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沙柳273
时间:2020-04-09 09:35:28

  回乡祭祖的,当然欢迎,更何况还带了钱。公路就从市里一直修到他们村进去,原来的老路拓宽,冰兰按以后路宽要求。既然修就修一个好的,修桥铺路本是积德行善的事。一路经过两座桥,也一并重建。
  学校把市里一中,县里的一中重新扩大盖新楼,冰兰大致提了一点意见,既然盖就盖一个好一点。加上乡里的中学,村上的小学,冰兰让他们做了预算。
  给了高于预算的三成才返回深圳,随后到香港。周继民一听到自己没事了,可以返回老家了。激动地留下老泪,落叶归根,他死也要死回去。
  李氏一样开心:“总算能回去了”原来他们都想回去,只是没说罢了。自己要他们开心,冰兰无所谓多花点钱,她也不想给自己家留下一个那么罪名。
  冰兰让他们等等,市里说把公路修上,学校建起来,等他们去剪彩。但是周继民已经归心似箭,“我还能活几年?那些虚的不要也罢,走吧,不去看看我睡觉都不安”
  冰兰召集兄弟姐妹:“爹娘要回老家看看,你们谁有空?”
  “我们有空,可是这么远的路,爹娘能受得了吗?”周振东道。
  “怎么受不了?我跟你妈坐飞机去”周继民马上道。怎么自己在孩子眼里就不中用了?
  “去吧,不然你爹天天念叨”李氏道。
  周家一家开始筹备回家,第四代都上学了,现在天南海北的哪容易聚到一起?冰兰开始于那边联系,“老人想回去先看看,其他的都不重要”冰兰说明了这边的想法。
  为了给周继民增加声望,兄弟几个坐一起商议,“内地招商引资,搞活经济,他们也许更希望他们建厂做什么投资”冰兰这样跟那哥三说。
  “那钱我们都出点,别让你自己一个人花,咱们建什么厂给他们?”
  “我把绢花厂需要的柳编筐给省里,一年最少也要几万件吧,多少就是那意思。别的我更想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看看当地适合做什么?”
  “建厂可以,但是销路问题或者运输都是问题。到时候问问吧,如果爹娘想留在老家养老,咱们好好打算一下”哥四个暂时就这样定下来。
  冰兰得到那边的答复后,周继民发话了:“都去,有啥事也要放下,咱们都回去”
  儿孙们开始打电话把各自的孩子往回叫,美国的直接坐飞机去北京,香港的陪着老人坐飞机去跟小辈们集合。深圳的也都放下手里的工作直飞北京。三十多年过去了,周家从走的时候十三口,已经扩大到了四十多口人,真正算是四世同堂了。
  孩子们没结婚的也带着未婚夫.妻,众人从北京直飞天津。在天津租了一辆中巴和四辆桥车开往宁城。市里县里的人已经等候多时了,周继民和李氏被孩子们簇拥着下来,“欢迎啊,欢迎,一路辛苦了”市委书记亲自过来握住周继民的手。
  周继民又是一阵感动:“麻烦大家了”
  “哪里?是我们应该做的”
  “继民大哥,还认识我吗?”一个黑瘦的老人被两个青年扶过来,激动地握住周继民的手。
  “你是?是五叔家的继全吧?”周继民看着对方道。
  “是,我是老三继全,你们走了,我爹找了你们好久”
  “五叔还好吗?”
  “早没了”周继全哭起来,“六一年就没了”
  周继民明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老泪纵横。众人劝说着都进了宾馆招待大厅,可以说当地拿出了诚意接待他们,大厅布置的很热烈,最前面写着一排“欢迎周继民先生及全家回家”
  一番热闹的场面后,市里领导陪着参观了市里的几处历史性建筑和准备重建的学校。眼前的一片旧校舍将会建成十栋整齐的教学楼。这是周家捐助的,所以周家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冰兰身边专门有一位负责落实周家捐助项目的李主任。一路上向冰兰回报资金将用于哪方面。
  “市里的招商办谁负责?我们这次诚意十足,有些项目想跟这边商谈。但是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家乡的亲戚朋友。所以投资重点会放在县乡村”
  “我们理解,周先生身在国外心想家乡。我马上帮你们联系”
  到了县里乡里又是一阵热闹。这边居然请了锣鼓队和秧歌队。引得周围百姓围观。最后到了岔河村,三十多年过去,村里除了新建了一些房舍,没什么变化。村口的老槐树,各家的柴草垛。
  一家家破旧的房屋,村口站满了人。全村人都出来了,有几位老人被簇拥着走在前面。老人叫着周继民哥哥兄弟的,小一点都叫叔叔爷爷。周继民挨个与他们握手,一一寻找着以前的影子。
  周继民抓住那些熟悉的人就是哭,所有人跟着落泪。李氏被同辈的嫂子弟媳的簇拥着跟在男人们后面。村里的孩子一个个好奇打量着这群衣着光鲜的人们。冰兰吩咐欣然、雨盈等女孩子把带来的糖果分给孩子。
  无论男孩女孩嘴里都有了甜美的味道。他们与周家的孩子们混在了一起。这边传达着友善,那边满是纯真善良。
  大队的院子搭起了棚子,里面是一个个桌子和碗筷。一边的大灶上传来阵阵香味。“村上杀了两头猪,今天一起给叔一家接风洗尘”支书道,现在的支书是周振峰,冰兰知道,他就是那晚给她家送钱的三哥。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那边的特产,等下让嫂子们帮着切切,让大家尝尝香港的特产”周振东跟一旁的本家哥哥们道。
  县里乡里的领导被让进屋里,现在是人家一家叙旧,他们就别搀和了。冰兰叫上一群村里小子们去车上搬吃的。她不去不行,东西都在她那里呢。
 
 
第149章 生在五十年代  25
  半风干的海虾, 油汪汪的烧鹅,腊肉,饼干蛋糕等等。孩子欢笑着往大队里搬东西,不时传来大人们说教几句声。加上一些酒, 所有人都怀疑这些东西怎么拉来的?
