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沙柳273
时间:2020-04-09 09:35:28

  家长眼前一亮,高考可是要考英语的,还可以考外语学院,当翻译......几位家长的心思在飞翔。
  有条件的买了,所以后来录音机反而比收音机卖得好了。他们在郑州停留三天,倒是将东西给买的七七八八。夏建文看冰兰:“回家还是返回去?”
  “将剩下的去天津卖卖。再剩下的就回老家卖”
  等到了老家手里就剩下一台录音机,那是冰兰留给几个孩子听英语的。还有一百多块电子表,几十盒磁带。其实冰兰一点都不喜欢这种电子表,小孩子带着玩玩还可以,最保值的还是那种机械表。
  回来建文将大哥叫道冰兰的小院,这次投资了一千块的货钱和两件文物,两百多块钱的各种吃住行。
  算算账,最后能赚七千七百多带点。收录机和磁带卖得价格高一些,其余的差不多是翻一番。冰兰拿了三千块给建国:“大哥先拿去盖房,剩下的等东西卖完了我跟建文分”
  “这?”夏建国怎么好意思拿着钱?那是弟弟和冰兰勤苦赚的。
  “大哥拿着吧,你的家就是我的家。大哥要结婚,咱们攒的那点钱不够干啥。嫂子的手表我帮你买,车子缝纫机我是没办法”夏建文道,他高兴赚钱给大哥盖房娶大嫂。结婚的都实行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打家具买结婚的东西,结婚也是一笔大开销。
  夏志信和李锦绣结婚没那么多讲究,主要是地震后不久,都是二婚,带孩子。只给了二百的彩礼和衣服,算是简办。那是你情我愿,就是想给没那条件。
  冰兰一走就是一个上月,也就是那几个孩子真心欢喜,连高文英都抿嘴带笑。夏志信看到闺女问了问玩的怎么样就算了。他的心思都放在李锦绣身上,本来平时他对孩子不太上心。这回丈母娘一次次跑着伺候闺女吃喝,不得不对怀孕的妻子上心了。
  冰兰给孩子们带了一大包各种南方的水果干和干果,给夏志信带了一罐茶叶,给李锦绣也是一包酸甜的果脯。录音机是夏建文送过来的,自己倒腾点东西赚了钱给弟弟妹妹们买点东西。
  一堆磁带,白天录音机里放着港台流行歌曲,早晚上孩子们听英语。不再去上班的李锦绣有种很幸福的感觉。那兄弟很少再露面,建国据说开始操持盖房子,建文不知道折腾什么。只知道倒腾过老家的粮食,据说赚钱了。
  孩子们一个夏天都是白天出去晚上回来。早晚帮着做饭,中午带饭。一大天家里只有她和文英。赵氏偶尔过来看看,看到姑爷了唠叨几句女人怀孕要注意......
  冰兰回来没什么变化,依然早出晚归。早上将中午的饭菜做出来,随后出去一天,晚上回来做做饭,洗洗衣服。在夏志信眼里孩子们都是忙碌而听话地。
  那个时候还没几个女人怀孕就养胎不干活的,冰兰不想废话,不就是多干点活吗?晚上大家吃完饭到街上溜达的时候,冰兰还在一件件将洗好的衣服往绳子上挂。
  李锦绣受不了人们看她的眼神,赶在冰兰回来会将自己和夏志信、高文英的洗出来。中午的饭也不再让冰兰他们做了。做了也就是饼子、发糕、馒头,孩子们带咸菜,她能吃什么?
