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终于在流感的袭击,人们的厌战中结束了。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流感也渐渐减弱对人类的攻势。不知道是感冒药起了作用,还是上帝终于不再惩罚人类了。
“我们去捡漏”冰兰带着启明星号先去了德国。已经将国力消耗殆尽的德国一片惨淡。113亿英镑战争赔款让整个德国不堪重负。
冰兰没看到埃里克斯夫妻,邻居告诉他们,那对好心的夫妻死了,“我们当时都没了吃的,很饿。老埃里克斯就将自己家的饼干罐头悄悄拿给我们。不知道谁走露了消息,半夜来了一群强盗闯入老埃里克斯家。
就在那晚,他们夫妻死了,我们过去的时候看到他们倒在地窖口。地窖里面的一团糟,里面没有任何食物了。当时他儿子去了战场,儿媳妇带着孩子们住在另一处躲过了劫难。我们找到海伦(儿媳妇)帮着埋葬了老夫妻。”
“他儿子还活着吗?他儿媳妇和孩子们呢?”
“儿子战死了,儿媳妇带着孩子们去了娘家。她要工作,要赚钱养家,养孩子”
冰兰等人辗转找到海伦,一个已经四十多岁的女人,头发染上岁月的痕迹。她在一家工厂干活,儿子卢卡斯也在工厂,女儿伊达却在酒吧工作。
一家人过得很窘迫,冰兰说明来意:“我是你公婆的好朋友,对他们的遭遇很难过。我能帮你什么吗?”
“谢谢”海伦坚强的表情突然崩溃了,捂住脸呜呜痛哭起来。麻木的生活快让她不知道什么叫哭泣,人还有没有情感?冰兰的到来触到了她内心隐藏的痛。
良久,冰兰才劝慰,“跟我走吧,我那里有你公婆最喜欢的沙滩海岛”
“谢谢,我们不能走,这里是我们的家。我的亲人都在这里”海伦谢绝了冰兰的邀请,冰兰只好留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食物,马上食物的短缺会影响到每一位德国百姓。海伦接受了食物,拒绝了钱。
作为战败国,很多物资被英美监管起来。那些是要销毁的,不能给战败国重新起来的机会。销毁哪如变现?冰兰他们还是买到了一些机床和工具。
美国正在收集战场上的物资,主要是武器。无数物资被整理出来,各国商人来了,谁不想拣点便宜?中国过来的有十余人,陈学民也来了。他很快找到冰兰等人。
“徐老已经接任北洋总统,这次就是他派我们过来,说你们一定会在”
“我们也就是看看热闹,你们计划买什么?”
“枪炮,子.弹,只要合适会买”
“那些电话.电报机.通讯器材很实用的,军舰、巡洋舰、护卫舰都可以买”冰兰道。
“怕是没那么多钱,总统想向你们借一些”
“你姐姐可不是开银行的,赚的家底都快无私奉献了。上次你们借的药什么时候还?那次你们应该赚了不少吧?”
陈学民尴尬了,“打仗太烧钱了,总统说会用你们进出关税和厂子税做偿还”
“打仗?还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回头记得给我们一份文件”
“那是一定的”陈学民忙道。
那些白菜价废铁价的武器装备很快给拍卖。看到国人把重点放在武器上,冰兰没再出手。陈学民带来的商人或者银行的买了很多,最后买了两艘军舰。欧洲各国谁都不会想到这场大战之后还会在短期内再打。所以武器卖的很干净。
清扫战场的华工更是捡了堆积如山的废旧物资,当然里面有好的。这回北洋军队出人开始往国内运。别人眼里废物在他们看来那都是宝贝。
最后是满广场的各种自行车,“谁要?二十美元一吨”
都按吨卖了!“咱们要吧,回去修修都能用”冰兰让林星朗出面买下。在意大利找了一个自行车工厂准备进行改造。自己跟设计师对着那堆自行车研究怎么改成更实用的。
眼前的自行车都是货真价实的,载重效果一定非常好。他们做改动的就是车闸重新设计,车后座要能做人载物,链条加一块护盖,就是后来那种单链盒的样子。
等设计师画出让冰兰满意的图稿,剩余的就交给了安平等人处理。
第239章 奋斗在南洋 32
望远镜、军用水壶、电报机、钢盔、废弃的炮弹筒......基本上就是废铁价, 买吧,运回去都是好东西!
