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裕妃升职记——华卿晴
时间:2020-12-22 07:06:52

  等着春来。
  大选时。
  朝堂上,吹起了一阵风。
  今年的春祭,玉荣依然是亚祭。
  这里面就是有人不满意。
  原来太子没成年时。
  皇后出头,这有皇帝撑腰,自然可以。
  现在,太子观政,皇长孙都入了皇家玉碟。
  可谓是储君乃国本,这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如何亚祭是皇后?
  应当更为太子才成。
  这等风声吹响。
  自然有人附从。
  坤宁宫。
  玉荣听着小桂子禀明了宫外的消息。
  这等风声,她当然心里有数的。
  这是她爹耿老爷的谋划。
  直接就是谋划了皇太孙?
  这有些过了。
  又有些引人注意。
  如果从春祭开始。
  再引伸到了皇太孙,会不会顺水推周边一些呢。
  总之,耿老爷是不嫌弃了事大的。
  他可得了宫里娘娘的吩咐,总归,要捧哏。
  既然要捧。
  何不再捧得高些。
  朝堂上的风声。
  太子瞧在眼中。
  要说,太子对于坤宁宫的皇后亚祭一事,他什么看法?
  他当然不满意。
  皇后这一位嫡母在后宫,已经是一枝独秀。
  而且这一位嫡母的膝下,给他制造了三个嫡出的兄弟。
  太子要高兴,才是怪事。
  可为了讨好了父皇。
  太子一直是表现了兄友弟恭的态度。
  哪怕对于跟他争斗的三弟,那是恨在心窝子时。
  面上嘛,一见了三弟,还是笑嘻嘻的。
  东宫。
  太子妃一瞧着太子归来。
  她是抱着儿子,去迎了太子。
  “殿下。”
  太子妃满面笑容。
  太子妃是活得很精彩。
  或者说,现在的太子妃觉得她的人生很精彩。毕竟,她的夫君是太子,她是太子妃,她还有一个嫡长子。
  “治哥儿。”
  太子望着儿子,心情是好了许多。
  这一位皇长孙的模样,是结合了太子、太子妃的双方优点。
  可谓是长得好看。
  现如今,是很讨了太子的喜欢。
  倒是太子妃是巴巴儿的宝贝了自家孩子。可她也盼着的,孩子早些开口讲了话。
  小孩子嘴甜,更容易讨大人的喜欢。
  可惜了。
  这一岁半的孩子。
  到如今还不会喊话。
  哪怕简单的一两个字眼儿。
  他也还不会。
  太子妃是急。
  一有空闲,搂了儿子时,就是教了孩子喊“父王、母妃”,以及“皇祖父,皇祖母”。
  效果嘛,目前没效。
  “今个儿您来的可早。”
  太子妃笑着捧了茶,她亲自捧给太子。
  太子接过了。
  他又凑近了榻上的儿子。
  太子笑着,望了儿子。
  他的心情不错。
  “朝堂上的一些事情,孤要避一避。”
  太子说的淡然。
  太子妃的耳目很灵的。
  她知道一些消息。
  “殿下,事情可对东宫不利?”
  她关心的问道。
  “对东宫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就是不知道坤宁宫的母后会不会误解了孤,以为孤在里面掺合了。”
  太子哪怕心里很想要。
  面上他要装了淡然的。
  毕竟,太子是储君,应该要的风度,那必需的。
  春祭,丰收祭,这亚祭的名额。
  若可以的话,太子当然想要。
  这可是祭天地。
  这也是大义的名份。
  太子的储君之位,这国本靠着就是大义名份。
  若不然,他如何压制了三弟一头?
  可以说,如果行的话,太子并不想他的三弟出头。
  还不若,等五弟长大了。
  三弟、五弟这兄弟之间,这真能一条心?
  东宫的储君位置。
  三弟能动心,五弟就不能吗?
