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元年六月初,汝阳公主大婚,下嫁驸马都尉萧韫。
元康元年六月十五,太子周铮离京南下,代天巡狩,梁国公萧韧、宜嘉郡主周彤、镇国将军周骋以及东宫及礼部、户部、工部官员随行。
太子妃刘氏已经显怀了,她坚持出宫,并且送到了城外。
原本,她是要跟着一起南下的,可是上至皇帝,下至太医院、东宫属臣们,全都不答应。
最后,就连周铮也反悔了,不让她同行。
刘茜蕊怀着孕,脾气比平时更大,好在这一次她没有坚持,总不能真的把孩子生在路上吧。
这是元康帝的第一个孙辈,无论男女,这个孩子对于新帝新朝庭乃至整个大齐而言,都是意义重大。
刘茜蕊最终还是乖乖地留在东宫安胎了。
周铮坐在辇车里,百无聊赖,两名太监跪坐在下面,等着吩咐。
周铮叹了口气,又叹了口气,他忽然发现,少了刘茜蕊的颐指气使,就连这日子也变得漫长起来。
其实刘茜蕊也只是对他一个人颐指气使,无论是皇帝,还是丁贵妃,以及满朝元老和新贵们的女眷,对这位太子妃的印像都是很不错的。
刘茜蕊大气爽利,又因为上面没有皇后,她没有婆婆,所以言谈举止也更具威言,隐隐已有皇后之风。
丁贵妃已经和皇帝说过,等到太子妃生下皇孙出了月子,就把后宫执掌之权交给太子妃。
皇帝欣然应允,他没有广纳嫔妃,汝阳公主大婚之后,这后宫之中也就只有丁贵妃和太子妃两个女人,即使以后又有嫔妃进宫,也不会如太祖时那么多,所以元康帝的后宫,反倒成了大齐立朝以来,人数最少也最清闲的,甚至还不如不近女色的崇文帝时热闹。
因此,刘茜蕊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就更值得期待。
丁贵妃已经去了两次大相国寺,为太子妃和小皇孙祈福。
太子周铮没有纳侧妃,东宫里如今只有太子妃一人。丁贵妃知道太子妃一向是个爱热闹的,如今太子南下,东宫里就只有太子妃一个人,她又不能出去,汝阳公主新婚燕尔,正和驸马你侬我侬,就连丁贵妃都有日子没有见过她了,更不指望着她进宫陪嫂嫂;宜嘉郡主周彤也跟着太子一起南下了,如今留在京城的,只有宜宽和宜容两个小郡主了。
她们两个年纪太小,和太子妃也玩不到一块儿去。
丁贵妃只好自己去陪着太子妃了。
这一日,丁贵妃早早地就去了东宫,一进东宫,就看到芳嬷嬷满脸喜色。
“娘娘,刚刚公主让人进宫,给太子妃送来一枚,她亲自去红霞寺求来的平安符,太子妃这一胎啊,一定能平平安安。”
“哦,她自己怎么没来?”丁贵妃嗔怪着,她想女儿了,很想很想,可是女儿却好像并不太想她,她又不能随便出宫,只能盼着女儿进宫看她了。
芳嬷嬷笑道:“听来的那位小公公说,驸马爷刚刚买下一间铺子,要开百卉堂分号,这几天公主都在帮着驸马爷张罗新铺子的事。”
丁贵妃无奈地摇摇头,问道:“他们说那铺子什么时候开张了吗?”
芳嬷嬷道:“说是要等着大郡主身边的芳菲从南边回来,那铺子也有大郡主的股份,大郡主的股份里有芳菲的股,老奴也是刚刚才知道,原来芳菲姑娘还是位大师傅呢。”
丁贵妃笑道:“芳菲会做脂粉的事儿,本宫倒是听说过,不过也没有想到,她还真做了大师傅。只是这开铺子……”
是啊,驸马爷要开脂粉铺子,这到底合不合规矩呢,上次驸马爷去脂粉铺子的事,就被御史弹赅了,这一次驸马爷要自己开脂粉铺子,也不知道那些吃饱了撑着的御史们,会不会又来上折子啊。
到了晚上,丁贵妃索性把这事告诉了皇帝。
“嫔妾觉得,驸马性格纯良,只是有些孩子心性,公主也是如此,两人般配得紧,这开铺子也不是坏事,开铺子就要雇人手,那些人能来铺子里做工,就能养家糊口,说起来也是做善事了,不能算是与民争利,皇上您说对吧?”
皇帝上下打量着丁贵妃,不由失笑。
朕还是头一次听说,开脂粉铺子还是做善事的。
第806章 弹劾
无论御史们是连夜写出的折子,还是临上朝之前七拼八凑的折子,皇帝一份份读完,然后让人送去了公主府。
这些折子的内容大同小异,全都是弹劾驸马都尉萧韫与民争利。
按规矩,公主住在公主府,驸马则住在自己家里,公主叫他过来,他才能过来。
可是规矩归规矩,现在这位皇帝只有一位公主,偏偏这位公主和驸马还是自己相互看上,又被赐婚的,非但不是盲婚哑嫁,而且还是两情相悦。
于是公主府里的那些大大小小想要立规矩的,也就红红火火地被公主嫌弃了。
折子一筐筐搬进公主府,汝阳公主的手指在折子上一一点过,指着最上面的一份,对驸马萧韫说道:“小柴,你读给我听听。”
小柴展开一本,看了一眼,皱起眉头:“弹劾我的,不读了,没意思。”
“嗯,下一本。”公主说道。
小柴又展开一本,看了两眼,展开眉头:“还是弹劾我的,不读了,真没意思。”
“嗯,看看别的呢。”公主又说。
小柴接连展开了好几本,全都是弹劾她的。
汝阳公主不高兴了,一脸的受伤:“为何没有弹劾我的?我是公主啊,他们眼里没有我这个公主吗?”
小柴立刻同仇敌忾,小两口关上门,把这些不把公主当回事的御史们骂了一通,然后,该干啥干啥,就当那些弹劾的折子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又过十来天,又有御史上折子了,这一次是弹劾驸马都尉萧韫有碍风化,雇用女子抛头露面,不顾廉耻,有辱斯文。
像上次一样,折子送去了公主府,这一次汝阳公主打发了两个人过来。
一个是宜嘉郡主门下的小妹,另一个是个三十出头的媳妇,名叫月桂。
早朝的时候,皇帝宣了月桂和小妹上朝。
两个女子举止有些瑟缩,神情中也有些惶恐,但是她们说话的时候,却又十分镇定。
“我是从西北人,爹娘早就死了,我也不记得他们的模样了。宜嘉郡主捡到我的时候,我在很多孩子一起在街上乞讨。他们和我一样,都没有了爹娘了,有的是士兵的孩子,也有的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我们都是孤儿。我们在公主的慈安庄里长大,认识字,读过书,不论男女,都学了手艺,我会做针线,会织布,会做点心,还会制香,我们当中有很多女孩子,她们和我一样,离开慈安庄后,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助其他人。”
“我家离京城不远,就在顺德府。这几年顺德府总是过军队,后来韩广的中原军来了,他们在城里抓壮丁,我公公、我男人、我两个小叔子全都被抓走了,家里的房子被拆了,说是要用那些砖去筑城墙,粮食也都被抢去做了军粮,好不容易盼着这仗打完了,可是家里的男人却再也没有回来。我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一路乞讨来到京城。城外有施粥的粥棚,可我们一家子也只能抢上一碗,孩子饿得直哭……
那天有人来招工,说是要招女工去当伙计,我就去了……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了,谁想去抛头露面啊,谁想啊!如今我每月有一两半的银子,足够让婆婆和孩子吃上饱饭,我们铺子里的伙计们,都和我一样,都是孤儿寡妇,你们觉得我们抛头露面是丢人,可我们不觉得,我们家里人也不觉得,能吃饱肚子,能把娃养大,我们一不偷二不抢,我们自己养活自己,有啥丢人的?”
满朝寂静,皇帝挥挥手,对身边的太监说道:“带她们下去吧。”
两个女子退了出去,皇帝看向满朝文武:“众位爱卿,你们可有要说的?”
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长年战乱,的确有很多灾民,可是朝廷已经下令各地开仓放粮了,满朝文武更是捐粮捐米,城外的粥棚也已经搭了一个月,这些灾民都已得到了救助。”
这时,又有一个大臣出列,冷笑道:“那么依刘大人所言,朝廷开仓放粮要到何时,城外的粥棚又要搭到何时?”
刘大人恼道:“等到灾民们渡过难关,那自是就可停下来了。”
“渡过难关?让他们流离失所,靠乞讨和到粥棚喝粥来渡过难关吗?就像刚刚那个妇人,家里的男丁都已经不在了,她们的房子也被拆了,要钱没钱,要家没钱,一家老弱妇孺,下官请问刘大人,你让那妇人一家如何渡过难关?”
刘大人面红耳赤,却还是梗着脖子说道:“那妇人可以投靠亲戚,也可以……”
没等他把话说完,先前那个大臣便接口道:“也可以卖儿卖女,或者索性卖了她自己,对吗?”