法国巴黎和会争吵不休,原因只有一个,分赃不均。中国作为战胜要放弃那些不平等条约, 该是中国的我们要收回!那就是损害了各国在华利益,列强谁也不会干!日本在青岛吃了亏,“青岛是我们打下来的, 中国人杀了我们一万五千多人,给我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事一定要给我们一个交代!”日本代表叫嚣着。
“你们侵占我们国土,控制我们的沿海口岸,干涉我们的内政, 这事我们要抗争到底”中国代表也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英法美等国不管你中日怎么吵,我们在华的利益绝对不能受影响。他们也在为德奥等国殖民地怎分配争论着。吵吵闹闹的结果还是与历史上的一样,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转而去找德国好奥地利签约协议。
过程冰兰不知道,但是结果中国在一战中获得的收获还是不小的。首先德国和奥地利的庚子赔款可以免除了。沙俄没了,这一笔还可以省略,虽然俄新政府没有放弃,实际上中国自此再也没给俄国任何钱。
还有德国和奥地利在天津汉口的租界中国可以收回来了,当然那些战舰自动没收,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等等。
一战使得中国第一次有了国际地位,成为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
战争结束了, 欧洲各国的生活还是一团糟, 物资短缺不仅在德国, 法国英国一样受物资短缺困扰。兵工厂没了生意,工人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战士退伍了,回来却没事可干。
冰兰在报纸上登出别墅设计征稿,没想到收到了上百份。设计者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每幅设计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心血。她和林星朗从中选了两份,一份是简欧风格,一份是地中海风格。其余的设计稿留下了,每份给了一定奖励。
两位设计师各有千秋,冰兰让他们推荐工程师。两个岛,或许这次都可以一起建起来。预付了一年的工资,这点两位设计师提出来的要求。他们不在,家人的生活需要保障。
一行人回到普吉岛,跟回来的还有一船船买来的废物。林星朗不知道该放到哪里?放到哪里都很占地方。
“都卸到广州去,雇人收拾,好的洗干净弄好外卖,望远镜一个大洋一个,军用水壶五个铜圆,钢盔都卖给军队,那个电报机找专业的人,要是找不到专业人员,可以去英国雇人.....”
“媳妇,这回怕是卖不出去,咱们国从战场上可是弄了不少”林星朗提醒。
“哦,这茬忘记了,那就卸到马六甲吧,水壶咱们的人和船上的每人发一个,就当福利。”
林星朗憋着笑,“算啦,这些事你就别管了,回来好好陪孩子,没事跟约瑟夫和吕西安(两位设计师)好好商量一下咱们岛怎么建”
四个孩子冰兰一阵头疼,回来悦珊就告状,三个弟弟一个个的都是捣蛋鬼。张氏也瞪闺女往外跑什么!“悦珊都六岁了,你打算让他们在哪儿上学?”
孩子转眼就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冰兰检讨自己的大意。“新加坡有咱们华人的学校,你要是让他们去上学就要考虑一下住哪儿”张氏又道。
“我们这儿也有华人学校,学得都差不多。”本想好好享受十几年安稳的日子,却要教育小孩子。小学中学都可以在这儿。高中是一定要走的,那个英语怎么办?
冰兰让林星朗给宝民拍电报,让他找一两位美国教师过来教英语。现在他那里拒了一群陈家的子弟,跟冰兰抱怨后乖乖去找人。
放下一切的冰兰专职做了家庭主妇,大的上学,小的被她带着天天跑。新岛被他们取名落霞岛。岛上土著很配合地做着苦力。有的吃喝,他们不用再去出海,而且外来人带来的食物很美味。
习惯了美味,那些以前的食物再难以下咽,人就是这样,习惯了就不好改变。为了尽快住上自己的小岛,建筑风格选用了简欧风格。但内部装修时部分房间却采用了一些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马宝华的建筑队从开始就跟着做,冰兰给他做了点投资,现在马老板的身价已经很不少了。他依旧带着那帮兄弟做建筑,“我儿子去了英国学建筑了,没文化就是不行,老外的图纸给我看我都看不懂。以后我儿子一定比我强”
这是老马经常说的,也以此为傲。他们这一代的苦难绝不再让自己儿子尝试了。马老的心思也是很多南洋华人的心思。所以在南阳华人的孩子都很努力,他们父辈给他们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一年后小岛初见规模,那些土著被林星朗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生活。冰兰在食物中给他们做了手脚,如果生活太好,一千多人和快就会繁衍几千上万。那时候这个岛哪还有她的地方。
冰兰给他们重新造了房子,买了新船和渔网。岛上开始种果树,棕榈树。土著们学会种菜和种粮食、养鸡。
远处那座白色房子现在他们只能仰视。那里已经不允许他们靠近。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这是他们最满足的。
林星朗选出最好的东西给自己人发了福利,就连土著人都背着一个军用水壶出海。剩余的几乎被滇系收购了。政府收来的东西却没给他们,等奉系的过来买时已经没了。
“真没想到国内军队那么多人!安平运来的自行车也都卖完了,意大利那家因此接了不少订单。”林星朗告诉冰兰。
“剩下的那些炮弹壳想过怎么处理了吗?”