  至于四弟,太子一直是忽略的。
  因为,四皇子的哑疾。
  这明晃晃的缺陷搁那儿,四皇子没争的命。
  “母后应该会体谅一二的。”
  太子妃笑了。
  “殿下是什么样的品性,母后一定都知道的。若是母后那儿,殿下不安。不若我去请安,去跟母后陪罪。”
  太子妃补充了话。
  “劳你走一趟。去母后那儿解释了东宫的难处,也是好事儿。”
  太子觉得太子妃去一趟也好。
  太子妃自然是一心跟太子一条道儿。
  于是,次日。
  坤宁宫。
  玉荣见着了请安的太子妃。
  “儿媳给母后请安。”
  “平身。”
  玉荣笑着回了话。
  太子妃谢了话,然后,起身。
  “坐。”
  玉荣笑着指了一下。
  太子妃落了座。
  宫人送了茶水点心。然后,玉荣是端了茶盏,在手中把玩。
  她没饮。
  她就是赏玩一二。
  “你来,本宫是欢喜的。只是,你膝下的皇孙年幼,可缺不得你这母妃照顾。”玉荣笑道:“本宫这儿,你来一趟,也应该把皇长孙抱来,让本宫好好的瞧瞧。”
  太子妃赶紧的回了话。
  “是儿媳想得不周到。”
  太子妃语气里有歉意,说道:“儿媳应该想到了,母后想了孙儿辈的慈爱。”
  “无妨。”
  玉荣摆摆手。
  二人客套。
  也是相互之间,慢慢进了正题。
  “母后,太子最近归来,总是长嘘短叹的。儿媳来,也是解了殿下的忧思。”
  太子妃一脸的为难。
  她似乎脸上全是说明了,她真的处于困难中。
  “有什么难事,你说说,母后与你自然一起想法子开解才是。”
  玉荣是慈母。
  自然要有慈母的心肠,不是吗?
  “朝堂上的一些人,议论了母后的事非。这还牵连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怕这些人的胡言乱语,那是扰了天家的母子情份。”
  太子妃赶紧的解释了原尾。
  玉荣听懂了。
  “本宫当什么事情。”
  玉荣摆摆手。
  “这点子小事,哪需要你们夫妻都记挂在心上?”玉荣很淡然。
  玉荣是真淡然。
  这套儿,就是她爹耿老爷设的。
  她能不淡然嘛。
  “全是一派子在胡言。那些大事,全是圣上做主。咱们都是能为圣上分忧,便是心中欢喜。哪能想更多的?”
  玉荣的态度也摆出来。
  这全是皇帝的态度。
  想太多,这是不满意皇帝吗?
  “母后说的是。”
  太子妃也是赶紧的应了话。
  “如此,得了母后的话。儿媳也是好好开解了殿下。让殿下知道了皇后的仁慈大度。”
  太子妃在皇后跟前,一直摆了好儿媳的态度。
  这一对婆媳,都是好演员。
  这一场聚会。
  很简单的结束了。
  等太子妃告退时。
  玉荣还是赠了太子妃一套头面,那是安慰之意。
  总之,她在宽尉了东宫。
  玉荣的态度给了。
  可事情解决了吗?
  没有。
  相反的,事情在越演越烈。
  东宫的太子势力在膨胀。
  这有皇帝的帮衬,也有玉荣的捧哏。
  总之,太子的势力,看着那些有从龙之心。
  当然没人想落后。
  权利,让人想进步嘛。
  于是,借着春祭、丰收祭的亚祭人选一事。
  那是卷进来的人多。
  同时,关于皇长孙册立为皇太孙的事情。
  也有风声响起。
  这事情皇帝听了一些传闻。
  于是,在某一日。
  正统帝歇了坤宁宫时。
  他跟玉荣商量了这事情。
  “关于一些人的奏章,梓橦,你如何看?”
  正统帝直接问了话。
  “圣上是指什么事儿?”
