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复杂,太学可以走学年制,是四年制还是五年制,还是六年制,这都是可以商量的。而这段时间内,各郡县推荐来的优秀年轻人就可以在太学学习!当然,太学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得考试!考试不合格得补考,补考不过关得重修。
如果在学年满了之后学分没有修够,就得延迟毕业。延迟毕业并不代表无法毕业,但优秀毕业就离他们非常遥远了——根据太学学习期间的每次考试表现,以及最后的结业评价,有些人可以是甲等毕业,有的人就只能是乙等毕业,甚至丙等毕业了。
这个是有比例的,甲等毕业只有百分之十的人,乙等毕业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就是丙等毕业!
甲等毕业的可以评优秀,而需要延迟毕业的人,显然只能被打入最低的丙等毕业。
“各郡县每岁皆有荐人之名额,须得年纪不上二十岁未及冠,兼聪明秀才者才可!”陈嫣补充了一下地方推荐名额的规定,也没有搞的太复杂。
不是她不知道科举制,偏偏要搞弱点很多的推荐制,而是这个时代,想要组织起科举考试,这太难了...以现在的读书人规模,也没有那个土壤。
“唔...若是名士,也有推荐名额!只要太学博士诸人觉得此人有推荐秀才资格便可!”
见刘彻听的仔细,陈嫣微微一笑:“若是此事成了,陛下再不用忧心缺少可用之才!”
这也算是此时官场上的吊诡之处了,一方面,想要做官的人到处都是!另一方面,刘彻总有人不够用的感觉...说到底,太多人都是凑人头的,合刘彻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陈嫣规划中的太学制度相比起举孝廉,同样是推荐,却是有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规模,举孝廉制度送来的人才质量非常高,像公孙弘就是这一制度下的产物,然而规模太小,对于急需用人的皇帝来说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
而太学,只要做到三千太学生的规模,就可以每年稳定提供数百上千的人给朝廷了。到时候别说是重臣,就是一些普通官员也会拥有极高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刘彻闻弦音而知雅意,哪能不明白陈嫣的隐藏台词——这些人送到长安来接受教育,虽说具体教学工作有名士负责,但哪能在教学安排上甩开朝廷自己干呢?所以很利于刘彻在其中带私货!
总之,他可以更简单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刘彻听着陈嫣特别强调太学生如何毕业、评定等级,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些太学生可别想轻松了。”
此时还没有这些‘太学生’呢,刘彻这句话其实就是表态...陈嫣已经完全说服他了!
对于刘彻的说法,陈嫣不置可否:“自然是别想轻松了!这等太学生未来都是国之栋梁,是能做官的!做官意味着什么?陛下是再清楚不过了!这意味着改换门庭、意味着人上人!为了这,吃苦难道不是应该的?”
“若是这苦都吃不了,要他们何用!”陈嫣说的冷酷又坚决。
对此刘彻当然是举双手赞成,毕竟按照计划,这些太学生都是要给朝廷做事的!那当然是越优秀越好。至于为了这优秀要付出多少,那只能说你不愿意付出,总是有人愿意付出的。
刘彻越想越觉得陈嫣这个主意好,只不过再想想这几年少府和大司农那边的声音,又有些迟疑了。
“朝堂上恐怕会有不少话说...编书与太学,花费应当不少。”刘彻有点儿不开心,毕竟他阔气了这么多年,忽然花钱要小心起来,怎么也是不满的吧。
陈嫣想了想,道:“此事也不难处置...编书之事不用朝廷花钱,说不定还能小赚。倒是太学,一开始花些钱是免不了的,太学要容纳那么多太学生,就不能建的太小...但是往后的维持之需,可以想法子不用朝廷靡费。”
刘彻知道陈嫣在‘钱’上面很有办法,但听她如此大包大揽,还是觉得好奇。
见刘彻想知道的不得了,但又要装作根本不想打听陈嫣‘商业机密’的样子,陈嫣也没有藏着掖着——也没有那个必要。很快就把她的打算说了出来。
编书的事情先不说,太学建成之后实现收支平衡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收赞助费。
太学对于走推荐渠道进来的学生是没有多少收费的,只是象征性的束修而已。相反,还会给这些学生补贴!特别是一些家贫的,还可以申请特殊补贴,另外学习成绩好的也给奖学金!这些学生是不赚钱的,反而倒贴许多出去。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非推荐入学的学生来。
推荐入学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会有一场考试,确定他们的基本水平,达不到这个水平的话太学是不会收的。当然,这个考试的难度会事先调节好,以保证一些文化氛围弱的郡县推荐来的秀才无法通过。
但再弱也有一个限度,到底是地方上的精英呢!