  她敢吃肉,马上名声就比想要了。所以她每月会买两三次肉,做成饺子或包子。
  安安静静的一大天,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录音机的歌声,她笑了。
  夏建国的房子开始动工了,老张氏将大孙子积攒的钱都给拿了过来。舅舅们知道外甥盖房都过来帮忙。原计划只盖三间瓦房改为三间平房带两边道座、院墙。
  老张氏住到了冰兰家里,儿媳妇怀孕,大孙子要盖房子。这不都是大事吗?冰兰想再出去一次的计划取消。
  夏建文将电子表卖掉后剩下磁带,这时候的录音机太少了。最后剩下三十余盘等着下次再卖。大哥盖房子自己是一定要上手。加上工友和村里女方家的亲戚朋友,三个月后新房盖起来。剩下的里面收拾就要建国建文慢慢弄。
  “一共花了四千五百块,我跟大哥说是用了四千,外面借了八百五。”夏建文过来跟冰兰道。冰兰告诉过兄弟俩,夏家的钱要用,姥姥家的钱也要借,就是大舅哥那边该借也要借一点。
  不是没钱,而是不能暴露有那么多钱。兄弟俩不用说也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夏志信实在没钱拿出来,不然也是要借的。
  在外面能露的最多三千块,都知道他们倒腾粮食赚了钱,兄弟俩工资攒了两年多。那么剩余的一就要借。计划一年内还上,然后结婚。
  老张氏看到孙子气派的房子很抬气!老赵氏酸溜溜说两句恭维客气的话,心里是不屑的。“借那么多钱弄处房子穷显摆啥?”
  李锦绣也过去跟着看了,房子刚初见规模,在那里是那么显眼。她觉得她的生活不是很幸福了。那么大的房子院子将来住着几个人,听说建文也有宅基地。想想自己的小院子,拥挤的人口,每月三十六块的算计,幸福原来离自己很遥远。
  冰兰上高中了,那辆自行车还在夏建国手里。学校离着远,大约要走四十分钟。冰兰每天会跑着去,就当锻炼身体。晚上要上晚自习,所以她会带上两顿的饭。
  “我不在的时候你们照顾好自己,以后除了周末就不要再去小院了,我会带着你们去吃一点简单的馄饨鸡蛋汤,加上我们的干粮”冰兰将弟弟妹妹叫到一起。文英和建华开始小学一年接,本来建华小一岁,冰兰特意找了学校才留些。冰兰是学校的荣誉,有困难,学校应该支持。
  有高文英在很多事都不方便起来。李锦绣让文英跟着他们去少年宫学拉手风琴。这样连周末生活都受到了影响。高文英很小心地跟着哥哥姐姐的脚步,就是玉米饼子再不好吃也要吃,一天再累也咬牙坚持下来。她就如一道影子跟着他们,而他们很少看她一眼。
  建华的小脸苦哈哈后看到高文英坚持着只好坚持,冰兰为了磨磨他的性子给他报了书法爱好者。为了不委屈孩子们,冰兰只得将带的饭菜弄好一点。即使玉米面的发糕也可以做好吃,配上小菜和每人一碗馄饨。
  “文英,我们在外面吃馄饨是不能跟家里说的知道吗?”冰兰看着那个很少说话的女孩道,冰兰说的很小心,“钱是二哥偷偷给咱们的,怕咱们吃不好长不高”
  “嗯,我不跟任何人说,大姐”小姑娘认真做了肯定回答。她从大姐眼里看到了笑意。
  “好吧,乖乖的听话啊,我们要努力,都考个好学校。”
  “嗯”
  冰兰有种于心不忍对这样的小女孩做出什么。她就那么默默跟着你,坚持着,证明着。上完课的孩子会留在少年宫多练习一下。冰兰喜欢捧着一本书找地方认真读,她觉得读书会让人心静,学会很多知识,让心走得更远。
  她喜欢上了欧洲写实油画,喜欢达芬奇的风格,却看不懂梵高。喜欢欧洲的古建筑,哥特式的,文艺复兴的,巴洛克的,世界太大,原来还有很多她没发现的美。
  “你好,请到里面坐吧”眼前站着一个细高个男子。没见过,冰兰看了眼男子打开的侧门。里面摆满了桌椅,像是教室。
 
 
第262章 大姐 14
  “谢谢, 我这样正好”她坐在一扇窗户下面的长椅上。男子关门走了,冰兰看看时间,十一点了,还有半个小时。乐器家里没有, 舞蹈训练室没有,画室也没有。学习要讲究环境气氛,冰兰让他们练习,到十一点半集合去吃饭。然后去图书馆看书。这一天就要这么过。
  如果能回小院, 中午会在家吃, 下午在家看书或休息。自从文英来一切都要改变。
  李锦绣问过闺女他们一天都干什么,问了几次几乎都一样。这几个孩子也太沉闷了吧?
