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姚颖怡
时间:2020-07-04 09:05:25

  杨锋离得近,一眼看到崇文帝的身子不耐烦地动了动,显然是那个姿势不太舒服,杨锋冷哼,朗声道:“老臣还请太皇太后明断。”
  虽然隔着珠帘,但是大殿上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传进去,即使不用亲眼去看,太皇太后也能知道那些人头有多么可怖。
  大殿之上依然寂静,良久,珠帘后传来太皇太后的声音:“既然秦王千里迢迢将匪人的人头送过来,那你们还愣着做甚,刑部的人呢?”
  刑部尚书连同两位侍郎连忙走出来:“臣在!”
  “匪人的人头已经送到了,这个案子就交由你们处置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退朝!”隔着珠帘,太皇太后的声音有些飘忽,不似平时的抑扬顿挫。
  龙椅上的崇文帝也在这个时候睁开了眼睛,退朝了,今天又混过去了。
  满朝文武正在山呼万岁,没有人注意到万岁爷已经“苏醒”了。
  崇文帝对这种情况早就司空见惯,所以他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苏醒”。
  有时候崇文帝常常会想,从五岁登基到现在,长达十年的岁月里,他练就的唯一本事就是会演戏,演木偶,演泥像,装生病装昏迷。
  崇文帝得意地翘起嘴角,可是那丝得意很快就僵在了脸上。
  他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亮如晨星的眼睛。
  那个道人正在看着他,如同看着一只供人取乐的猴子。
  刹那之间,崇文帝又想要装晕了,好在这个时候,那道人已经转过身去,连同那名小道童一起,带着两名随从大步向殿外走去。
  六颗人头被他们搁在地上,刑部尚书和两名侍郎站在人头旁边,一脸地嫌弃和为难,他们进殿上朝当然不能带随从,此时随从们都在宫外候着,若是别的东西还能让宫里的太监或者侍卫帮着拿出去,可是这些人头……
  一个时辰后,朝阳宫。
  满室珠光中,太皇太后的脸色更显阴郁。
  杨锋坐在下首,他的脸色也不比太皇太后好上几分。
  去西安行刺的人有七个,秦王送来的人头只有六个。
  还差一个人!
  除非这个人跑了,否则她就在秦王手里。
  那次的事件还有活口,有活口。
  太皇太后冷笑道:“哀家算是明白了,他送来这些人头并非只是要给哀家难看,还是来向哀家示威,他要告诉哀家,他有人证!”
  杨锋道:“有人证又如何,即使这些人全都活着,也不地是冒充钟陵县主的匪人,您派去的人是钟陵县主,而并非这些匪人,事到如今,太皇太后难道还怕他让那人来对质吗?”
  太皇太后当然不怕,那人也没有机会对质,正如杨锋所说,那人只是匪人,只要苏家一口咬定钟陵县主是被李代桃僵,那么即使有一堆人证也没有用。
  太后太后磨搓着指甲套上丹凤朝阳的花纹,幽幽说道:“那个孽子不是拒了世子的封号吗?哀家就再赐个更好的封号给他,哀家记得他只有一子一女了吧,女儿多大了?”
 
 
第160章 寻人
  与朝阳宫的气氛不同,千里之外的西安城里,书院街的宅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阿治回来了。
  “榆林很繁华,丝毫不逊西安,而且因是九边,街上不但有汗人,还有鞑子,也有高鼻碧眼的西域人。”
  芳菲听得好奇起来,问道:“高鼻碧眼?是绿眼睛吗?那不是和猫一样?”
  说着,她还举起怀里的桔子晃了晃,桔子是黄眼睛,不是绿的。
  “对啊,这些人都是来大齐做生意的,是从丝绸之路来的,因此榆林街上有很多卖西域货的铺子。”
  阿治说着,打开带回的箱笼,从里面取出两只精致的银色小圆盒,一只盒子上镶着盒子上镶着云母和珍珠,另一只盒子略小一点,镶着一朵砝琅小花。
  镶着珍珠云母的是给沈彤的,镶着小花的是给芳菲的。
  另外还有带给黄氏和欣妩的礼物,黄氏的是一方织锦的头巾,这是榆林时兴的,据说是从西域女人那里学来的。
  给欣妩的是一面精致的西洋耙镜。
  芳菲没有想到阿治还给她带了礼物,兴奋得不成,可是拿着那个小圆盒子却不知道是什么。
  沈彤也在摆弄着自己手上的圆盒,忽然,她不知按了哪里,圆盒啪的一声打开,原来也是一面小小的西洋镜子。
  芳菲有样学样,也找到了机括,同时是一面镜子。
  阿治说道:“欣妩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耙镜正好,你们两位嘛,当然是用这种了,装在荷包里正合适。”
  话外音,你们两个整日往外跑,送你们耙镜也没有用。
  众人都笑了起来,沈彤让芳菲把头巾和耙镜送到自家院子,片刻后芳菲回来,带回一双鞋和两双袜子,这是黄氏做给阿治的。
  许安让帮佣的婆子去酒楼里订了一桌酒席,黄氏和欣妩不便过来,便另外送了几道菜式给她们送过去,沈彤和芳菲则留在这边,几个人好久没有聚在一起,自是有很多话要说。
  派阿治去榆林的事,沈彤没有瞒着其他几人,因此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时,阿治便讲了这次去榆林的经历。
  “樊少将军让我拿着她的名帖去了衙门,衙门里见到是樊少将军的名帖,非常配合,专门指派了一名书吏帮我查找前些年的户籍名录。我们翻遍了所有簿子,也只找到五家姓蓝的,而且这五家人都还在榆林,并没有如蓝师傅所说那样被灭门的。”
  得知这五家人都在榆林,阿治就挨家去查。他去了卫所,向樊帼英借人,樊帼英二话不说,就把一名樊家的亲随借给了他。
  这名亲随早在樊老将军派驻榆林时,就跟着一起来了,不但对榆林很熟,就连榆林附近的地方也很熟悉。
  有他帮忙,阿治很快就查清了那五家人的底细。这五户人家都在榆林住了至少三代,没有一家是从京城迁来的。
  也就是说,这五家人和蓝师傅没有关系。
  阿治不死心,又去榆林的胭脂铺子里打听。
  他在西安是开胭脂铺子的,自是很快就和那些铺子里的伙计搭上话了。
  陕西有很多小铺子里卖的胭脂水粉,都是从榆林进货,因此阿治虽是西安来的,那些铺子里的伙计并没有起疑,还以为他也是来打探行情的。
  其中有个三十多岁的伙计,已经在这一行做了十几年,阿治和他很是聊得来,得知他爱喝几杯,阿治便等到铺子打烊后,就约了他在铺子旁边的小酒馆里喝酒。
  几杯小酒下肚,两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阿治说:“不瞒老哥你说啊,我这次来榆林就是想探探路子,我爹存了点钱,要拿出来给我当本钱。我上一个东家曾经说过,早在十多年前,他来榆林进货,有一家的香粉做得极好,那家的师傅带着一个老仆,好像是姓蓝,老哥你认得不?”
  那伙计喝了口酒,闻言想了想,道:“姓蓝的不多,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我一定记得,可我想不起来了。不过你说的擅做香粉的倒有一个,不过不是姓蓝,而是姓齐,就是咱们大齐这个齐。”
  “姓齐的?他现在是自己干了,还是在哪家铺子里了?”阿治问道。
  伙计摇摇头,道:“你算是问对人了,除了我,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人了。十多年前,他来过我们铺子,就和你说的那位一样,带着一名老仆,当时铺子里还是老东家在管着,那位齐师傅拿出一盒香粉,就是他做的,老东家是识货的,二话不说就把他们主仆留在了铺子里,还许下了五两银子一个月薪水。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在我们铺子里只做了十几天,就忽然不见了,为了这事,老东家没少生气。”
  后来老东家病故,换成了老东家的儿子,铺子里的人也陆陆续续换了一批又一批,如今留下的老人儿,只有这位伙计了,正如他所说,还记得这位齐师傅的,也只有他了。
  阿治大喜,便掏出那幅画来给伙计看,伙计眯着眼睛仔细端详,道:“有点像,不过齐师傅更清秀斯文一些,我那时候年纪小,也没见过世面,我记得齐师傅走后,老东家曾经说过,像这种一看就没吃过苦的小哥儿,就是好高鹜远,以为谁都能给他五两银子的工钱吗?他离了这里怕是找不到下家了。老东家能识人,他一定是看出什么来了。”
  没吃过苦的?
  阿治皱起眉头,虽说做胭脂水粉不像是做木匠活那般辛苦,可但凡是手艺人,想要学成一身真本事,就没有不吃苦的。胭脂水粉这一行,都是先从舀磨开始的,从小学徒到师傅,有天份的五六年,没天份的十几年,若说没有吃过苦头,那是不可能的。
  “你们老东家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记得吗?”阿治问道。
  伙计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嘴里的话便更是说得痛快。
  他笑道:“当时听老东家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那位齐师傅手上连茧子都没有,对了,他的大拇指上有个印子,一看就是戴扳指留下的,像咱们这些整日劳碌的,谁会在手上戴扳指?”
 
 
第161章 又一只布娃娃
  画像上的蓝师傅和现在的样子只有六成像。
  那其实是阿治想像出来的,年轻时没有被毁容前的蓝师傅。
  而这种想像,则是根据蓝师傅现在的模样来的,人的相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这幅画像并不能说明十几年前的蓝先生就是这副容貌。
  王双喜苦笑道:“可惜如今蓝先生不但被毁容了,就连手足也没有了,即使把那伙计接到西安当面认人,恐怕也认不出来了。”
  隔了十多年,又毁了容,的确难以辨认。
  路友是个直脾气,因此阿治去榆林的真正原因,许安和沈彤都没有告诉他,生怕他在蓝先生面前露馅儿。他是直到今天才知道的。
  路友耐着性子听阿治说完,不高兴地道:“我若是早知道阿治是去查这个,就和他一起去了,找个大车,把姓蓝的那些人连同那个伙计一起拉到西安,让他们一个个地认人,哪有这么麻烦啊,对了,你们查蓝先生做什么?”
