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口渴,他起身坐到了床沿上,床板发出细碎吱呀的声音,小斑点狗已经从书房成功混迹到了卧室,在外间听到许康轶起床的动静,仗着体型小摇头摆尾的钻过没关严的门缝就偷偷溜进了来,也不怕被踩到,晃来晃去在他脚边上蹿下跳地撒欢。
许康轶也不理它,随便摸索着倒了一口凉透了的茶水喝,此时听到了敲门声。
许康轶不知道这么晚了,还有谁能来,淡淡地说了一句:“直接进来吧。”
凌霄隐在暗处,没有出来,推门直接穿堂过室进到内室的是几天瘦了一大圈的花折。
金斑点反应比人快多了,听出了花折的脚步声,呜呜咽咽的摇着尾巴出去迎接。
许康轶一听到门口的脚步声,就听出是花折回来了,能绕过层层侍卫阻隔直到他的卧室,不用说是元捷当了内应,之后凌霄亲自送回来的。
花折心下惴惴不安非常忐忑,几年前他进过毓王府,后来许康轶突患大病才着急忙慌的赶了回来,当时许康轶缓过来一口气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他一顿劈头盖脸。这些天也没听说许康轶找他,所以这次花折也摸不准许康轶是个什么态度。
见许康轶怒目而视地盯着他,花折弯腰施了一个礼,像是只随随便便出去溜达了一圈:“殿下,我回来了。”
许康轶看他气都不打一处来,以前说得好好的,不再去毓王府,结果可倒好,不仅要去,还要在泽亲王面前现世,他呼啦一下站起来,一巴掌举起来照着花折的脸就掴了过去:“你还敢回来?!”
花折知道许康轶的脾性,不是个性格好的,被踩到了尾巴也暴躁,一闭眼睛反射性的缩了下脖子也不躲避——这一巴掌终究没落下来,携着劲风堪堪停在距离他脸一寸处。
许康轶甩了甩手,背着胳膊绕着他在屋里转了三圈,咬着牙问他:“你为什么又去毓王府?干什么去了?”
预想中的巴掌没来,花折松了一口气,他早就想好了说辞:“我半夜在街上瞎逛,碰到了毓王,被强请进府,消息也传不出来。”
许康轶有点后悔刚才一巴掌没掴在他脸上,“谎话连篇,你刚和我说要出去一阵子,就正好在宵禁了的街上碰到了毓王,还真是凑巧?”
花折讪讪的低语:“殿下,我…。”他一肚子心机和主意,眨眨眼就能编出无数自圆其说的瞎话,不过不想拿任何一个出来欺骗许康轶。
世间认真的谎话,大概也只是说给三类人听,一类是听了不咸不淡没反应的,你说什么,人家全不在意;第二类是已经不相信你的人,你说什么,人家全不相信,比如泽亲王,比如田长峰;第三类愿意相信你的人,并非别人傻,只是因为还信任尊重你的人罢了,你在人家心中有地位,所以才会给你机会。
信任是最低的成本,信任是最高的尊重。
看他目光闪躲,一副有事瞒着的样子,许康轶也知道问不出所以然来,直气的转身望向窗外不看他。
花折沏茶倒水,给气的背着手面向窗外的许康轶奉茶,小心翼翼的赔不是:“我以后真的不再去了,殿下,你别生气了,我就是…”
花折站在他一尺距离,许康轶借着屋中四层的烛台,勉强看出他面色惨白,唇上好似还偷偷涂了点红色才敢回来见他,也硬不下心来再吓唬他了:“说毓王打过你?打哪了,给我看看?”
许康轶已经全听凌霄说了,知道花折遭了不少罪被伤的不轻,这位花公子胆子不小,自己又回来了;念着花折在身边照料多年,也是不放心他才冒死回来的,所以不忍心过于苛责,也就不非逼着花折刨根问底了。
花折当场心里一酸,全身伤口疼痛感觉更加明显,变成了病猫,想要装几句可怜,可真到了可以耍苦肉计的时候,又觉得张口结舌过于刻意,不会讨宠了,一时呆站着没有说话。
许康轶看花折衣衫整齐,一身伤藏的纹丝不露,也要顾及他的颜面,就当这些事自己全不知道,也不再说话,扶着额头坐在了桌子边上。
花折张了张嘴,觉得还是正事要紧:“殿下,我给您把把脉吧,再看看您的眼睛。”
看看眼睛是托词,把把脉是目标。
花折最了解许康轶的脉案,今年以来,许康轶的脉象在以细不可查的趋势慢慢变弱,他心里像坠着一块石头,不敢声张,加快了自己做一切事情的步伐——可能他的时间不够了。
以许康轶凡事计划长远的为人,如果知道生死这么大的事他多年来只字未提,而且巧言隐瞒,会是怎样反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毓王府有所收获,也许有用。
想到这,他照顾许康轶躺下,嘱咐元捷按方抓药,给许康轶调理一番,之后坐在外屋的书桌边,一边静静的等元捷把药送来,一边闭上眼睛开始思索在毓王府得到的线索,看看这些药怎么搭配才能效果最好。
如果说蕃俄、夏吾的藏书楼装的医书都是古今医学正道的精华,那么毓王落了几层灰的藏书房则是天下歪门邪道、巫术蛊术的结合,毓王府中无人问津和研究,他昼夜泡在其中,不敢摘抄担心露出马脚,幸亏他自小背医书药典,全靠背诵,这几天有时间便在脑海中复述一下,唯恐有所遗忘。
当时仓促的给余情写了一封信,上边记录的也全是药方,可惜别人终是外行,没有像他从头到尾跟进此事,再有熟悉的过程,可能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他当时太不甘心俯首就死了,幸亏盼来了一个凌霄。
“公子,药来了。”元捷悄悄的把药端了进来,花折不再胡思乱想,端着药碗进了内室,像往常一样轻轻扶起许康轶,想把药送进去,结果忘了胳膊上暗暗缠满了纱布,有些不中用。
许康轶一看就知道花折有伤在身行动不变,他看似像是还有些余怒未消,直接在床上坐了起来,接过药碗一饮而尽,含了两口清水漱了漱口,半瞎眼看了他半晌,声平如水:
“你这几日别回自己房间了,就在我外间搂着狗一起住吧。这一阵子京城闹的厉害,皇兄回来了我避嫌一下,把京城交给皇兄去打理,过几天去一趟太原和余情商量一些事情,到时候你和我一起去。”
他这里条件更好些,关键是在他眼皮底下更安全,花折养养伤也安心方便。
花折一扫这几天的阴霾,心花怒放,惊喜着点点头。知道这是许康轶担心泽亲王对他不利,先是同起同卧,过几天就直接躲了出去,到时候他直接去甘州研究对症的方子,许康轶再回京,左右耽误不了几天。
许康轶还是信他的。
“还有,你以后任何事不许再骗我,我就饶你这一次,别给自己找不自在。”弄得受了伤还得偷偷藏着掖着的。
“…嗯。”
“长记性没?”
“花折记住了。”
第120章 大户人家
京城泽亲王府已经建成多年, 虽然和毓王府比不了,但也规模很大极为气派,带着皇家的稳重和威严。
可惜平日里泽王和翼王常年不在,疏于打理, 有些杂草丛生的地方估计快要闹鬼了,今年翼王先回京, 才在假山小河里注入了清水, 收拾打扫了一番,算是有了些人气,远离了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样子。
那天的事田长峰回来和他禀报了,知道是凌霄横生枝节半路上把人抢走了, 说是凌安之的意思, 泽亲王气的太阳穴发胀,倍感无奈。
没想到更让他无奈的事在后边。
等到了今天, 泽亲王刚刚起床, 田长峰就亲自来禀报,说花折昨夜回来了。泽亲王正在漱口刷牙, 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满口牙粉一连确认了第三遍:“再说一遍?”
田长峰也深觉不可思议:“那个花折,昨天半夜回来了,应该是凌霄送回来了。”
泽亲王一口牙粉吐出去, 挥手让端着水盆的小厮退了出去:“他现在人呢?”
田长峰弯腰垂首答道:“回来之后就一直在翼王房中没出来,今早又一起去了书房用早膳去了。”
泽亲王一听就知道这是许康轶贴身藏起来,不给他摸到边了。
他想了想, 没说什么让田长峰出去了,看田长峰关上了门,他才攥了攥拳头,身子绷直着咬着牙想了良久,不过看这个意思也知道许康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
这个弟弟,做起事来心思缜密、手段沉稳,从来不优柔寡断;可是一旦涉及到他身边这些人,这些年治下不严不算,还从小到大绝不允许别人插手碰他的人,再硬来可能伤了许康轶的颜面,也不好再抓到机会。
他刚坐稳在胡思乱想,就听到门口小厮又来禀告了:“王爷,安西军的凌霄将军来了求见您,看您是否方便。”
一听就知道这小将军是来为谁说项的,这花折面子还不小,让西北侯也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也不知道给别人灌了什么迷魂汤。
看来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他头痛的捏了捏眉心:“快请进会客室,本王马上就到。”
等打发了前来求情的凌霄,左右又来禀告说许康轶用罢了早膳已经有事带着花折出门了,一听就是故意表现给他看的,直让他又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这个皇兄被顶撞的快要当不下去了,索性先把花折的事放一放。
泽亲王见今日天色还早,最近一些事处理的也差不多了,他神色一放松,吩咐收拾一下,换上便衣轻车简从,自小角门像是王府普通办事车驾一下出了王府,之后走街串巷,进了一个乍看简朴,内里有些乾坤的院子。
北疆苦寒,每年十二个月,七八个月俱是冬天,再者许康瀚一两年内也就要回京了,所以许康瀚不忍心把杜秋心带到北疆去受苦,一直安置在京城的秘密别院里。回来总共也没有几天,已经见缝插针的来过几次。
******
泽亲王进京之后,正好目睹了一场官逼民反的狗咬狗——太原余家被军方借款现银三百八十万两,实在拿不出来,便四处催收账款、出售产业。
催收账款是要了老百姓和小商户的命,试想百姓借点小钱,无外乎是为了种地或者养点牲畜,刚春种结束根本没有闲钱,换做以前,余家家大业大,拖着赖了的余家也不会过分苛求。
今时不同往日,余家大厦将倾,家丁和催债的直接去农户家里有什么要收什么,其他还好办,这种地的马和耕牛就收了几万头,还有储存下来的过夏天准备青黄不接时用的粮食,一时间田间地头怨声载道,纷纷大骂毓王不让百姓活了。
小商户更不必提,借点钱也是做点小买卖,资金周转左右千八百两银子,被收走了现金流基本就混不下去了,塘沽和京城有时候半条街的小商户均干不下去了。
出售的产业有贵有贱,还有掺杂这世家大户投资的,世家大户有钱,余家有钱还会做生意,本来互相得利,而今余家要倒了,逼着要把世家大户的产业卖了,要不就逼着世家大户全吃下去,简直是直接杀鸡取卵。
总之受影响者甚众,四处都是拦轿喊冤的,一时间京城震动。
虞贵妃在深宫也坐不下去,她纵使向来与世无争,也几次赶到御书房,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终于折腾的景阳帝也知道了。
景阳帝在深宫之中,但是并不糊涂,他明白朝廷给的那点军费不够四境之兵的用度,一半军费全靠自筹,毓王和户部兵部关系好,自筹的还少些。
而安西军和北疆军的日子简直是过不下去,安西军还可以拦截丝路税收,北疆军所在位置连生意都没得做,北疆高寒,除了土豆什么都种不出来,全靠余家支持,一旦余家破产,泽亲王又不在军中,没有粮草可能会当即哗变,到时候边疆多年努力毁之一旦。
许康瀚在京中每日战战兢兢,四处借钱,已经求告了父皇景阳帝让他尽快回到北疆,以防边疆动荡。
景阳帝勃然大怒,连夜召毓王入宫,毓王知道最近釜底抽薪的事被人为放大,许康瀚每天在京城装可怜四处借钱,可能父亲召集问他就是此事。
景阳帝不动声色:“东北驻军建立烽火台,所费几何?”
毓王:“纹银四百万两。”
景阳帝揉了揉眉心:“国库空虚,从何处来?”
毓王:“东北军自行筹措。”
景阳帝抬目望向毓王:“你向谁筹措的?”
毓王沉吟了一下,知道此事也瞒不住:“多家义商,均有支援,最大一份是太原余家。”
景阳帝追问道:“可是虞贵妃的母家?”
毓王:“是的。”
景阳帝:“我听闻,生在帝王家,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而不宜以私人利益为念;兄弟俱守国门,为何不拒外辱,反阋于墙?”
毓王双膝跪下道:“父皇,儿臣为保家卫国建设烽火台,何为与兄弟争斗?”
景阳帝:“许康乾,我有几个儿子?”
毓王知道此问来者不善,答道:“我们兄弟三人。”
景阳帝摆摆手道:“北疆军没有军费的话,几个月都撑不下去,我看过不了多久,北疆军若哗变,朕三个儿子,也就只能剩下你自己了。”
毓王在政治中心多年,对此问题也早想好了对策:“父皇,儿臣斗胆,您的意思是我向太原余家借钱不妥?”
人老就罢了,还总想着成精。景阳帝最近迷恋炼丹长生不老之术,认为自己还有万万年,不愿意打破平衡,让哪个儿子一家独大:“抽薪止沸,你说呢?”
最近余家的事情弄的乱糟糟的,他早就想好了应对的招数,说不上可以让那兄弟二人一败涂地,毓王一磕头到底,口称冤枉:“父皇,儿臣怎么会拿边疆重地的风险来求一己之私,这些年泽亲王的军费并非来自余家,而是绝大多数全是来自于…来自于…”
景阳帝目光一扫:“来自于什么?不要吞吞吐吐。”
毓王道:“儿臣不敢讲。”
景阳帝不知道毓王还有什么昏招:“准你所奏,说。”
毓王抬起头了,满面为了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义凛然,仿佛鼓起莫大的勇气开始摇唇鼓舌:“来自军火和军备走私,自北疆入中原矿藏、蜡油、黑硫药等,之后再制作军备运出去。”
景阳帝蓦然抬头,眼睛里寒光闪闪,他思忖片刻,说道:“你去年查过,此事了无证据,以后不要再提,另外,向各地商人借款以商人愿意外借的为限,不许再杀鸡取卵,听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