刘大人终于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那名大臣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陛下,臣认为汝阳公主与驸马所做之事,乃是当务之急的良策,以民养民,让民自救,放粮施粥只能解一时之困,而公主和驸马却是长远之计,汝阳公主心系万民,驸马宅心仁厚,他们非但无错,更是我等的表率。”
接着,不断有大臣出列附议,满朝都是赞美之辞。
皇帝颔首,说道:“安置灾民不是一句空话,各级衙门要落到实处,朕看汝阳公主和驸马做得很好,京城这边的灾民安置就交给他们吧,户部配合,至于银子……朕出二万两,余下的,就让他们自筹吧。”
皇帝说的是朕出二万两,而不是国库出二万两,这二万两银子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朝堂上静了静,随即定国公萧祎第一个说道:“定国公府出银一万八千两,稍后便让人送到公主府。”
……
七天之后,汝阳公主和驸马萧韫便筹到足足三十二万两!
这些银子来自京城各位勋贵、各位皇亲、各位大臣、大小寺院,以及……就连杨柳胡同和花柳巷子,驸马爷也没有落下,一视同仁,一视同仁。
已经南下的周彤做梦也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京城乃至周边各大县镇上,便都开起了百卉堂分号!
这些百卉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上下下全都是孤儿寡妇。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百卉堂正在筹备中,这些百卉堂不是卖胭脂水粉的,而是做的纫织女红,同样也全都是孤儿寡妇。
待到这消息传到他们耳中时,芳菲急得直跺脚:“我这个大师傅还没回去呢,驸马爷那么多家百卉堂是怎么开起来的?”
是啊,怎么开起来的?
这个问题谁知道呢。
第807章 清虚
太子南下,一路浩浩荡荡,转眼一个月了,倒也算是平安顺当。
萧韧那从出京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日到了清虚。清虚只是小镇,周铮之所以要在清虚落脚,是因为他前几天收到的消息。
清虚吏属于交阳县,交阳县的上面是交阳府。于是,府衙和县衙便都在交阳城里。
而交阳是太子南下的必经之地,因此,太子前脚从京城出来,交阳知府便下令大修土木,做为太子行署。
其实从出京城开始,周铮便已下令尽量不要惊动地方衙门,他想看到他想看到的,而不是别人给他看到的。
但是世事往往不能如意。
周铮是太子,是储君,何况他又不是独自一人,而是带着大批官吏和大队人马,想要不惊动地方衙门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一路上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花团锦簇,无奈之下,周铮只好派了人出去暗中查看。
交阳知府的事便是这样查出来的。
交阳知道为周铮准备的这处下榻的园子,名叫冯园,在当地很有名,是冯家二百多年前修建的。
这个冯家在前朝出过几位进士,官职最高的,曾累官至通政司的通政令,位列小九卿。
到了本朝,冯家渐渐没落,再也无人出仕,子弟们大多都已经离开了交阳老家,现在留在交阳的,就只有长房了,长房老太爷只生了大老爷一个儿子,大老爷膝下则只有一个女儿,前几年冯大老爷过世,冯老太爷白发人送黑发人,晚景凄凉,带着唯一的孙女,住在冯园里。
交阳城里最大也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冯园。
得知太子南下会途经交阳,知府大人立刻想到了冯园。
冯老太爷倔得像驴一样,前两年有人想要出钱买下冯园,冯老太爷不但不答应,还把牙人骂了一顿。
知府大人亲自来到冯园,让冯家立刻让人修缮园子,并且让冯老太爷和冯姑娘搬出去,将冯园给太子一行做为行宫。
这在知府大人看来,这是无上的恩典,是冯家这种前朝遗老几辈子修来的福份,他是给了冯家天大的面子,才让这件好事轮到冯家头上。
他以为冯老太爷会感恩戴德,却没有想到冯老太爷会断然拒绝。
谁也不知道那日在冯园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知道知府大人拂袖离去,一个时辰后,就让衙门里的捕役和衙役们,把冯家园子前后两个门全都堵了,不许冯家人出入。
冯园里除了冯老太爷和冯姑娘,就只有十几个老仆,他们和衙役们理论,自是理论不过,想要硬闯,更是不行。
冯老太爷怒火攻心,次日便病倒了。
冯家老仆要出去请大夫,衙役们不肯放行。
就这样耽搁了几日,眼看冯老太爷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冯姑娘无奈之下,答应搬出冯园,但是冯家拿不出银子修缮园子,所以她能做到的,就只有带着祖父搬出去。
知府大人早已算准了冯家会搬,也算准了冯家没钱修园子,他找了一位大商人出钱修园子,但是那位商人的银子也不是白花的,知府大人答应他,让冯家把这座园子低价卖给他。
太子住过的园子,这园子便是身价百倍,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园子还没有修好,冯老太爷就撒手人寰了,到死都没能死在自己家里。
这件事很快就在交阳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周铮还没到交阳就听说了,他勃然大怒,立刻决定不去交阳,改在距离交阳五十里的清虚下榻,并且责令交阳知府和知县到清虚见驾。
比起这一路上所过的城镇,清虚不但小,而且破。
周彤带着芳菲和烟翠,走到哪儿就逛到哪儿。到了清虚,烟翠就找人打听,这清虚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