“我留了一半,剩下的被学民要走了说是可以重新装弹药做炮弹。他们弄了不少大炮,炮弹却不多。”
“给钱了吗?”
“给了咱们五十年的免税文件,算啦,总归都是中国人。”
“就怕用来打中国人”冰兰讥讽道。
“咱们不缺那几个钱,世界大战都打完了,他们谁愿意打谁打。阿爹阿娘决定留下还是回国?”
陈景林是在前几个月没的,老太太早走了两年。老两口算是高寿了,都活过了八十。老爷子没的时候他们都在南洋,就是拍电报也赶不回去发丧。
等这边的人过去,人已经安葬了。据陈阿昌遗言,厂子依旧70%给国民政府,支持革命。其余的没说,让三兄弟看着办。“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是老爷子给他们留下的话。
这是不让分家了?一战后,橡胶的价格一路狂跌,现在已经到了快没人要的地步。冰兰知道那只是暂时,等汽车业重新企稳,橡胶的价格还是会上涨的。但是一战时期的价格就不要梦想了。
不管是橡胶,就是罐头的价格也到了一战前的水平。那是正常的价格,大家只是从高位太久不习惯现实低价位。
陈家的橡胶园养的人太多了,基本上没什么利润。赚钱的怕是只有利民的船。药厂本来赚钱,让老爷子这么一弄,也成了保本的买卖。
三兄弟商量着不如将南洋的人减少部分。都是跟着十几年的老人,有的还是从小被养大的。小的刚刚干一些轻活,这不是白白养了这么多年!
闺女儿子在这边,张氏不想回去,冰兰水兰都没婆婆,水兰的孩子刚刚几个月大,她不放心。而陈阿泰也没想回去,来了南洋二十来年了,早已经习惯。
利民更不可能走,这边家产多,自己怎么能走?就这样一直僵持着。林星朗问起来,冰兰道:“其实这样不如分家,阿爹都五十多了,还能干多久?宝民是不会回来,振民还不一定留在哪儿。大哥跑船,如果三叔他们愿意要倒不如给他们”
“那得利民愿意!现在橡胶价格低,分家正是好时候”
老爷子临走说了那话,谁敢提分家?
“这事不如让大哥找学民商量,小辈商量好了,老的能有什么意见?”林星朗道。他早就看出来大房那边是哪个也不想撒手,这事就得学民出头。
陈学民已经坐上了师长位置,虽然是副职。陈继民与他开诚布公谈了一次,他得了冰兰那么多好处,直接将他二哥叫了回来。老家的药厂就归了大房这边,但是提出让冰兰他们协助建一个罐头厂。
“这次绝对是借钱不会不还。”陈继民笑道。
“他不还也没关系,用生产的罐头还债就是”冰兰道。现在她的罐头依然好卖,供不应求。不过她还是与学民谈了一次。军阀混战即将结束,国共两党总要认清形式才好。对聪明人不会明说,冰兰点到为止。
南洋的产业陈阿强和陈阿泰商量后,陈阿强要了百亩的稻田和兰花园、海鸥号货船。橡胶园和养殖场、剩余的稻田、饼干厂的股份都给了陈阿泰。陈阿泰只留了足够的人手,陈阿强更用不了。
儿子的船员和护卫队要养,不然那一百亩稻田他都不会要。剩余的人怎么处理?只能找儿子闺女。孩子小的送到了冰兰那边,大的往三条船上一分正好。
剩下的家属都在家带孩子,男人能赚钱女人就别干活了!张氏终于松口气,兰花园留着女孩子们玩玩,不在乎赚钱多少,女孩子就当有个事。
“学民还在走私,跟老毛子,听说那边吃饭都成了问题,一天一家子可能只买到一个面包,还要凌晨三四点去排队。不然根本买不到,你说那边怎么饿成这样了?真是够惨的!”林星朗告诉冰兰。老毛子是说的俄国人吧。
“打完仗什么都没了,从战场上一下子下来那么多人,他们根本没粮食养这么多人!你看看德国现在成什么样了?还不跟俄国一样?马克贬值贬的快成废纸了。这次你们去那边再给海伦送些吃的吧”
第240章 奋斗在南洋 33
这次林星朗跟着安泰的船去德国, 运一批粮食过去,准备换罐头厂的设备。
林星朗过去不会单单只为设备过去,他还要买子弹。地下室的机床从没停止过,谁也不知道他们已经从事军火走私了。那些不满被殖民者早就要反抗了,私下买武器很正常。
而他们做的冲锋.枪卖得最好。但是子弹一直是他们软肋。冰兰的子弹设备一直没拿出来, 能买他还是愿意买。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那些买家不单单只有他们一家渠道。
岛上的别墅终于完工了, 进出只有一条路,1921年,林家的新年就在岛上过的。林星朗带着儿子们放了一晚上的烟花。那晚林星朗抱着冰兰听着海浪睡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