  玉荣在装傻。
  皇帝不明说,她就拐了弯。她也不想掺合的。
  “有人请立皇太孙。”
  正统帝说道。
  “自然是圣上乾纲独断。”
  玉荣给了标准的答案。
  “朕想问问,梓橦,你在这事情上的看法。”
  正统帝追问了。
  唉,想躲的。
  可皇帝连续的问了。玉荣就是不能躲了。毕竟,忽悠皇帝,也是一门技巧活。
  可偏偏这一个皇帝又是权利敏感症患者。
  “圣上。这事情我真不好插嘴。”
  玉荣轻轻的给了一话。
  “不过,圣上一定要我讲。那我就讲了心底的话。”
  玉荣说道:“太子是圣上满意的储君,这自然是万万好的。至于皇长孙,年纪却是浅了。若是等着进学后,等着圣上真是觉得满意了。也当有储君之能,那时,立为皇太孙,以为国本也当可。”
  这是拖字。
  在玉荣看来,正统帝未必想立皇太孙。
  若不然,还问她干嘛。
  这不是没事寻事嘛。
  “梓橦,你这话,才是持重之言。”
  正统帝的态度,证实了玉荣的看法。
  皇帝是不想册立皇太孙的。
  如果皇帝不想册立。
  那么,事情更好办。
  当然是这风声越大越好。
  最好是让皇帝发现了,太子一些暗戳戳的小动作。
  然后,这一对天家父子之间还能剩下多少感情?
  玉荣觉得要打一个问号。
  “圣上,这事情如何办?这是您乾纲独断。我这话,也就是一个小小的个人看法罢了。当不得真。”
  玉荣补充了话。
  总之,她不会承认了。
  她的说法,就是合乎了皇帝心思的。
  倒是在皇后这儿。
  正统帝感觉到了,那是一样的想法。
  对于权利,皇帝看重的。
  太子如今的势力,瞧着越来越膨胀了。
  这让皇帝的耐心,是少了许多。
  至于太子知道不知道?
  其时,太子是不知道的。
  因为,皇帝在太子跟前,还是慈父的模样。
  还是往日的关爱。
  这些都是蒙庇了太子的眼睛。
  又或者,做为储君。
  太子以为他是皇帝这些儿子,最不同的那一个。
  自我的感觉是良好的。
  乾清宫。
  皇帝在奏章,越来越多的同一类。
  这些人的目的,就是一个。
  想试探了皇帝是不是乐意册立皇太孙。
  皇帝当然不乐意。
  于是,皇帝吩咐了话。
  “李善,查查东宫。”
  皇帝说道:“朕想知道了,多少给东宫表了效忠的态度。想做了从龙之臣。”
  皇帝是想掂一掂,东宫势有多大?
  这些人聚了一块,一起求一件事情。
  皇帝也是感觉到了,这些人的势力太大。
  这里面有没有其它什么人掺合。
  总之,关乎储君,就没有小事。
  “诺。”李公公应了差事。
  于是,一天后。
  一些秘报,呈在了皇帝的御案上。
  两天后,又有新的发现。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发现,那是递到了皇帝的跟前。
  如果说,开始的那些,皇帝能淡然处之。
  一直到了一些掌了京都兵权的人,那是也在名单上时。
  皇帝的脸色变了。
  “李善,这些查出来的,可有疏漏。”
  皇帝问了话。
  “暂时查出来这些。若圣上还让下面的人继续查,应该还会有些新发现的。”
  李公公得了下面的消息。
  已经有些新发现。只是,没确切的证据。
  没证据的事情,李公公可不敢乱说的。
  “那就继续查。朕想看看,京都还有多少人,那是潜在水里的。都想当从龙之臣啊。朕还没死呢。”
  正统帝怒了。
  皇帝在意了,他屁股下的那一把椅子。
  他没死,谁都不能抢,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特别是皇帝发现。
  他的太子,跟他的三子,可是斗了好些场啊。
  若不是皇后帮衬了一些。
  三子司马贤可不是太子的对手。
  太子的一些人手,特别是宫外的。
  在京都里潜伏的,让皇帝心惊。
  什么时候,他的太子如此利害了?
  皇帝有点害怕了。
  皇帝怕,哪一天他醒来。
  这就宫变?
  皇帝是天下间,最没安全感的人。
  所以,太子插手京都兵权的事情,这是触动了皇帝心中最敏感的那一条底线。
站内搜索: