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正巧遇见了来给皇上和娘娘辞行的关敬,几位大人忍不住又停了下来打量了他一下,看来看去这人也不像是那种有才华之人,也不知皇后娘娘是看上他哪里了?竟如此一味的维护他。
关敬被几位大人的目光看得心里发毛,不过他心中也清楚为何如此,他这相当于是一步登天了,有人质疑是正常的,不过因此他更是从心底里感激皇后娘娘的知遇之恩。
事情紧急,辞行完关敬便出发了,这次皇上和皇后给了他完全的做主权利,所需要的人和物都由他自己挑选,怀着报恩的心情,他很快就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披星戴月到了黄河流域之后,更是日夜赶工,只希望能早日完成任务后回馈皇上皇后。
这件事一直牵着整个朝堂的心情,大家很是担忧关敬能不能搞定,怕他明明搞不定,还要强撑着面子嘴硬,所以每日都会有人打听进展。
原本他们都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了,毕竟黄河一事是大家公认的难题,可没想到没过了几天,就传来关敬已经将黄河堤坝修缮好的消息。
这么快?
这让听说的众人呆了一下,修复堤坝这么简单的吗?这才没几天就完成了?
众人心中不禁怀疑起来这消息的准确性,等他们在朝堂上听到皇上宣布的时候。才打消了这股怀疑,他总不能欺骗皇上吧?
可众人却因此更加吃惊,这人在这方面还真的有一手。
原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关敬却上了份折子,为防以后再出现如此之事,他请求留下来彻底的将黄河治理一番,以保证周围百姓百年太平。
苏妧知道后却并不意外,根据学习强国上所写,那一世,就是关敬将黄河流域彻底治理了一番,这才让整个黄河流域整整百年没有决堤过。
原本皇上还有些犹豫,听苏妧所说后,当即就批复了折子。
可其他人听说后却是不太相信,百年不决堤?这怎么可能?
纵观史书,黄河流域最太平的时候,也就维持了五六十年,百年太平这种事从来没有听说过。
虽然不信,但他自告奋勇留下治理黄河,也没什么损失,他们也就并未多言,倒是听说皇后娘娘对其大力支持的时候,在心里感叹了一声,娘娘对他的信任已经超乎现实了。
时间一久,众人也就渐渐把这事儿忘了,而且正好也到了全国各地收粮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便都转移到这上面去了。
这新稻的名声,他们早有耳闻,据说产量极高,又能耐寒,只是还没有亲眼见过,如今看到各地报上来的产量时,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心中生出一股无限的欣喜,有这样的稻种,以后便再也不会有饥荒了!
听说皇上原来的封地今年竟然还一年两熟,若是全国都如此,那又得增加多少粮食!
他们都知道这稻种是皇后娘娘当年研究出来的,不免在心中再次赞叹了一番苏妧的聪慧。
而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心中激动的心情比那些官员更甚,当场便跪了下来,朝着皇宫的方向不停地磕着头,大哭着,嘴中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更有许多人回去就给苏妧立了长生碑。
史书记载,自此之后,各地寺庙香火逐渐凋零,唯有皇后寺庙却香火日益鼎盛,而且此后数百年,即使经历战乱,也从未减弱,各地士兵更是皆纷纷避开皇后祠,不敢损伤分毫。
收完粮不久,一场暴雨倾盆而至,众人正感叹着这么大的雨真是少见,幸好各地这时候已经将粮食收完了,刚感叹完突然想起来,这么大的雨若是下个几天,不知刚刚修复好的黄河堤坝能不能撑得住?可千万别刚修好就又淹了。
他们这可不是胡乱担心,概因为之前就有这样的事情。
对了,那个关敬好像还留在那里,众人这才想起来这事,有人看着,虽然他们因此放心了一些,可等着暴雨接连下了五天后,再多的放心也烟消云散了。
这么大的雨连人都出不去,更别说去加固堤坝了,怕是一站在黄河边,人就要被冲走了。
整整七天,雨终于停了,正当众人提心吊胆,已经准备好接收坏消息的时候,朝堂上却是一片安静,什么消息都没有。
难道是黄河这次没有决堤?可是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么大的雨,就算堤坝再牢固,但他的水量也已经超过堤坝的高度了吧?应该早就漫出来了才是。
过了两天,他们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位他们一直没有放在心上的关大人,竟然成功地将黄河分流泄洪了!
这可真是千古第一人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众人震惊地嘴都合不上了,黄河的可怕和难治,他们就算没见过也听过不少,他这相当于在虎口夺命啊,关键竟然还夺成功了?
天纵之才。
这一瞬间他们的脑中闪过苏妧评价他的这个词,还是皇后娘娘慧眼如炬,想起当初他们还阻拦娘娘,不禁后悔又带着一丝庆幸,幸好皇后娘娘意志坚定。
听闻当初马和马将军也是皇后娘娘一力举荐的,与这次的情况几乎相同,书生出身的马将军不被所有人看好,谁都没有想到他会领兵打仗,只有皇后娘娘坚信他是一个军事奇才,关敬也是,除了皇后娘娘,怕是没人会相信他是一个水利天才吧?
