲讲,有商有量的才是,”杨氏缓缓道,“但要真瞒着我们家,往后闹起来可就不好看了,再叫别人说我们‘卖’姑娘,那真是剐心剐肺了。”
徐砚笑了笑,解释道:“我听说纪尚书要请傅太师保媒,纪家这是给足了我们脸面了,他们想算计我们,难道还能算计傅太师?他纪家不要脸了?”
傅太师的名号一搬出来,杨氏心里的那些疑问顿时散得七七八八了。
保媒保媒,是拿媒人的体面去作保的。
纪家断不能坑了傅太师,否则徐家一闹,傅太师能坐得住?傅家掺合进来了,纪家能有好果子?
在官场上,傅太师是三公之首,说话极有份量。
在人情上,傅太师的孙儿要娶顾云思,傅、顾、徐三家为姻亲,不管以前走动不走动,以后亲近不亲近,亲戚关系都是在这里的,纪家要是坑了傅太师,让傅太师在亲戚之间难做人,他们纪家那就是真昏头了。
杨氏颔首,道:“既然能请得傅太师,那我就不担心了,老爷只管放心,一定让令意风风光光嫁出去。”
徐砚见杨氏在这件事情上拎得清,便顺着夸赞了两句。
夫妻两人近来极少有这般和气体贴的时候,邵嬷嬷早带着人避出去,嘱咐画梅好生守着,自个儿要回房休息去了。
还没走出两步,门房上使了个婆子来报信。
邵嬷嬷原想拦下,见那婆子满脸喜气,不由关心起来:“是什么要紧事?若是不急的,晚些再说。”
婆子忙道:“工部里来人请老爷赶紧去衙门里议事,催得很急,听那意思,咱们老爷要复职了。”
“哎呦!”邵嬷嬷哪里敢耽搁,赶紧重新进了屋里,仔细禀了。
杨氏叫邵嬷嬷打搅了与徐砚说话,本是一脸不高兴,一听消息立刻就雨过天晴,招呼着人手去把徐砚的官服拿出来,亲自伺候了丈夫更衣。
徐砚收拾好了,急匆匆出门了。
他问了来请他的小吏,但对方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晓得今日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送进了御书房,老爷们也被召了去,等回来了之后就要寻徐侍郎了。
徐砚赶到了工部衙门,与几位下官打了声招呼,便去议事厅寻刘尚书。
推门进去,议事桌周围坐满了人,且各个面色沉重,徐砚的心不由咯噔了一声。
稳住心神,他给刘尚书与左侍郎闻大人行了礼,又听底下官员起身向他问安,而后便依着刘尚书的意思,坐下了。
“徐侍郎从前跟着曹峰曹大人好些年吧?”左侍郎看了他一眼,道。
虽不知此刻提及已故的曹峰是为何事,徐砚还是点头道:“自进了工部,在任都水清吏司郎中那几年,受了曹大人不少指点。”
第165章 听听就算了
“是了,你对水利一事有些见识,”刘尚书叹道,“两湖发大水了,恐怕会决堤,圣上想要咱们督前线,已经定下由你去了,你回头再点几个人,早些出发,这一路怕是也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