  他居然还不知道为什么要查。
  许安面无表情,阿治瞠目,王双喜笑着摇头。
  只有芳菲疑惑地问道:“路友叔,咱们身边的人里,只有蓝师傅主仆是不知来历的啊,他虽然不像是坏人,可虾头也不像……”
  芳菲想说虾头也像坏人,可是她忽然发现几个人的神情都不太对,芳菲吐吐舌头,及时收声。
  路友可不管这些,他埋怨道:“说起虾头我就来气,凭沈姑娘的本事怎么就不把他留住,老子定要问问他,他究竟是谁派来的!”
  成功跑题。
  沈彤轻咳一声,看向阿治,道:“根据蓝先生说的日期,那一年榆林有没有过鞑子抢掠?”
  之所以让阿治去榆林,除了看中他机灵,也是因为他有着超出实际年龄的细心和稳妥。
  这件事阿治是查了的,他道:“我问过樊少将军的随从,那两年是鞑子在榆林最嚣张的时候,樊老将军就是那个时候临危受命来到榆林的,据那位随从所说,往年冬天里鞑子都会来抢财物牲畜和女子,可也只是小打小闹,那两年的冬天特别冷,鞑子大举犯境,一路烧杀抢掠,七八个村子被夷为平地,百姓们纷纷逃往榆林城里,榆林的大户人家还拾棚施粥。脂粉铺子以前的老板在那个时候遇到蓝先生,是能对得上的。”
  “可是既然当时那么乱,榆林城里也不太平,那位老板又为何还会去榆林进货呢?双喜哥,你和他最熟,你看他像是为了赚钱连命都不要的人吗?”沈彤问道。
  当然不像了,那位老板是个很顾家的人,否则也不会卖了铺子回南边,这样的人大多不会去冒险,再说当时他已经在西安有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铺子,没有必要冒着被鞑子抢掠的危险去榆林。
  王双喜若有所思,他道:“我和他相处时日虽不长,但是他是个很稳妥的人,别说当时在闹鞑子,就是不闹鞑子,他也要是有十拿九稳确保这趟能赚钱,才会去榆林的。但是他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他说是在榆林遇到的蓝师傅,就一定会是,如果他想说谎,可以编个更让人相信的理由,没有必要说得这么匪夷所思。”
  沈彤点点头,道:“或者他去的时候,榆林已经安定下来了。”
  可是他遇到蓝师傅时,蓝师傅的伤是新伤。
  听来听去,路友总算是明白了,他骂道:“奶奶的,这当中还真有事啊,我去把刀搁他脖子上,我就不信他不说实话!”
  ……
  傍晚,沈彤回到自己家里,她去了黄氏屋里,屋里有不冷不热的温茶,还有她爱吃的椒盐味点心。
  黄工正在纳鞋底,沈彤见是双男人的鞋子,问道:“阿娘,这是给谁做的?”
  黄氏的声音永远都如和风细雨,她道:“已经开春了,衣裳鞋袜都该换了,我先给许大爷他们每人做双新鞋,然后再做新衣裳。”
  沈彤道:“阿娘白天再做吧,费眼睛。”
  黄氏抬起眼睑,笑道:“阿娘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打发时间。”
  沈彤笑了,不再去劝。
  这时,帘子一挑,欣妩从外面进来,她穿了件粉红缎子小袄,已经开始留头,头发垂到肩膀,扎了两个小小的丫鬟。
  她手里拿着个布包,笑盈盈地走到沈彤面前,把布包递给她:“妹妹,看看喜欢吗?”
  “是什么啊?”沈彤笑着把布包打开,笑容就凝在了脸上,布包里是一只布娃娃,和她从小抱到大的那只有七八成相像,“咦,这是姐姐给我缝的?”
  沈彤诧异,但又带着几分惊喜。
  “我的针线不如阿娘精细,妹妹别嫌弃。”欣妩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会嫌弃,我很喜欢!”说着,沈彤起身,把布娃娃拿给黄氏看,“阿娘,您快看,姐姐做的娃娃和我以前那一只好像呢,是阿娘教的吗?一定是了,姐姐都没有见过我那只娃娃。”
  欣妩眼中有什么一闪而过,但当沈彤看过来时,她已经恢复如初:“妹妹说对了,我是先画了样子拿给阿娘看,阿娘给我改了,我才开始缝的。”
  “姐姐的心真巧,是吧,阿娘?”沈彤笑着说道。
  黄氏微笑:“是啊,阿妩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难得她有心,听说你很喜欢那只娃娃,便要亲手做一只新的送给你。”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