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事、也省钱。
一个作者,可能一个月只投一次稿,那稿子还不一定能用。如果直接开月薪,很容易养出一堆胡差事的闲人。
选稿后按千字给钱就不一样了,投稿的作者跟杂志社关系不大,他们爱投不投,投中了,杂志社这边给钱买下稿子,两边就清了。特别省心。
“不过,我其实比较担心前期投稿的数量、质量都不够,万一撑不起一本杂志,或者没法稳定地保证合格稿件数量,就很烦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临时弄来个古早电脑,用着很不顺手,可能会有许多错字、错标点符号,大家发现了拜托指出一下,会发红包感谢的,笔芯
第190章
大部分杂志都是十六开大小, 常见的页数,有64页、72页、128页等,席宝想着, 初办杂志时, 不求量多, 而是尽可能地保证质量, 然后努力凑齐64页的内容。
当然了,她也不会故意插入过多的图片,或者恶意把字体弄很大,而是实打实地用故事正文来填充。
早在五六年开始, 华国所有报刊,都改用横向排版, 并且全部使用简体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刊载的采用四号字,行距是固定值20磅,不考虑插入的图片、花纹隔断等,一页纸上估计有一千五百字左右。
“我们每期至少要准备九万字的实在内容,才能把杂志给排出来。”席宝在心里计算着, “趣闻、几百字的短篇小故事、小诗歌, 这些不是用小字排在角落, 就是用于填充一些空白处,图片需要有专人看了之后才能画,不能指望插图占用太多空间。所有文字内容要超过九万字,这是我发行单期杂志的底线了。”
钟以泽对这个字数没什么概念, 他想了想,疑惑地问:“那是不是有九个人投稿,每个人过稿的字数都有一万字,就够用了?”
席宝:……
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我们杂志暂且搞成月刊。华国目前还没有杂志连载的先例,即使有文体,也是作者耗费大量时间创作完成了,才将全文投稿的。要是我们刚宣布收稿,就有人一个月内交上来一万字的文稿,我绝对会怀疑这份文稿的质量。”
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相对于以后流行的网络,现在的,还是比较严肃的。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要求相对也更严格。
别看以后的那些网文作者们,弱的在日更三千,强的日更一万、甚至还能一天爆更三万多,但他们经常会写出不通顺的句子,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满篇皆是,甚至还能把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姓名、人物关系搞错。
读者体谅网文日更连载的压力,有些指出来错误让作者改,有些只看剧情发展,对文中错误直接忽视。
可在现在,要是席宝敢发行那种质量的作品,绝对会被人喷死。
“在家的时候,你不是看过我做设定吗?刚开始的时候,我得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部的设定。后来熟练了,也要看我要写的故事内容,要是无关什么专业知识,我才能在三周内完成设定。”
“而完成设定后,文稿全部是手写,一万字的初稿,至少要写两天,初稿里面肯定有错字、还有些语句不通顺之处,甚至还有逻辑错误,这些需要我后期重审、修改。改完之后,要投稿给杂志,肯定还得再撰抄一份工整的。”
也就是说,即使投稿的作者能在三周内完成一切设定,这个月剩下的一周里,也顶多能交出两三万成稿。
这还是席宝高估了现在的创作速度。
钟以泽脑子有点晕,“那我们是不是该首先宣传一下杂志社,让有意投稿的人尽早开始做准备?不然等我们把刊号都申请下来了,却没法在一个月内凑出一本杂志,岂不是很浪费时间?”
“是这样。”席宝伸长腿,长长吐出一口气,“可是,就算我们提前征稿,也不能保证能收到足够的稿子。”
按照她的预测,第一个月他们能收到的稿子或许能超过九万字,但能通过审核的,估计十不存一。
钟以泽挠挠头,“这种事我就帮不上忙了,我也没法给你写稿子。”
“我当然不会指望你给我供稿,你擅长的东西跟文字扯不上关系。”席宝抿抿嘴唇,觉得说了这么久,有些口干了,连带着心情也有些烦躁。
“对了,你是不是把你以前写的全带来了?”钟以泽从自己背包里掏出一个橘子,剥开来递给席宝,然后问道。
席宝掰下一半,另一半还给钟以泽,一边吃着橘子,一边答:“是啊,那些东西带在身边,时不时翻一下,就有很大的成就感。”
“这样啊,”钟以泽也吃起来,酸甜的橘子在嘴中迸出可口的果汁,实在地缓解了口渴,“那你带来的那些,是不是也能直接连载?”
