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秋水晴
时间:2020-07-07 10:03:21

    她自幼便对深紫色的男装常服情有独钟。
    苏子乔目光落在李沄的五官上,随即便移开,他徐声说道:“方才看着背影,本是不认得的,还以为是裴尚书府中的哪位小郎君。”
    可是当她的五官映入眼帘之时,便想起来了。
    那双像极了当今圣人的眼眸,澄明似水,再看眉间的一点朱砂,想不记起来都难。
    苏子乔沉声说道:“五郎君方才脚步有些急。”
    李沄笑道:“唔,周国公和平阳县子说今日会早些到裴府,我本是想着出去迎他们的。但如今遇见子乔,便不急着出去了。”
    一旁的凝绿:“……”
    要是周国公和平阳县子听到公主这话,心里指不定多失落呢。
    李沄却没管凝绿的心思,她好些年没见过苏子乔。
    如今苏子乔也算是身在高位,进宫都是去见圣人李治,商讨的是国家大事,她也不可能任性,跟父亲撒娇说要苏子乔陪她出宫之类的。
    堂堂安西大都护,为国守一方安宁,回长安之后却要当公主身边的一个侍卫,确实是大材小用。
    李沄不是那么没分寸的人。
    再说,如今两人面对的人和事都不一样。
    苏子乔与裴行俭等人为大唐边疆安宁忧心忡忡,可太平公主却为身边永安县主的婚事操心。
    一开始,便是两个世界的人。
    年幼之时,还能用公主年少无知又任性为由,可以随意地见他一见。如今长大,该有的分寸,还是要守着。
    难得在裴府碰面,李沄心中有种故人重逢的快乐与激动。
    苏子乔闻言,清俊的眉目也染上淡淡的笑意,他问道:“某没想到五郎君今日会到裴府。”
    李沄:“我与小六一起来的,唔……子乔还记得小六罢?”
    苏子乔:“记得。”
    周季童最小的妹妹,永安县主。
    当年上元节的夜市上,太平公主被高丽人盯上,周季童为了保护永安县主疏忽职守,被罚去昭陵为先帝守墓。直到去年,圣人李治才把周季童从昭陵召回,重新给他安排了个差事。
    永安县主跟太平公主形影不离,苏子乔怎么可能会不记得。
    李沄:“今年科举,有少年英才进士及第,我与小六想会一会他,便让裴尚书做个中间人,请他到裴府。”
    有少年英才进士及第?
    苏子乔心里一动,看向眼前言笑晏晏的五郎君,终于想起如今两个小贵主仿佛是到了该要谈婚论嫁的年纪。
    李沄抬眼,盈盈水眸瞅向苏子乔,笑道:“恰好子乔也在,不如与我一同前去,为小六掌眼罢?”
    苏子乔:“……”
    为小六掌眼?
    想来小公主是在为永安县主挑选郎君。
    苏子乔没忍住,看了李沄好几眼。
    李沄却朝他眨眼,声音含着笑意叹息道:“莫非苏将军在西域待了几年,架子已经大得连小五请不动了?”
    苏子乔莞尔,笑道:“某并未说不去,不知五郎君何出此言。”
    ***
    薛绍和武攸暨到裴府的时候,李沄已经和周兰若在裴府的书阁里跟宋璟说话了。
    虽然李沄说让苏子乔来书阁为周兰若掌眼,那不过是玩笑话罢了。
    苏子乔避开了会客的时间点到裴府,想来是有事情要找裴行俭的,再说了,将苏子乔放在一群少年郎之中,那场景怎么想就怎么怪异。
    水荭引着两个小郎君进去书阁的时候,笑着说道:“五郎君本是亲自出来迎接周国公与平阳县子的,谁知中途遇见了苏将军,便让水荭来了。”
    薛绍一怔,“苏将军?”
    武攸暨却是笑问:“可是刚从西域回长安的安西大都护苏子乔,苏将军。”
    朝廷之中,能有哪位苏将军能让太平如此上心?
    除了苏子乔,武攸暨都不作其他的猜测。
    水荭笑着点头,“不错。”
    薛绍一听苏子乔的名字,又是一怔,然后问道:“如今苏将军跟五郎君一起吗?”