  一阵阵阵痛后, 夏志信的第三个儿子夏建伟出生了。赶上了年尾, 阴历生日在1979年(准确地应该用己未年),阳历生日到了1980年。
  农村习惯性的用阴历记生日, 而且说虚岁。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岁,如果按老张氏说的,小建伟过年就两岁。那么就两岁吧!总之夏家又多了一个孩子。
  老张氏过来根本伺候不了儿媳妇月子, 夏志信干脆没让老张氏折腾,而是拜托了丈母娘。老赵氏每天都过来,除了指挥冰兰干活根本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冰兰做饭煲汤洗尿布, 很不客气地将炖好的汤会给几个孩子尝尝。
  而给李锦绣的都是定量留出来。老赵氏不是不眼馋, 只是不能夺了闺女的食。夏志信回来后, 李锦绣所有关于孩子和李锦绣的事冰兰都不会管。
  偶尔还会给夏志信留一盆尿布。夏志信也觉得对不起闺女, 让这种关系的女儿伺候继母的月子。夏志信无奈, 每次都是默默去洗了。他虽然没在冰兰脸上看到什么,但是闺女眼睛里有不情愿!
  李锦绣更不想天天看到冰兰那公式化的表情,有事尽量吩咐过来的赵氏去做。赵氏用手指点闺女:“干啥要怕一个小丫头!她干也是为他爸爸干的。你有什么不好意思!”
  “嘛,我从没将她看成孩子,你不觉得那丫头眼神很可怕吗?”
  “疑心生暗鬼,别胡思乱想。你要是这样我就不过来了”
  李锦绣只得哀求赵氏尽量过来,她总觉得这个家太压抑。跟自己妈说说话会缓解,会放松。有些事她是不好意思叫冰兰的。毕竟冰兰实际上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有儿子本身高兴的事,欢喜之后就是烦恼,“咱们以后不生了,等你养好了就医院上环。六个孩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养他们”夏志信道。
  李锦绣不反对,只要自己有与夏志信的儿子就行了。自己在这个家算是有了地位。当然她也知道这个家面临着什么,自己带孩子不能上班,老夏一个人三十六块,听说过完年要调工资,可以涨到四十二块了。
  那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六个孩子,五个上学伸手要钱的,还有一个刚出生的。这个家怎么当?日子怎么过?生完孩子人就回到现实。家里的母鸡又少了两只,剩下那三只偶尔下一个蛋,老张氏说是鸡老了,就不爱下蛋。
  孩子们没时间去采菜,主要是冰兰早上一走就是一天,那几个孩子都是小学生能干什么?野地离着家越来越远,城市的房子还在往外盖。
  当赵氏再次提起让孙子过来住时,李锦绣只得跟丈夫商量。夏志信不太喜欢,闺女大了,再说上高□□课忙,一出去就是一天,天黑才回来,怎么给文峰补习功课?他回绝了,不用跟闺女商量,如果做父母的这点都看不出来眼里还有孩子吗?难道让冰兰晚上九点多回来给他补习?你让孩子几点睡?
  “那个是其次,主要是咱们家的孩子都上进,文峰过来还可以跟着学习学习。文峰不如咱们家的几个踏实,都用功他就跟着学了!”李锦绣道。人都是自私的,老夏这不还是偏向着自己的闺女?