席宝从三岁就开始写故事,到现在有十年多了,手里积累下来的长篇有十三部,短篇故事也有八十多篇。
而且她所有的故事都给弟弟妹妹们读过、看过,经历过那些小考究党们的考验,她重修后再撰抄的版本,基本上都到了能直接出版的程度。
“……”席宝咽下最后一瓣橘子,一脸无语。
“是哦,我忘了自己手上有完成品了。”
“不过,虽然我手上那些,至少有三百万字,但我当初写的时候,主要读者是弟弟他们,内容有些幼稚……”
席宝又开始纠结,“说白了,我十岁之前写的东西,基本上也只有初中生以下的孩子喜欢看,更大一些的,会觉得太过童真幼稚。我们是在大学里创办杂志,是不是应该尽量贴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为什么?”钟以泽一脸疑惑,“现在的大学生才多少人?高中生多少人?初中生、小学生有多少人?”
“你为什么要为了少数的大学生,而放弃更多的中小学生市场?”
“诶?”席宝愣楞的,觉得钟以泽说的真特么有道理。
她刚刚又下意识用了上辈子的脑回路,可她上辈子那会,大学生都不值钱了,教育普及程度很高。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都会看网文。不过,愿意花钱、也有能力花钱支持正版的,几乎有一半是大学生以上的程度。
所以她以前即使是写无脑爽文,也尽量迎合年纪更大的人的审美,完全不用颜文字、或者幼稚的语言。她的作品,收藏可能不如那些被调侃为“小学生作品”的小白文,但订阅率是很高的。
但那毕竟是上辈子。
这辈子的华国,能顺利独立文字作品的人,占不到全国人民的五分之一。
要是席宝真的一下子把杂志格调定的很高,使得只有识字的成年人、大学生才能顺利看懂,那这杂志还真不一定能办下去。
“你说的对,我应该要把中学生、小学生也试做潜在市场。他们自己没钱,可若是家长有钱又开明,定然是愿意让他们买杂志看的。”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针对这些小孩子来办杂志,那还不如去搞个童话故事杂志呢。”
“你的想法是?”钟以泽目光落在席宝面庞上,见她思考时那样认真又专注的表情,怔了一下。
席宝曲着手指头,轻轻扣了下放在大腿上的本子,然后拿笔快速地写着什么。
“我们可以进行内容分区啊。”
“像是我三四岁时写的那个——小明带着伴生兽找妈妈,这种故事,可以归属于低龄模块,给模块取个好听的名字,叫 ‘奇幻世界’一类的。”
“更成熟一点的,我十岁写的那个——机器人小满顺利融入真正人类这个故事,专业的知识部分,是孙伯伯、我爸他们都给过指导的,中学生可以看,大学生也可以看,这个就归属于‘梦幻未来’。”
席宝没有让模块名称带上明显的年龄区分,“奇幻世界可以连载孩子们看的幼稚故事,也可以连载大人看的爽快幻想故事。梦想未来,只要故事背景在未来,就可以归属于这个模块。”
要不是不能太过超前,席宝都想干脆按“玄幻奇幻”、“星际未来”、“古代历史”、“悬疑灵异”、“言情”这样来分了。
“具体要分几个模块,具体怎么分配内容,我还得再仔细考虑。”席宝合上本子,“我们先去吃饭吧,然后我就直接回宿舍了,我想尽快把规划写好,顺便问问我的室友们,她们说不定愿意给我帮忙。”
第191章
有了思路之后, 席宝接下来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吃饭的过程中,心思都沉浸在杂志上面。
钟以泽理解她,便没有打扰,只是沉默地陪着,直到送她进了女生宿舍, 看她迷迷糊糊地上了楼,才转身离开,去找他刚刚确定要招揽的那些人。
席宝回到宿舍后,立刻拿出本子, 回忆着自己以前看过的杂志, 直接开始试着把整个杂志框架写出来。
“《杂志名称》”,席宝先在空白页上写下这一行字,因为她还没确定杂志叫什么,只能这么先记着了。
“封面、带图首页(不确定是否需要)、目录页、模块一二三四五(暂时只要一级栏目)……、反馈页(附带杂志社收信地址)。”
席宝先把大框架给列出来,然后就托着腮,在那思考——
“我记得, 就连意林刚开始创刊时, 也是只有一级栏目, 过了三四年之后,才过度到两级。他们刚开始能用的人手不超过十人, 刊载的内容不算特别丰富……”
“意林刚开始创刊就碰到特殊时期,但他们都成功了,还在未来很长时间内, 是绝大多数学生、年轻人都知道的知名杂志。我知道成功的杂志是什么样的,好好做下去,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席宝拿意林的成功,在心里给自己鼓了鼓气,“不过意林的栏目划分方式,不太适合现在的背景,我得结合当下的国情,好好斟酌一下。”
“先不想人家会投什么样的稿子,从我自己手上有的来思考——我写的大多是偏离现实的幻想类故事,无论是架空背景的奇幻世界、还是幻想中的科技未来,都与现实相差巨大。小孩子其实更容易接受我故事里的世界,成年人反而难以与其产生共鸣。”
虽然席宝的,是越写越成熟,但架不住她偏好玄幻奇幻故事。之前跟钟以泽说的时候,还想着她最近几年写的东西,能获得大人的喜爱。
可现在细想一下,现在的人活的那么压抑,活的越久,脑子就越被这个社会同化,他们估计很难体会到玄幻故事的爽点,只会觉得很奇怪。
“唉,看来我自己的作品,只能被小孩子群体接受了。还好我以前为了弟弟他们更好理解,把故事背景、玄幻的设定都用最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了,小学生只要能读通顺,就能看懂。”
席宝本想仗着自己手里有很多完成的作品,就一个人一口气连载两到三部,然后再征一些短篇稿件,基本上就够了。
可要真那么做了,这个杂志定然会给人留下侧重“玄幻”的印象,不利于开拓市场,也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诗音姐说她写的故事都是爱情,她家里也有一些写完了的中短篇,我明天找她问问,找个机会去她家看一眼稿子,要是能直接拿来用,就有现成的言情了。”
“舒湘卿那边也才结束军训,还没给我答复,不知道他擅长写什么,这个也得找时间去林学院一趟,跟他们了解清楚。”
席宝脑中想了许多,摆在本子上的钢笔,突地滚动了一下,在纸上划出一道脏污。这是戴冒父母送给她的礼物,跟钟以泽那个是情侣款。来到大学之后,席宝一直用这支钢笔。
她赶紧把笔帽盖上,确认笔杆没沾上墨汁,就将钢笔收到笔袋里,这才继续托腮,嘴里嘀嘀咕咕的。
“我这个杂志就是以刊载短、中、长篇为主的,短篇的最好要在手里攒上一批稿子,根据内容排到不同期里面;中篇、长篇的主题也尽量不能重复,比如说我先定了要连载伴生兽那本,在伴生兽完结之前,就不能同时连载类似的玄幻了。”
席宝这辈子写的第一部 ,诨名《小明找妈妈》,正式名字改成了《小明寻母记》。意思是一样的,不过后面那个听起来高大上一些。
这个故事其实还挺长的。主人公小明带着自己的伴生兽,走遍他所在的那个国家,去寻找销声匿迹的妈妈。这是单元式的故事,每换一个地方,故事就进入新的篇章。
席宝总共写了四十多个单元,全文字数预计得有五十万。
不出意外的话,她要在第一期杂志上连载这个故事。每期放一到两单元的内容,字数就有两万字左右了。
一下子占了单本杂志需要字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呢。
“我自己的顶上去,然后最好每期连载的言情,字数也有一万五左右;另外再有个现实励志的、一个迎合当下主旋律的,各有一万五千字左右,这些都得是中长篇,至少要能连载三期。要是能做到,那我们一个季度、三期杂志的主要内容就搞定了。
剩下的,每期再添上三到五篇短篇,掺杂一些平都趣闻、诗歌、图片,一本杂志基本上就能出来了。”
她在这想的入神,连室友们回来了都没发现。
林雨晴在席宝眼前挥了挥手掌,“席宝?”
“嗯?”席宝回过神来,疑惑地看向林雨晴,“怎么了?”
林雨晴无奈地笑笑,“我哥给我送了点茯苓饼,正给大家分呢,喊你好几声都没反应。”
“哦哦,我在想事情呢,”席宝尴尬地捋了捋头发,“刚没注意你们回来了。”
“知道你是在想事情,不然你反应可快了,我们刚走到门口就得被你发现。”
林雨晴拍拍她的肩膀,从手里的布包里拿出两块白色的饼子,“我哥刚送来的茯苓饼,是我们自家做的,夹心是蜂蜜跟干果碎,又甜又香,给你两块。”
席宝接过来,好奇地看了看,“这就是茯苓饼?”
“你是第一次看见吗?这茯苓饼算是我们平都的特产了,要不是从店里买都需要点心券,外地人总会想着带一些回乡呢。”
看着席宝试探着咬下去,林雨晴笑着解说:“外面那层白色的薄饼,是茯苓霜混着面粉做的,没什么特别浓厚的味道。倒是那两层薄饼中间那个夹心,各家有各家的做法,我家是从供销社买了上好的干果——有核桃、干枣片、葡萄干,磨细碎了用糖、蜂蜜熬成的浆混着,再掺进一些白芝麻,混均匀了,舀一勺放在薄饼中间,上面再盖一层薄饼,等这浆干了,茯苓饼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