而非推荐入学的学生就不需要入学考试了,他们是直接入学的——但也就这么点儿优惠政策了。之后的考试、学分、毕业方式和推荐入学的学生一样!这也保证了从太学出来的学生水平有了个保底。
这种非推荐入学的太学生会占每年名额的多少,这还需要商量,但大概维持百分之二十以下,百分之十以上,这是没有问题的。
优秀的太学生占绝对多数,这些原本不上进,或者说不够上进的,也会学着上进!这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了。这其中的道理,普通人也能明白,到时候无论是出于让孩子更优秀的想法,还是觉得孩子太学生出身,可以做官,恐怕会有很多有钱人愿意走非推荐名额。
然而非推荐名额也不是白给的,需要这些有钱人花钱赞助太学才行!
这个名额会非常、非常贵...等于是这百分之二十不到的非推荐太学生,承担起了整个太学的运转。
但陈嫣并不担心那些有钱人会嫌贵,这可是一次性投资!只要孩子本人上进,进了太学之后想办法毕业,将来就能进入官僚阶层。而进入官僚阶层的好处,这就不用细说了!
大汉缺有钱人吗?不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商贾,还是底蕴深厚的开国勋贵,又或者强势的地方豪强,这些人都非常有钱!至少供应自家子弟去太学是完全做得到的。他们缺乏的是获得政治影响力的机会!
因此一旦有这样的可能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人能够拒绝这份诱惑!
“这资助之费不用明码标价,只说按心意来就是了。”陈嫣像是想到了什么,笑了起来:“可以直接拿真金白银来,专做奖励优秀太学生之用。也可出资,或建一楼,或起一院...太学是传道授业之所,若直言拿钱买,未免落了俗套,只说是对太学的心意。”
“拳拳心意,实在难以拒绝啊!”
刘彻明白陈嫣的意思了,见她笑的揶揄,也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真有些像两个人联手做坏事。
其实也确实是这样,不过他依旧得说,陈嫣这一计划很妙!若真的明码标价了,对于太学这样的地方,是有些不妥。但若说是心意,说是社会各界对太学的资助,就好听很多了。而太学投桃报李,将这些‘义士’的儿子收入门墙,似乎也没什么的。
至于有些人花钱不到位,那就不用投桃报李了...想来,这人也不敢因此找太学的麻烦,反而会羞于见人——这可是最该花钱的时候,为了家族的未来花钱,这个时候花钱都不大方,想也知道走出去就是一片嘲笑声。
“太学之事如此了,编书之事又如何说?”刘彻看着陈嫣,眼睛里全是笑意。
不远不近跟着的刘彻身边人都心中纳罕...虽然早就知道陈嫣对刘彻的影响力,但亲眼看到有这样大的变化还是会觉得难以置信——这几日刘彻的状态他们这些人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才会对陈嫣的影响更加惊奇。
“编书?”陈嫣让婢女将自己带来的一个布包拿出来,递给了刘彻:“陛下看这是何物!”
