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三春景
时间:2020-04-08 08:37:00

 
    以陈嫣人工养殖的办法,出不了极品珍珠,但珍珠的品质也不会太低端。看起来失去了一夜暴富,一颗珠子几十金、上百金的机会,但其利润依旧高的惊人!
 
    以成本来说,这绝对是这个时代利润率最好的生意之一了。
 
    送到陈嫣这里来的珍珠经过了挑选,去掉了光泽不好的、形状够不上做首饰的(那样的珍珠送到她这里来过目又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其中有一箱全是米珠,虽然不大,但形状和光泽是达标的,做个穗子,装饰装饰鞋子...都是可以用的。另外就是一分、二分的正经珍珠了,其他箱子装的噗噗满。
 
    说实话,这些婢女都见过珍珠,其中甚至有达到六七分的珍珠...陈嫣最大有一颗品相完美的九分珍珠,这颗珍珠也没有被使用,主要是太大了,似乎用在哪里都不合适。
 
    这样一颗九分珍珠要是拿出去在市面上售卖,其价值根本不能估量!
 
    说实话,如果缺钱的话,陈嫣是会考虑通过聚宝阁出售手上一批值钱珍宝之物的——东西是很好,但陈嫣的性格与经历使然,她既享受奢华舒适的生活,又没有在这上面走极端。
 
    不过现在不会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都过去,现在更没必要卖了...虽然陈嫣本心还是想卖掉那颗珍珠。
 
    和时下的人看重珍珠不同,陈嫣来自一个珍珠人工养殖的时代,印象中珍珠,至少‘普通’珍珠是不贵的。就算是她,也完全可以负担地起一条还过得去的珍珠项链(同样品质的珍珠项链,恐怕只有王侯将相之流才能用得上)。
 
    这种经历让陈嫣对珍珠没有什么执念,甚至满长安都知道,不夜翁主喜欢用珍珠装饰鞋子...这本身就是一种‘随意’的态度了,毕竟此时穿衣穿鞋戴冠等都和礼仪有关,鞋子是穿在脚上的,对比头冠,如果搞得太华丽,本身就会遭人诟病。
 
    漂亮的珍珠不用做首饰,而是用来装饰鞋子?这是此时贵人们都难以想象的事。
 
    而且珍珠还有寿命极限,会发黄,会枯萎,会变成灰——那么大的一颗珍珠,陈嫣自己用不着,也不享受霸占这么颗堪称稀世之宝的极品珍珠,甚至她都不需要这么个小东西来装点门面,显示自己的‘非凡’,emmm ,送去拍卖似乎还比较好。
 
    “这么多珍珠啊?”陶孺儿在陈嫣身边这一两年也算是见过好东西了,但一次性见这么多好珍珠,却是第一次。
 
    陈嫣将手放进装珍珠的箱子里,抓了一把上来,确实都是光泽度好,比较圆的珍珠...品质次一些的,下面的人恐怕已经卖掉了。反正都是价值不高的珍珠,交易量很大,也正是因为交易量大,其市场价值有定例,处理起来极其方便。
 
    手上的珍珠落了下来,互相碰撞,就像冰雹一样的‘噼里啪啦’声。不知道是不是陈嫣的心理作用,觉得这种声音特别清脆好听【听啊!这都是金钱的声音.jpg
 
    “这些珍珠一分的、二分的、小米珠,各留一匣子,其他的就送回不夜县,安排拿到临淄去售卖。”陈嫣吩咐着。说起来还是临淄的富人多,市场大,这么多的好珍珠,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卖掉的!
 
    古代和现代差别很大,那些特别好、特别贵重的东西,普通人没机会,也没有财力去买,地方流通性又很差——‘奢侈品’真的要选择能够消化的市场,不然卖不掉就是卖不掉!
 
    陈嫣自己手头是不缺珍珠的,平常就放在那里,准备她用来做各种琐碎用处。就和其他没有经过镶嵌、打磨的宝石一样,算是原料吧...这次留下一些珍珠,谈不上用不用,更多是一种表态。
 
    表态她是重视珍珠养殖的。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图她一个表态,这些珍珠又何必送到她这里来呢?都已经从养殖珍珠的海岛运送到不夜县了,难道不夜县那边的人还不知道要怎么安排才能效益最大化?!可笑!
 
    这一路运送来,恐怕运送的人都麻烦死了...这可是真正的宝货!就和运钞一样,多的是事儿,还心理压力重。而且可以预知的,陈嫣看过一遍之后就会让人送回去,再麻烦一次...
 
    随手处置了珍珠,陈嫣的注意力又回到了信件上,她将信件仔仔细细再看了一遍。
 
    之前她就知道人工养殖珍珠已经可以开始盈利了,但这次是真的见到第一批合格珍珠——按照信中所说的,第一批珍珠有点儿少,因为依旧带有实验性质。等下一批,下一批的产量就会高出一个层次!
 
    陈嫣决定给负责珍珠养殖的管事写信,令其尽可能扩大产能!
 
    先不说大汉有多少有钱人,珍珠的市场很大,暂时根本不用担心市场饱和的问题。就说她之前计划的,将珍珠作为海贸产品送到西方去,这就能消耗大量的珍珠了。
 
    珍珠是全世界都喜欢的有机宝石,陈嫣非常感谢这一共通的审美,这省了她多少事儿啊!
 
    她扒着手指头算,丝绸、糖、珍珠,她这就攒够了三样拳头产品了!日后打通了东西方航线,这个数字会更多!
 
    比如说印度的胡椒...这也是很好的商品,陈嫣从印度搞到之后就尝试着在比较热的地区进行种植,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而已...而陈嫣相信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不同于瓷器、茶叶这种后世耳熟能详的‘东方商品’,这个时代甚至还没有成为正经商品,在华夏本土都属于新奇之物,更别提在国外了,根本没有市场可言——市场还得慢慢培育。
 
    胡椒的市场其实是非常成熟的。
 
    最迟公元前十三世纪胡椒就已经从印度被交易到了西方世界,法老时期的埃及,胡椒贸易更是发达,胡椒成为大众所知的昂贵香料。而到了此时,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对胡椒的狂热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
 
    罗马贵族的食谱里,大多数的菜品都要放胡椒,离开了胡椒,厨师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菜了!
 
    为了满足罗马公民的需求,此时正值强盛的罗马已经有了成规模的胡椒贸易,每年有大量海船从红海出发,就为了从印度西部海岸获得胡椒!
 
    这使得陈嫣的胡椒不再是独门生意...不过不要紧,珍珠或者别的什么也不是独门生意,只不过陈嫣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已。罗马人的胡椒需求量巨大,长期处在不满足的状态,这也推高了胡椒的价格。
 
    陈嫣可以稍微降一点点价格,反正依旧是利润巨大。
 
    另外,如铁制品,在西方的价值也高的惊人!但这就不用做贸易了,华夏本土都很缺乏...
 
    想到这些早就准备好的、用于东西方贸易的商品,陈嫣就不得不联想到探路船的最新进展了——两年多以前就已经探明抵达天竺的航路了,这两年从天竺源源不断搞到各种好东西就是在这件事里收益的!
 
    而随着航路探明,紧接而来的就是海贸的开展,对西方贸易的好处陈嫣还没有享受到,对印度贸易就先赚了不少了!印度的黄金可是很多的,再加上南越盛产的玉石、宝石,这条航路陈嫣赚的美滋滋。
 
    要不是前期投入太高,现在陈嫣已经大发一笔财了!
 
    现在探路船已经探明了后世阿拉伯海、波斯湾一带,这里有许多中亚大国,在这个时代也不乏强盛的...比如说安息帝国。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的关系,安息帝国还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此时丝绸之路虽然没有开辟,但东西方世界的交流依旧在以这种‘中转’的方式在进行。
 
    这周围有这么多的国家,也是做生意的好选择,不过陈嫣对这一地区比对天竺多了许多防备...她隐隐约约记得历史上安息帝国是阻碍过东西方交流的,原因也很简单,安息帝国并不希望大汉和罗马有什么直接联系,如果两边直接联系上了,他这个中间商就无法像之前那样赚差价了!
 