  热火朝天的聚餐让整个院子都沸腾起来。冰兰仿佛看到三十年前周继民屈辱地跪在那里的样子。一切如同一个梦。他们梦游了一圈又回来了。
  众人已经坐上席了,在外面的孩子根本没看到过这种阵势,与村上的青年孩子聚在一起谈笑着。语言不太明白的微笑总没错, 周继民来的时候就说了,谁敢回去在乡亲们面前摆架子,别怪他翻脸。这一句话绝对有震慑作用。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父母对老两口一直很尊敬的。
  冰兰随意加入了一桌,饭菜都是标准的农家宴客八大碗。有鱼有肉有豆腐等等。基本上都上了大海碗,加上自家带来的东西, 桌子上满登登的。桌上人各自介绍了自己,“我公公是周继青,以前我们见面都认识的,三十多年了变化太大,让我都不敢认你。”一位嫂子道。
  可不冰兰都五十多了,“我爹一直想回来,可是那几年太乱了,想回都不敢回来”
  “是啊,我们这一辈,鬼子赶上了, 国民党也赶上了, 解放了, 又是这个那个的,那几年没熬过来的可多了,老一辈更苦”
  “嫂子们现在都在家干什么事?”冰兰问。
  “村上的女人命苦,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家里一摊子事,一天三顿饭外就是干不完的家务,还要养鸡养猪弄点零花钱”一说这个,女人们开始倒苦水,冰兰明白,女人真的很累,上面公婆,小面孩子,中间的丈夫,都要伺候,唯独没人伺候她们。
  村上男人除了下地基本上就等着女人伺候。他们觉得下地很累,家里就应该女人管。岂不知女人也要下地,回来要洗衣做饭,喂鸡喂猪,还要抓时间纺线织布做鞋做衣服。
  想把女人解放出来只能减少他们的劳动,有钱了纺线织布做鞋等事情完全可以免了。要是机械化程度高了,种地也不是累人的活。所以根本上还是要有钱。
  饭后市里县里向里的人走了,让一家人好好在村上呆几天。支书想让一家人去一座新盖的院子休息,周继民坚持要回自己的家。他要看看自己那个家。院子还是那个院子,院子空着,据说吴福满一家在那几年偷鸡摸狗的被村里打跑了。
  房子还是老房子,上面已经换了草,看着是被收拾过,以前有人住,听说他们回来给腾了出来。屋子里被打扫过,以前的家具有的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我们今晚就住这里”周继民道。
  村长支书的忙去叫人给炕生生火,准备被褥。
  冰兰没有拒绝乡亲们的好意,任由他们收拾。孩子们跟村里的孩子跑出去看庄稼,对于他们来说村上的柴草垛都是新奇的。
  冰兰跟市里和县里招商办的主任走出村外,周家的男人都被村上的人围着,也只有她一个人可以偷着溜达一下。“这次我们回来也是带着诚意回来的。只想让我父母幸福度过他的晚年。我知道咱们这边经济比较落后,你们跟市.县.乡里的领导可以提一下。如果需要建什么厂,我们愿意投资和提供国外的先进设备。”
  “那真的太谢谢您了,咱们缺少的就是能拉动经济的龙头企业。以前的老企业都很落伍,我们很急迫需要引起外资,注入活力”
  “你们选好了项目我们会研究一下,我们在深圳做的基本上是家电和加工活,我丈夫倒是一位建筑师。太深奥的可能也不明白”冰兰不得不提示一下。他们一是能力有限,二是资金有限。
  对方很聪明,大概也明白了,陪着冰兰说了一下本市的经济和本地的资源。他们地处平原,以农业为主,除了农业,没什么优势。
  “如果搞养殖是不是可以?”经济搞活,市场物资短缺,鸡蛋肉鱼等生鲜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如果可行,我们就用这个村子做试点,给村里建养鸡养猪厂”
  “大家没经验,现在干啥都是摸索,只要他们愿意。都是可以一试。”两人得到冰兰道准信,赶回去给领导汇报,难得来一位诚意十足的,以前不是没接待过回乡祭祖的。除了摆谱就是指责当年亲人收到不公平待遇。
  他们跟伺候祖宗似的伺候着,谁让国家真的欠下了那么多债?周家不同,钱跟人一起到了。修桥修路建学校已经是一大笔投入了。如果能帮着建一两个好的企业,他们就是拱起老两口子也是值得。
  周继民在热乎乎的大炕上睡着了,嘴角带着幸福的笑容。冰兰跟着嫂子们在厢房睡了一会儿,等周继民醒了都陪着去村里转转。
  周继民挨条街走了一圈,村里人都出来跟他们打个招呼。也不去打扰这家人。村上新盖了不少房子,有些老房子也被翻新。但依然有些老房还住着人,一切还是那么陈旧。“我想给村里办点事”周继民道。
  “爹你说想干啥?我们哥几个去做”周振东问。
  “你们都会赚钱,又没有什么办法让村里人都能赚钱?”
  “咱们老家只有粮食是优势,我倒想给他们建一个养鸡厂和一个养猪场,加上饲料加工厂连同面粉厂一起下来”冰兰道。
  “哦,你的主意不错,等晚上把村长书记叫来,你们也来,问问他们怎么想的,我不想走了,就留这儿”
  “可是我们不在你们身边怎么成?”哥几个不干了。
  “我跟你娘,谁也不用你们”周继民年龄大了,脾气渐暴躁。
  “算了大哥,大不了咱们请村上多照顾照顾,我们换着回来住”周振福道,厂子的事孩子们做了,他们现在都成打下手的了。再说以后想回来干点啥,不是还得过来?
  晚上村里的嫂子们过来几个给他们擀面条,这是老风俗,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中午没吃上,晚上给补上了。
  村长支书都被请来跟周继民等人喝上了。周继民谈起自己的打算。两位村官是高兴的,不管干啥,村里能赚到钱就行。
  粮食家家吃不完,现在粮食产量高了,种地积极性也高。谁家都要卖余粮。接下来的事就是周振东跟村里谈,一个是选位置,不能占好地,还不能离着村子太远。这是周继民提出来的。
  最后协商,所办厂子这属于集体企业,村里占百分之七十的股份,余下百分之三十里,一部分用于孩子们上学的开支,以后孩子上学都是免费的。一部分用于村里村里救助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爹娘,你们要是留下就别住这里了,我们给你盖新房好不好。这房子三级地震就会倒。再说老房老街的以后都得重建,村上有钱了还不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冰兰道。
  “行,等明天我跟村长要一块地儿,盖一个大院子,再养几只鸡,种点菜。咱们家人口多,看看能不能盖两层”周继民来了兴致,“村上还是那个破学校呢,闺女,学校咱们也盖。孩子不能委屈了”
  “都盖,等明年还有一条马路修过来,这些您就别操心了”
  周继民如同孩子一般高兴,想着自己能给村里做点啥事,他走的时候说过,一定会来报答那些帮助同情他的人,他要信守承诺。
  “闺女,我有多少钱了?这钱我出,谁也不用你们”周继民问冰兰。
  “爹,您的钱到现在应该有四百多万港币了,人民币四百万吧!”雨桐回答。
  “这是不是不够啊”周继民自己觉得还是少了。
  “村上这点事是够了,不过您的钱留着吧,我们哥四个呢,不用你的钱”
  “那不成,我说我做就我做”周继民固执道。
  “好吧等我回去就给您弄出来,现在可能比这个还要多,如果再等两年就更多了”
  “不等了!我还能活几年!”大家也就随他了。
  第二天周家门口来了一群意外之客,还很齐全,好像他们约好似的,冰兰在人群里找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虽然人变化很大,但是相貌还是那个相貌。
  “既然来了,都进来吧,毕竟都做过亲戚”周继民听闺女儿子说了这群人都是谁后道。冰兰没去阻止,这事早晚要面对。倒是村里人一个个出来问要不要帮忙将这些人赶走。
  周继民示意不用,这是他们的家事。两个前儿媳妇,两个前姑爷,剩余的应该是他们家人。冰兰看看到康家来的男人里只有康青辉和康青松,心里还奇怪那哥俩怎么没来?人刚进来,两个儿媳妇先给周继民和李氏跪下:“爹娘”喊完就哭。那俩姑爷尴尬地站也不是跪也不下。
  已经显得很老的康青辉不住看冰兰,他觉得那人一定是冰兰,只是看看自己,他有些自行惭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