    水荭:“苏将军是来拜访裴尚书的,五郎君只是与他寒暄了几句。”说着,已经将两人引到书阁的门口,水荭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位郎君,请。”
    两人微微一笑,便进去了。
    李沄和周兰若正在跟宋璟聊天。
    说到聊天,最重要的便是投其所好。宋璟博学多才,羯鼓敲得是出神入化,能与李旦媲美。
    李沄和周兰若自幼在李旦的鼓声下跳舞,对羯鼓了解也甚多,因此不论是在诗词文章还是音律上,都有话可说。
    周兰若性情活泼,能说会道,又有李沄在旁坐镇,几人的气氛竟也十分融洽。
    宋璟从未见过如此性情的两位小郎君,与他平日交往的人全然不同,心中诧异之余,又觉得惊喜。没想到裴尚书的客人之中,也有如此妙人。
    而这时,周兰若见到了武攸暨和薛绍,笑着站起来,“两位表兄来了。”
    原本坐在案桌前的宋璟见到薛绍和武攸暨,微微一怔。
    同朝为官,几个少年郎私下都是有交情的,宋璟却不知道薛绍和武攸暨,是眼前两位小郎君的表兄。
    薛绍是城阳长公主的幺儿,如今在大理寺挂职。
    武攸暨是周国公,工部员外郎。
    宋璟:“……”
    宋璟忽然有种自己掉进了龙潭虎穴的感觉,这两位自称是李五和周六的小郎君,似乎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
    裴行俭正在裴府西面的跨院里跟苏子乔说话。
    苏子乔于半个月前从西域回到长安,李治将他召回,正旦的时候他还会以安西大都护的身份向朝廷述职。
    等述职之后,会给他安排新的职务。
    苏子乔在裴行俭面前,不似在部下面前那样冷凝着脸,他语气徐缓,跟裴行俭说着如今西北边境的局势——
    “前年的时候,突厥进犯边境,吐蕃要来大唐求亲,他们是早就勾结了。这两年关中天灾不断,圣人身体每况愈下,吐蕃国相钦陵在对外部的野心,比其父禄东赞要更大些。”
    裴行俭没吭声,只是听着。
    “当年薛仁贵将军大败吐蕃,吐蕃也休养生息了好些年。国富民强,心中自然便是想着开疆拓土。两年前,钦陵趁着突厥进犯大唐北境,提出和亲,我料想他那时是想着若是圣人不答应和亲,便趁机光明正大的与突厥周围的部落相勾结,进犯安西四镇,抢夺西域的控制权。只是中间突厥与几个部落之间发生了内讧,本已进犯北境的军队忽然撤回,大唐与突厥才免于一战。不过,近几年境内消耗较多,吐蕃兵力强盛,突厥如今又是依附于吐蕃,我担心西北边境安宁的日子不长了。”
    从仪凤二年开始,到如今调露元年。
    这三年间,大唐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说当年从英王的百草园培育出的番薯,如今已经在大唐境内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可这几年关中天灾不断,圣人李治又在修巴蜀到长安的陆路,国库又开始空虚。
    前年长安地震,河南河北大旱;去年又洛水泛滥,冲毁房屋上万间,东都闹起了饥|荒,到冬天又极冷,还有人被冻死;到了今年,又是关中闹饥|荒……这么多的天灾**,国库能不空虚吗?
    百姓遭逢天灾三餐不饱,流民土匪也就多起来,动不动还得出兵去镇压一下那些自立为王的土匪。
    想起如今西北边境,裴行俭也是无奈,沉声说道:“可惜天灾**,并不是你我所能左右。”
    若是巴蜀通往长安的路能早日修好,朝廷也能稍微松一口气,可这修路这样的大事,岂是一朝一夕?这两年圣人李治的头疾发作的越加频繁,手中皇权交了一部分给皇后殿下与太子殿下,平日无事,皇后殿下寸步不离地陪着圣人,即便是听政,都陪着。
    长期以往,朝廷中皇后的势力也提拔起来了。
    从前大多数是东宫属官的宰相团如今病的病,死的死,也没剩下几人了。当今的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都是皇后殿下的人。
    朝中皇后殿下与东宫太子两方势力拉锯,圣人坐山观虎斗,只要没折腾出什么大事,估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内忧虽有,但还不足以致命。
    外患却不能不管。
    吐蕃和突厥这两个不要脸的近邻,说翻脸就翻脸,谁也说不好他们什么时候会联手出兵,进犯西北边境。
    想到这些,裴行俭就有些头疼,他跟苏子乔说道:“如今北境局势不定,最怕突厥突然出兵。圣人将你召回长安,怕是又要打仗了。”
第129章 有匪君子59
    129
    怕是又要打仗了。
    裴行俭的话在苏子乔耳畔响起, 他沉声说道:“边疆局势瞬息万变,为家国安定,若要战,将士们必是义不容辞。”
    只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些年从西域到长安的商路维持得不错, 百姓也能从中获利。若是蜀中到长安的陆路修好了, 那么商路便能贯穿大唐全境, 必定能令沿途的州府逐渐繁荣起来。
    若是起了战乱,先不说贯穿大唐全境的商路如何, 如今西域到长安的丝路沿途繁华也会受到影响。
    那些话,不必苏子乔明言, 裴行俭也知道。
    ——无奈外敌狼子野心不死。
    裴行俭有些头疼地掐了掐眉心,徐声说道:“圣人昨日私下与我下棋时, 问我若是突厥联合吐蕃攻打我朝, 胜算几许。若是此番胜了,大唐能有几年安宁来休养生息?”
    上一次薛仁贵大败吐蕃, 西域诸国以及安西四镇有六七年安宁。可惜西境安宁, 东境的高丽旧部又在蠢蠢欲动,朝廷还得腾出手去料理东面局势。
    苏子乔似乎是笑了笑, “国富兵强, 自然四海归顺,没有外敌来侵。”
    只是可惜, 如今的大唐还说不上国富兵强。
    圣人李治在边疆之事上, 颇有远见。
    只是可惜天公不作美, 天灾不断,境内百姓为生活所迫,颠沛流离。
    李治体恤百姓,每逢天灾,便是免除赋税徭役。
    若是再打仗,国库怕是又要打空了。
    可不打又不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今日本是裴行俭的生辰。
    于是苏子乔岔开了话题,说方才太平公主邀请他到书阁去,“公主说师兄将今年春天科举进士及第的少年郎请到了府里。”
    说起这个,裴行俭的神色就有些莞尔,他笑叹着说道:“是凤阁舍人宋璟,进士及第时年方十七,尚未婚配。永安县主今年到了婚配的年龄,太平公主亲自为她物色郎君,便在今年科举考试的一批青年才俊中,相中了宋璟。”
    苏子乔端起了茶杯,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在西域没有这种在长安才流行起来的茶,他有些喝不惯,但并不讨厌。
    裴行俭年过半百,说起了永安县主的婚事,目光又不由自主的落在了苏子乔身上。
    苏子乔今年已经二十七了,还是光棍一枚,可愁死人了。
    裴行俭:“子乔啊……”
    苏子乔一听裴行俭的腔调,端着水杯的手微微一顿,心想师兄又要念叨到他头上去了。
    果然。
    裴行俭拧着眉头,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该成家了。”
    苏子乔抿了一口茶,轻描淡写地“嗯”了一声。
    裴行俭一看到他那轻描淡写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可如今苏子乔也不是从前那个十几岁的少年郎,昔日的少年郎,如今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军,他又岂能像是从前那样随意训斥他?
    可……若是他都不说苏子乔,莫非等苏庆节去说不成?
    裴行俭想了想苏庆节在苏子乔面前的那个怂样……想了想,觉得还是他来说罢。
    于是,裴尚书开始老调重弹,“为人子,止于孝。你早该成家立业了,只是这些年你一直镇守安西,无暇顾及娶妻之事。如今既已回来长安,也该要娶妻,好安慰老师在天之灵。”
    苏子乔放下茶杯,一只手揉着太阳穴,作头疼状,“子乔也不是不愿意娶妻,都说了听师兄和阿兄的。可每次快要迎亲之时,总会发生些变故,能怎么办呢?”
    裴行俭想起了先前苏子乔的两门亲事,顿时无语凝噎。
    苏子乔又说:“我如今是回长安了,可方才师兄不也说了,西北边境,怕是很快便要有战事。届时我若是被派出去打仗了,要如何娶妻?不怕跟师兄说,我前日回到将军府,阿兄气势汹汹地从邢国公府过来,指着我的鼻子说我不争气,他为了我成家一事,快被气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