    如果让安息帝国的高层知道大汉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航行到阿拉伯海、波斯湾一带,说不定会带来很多麻烦。
 
    所以陈嫣并没有着急开拓安息帝国以及其周边国家的市场,只是通过转手的方式零零散散地做着生意,从这里搞一些本地‘或许会有价值’的特产。陈嫣希望先建立起对罗马的贸易,然后再谈对安息帝国的开拓。
 
    到了那个时候安息帝国暗中使坏的几率要小一些,毕竟那时一般的使坏很难成功是一方面,很得罪人是另一方面。他这种中间商,虽然国土离东西方都很遥远,没有被讨伐的风险,但和供货商、顾客搞坏了关系,始终不是什么好事。
 
    估计到时候少不了商业战争,手段从明面上的到私底下的都有...但陈嫣并不怕这些,是她开启的海上贸易,和印度、南越贸易建立起来的这几年,该经历的事情都经历过了。
 
    陈嫣记得的,最新的探路船小队今年又出发了好几支,红海已经近在咫尺了!
 
    不过即使进入红海也还差得远,在没有苏伊士运河,也没有能力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时代,绕过非洲好望角这条航路才是陈嫣的追求——但这对船只的要求太高了。现阶段的话,也只能指望红海贸易了。
 
 第233章 木瓜(7)
 
    人工养殖成功的珍珠送到了陈嫣这里, 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 但提醒了陈嫣, 一些工作还是得做的——不能因为避暑就真的什么都不管了。
 
    所以在收到珍珠后的第二天,颜异过来她的院子拜访的时候, 她正在院中翻阅最近的账本, 安排一些事务。
 
    陈嫣也不觉得自己这个样子有什么不能见人,就没有收拾, 等到颜异踏进敞厅,依旧在翻阅一些‘工作报告’‘账表’。
 
    着一身玄色衣衫的青年走进敞厅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一幕,肤色雪白的少女跽坐在翘头书案之后,正在写写停停——这种样子他应该不陌生的,这几日已经足够他知道了, 这个少女才学出众,不比任何人差。
 
    但他微妙地感觉到了不同, 和做学问时那种放松, 那种缓慢的节奏不同。现在少女整个人都非常紧绷, 那是一种很很快的节奏...颜异不会形容,只能模模糊糊这样感觉。
 
    事实上他的感觉没什么错,陈嫣听到他的脚步声也没有抬头,因为手上这一份账表只差一点点就要算完了。抬头分心的话,就要功亏一篑了!算完那一点点, 陈嫣这才扔下笔, 对颜异笑了笑:“公子来了!”
 
    又指了指自己面前的一些竹简、帛书:“即使是在外避暑, 也躲不开这些庶务。”
 
    颜异这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觉得有些不对, 顺着陈嫣所指,看到的不只是竹简、帛书、毛笔这些东西,还有一个开着的小皮箱,里面零零散散地放着一些东西,除了一些文具,还有算筹、算盘,一些钱币什么的。
 
    这些钱币并不是拿来用的,更像是把玩的小玩意儿——这就是颜异的视角了,实际上这些钱币也是可以使用的,只是不能在中原使用而已。
 
    总之,这些东西并不是平常和他谈典籍,谈音律,谈礼的女郎会弄的。然而颜异转念一想,‘刘女郎’似乎本就是商贾人家女郎...就算这商贾再厉害,那也是商贾,平日里摆弄这些其实也正常。
 
    然而这样一想又到处都是‘不正常’了。
 
    颜异并不是狭隘的人,对于商人他也没有偏见,他做县令这几年也很看重商人...不过,他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人,没办法逃开这个时代一些定例的成见——其实也不能说是成见,只能说是一种现象出现的多了,频率太高了,自然会导致‘刻板印象’。
 
    即使是聪慧通达之人,也不能完全避免。
 
    颜异是从底层小官吏做起的,所以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商人之流比一般的官吏还要了解的深些。这一群体的好,他知道,坏,他也清楚。
 
    勤劳、刻苦、聪明、灵活是他们,自私、偏狭、贪婪、俗气也是他们。
 
    但和‘刘女郎’的接触中,即使他一开始就知道他是商贾人家女郎,到后来也不自觉地忘记了——明明一开始他还和她因为一些生意的事‘讨价还价’过!
 
    他们也就是日常交流,零零碎碎说着天南海北的一些闲言,但就是这些不着边际的随意言语,表面上是最没用的...实际上呢,最能真实地显露出一个人来!
 
    人是会伪装的,而伪装这种事,向来都是细节、神韵最难顾得上!至于大面上的,只要不是傻子,提前了解、练习,总能达到一个差不多的样子。
 
    ‘刘女郎’与他日常相交,展现的就是最细节之处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