这就是陈嫣为了编书准备的杀手锏——原本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赚钱,但现在编书的经费不够,也只能靠这想想办法了。
刘彻打开布包,发现这是一叠白纸以线订成,表面还有蓝色封皮,写着‘诗经’二字。翻开才发现,里面就是诗经各篇目。最前面是目录,根据目录可以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是的,这就是陈嫣弄出来的,比较成熟的装订书。这个时候纸在自己的催生下也才刚刚出现,自然没有什么装订书籍,所以这个一拿出来就显得非常先进——刘彻当然看得出来装订成册、拥有目录的书籍意味着什么。
这是进一步将竹简远远甩在后面了!
“这可真是...”刘彻看的眼睛发亮,他当然看出这种装订法和目录,让纸质书籍更有前途了。
不过陈嫣见刘彻喜欢归喜欢,实际上根本没有弄懂这册书的精华所在。只能自己上前指点道:“陛下难道不觉这《诗经》中字迹有些出奇?”
第329章 葛覃(9)
字迹出奇?一开始刘彻并不懂陈嫣的意思, 他只是觉得这个字迹和陈嫣的有些相似, 但一眼就能看出, 还是不一样的。非要形容的话, 就是‘规矩’了很多。但是这种‘规矩’并不能给字迹加分, 反而显得有些呆板。
然而经过陈嫣的提醒,他仔细查看字迹, 才发现一种隐隐的违和...好一会儿都想不明白这种违和是从哪里来的。直到眼睛瞥到并排的两个字, 蹙紧的眉头一下子就松开了。
“这...字迹怎会一样?”
这话听起来古怪,如果是一个人抄的书,字迹一样才是正常的啊...但刘彻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两个相同的字太相似了!如果是同一个人写字,字与字肯定会非常相似, 但无法做到完全相同。
这种程度的相似, 反而很奇怪!
陈嫣一听刘彻这样说, 就明白他是看出问题了, 得意地笑了笑:“这是‘印刷术’!”
没错,陈嫣准备的杀手锏就是印刷术!
印刷术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在古代,这一项技术对文化传播有多大用处更是不必赘述!
印刷术和白纸配合,等于是立刻将知识成本打压到了一个低的超乎想象的地步。
过去,即使是一些烂大街的典籍, 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毕竟人工就在那里摆着。而稍微珍贵一些的私人藏书就更别提了, 若是有人愿意出售抄本, 有的是人愿意花数金、数十金!若是那种传闻中无比珍贵的藏书...有的人为之倾家荡产又有什么好稀罕的!
然而印刷术和白纸配合,将改变这一切!这个世界上能够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东西并不多,印刷术和白纸就算其中之一。
“印刷术?”刘彻倒是没有听过这个词,但华夏语言的好处就在于,有些词没有听说过,但也能根据词语的构成判断一个大概。听到‘印’这个字眼,刘彻就有些恍然大悟了。
“用了印章?”刘彻的话虽然带着疑惑,但看他的样子却是已经肯定了的。手上迅速翻阅着这部《诗经》,啧啧道:“用印章的话,岂不是可以反复使用?一开始制印,价格高昂,但印制书籍多,就不算贵了!”
“这般好的主意,过去怎没人想到!”刘彻‘啪’的一声合上《诗经》,整个人跃跃欲试道:“这印书实在是大有可为!”
陈嫣这个时候才插嘴道:“过去没有白纸,又怎会想到印刷术?”
竹简上用印刷术,这就太为难人了。丝帛上倒是可以用,毕竟皇帝的诏书都是丝帛的,上面也要用印。但关键是,丝帛并不是普遍的书写材料,只是有钱人自己用一用而已。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让人想到使用印刷术了!因为这样做,丝帛书的价格依旧是远远高于竹简书的,材料成本根本下不来。
刘彻一想也笑了,可不是么!
得了印刷术这么个宝贝,刘彻也不想在上林苑骑马了,催陈嫣带他去看看印刷术到底是怎么弄的。虽然他知道了其中的原理,但还是对具体操作有些好奇。
也是恰好,印刷术的团队在长安这边,不然的话,人在齐地,这个时候说要看,那也是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