  “我问问吧,如果建华和程斌不想,这事就算了,我怕来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夏志信这点还是想到了。
  跟几个孩子一说,建华首先摇头:“爸爸,你看咱们家桌子上还有地方放人?我不愿意”
  “我也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几个人一起学习看书,来一个人很不方便的”雪兰道。
  “你们俩呢?”夏志信问程斌和高文英。
  “我尊重大家的意见”程斌道,这也是不愿意了!
  “我跟大哥一样”文英小声道,眼睛看向那几个孩子。
  别问冰兰了,一定会不同意,夏志信回来让媳妇回绝了丈人家,“是很窄,文峰过来诸多不方便”
  “算啦,我明天告诉妈”李锦绣被拒绝感觉很没面子,却没办法说,只得咽下。老赵氏不高兴,来的次数少了,来了也是指手画脚的让冰兰干这干那。冰兰数着日子过,好在这种日子没多久。
  夏建文等不了冰兰,在入冬后只好带着自己大哥去了一趟南方。冰兰叮嘱了再三:“不要带大件,还是以小件为主,那样不会引起注意”
  两个人每人带了一背包的电子表和打火机。中途转道北京卖了几天。剩下的在天津卖完才回来。回来建文又来找冰兰,现在哥俩都住进新房,很少再过来。
  “听说上面要松动,庆哥说要货就尽早,等都开放了抢货的人多得是。”
  “没车什么也干不了,你们找到顺路车了或许可以弄一批货——大件的。但是这种事太危险了,遇到黑的可以将货私吞了,到时候你们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不要冒进,这种事是犯法的,做几次攒够资本还是做合法的行当,睡觉都踏实。
  如果你们被抓,那一定是判刑,到时候后悔来不及。适可而止吧,没事去东北弄点木耳蘑菇山参之类的,眼看过年,赚点零花是可以的。如果嫌远,去海边,弄海鲜,冷冻的海鲜。过年谁家不想吃点新鲜?”
  这事靠谱,夏建文回去跟建国一商量,大舅子待着,对象也没事,不如就弄点东西去市场卖卖。唐山离着最近的入海口码头一百多里地,三个男人过去后当地人拿出来的都是咸鱼干虾,蟹酱等等。
  那股腥味他们很不习惯,唯一入眼的是海蜇皮,干虾仁。“你们能不能弄些新鲜的鱼虾?”
  “那样出海去弄,海上风浪大,太危险”
  “好弄的能弄什么?”
  “有河沟的梭鱼,只是不如海里的好吃,不过你们没吃过没比较,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去弄几条,中午尝尝鲜。要是能看中,咱们再说”
  村长是一村之长,为了村里的福利非常希望达成交易。混合水的梭鱼一尺多长,主家炖了一锅,三个人连声夸赞。味道鲜美无比,肉质劲道,刺少,肥美。过年谁家上两条这样的鱼应该很受欢迎。
  村长召集村民凿冰捞鱼,然后用车给拉到张向进家(夏建国的大舅子)鱼一出水已经冻僵了,到了家里就是一条条冰棍。
  鱼按一毛一斤算的,每条鱼三斤多,有的到四、五斤。夏建文给冰兰家送了十余条,知道她要给左右邻居和对门的送,只能多给。夏建国特意去了一趟老家,除了鱼,还给老张氏留下一百块钱,还清了夏志川的账。
  侄子这是发财了?夏志川问起,肖建国照实说。海口离着老家距离更近。“我跟你过去,将这批鱼卖完了,我进一批去镇上赶大集,卖不过城里,赚一倍应该可以。”
  “那倒不用等这批鱼卖完,这样吧,我回家取钱跟您去一趟,先别多进,弄一车试试。咱们离得近,就是二十□□再卖一次还行”夏建国道。他知道三叔手里没几个钱,一车鱼上万斤,千八百块钱。
  夏建国再次返回拿钱,去海口进鱼。城里可以随便卖鱼吗?村长嘀咕了,他们捕捞上来的海鲜都送到水产,给的价格非常低。如果能卖当然要自己卖。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