关敬回朝时和离开时受到的待遇简直天壤之别,好多人前来与他攀谈,语中皆是溢美之词,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清晰地明白,是皇后的知遇之恩才让他有了今日。
苏妧美名远播,对于肖想后宫之位的后宅女子来说自然不是件好事,原本还想着皇后出身不显,即便日后进了宫,她们也能轻而易举的压住她,可谁能料到今日的情景?
她们随便出个门,便能听到周围的百姓在讨论她,说的全都是她的好话,回到家,还得听自己的父亲继续夸赞她。
“爹,当初你不是说要送我进宫的吗?怎么现在话里话外都在夸皇后?”她们忍不住问道。
“嗯…女儿,要不咱们还是别进宫了吧?”听到闺女这么说,他们忽然想起自己以前说的话,顿时后悔那时候怎么就猪油蒙了心,承诺这种事。
“为何?那皇后手段果真如此厉害?”后宅女子出门少,对其自然没有太大的感觉,“就算她再厉害,也不能阻拦皇上纳妃吧?”
“不是这个意思,皇后聪慧之极,而且看人极准,如今正是名声鼎盛之时,又深得皇上信重,你若是此时进宫,那只有一辈子呆在冷宫的命,还是放弃吧!”经历这么多,这些大臣倒是看得很清,此时提这种事便是自寻死路,自然不应。
这种情况在很多府邸都上演了,原本蠢蠢欲动的大臣都已歇了心思,倒是让不明真相的太后着急了起来,皇帝大婚都这么久了,怎么都没人提起广纳后宫一事?
当初先帝登基时,不过一个月就有人提出来了,如今这都大半年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些人真的一个都不奢想荣华富贵?
等不到人主动提出,太后便只能私下里悄悄地找了几个人来谈话,可一提起这个话头,那些大臣便都纷纷摇头,不是说自家孩子不好,就是自家孩子已经有了婚配,还有人反过头意有所指地劝她不要折腾了。
“皇后虽然出身不显,但却是难得一见的聪慧且有才,而且极有大局观,一心为朝廷着想,能有此国母乃是我朝之福,臣等皆打从心底里祝福皇上和皇后,皇室有此佳媳,太后也尽可安心。”
这跟他们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啊?太后听完一脸懵逼。
第89章 拐卖
所有人竟然都这么口径一致地维护起皇后来,这实在是出乎太后的意料,可他们都说到这地步了,她再说下去,就是在强人所难了,她只能泄气地摆摆手,让众臣退了下去。
见太后这幅样子,旁边的嬷嬷安慰道:“皇上大婚不久,各位大人兴许是觉得不宜在这时候提出此事,毕竟还是嫡子最重要。”
闻言,太后点点头说道:“也是,那哀家就再给她一段时间,若是再过半年还没有消息,到时候哀家便亲自去跟皇帝说。”
之前因为战乱和先帝离世的缘故,原本的殿试被推迟了,改成开春后举行,那时候新朝也安稳了下来,京中终于恢复了往昔的繁华,甚至比以往更为热闹。
李子明与孟瑞等人也前来京城为这次的考试做准备,他们早就知道苏姑娘被封了后,一路走来,她的传言更是听了不少,见各地百姓都对她十分敬服,有种与有荣焉之感,他们算下来可是皇后的同乡呢,而且曾与皇后交往过,不知为何有种认识了名人的自豪感。
京城的繁华的确非其他地方可比的,而且有才之士颇多,他们也因此交了好些朋友,心胸和眼界都开阔了不少,生活充实了,一天便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等回到住处,平静下来的两人才有些可惜地叹了一声,若是周兄能与他们一道前来便好了。
不过回头想想,他如今过得也不错,自从病好后,他便与罗家姑娘成亲了,罗父给他们在省城买了一处宅院,两人直接搬了过去,来京城前他们还听说罗家姑娘有了身子,周家伯母已经前去照顾她了,周兄也在埋头苦读,想来下次考试定能高中。
苏妧早就不关心周嵘他们了,此时她正便服出宫前往苏家,她封后之前皇上便将苏家一家都接了过来,在封后大典后便封了承恩侯,入住承恩侯府,这段日子虽然她经常让人送东西回来,但真正回来还是第一次,这次是因为听说苏母抱病在床,她这才急急地换了身衣服就过来了。
她原本想带个太医过来的,被苏母一口回绝了,只说自己已经看过大夫了,只要好好休息就没事了。
到了承恩侯府,她一进苏母的屋子就见说身体不适的苏母正精神奕奕地坐在床头听女先生说书,瞧见苏妧,还很高兴地朝她招了招手:“妧妧来了?你看这京中花样就是多,竟然有专门上门说书的女先生,说的还怪好听的!”
