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子上取钱回来,柳小樱就把钱交给了娘。
这么做是为了让爹娘安心。
等到用钱的时候再跟娘要过来,反正都花在娃娃们的身上。
逢到赶集,柳小樱就去买一篮子鸡蛋。
这是她跟那个中年大婶说好的,在背静处等着,不要给人瞧见了。中年大婶也乐意,小樱给的价钱公道,也安全一些。
家里有五个娃娃,鸡蛋消耗得特别快。
柳小樱说:“娘,宝宝每天吃一碗鸡蛋羹,咱们也跟着尝尝……”
冯玉兰炖鸡蛋羹,也得了窍门了。
把鸡蛋磕在大碗里,打碎后,加水,加一点盐,打出泡沫儿。再搁在蒸锅里,小火慢炖,凝固后就是水嫩嫩的鸡蛋羹,入口即化,娃娃们可爱吃了。
半岁之后,再跟人家吃“百家奶”就不合适了。
柳小樱尽可能的让娃娃们吃得好一点,增加营养。
再过半个月就要收割稻子了,等新米一下来,就没那么紧张了。
柳小樱看看院里的小鸡,都会自己觅食了。
志远和志广放学后,就挎着篮子去挖野菜。
一些留着自家吃,一些就喂鸡了。
小鸡长得很快,等到秋天就能宰了吃肉了。
那时,鸡蛋也不缺了。
*
夏明扬给小樱寄了钱,也是满心期待。
他在部队上做不了别的,只能从经济上支撑一下。想着娃娃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恨不得立马飞过去瞧瞧。
可训练任务很紧张,一点都脱不开身。
训练之余,夏明扬还琢磨起了军事方面的东西,有理论知识,有实战经验,还有个人体会。
他想把这些总结起来。
这样自身才能得到提高,也能更好地跟时代相结合。国际形势很复杂,对防空部队来说,得提前做好准备。
到了六月中旬,风云突变。
北方某邻国撕毁了合同,六百多个项目停止了,一千三百多个专家要在一个月之内撤离,工业生产遭到了巨大破坏,同时还面临着偿还巨额债务。
这种变化,令人始料不及。
靠人不如靠自己,要想不被人家卡脖子,唯有奋发努力。
夏明扬被激发了斗志,就更加勤奋了。
他把训练经验写下来,打算编成通俗易懂的手册,这样对培养新人有帮助。部队上培养一个飞行员可不容易,除了选苗子之外,还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能浪费了。
*
国际风云突变,南山村这边也行动起来。
老支书举着大喇叭念了报纸,讲了国内外形势,组织村民们学习。
柳小樱在下面听着。
六十年代的艰苦,远不止于自然灾害,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面临着巨大考验。去年,全国粮食大面积减产,今年也不容乐观。
南山村一带还好,可其他地方呢?
全国各地都是相互支援的,还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村民们也是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愿与国家分忧。
这种团结是很难得的,也是一种力量。
没有经历过的,是无法体会的。
柳小樱很激动。
她知道困难终究会过去,一切都会好的。
老百姓们过日子,甭管咋难,都保持着乐呵劲儿。
这天,赵媒婆托人给冯玉兰捎话,说给志江说门亲事。
“那姑娘是邻村的,今年十七岁,跟志江年龄相当,身体好,品貌端正,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娘,要不趁着赶集,跟人家见个面儿?”
冯玉兰一听,高兴坏了。
她和根发正想着这事呢,总算有回应了。
柳志江一听,却摇了摇头。
“娘,我现在不想考虑这个问题……”
“志江,你都十八了,现在不考虑,啥时候考虑啊?”
“娘,反正见面我不去……”
冯玉兰气得想揍人。
可想着文秀那事儿,又不忍心了。
志江是憋着一股气呢,怕还没忘了文秀吧?
柳小樱也劝道:“娘,要不先缓缓?”
她知道大哥的脾气,思想没转过弯来,谁劝都没用。
冯玉兰只好叹了口气。
这事就先搁下吧,等文秀跟蒋木匠成了,志江也就死心了。
第028章
*
到了七月, 夏季征兵开始了。
县里公告一发,各乡各村就行动起来。
小伙子们踊跃报名。
柳志江也拿着介绍信,赶到公社。
只见人头攒动, 报名队伍排得老长, 半天都找不到队尾。
柳志江很兴奋, 这是他盼望已久的。
自从跟夏同志聊了之后,就有了想法。小樱妹子也很支持,说参军入伍是农家子弟的最佳选择, 若是提干了, 就端上铁饭碗了。
柳志江憋着一股劲儿,想做点什么让人家瞧瞧。
征兵工作由县武装部牵头。
部队那边派了征兵人员负责审核,公社保卫科负责配合。
报名和初审是同时进行的, 这边验了学历填完表,那边就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臂长等等,不合格的当场就刷下去了。
柳志江是初中文化, 个子很高,顺利地通过了初审。
接下来就是体检和政治审核。
体检是在公社卫生院进行的,验了血、测了心率、视力、听力、血压等等。
柳志江身体很好,自然没问题。
最后一项是政治面貌审核。
柳志江出身贫农,思想进步, 还担着民兵小队长, 条件很突出。但各村之间竞争很激烈,一个村子也不一定能走一个。
公社保卫科的张科长见过柳志江,知道他是柳小樱的哥哥就关照了一下。
柳志江的审核通过了, 入伍通知书也下发了。
半个月后,就要出发。
消息传来,村里人都表示祝贺。
老支书也夸道:“志江,这可是百里挑一啊,光荣着呢!”
柳志江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
冯玉兰舍不得,可儿子是奔前程去的,一辈子窝在村里能有个啥出息啊?
柳根发看得很开,说:“去部队上当三年兵,锻炼一下是好事儿……”
柳小樱也为哥哥感到高兴。
她打听过了,这一批是海军,驻扎在南港,离得不算太远。
只可惜不招女兵,不然,她也想报名呢。
*
柳志江参军的消息传得很快,媒人们都得了信儿。
短短几天,快把柳家的门槛踏破了。
都想赶在入伍之前,让志江跟姑娘见一面,把事情定下来。一时半会儿的结不了婚也没关系,闺女在娘家多待几年,还能帮娘家干活呢。
冯玉兰忙着接待,高兴得合不拢嘴。
“志江,我看镇子上的这个闺女不错,要不见见?”
“娘,我不想说对象……”
柳志江摇了摇头。
文秀的事儿对志江影响很大,不想再出现那种情况了。
“志江,你咋是个死脑筋啊?不趁着这个热乎劲儿,还等啥呢?”
冯玉兰很着急。
她是个老思想,觉得把婚事早早定下来才好。
柳根发也是这个意思,希望志江早点成家立业,也好卸下肩上的担子。
柳志江却一再坚持。
为了以防万一,还说:“爹,娘,你们可不能瞒着我点头啊,那样,我可是不认的……”
“你这个娃娃,脑子里净想些啥?”
冯玉兰气得揪住志江,捶了两下。
柳小樱也支持大哥,就劝道:“娘,哥说得也对,可不能乱来啊?弄不好会让我哥犯错误的……”
柳小樱哄着爹娘。
她觉得三年变数太大,万一大哥在部队上提干了,变心了咋办?那不就害了人家姑娘吗?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姑娘等不及了,像文秀姐那样变卦了咋办?
这对双方都是伤害。
柳根发和冯玉兰见志江态度坚决,只好点了头。
柳小樱偷偷笑笑。
婚事大事就得自己做主。当然,父母的意见也是要听的,长辈们更多的是从过日子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像年轻人那样想法简单,不契合实际。
*
一恍半个月过去了。
启程的日子到了,一家人都去公社送行。
公社里锣鼓喧天,彩旗招展。
送行的人群,密密麻麻的,院子里站不下了,就挤在路两边。
柳志江穿着军装,戴着军帽,胸前缀着一朵大红花,随着新兵队伍上了卡车。
柳小樱望着大哥,那红花映红了脸。
对大哥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她呢,有这个机会吗?不能窝在村里一辈子啊。
卡车开动了。
柳志江朝家人挥着手,奔向远方。
在送行的人群中,冯玉兰抹起了眼泪。
志江长这么大,从未离过家。这一走,心里就空落落的。
柳根发也眼圈发红。
他扯着冯玉兰说:“志江他娘,咱回去吧?”
送行的人群散去了。
柳家人一路走着,回了村。
从今天开始,就是军属了,村里都会高看一眼的。柳根发和冯玉兰稍有宽慰,离别的愁绪也淡了几分。
走在村道上,冯玉兰就挺起了腰板。
她是个要强的,装得跟没事人似的,见了村民就打大声地招着招呼。
柳小樱心里稍安。
一家人进了院子,就听到堂屋里一阵嗷嗷。
林阿婆冲着窗外,大声喊着:“樱子,快过来瞧瞧!”
柳小樱一溜小跑进了屋。
只见五个娃娃在床上爬着,就跟比赛似的,看谁爬得快。
一来一回,大虎得了第一。
就趴在床上,仰着小脑袋,咧着小嘴笑着,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大虎……”
柳小樱一把抱起来,亲了亲。
小娃娃顽皮起来,就刹不住车,可爱起来也是甜如蜜。
*
征兵工作结束了,县武装部稍稍喘了口气儿。
这天,杜秋华给周部长打了个电话。
“老周,南山村有一个小齐大夫,医术了得,能不能帮着了解一下……”
“大姐,就交给我吧……”
周部长很重视。
部队上伤病后遗症的同志不少,都是战争年代留下的。包括他在内,那右肩膀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胳膊都抬不起来,转业就跟这个有关,如果齐大夫能诊治,真是求之不得呢。
周部长安排人员核查了一番。
调查资料显示,齐景业今年二十五岁,尚未成家,父亲叫齐元济,也是一位大夫。早年,齐景业在省会念了三年医专,毕业后在一家诊所上班。赶上父亲病重,就回乡为父亲诊治。中医界有个习俗,做大夫的不给自己开方子,齐元济遵循着古礼,就由儿子代劳了。
这一回去,就是三年。
齐元济病情好转了,城里也有了变化。那些诊所大多合并到了医院,一部分医生下放到了县乡一级,齐景业错过了机会,就没再回去。
这个说法看似合理,却有些牵强。
周部长就派人去省会做了调查。
齐景业的情况基本上属实,不过,也有一些遗漏。
齐景业回乡一个是给父亲看病,另一个是感情上受了挫折。
在省会读书期间,齐景业结识了一个女同学,叫孙云雅,也是学医的,毕业后俩人谈起了对象。孙家在港岛有亲戚,一家人就陆陆续续地过去了,孙云雅也执意要去,还拉着齐景业一起,齐景业不想离开家乡,就不得不分手了。
那家诊所也是孙家开的。当初,齐景业放弃去医院的机会,只想跟孙云雅在一起,最后却落得两头空,很是失望。
“这么看来,齐景业的思想觉悟挺高的,孙云雅想拉拢都没走……”
周部长想跟齐景业当面谈谈,就来到了南山村。
他是以个人身份前来的,也没坐吉普车。
周部长找到齐大夫家,说是来看肩膀的。
齐景业很热情,问了病情,又看了看肩膀。
“周部长,这是老伤,估计要几个疗程才能见效……”
说着,就开了两副中药,又做了针灸。
周部长问了几个问题,觉得齐大夫很可靠,就聊起了正题。
“齐大夫,咱们部队上一些首长都有老伤,您能不能给治治啊?”
“可以呀,就是离得有点远……”
“是啊,来回怪不方便的,要不,您去那边呆一阵子?”
“好啊!”
齐景业考虑了一下,就点了头。
他是个聪明人,周部长贸然上门,就猜到有事。呆在村里,非他所愿,父亲的病已经好转了,慢慢养着就成。
齐景业去跟父亲商量,齐元济很支持。
“景业,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十里八乡的也不缺大夫……”
“爹,那家里这一摊子就交给您了……”
商量已定,齐景业给周部长回了话,答应去部队上。
“齐大夫,去了那边管吃管住,按月拿薪水……”
“好……”
齐景业很欣慰,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齐大夫,那就下个星期出发?”
“好啊,我准备一下……”
周部长定下了日子,就离开了南山村。
他想,齐大夫先借调过去,后续再办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