“你不是说病的起不来了吗?”看见这一幕,苏妧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我要是不这么说,你还会出来看我吗?”苏母说道,她倒也没说谎,这些日子她的确是有些不适,只是没那么严重而已。
“我不好经常出来,你可以递牌子去宫里看我,我不是给了你进宫的牌子吗?”
“不去不去,我一个乡下人,一进宫里就各种不自在。”苏母连忙摆摆手说道。
苏妧无奈,只好坐下来问了一句,“那你这么大费周章地把我叫出来到底有什么事?”
说到这里,苏母立马屏退了左右,压低了声音问道:“你这都大婚大半年了,怎么还没有消息?我悄悄地给你找了个看那方面的大夫,等会儿就让她给你看看。”
苏妧万万没想到苏母把她叫来是因为这事,甩甩手就想起身,说道:“您闲着干点什么不好,天天思量这些有的没的,宫里太医隔三差五就会请脉,要是有问题我还能不知道?既然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
“我这都是为你好,那太医也不是专门看那方面的,我找的这大夫可有名了,看看也没什么损失。”苏母立时就想拉住她,边伸手边说道。
苏妧白了她一眼,没理会她,径直往外走去,正好遇见回来的苏夏,看见她,苏夏眼睛亮了一下,蹬蹬蹬地跑了过来,说道:“姐姐,你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你还得上学呢,告诉你也没用,在学堂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苏妧摸了摸他的脑袋问道。
来了京城后,苏妧就将苏夏送去了许阁老门下,正好他因为管着国子监,最近对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难得见到苏夏如此聪慧的孩子,见猎心喜,还不等她开口,就抢着说要收下这孩子了,所以那之后,苏夏便天天跟着许阁老去国子监报道了。
因为国子监都是些皇亲国戚和权势子弟,苏夏性格又一向温和,受了委屈也不大说出口,虽然她托了许阁老照顾,但有些地方师长毕竟照看不到。(?′з(′ω`*)?棠(灬?ε?灬)芯(??????ω????)??????最(* ̄3 ̄)╭?甜?(???ε???)∫?羽(?-_-?)ε?`*)恋(*≧з)(ε≦*)整(* ̄3)(ε ̄*)理(ˊ?ˋ*)?
“他们都知道我是皇后的弟弟,所以都对我很照顾,天天在我面前说你的好话呢,都很崇拜你呢!”苏夏有些骄傲地说道。
以前在乡下,消息有些闭塞,虽然他知道姐姐时常不在家,但对她具体在做什么,却没有这么大的体会,等来了京城,才知道姐姐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每一件都让人敬佩,他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能丢姐姐的脸!
“对了,今天怎么回来了?之前中午不是都在学校里吃的吗?”苏妧问道。
“原本我是约了同学一起吃饭的,可后来他家里出了事,我们便散了。”苏夏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有些担心,“我听到他家里人说,好像是他妹妹今日上街游玩的时候不见了,他妹妹才七岁,不会出什么事吧?”
“是哪家的?我这就让人帮着一起找,不会有事的。”见状,苏妧安慰了他一句说道。
“是清越侯家的。”
“好,我知道了,你先去用膳,我这就让人去找。”
苏夏闻言,这才放下心来,跟她打了个招呼回了房间。
看着他走了,苏妧让人打听了一下具体事情,才知清越侯府的小女儿今日与几个表姐一起出门游玩,谁知在逛街的时候,一个转身她就不见了,几个小姑娘找了一圈没找见,都吓坏了,匆匆回府告知了大人。
清越侯得知了此事,已经报了官,发动了府里所有人出去找,衙门也在全力帮着寻找了。
既然答应了苏夏,她想了想,此时清越侯府定是一片慌乱,恐怕没有时间和心情招待她,她便去了衙门,想着打听一下情况,回来也算对他有个交代。
没想到刚走到衙门口,就见好几个百姓正坐在门口抹眼泪,她顿时感觉不大对劲,走过去问道:“大姐,你们怎么坐在这里哭?出什么事了?报官了吗?”
“我们孩子不见了!报是报了,可是官老爷说他们人手不足,正在抓紧调派人手来,要等会儿才能去帮着找孩子,我的孩子啊!”那大娘边说边嚎啕大哭道。
她这一哭带着其他人也哭了起来,苏妧看了一眼现场的人,大概得有十来个,不禁沉了脸色问道:“你们的孩子都走丢了?”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她这才觉得事情不大对劲,原本以为只是清越侯府的孩子贪玩,但这么多的孩子同时走丢,就不简单了,就怕是大型的拐卖团伙所为,那就糟糕了。
怕自己这时候进去给人添乱,她便让身边人进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里面还真的是忙成一团,整个衙门的人几乎都派出去了,可还是没找到清越侯府家的孩子,如今又多了这么多百姓来报案,他们更是手忙脚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